一览佳肴
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比较分析论文
摘 要: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将利润最大经作为企业目标,但财务管理学则认为利润最大化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替代目标,其中又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但实际上,利润最大化不但不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而且是一个统帅性和决定性目标,是其他财务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相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缺陷更不可克服。因此,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关键词: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学;财务管理学
在经济学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但在财务管 理中,财务管理目标则存在多种多样的观点,包括利润最大、资产利润率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且其中绝大多数都认为“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不足,并且认为应将“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为什么经济学中公认的“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目标不能成为财务管理中普遍认同的目标?财务管理多种多样的目标是否存在有机的内在联系? 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得出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的结论及其理由。
一、主流观点:利润最大化的不足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
(一)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利润最大化是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通常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经济学中所讲的利润,指的是企业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对应着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支出,后者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经济学中所讲的利润最大化,一般指的是经济利润最大化。在会计学中,由于成本被严格定义为成本和费用,所以利润指的是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后的余额。在财务管理中,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在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的方向发展。”
综合起来看,认为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例如,同样获得100万元的利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500万元,另一个企业投入700万元,若不考虑投入的资本额,单从利润的绝对数额来看,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比较。
第二,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例如,今年获利100万元和明年获利100万元,若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很难准确地判断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
第三,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利润。例如,同样投入100万元,本年获利都是10万元,但其中一个企业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个企业则全部表现为应收账款,若不考虑风险大小,同样不能准确地判断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目标。
第四,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顾片面追求利润的增加,而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
企业价值通俗地讲就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1]P9企业价值通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种途径是用买卖的方式,通过市场评价来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二是通过其未来预期实现的现金流量的现在价值来表达。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假定下,它可以表达为股票价格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一般认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如下优点:
首先,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科学的计量,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从而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等。
其次,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过去和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而且预期未来现金性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
再次,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克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只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二、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比较分析
上述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代表了目前财务管理学的主流观点,也是财务管理学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依据所在。但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一)利润最大化的前述不足不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
经济学认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应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几个部分,其中假设指的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并且认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2]P18同样,如果考虑到利润最大化的假设条件,那么利润最大化的前述不足并不是不可克服的,相反完全可以由此发出,作出正确的比较和判断。
第一,关于“绝对指标”。的确,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但这也仅仅就某一单个的企业而言的,并且我们通常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从而投入的资金额也相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作出比较,那么放宽假设条件,哪怕利润和投入都不相同,也完全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通过其变形指标利润率如总资产利润率或自有资金利润率等来进行。
第二,关于“利润发生的时间”。通常来说,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指的是当期利润。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除了利润的差别以外,包括利润产生的时间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我们当然可以根据利润的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倘若利润产生的时间不同,那么相应地,我们只要对不同时期的利润进行折现再作出比较,那么也完全不会影响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第三,关于“利润的风险”。如果利润相同,但获得利润的风险不同,由于违背了“其他条件都相同”这一假设前提,那么根据风险系数把利润换算成同一风险系数条件下的数值再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四,关于“行为的短期化”。尽管利润最大化是当期指标,从长期来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短期决策未必是最佳决策,但短期和长期的约束条件不同,我们不能将约束条件不同的选择进行优劣比较。就如同尽管短期最低平均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最低成本,因而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在长期来看,远不是最佳决策,但在短期约束条件下,却仍然是最优决策是一样的道理。而且无论作出何种决策,我们固然要考虑到长期的因素,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越是短期,约束条件越明确具体,从而决策的后果越可以准确地预期。
所以,在本人看来,如果除了利润外,所有其他条件如投入的资金、产生的时间、风险等都相同,我们固然可以根据利润额绝对值的大小作出“孰优孰劣”的正确判断,即使其他条件如投入的资金、产生的时间、风险等不同,我们也可以或对利润进行变形、或折现、或考虑风险系数等,作出正确的比较和决策。从这个角度看,前述所称的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正确决策和判断。对此,本文后面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不足和缺陷
尽管在由于企业价值这一指标考虑到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风险,从而当时间和风险不同时,能够直接作出判断,但这一指标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比利润最大化的不足更难以克服的缺陷:
首先,同样是一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样是在一年前,甲乙两家企业分别投入100万元和500万元,现在甲企业的价值是180万元,乙企业的
价值是600万元,如果是投资者,应该选择哪家企业?当然,这也可以如利润一样,通过对其变形来进行比较,但这足以说明在这一方面,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比利润最大化指标更好。
其次,这一数值难以具体地估量,可操作性不强。利润的计算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如邯钢的“倒逼成本法”,便是先确定企业的收入和目标利润,再倒推出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考核和控制的依据。相比之下,企业价值不但难以具体地估量,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价值直接表现为流通市值,这当然直观具体。但在我国,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有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那么这一部分股票的价值又如何衡量?倘若不能直接衡量,那么又如何估计企业的价值进而根据它作出财务决策?倘若单指流通市值,那么企业的股票价格从而企业的价值每天都在变动着,企业的财务人员作出决策时,又如何根据时刻变动着的企业价值作出财务决策?企业价值时刻变动着,财务决策是否也应该时刻变动?——这当然不可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又如何指导企业的财务决策?
再次,企业价值这一指标适用范围有限。无论对于何种类型的企业,利润都可直观地用“收入-成本费用”计算出来,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直接体现在损益表中。相比之下,企业价值的估量却要复杂得多。前面已经提及,倘若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则可以通过股票价格来对企业市值进行衡量。但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这一方法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对于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非上市公司企业来说,更是行不通。对于这三类企业,企业价值的估量,还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买卖的形式通过市场评价来确定,二是通过其未来预期实现的现金流量的现在价值来估计。前一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或公开拍卖,不可能连续不断地进行,而且在评估企业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也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导致企业价值难以衡量;后一种需要能准确估计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果说对于全流通的上市公司来说还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对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应用。
最后,企业价值受到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以其为目标极易误导企业财务决策。尽管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揭示企业的价值,但是股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很多是企业本身不可控制的,如宏观经济波动所带来的系统风险,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等。因此,倘若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方面可能使企业只看重股价而偏离实业本身,误导企业财务决策,另一方面还会诱使企业发布有利于股价上升的虚假信息。
三、利润和企业价值等财务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利润和资产利润率、每股利润、每股盈余的关系
在财务会计里面,利润、资产利润率和每股利润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1.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净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式中: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总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资产总额×100%
3.每股利润和每股盈余
每股利润=税后利润/总股本数
每股盈余和每股利润是一致的,指的是一家公司某一段时间的获利(可分为税前、税后)除以总股本数,一般常用的是每股税后盈余,计算公式是:每股盈余=税后利润/总股本数
由上面公式可见,资产利润率、每股利润和每股盈余,在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和总股本数等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条件下,直接取决于税后利润的多少。因而,就某单个企业而言,倘若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只要其他条件都不变,那么其他目标自然而然地也就实现了。反之,如果利润没有最大化,上述其他几个指标也不可能最大化。所以利润最大化是资产利润率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或每股盈余最大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利润和股东财富、企业价值的关系
1.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
由于股东是针对公司而言的,那么股东财富就是股东所拥有的公司份额的市场价值。它可以由股东拥有的股票数量、每股股利和股票市场价格三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股东财富主要取决于支付给股东的`股利和股价的高低。在任一时点上,股东的财富可计算如下:(1)将当期每股股利乘以持有的股份数;(2)将当时股票价格乘以持有的股份数;(3)就上面计算的股利额与股票市场价值加总即可得股东财富的价值。而企业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同样在任意一点上,企业价值等于公司可分配的股利总额加上股票的总市值。如果是股份公司,那么这二者是一致的。[3]P11只不过股东财富更多的是着眼于单个股东,而企业价值的着眼点主要是整个企业。但如果将全体股东的财富相加,那么和企业价值是一致的。这也是很多教材与文章将二者并列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因。因此,以下重点分析利润和企业价值的关系。
四、结论
(一)利润是一个统帅性和决定性的目标
尽管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多种观点,但在本人看来,除利润最大化目标外的所有其他目标,都直接取决于于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有些目标,如资产利润率、每股利润和每股盈余,如果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了,那么这些目标自然而然也就实现了。有些目标,如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尽管跟利润以外的某些因素有关,但要么这些因素是企业不可控的外生变量,要么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于企业利润的多少。实质上,没有企业,也就不存在企业财务管理;而企业除了财务管理外,还有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所以,企业目标是总目标,财务管理只能是企业目标的分目标或子目标,并且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目标。
(二)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尽管在理论上,对财务管理目标众说纷纭,并且绝大多数都主张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利润最大化”在实践操作中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主导地位。有调查数据为证:
——据西方财务学家对“《幸福》500家”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一项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实务工作者将财务管理目标按其重要程度排序为:第一,总资产报酬率最大化;第二,达到每股收益的预期增长率;第三,公司当期总利润的最大化;第四,股票价格的最大化。[1]P9可见,上述四项目标中,第一、第三项目标其实就是利润最大化(第一项是利润最大化的变形,目的是为了不同公司之间的比较);第二、四项目标,根据本文的分析,也直接决定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程度。因此,这项调查表明,利润最大化实际上是大多数实务工作者的首选目标。
——我国也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类似的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对象中85%的企业经理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在现实中却有55%的企业采用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4]P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笔者看来,上述数字中的85%无疑是受到了理论上的种种“误导”而形成的,现实中的55%更显得“货真价实”,从而也更具有客观性。
一方面,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依赖于企业的存在而存在,因而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目标,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9]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认为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存在不足,欲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来取而代之。那么企业价
值这“更完善合理的”目标,如何为“先天不足”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服务?又为何迄今未能取代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目标?在笔者看来,利润最大化毫无疑问也应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否则必将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双重悖论。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娥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4]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冰可乐28
本文是会计毕业论文,本文把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来选取可能性因素的方法更具科学性,构建的成长预期指数模型也更合理。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成长”原本是生物学概念,是一个生命体从出生到逐渐成熟、衰老的过程。经济管理中的成长是一种变化和趋势,往往可以用增长代替,如“国民经济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等。企业成长是企业从创立到衰亡的过程,是企业价值增加的过程,也是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迈进的一个过程,企业的快速成长是许多企业家所追求的目标。企业的成长及估值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和研究,Graham 早在 1934 年就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举债经营来减少纳税,提高资产负债率有助于企业实现高速成长。但是到了 1979 年 Smith 和 Warner 通过研究发现负债融资会减缓公司的成长,因为负债有可能会产生投资不足。芝加哥大学的 Ragim 和Zingales 在 1998 年对世界上 43 个国家整个 80 年代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此期间大约 2/3 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已有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大,仅有 1/3的增长是新企业创造的。能否把吸收到的资本有效配置到最具成长性和效益最高的企业中去,是衡量资本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具有高成长能力的企业来获得未来超额投资收益来增加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制定适合投融资策略来保证企业良好的运行。 我国证券市场上成长股表现一直优于其他类型股票,现有的解释一般认为成长股具有较高的预期回报率,其未来增长潜力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是流动性溢价导致了其高估值,甚至有人认为原因是成长型公司股本少、市值规模小容易受到操纵。还有解释认为成长股通常是处于新兴行业的公司,市场不了解其商业模式,因此给予错误的预估,高估了其价值。 目前国内有关企业成长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深度不够,得出结论各异。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来看,研究者更多关注企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成长本身,侧重对成长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而不深入探讨其影响过程。在实务上,管理层和投资者更注重收入、资产和利润的增长,对企业成长能力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经济增速由 2007 年以前 1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 2015 年逐步转变为 7%以下,2016 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测为 。就如李克强总理曾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所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关键时期,急需进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本市场应该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资本向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和企业流动。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成长相关的经济和财务理论入手,对上市公司成长预期的影响因素、成长预期的评价方法以及成长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成长预期和成长溢价的相关性,并比较其影响因素的异同,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解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企业成长理论、行为预期理论、企业价值理论等对企业成长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可能影响企业成长预期和成长溢价的因素。 2. 问卷调研。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和本文研究目的设计调研问卷,通过大规模发放问卷和统计结果,来寻找影响人们对企业成长预期可能的因素。 3. 因子分析法。对成长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建立成长预期指数模型,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4. 回归分析。通过提出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成长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而验证影响成长溢价与成长预期影响因素的一致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企业成长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的利润的积累企业资本不断增加,企业的范围不断扩张,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企业内部各个组织结构的分化、成熟与完善,企业的各种功能持续优化。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企业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由于企业成长过程是复杂的和多变的,在对企业成长进行研究时,往往都要设立一定的前提或假设条件,然后再从特定角度采用各种方法去探究企业成长路径和解释企业成长动因。外生因素企业成长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产业环境以及经济政策法规等)的重要性,认为外部因素是企业成长的最主要因素。企业成长内生论认为企业成长的推动因素的内部的,侧重从企业内部来寻找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认为企业内部资源、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才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资本积累能够推动劳动分工,使生产变得专业化,同时劳动分工可以通过提高总产出来促使 社会 实现资本积累,资本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终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新古典经济学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这个时期的企业规模调整理论认为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固定成本会被分摊到更多产品上,那么产品总成本就会逐渐降低,在销售价格不变时增加了企业收益。企业成长的动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企业会随着生产成本或消费需求的变动不断调整或扩大生产规模。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的决定因素是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Porter(1980)将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引入到企业战略研究,认为企业成长主要由企业所在产业的吸引力以及在该产业中该企业所处的相对位势决定的。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学说,认为企业和市场机制一样,也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并且这两种手段可以相互替代,随着企业边界的不断扩大市场交易费用不断降低。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Myers,Turnbull(1977)通过分析企业未来投资机会和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得出企业成长性与资产负债比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还指出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大小、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负债比率、所在行业属性、公司治理结构等。 Adizes,Adizes(1979)认为,管理层的风格和志向能对企业成长和效率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现代演进经济学理论以 Nelson、Winter(1982)等人为代表,认为资源、能力、知识等在组织分工协作中具体表现出的惯例,构成企业决策活动的前提,这些因素对企业的运营都是关键的,共同推动着企业的成长演化。 Prahalad,Hamel(1990)在其发表的文章《核心竞争力》中将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中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的主要源泉。 Krugman(1991)提出地理区域影响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区域与位置能够明显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因为每个企业的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在生产和销售时,生产成本、运输费用以及销售成本都会有所不同,地理位置通过影响各种成本最终影响到企业经营绩效,进而影响企业成长的过程。 Lang(1994)研究了投资因素、杠杆因素和公司成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在公司经营业绩不良时,公司成长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Collis,Montgomery(1995)发现若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不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就可以实现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地和更好地成长。Barney(1995)总结出这种资源应该具有价值、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三个特点。 V. Allee(1997)在 20 世纪末指出,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后,知识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成长的主要来源。 ........ 第三章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成长预期研究 ..... 17 第一节 成长预期界定与相关调查 .............. 17 第二节 成长预期分析方法和指标选择 .......... 18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19 第四节 因子分析 ...... 22 第四章 上市公司成长溢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31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模型推导 ....... 31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32 第三节 样本选取、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 33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4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4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43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43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44 第四章 上市公司成长溢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模型推导 成长股在资本市场上估值相对较高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交易时所支付的价格超过资产的价值或面值称为溢价,由于股票价值的评估方法众多,各种方法各有利弊,本章选择把股票价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称之为股票溢价。 我们首先简化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在不考虑利率、税收、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假设公司发放的股利可以再投资到资本市场上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处于持续盈亏平衡状态的企业价值是不变的,企业的资产转化会现金发放给股东,可发放的股利总额等于公司净资产的价值。如果企业收入大于支出,即企业是盈利的,那么在不发放股利的情况下企业净资产会持续增长,人们在对企业进行估值时就会考虑到企业增长预期,从而给予高于净资产的估值。由于股利可以即时再投资且不考虑时间价值,所以股利发放状况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因此本章假设股票溢价是由成长预期导致的,也就是说股票溢价的部分同时也就是成长溢价的部分,即股价高于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本章主要研究成长溢价对成长预期及影响成长预期主要因素的敏感性。
无锡小呆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 根据4号公告所涉及的十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情况如下: 年湖南某上市公司,据分析是天一科技,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在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方式,多记存款亿元,少记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2.在2003年山西省的漳泽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厂违反了国家规定,累计提取了万元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了生产成本。2003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名义,将上述资金金额上交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直接将此笔资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造成2003年生产成本多计了万元。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3.四川省天科股份于委托购买国债的名义,将3000万元资金交给深圳几家公司,实际用于股票买卖,截止2004年3月已损失1623万元。 2004年3月,该上市公司为掩盖上述委托理财损失,与其大股东控制的某公司签订了虚假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出资3000万元。受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形成全部财产。双方在当月另签合作备忘录,约定原投资损失仍由上市公司承担,该上市公司未能将此重要信息对外披露。该公司已被证监局立案调查,该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称:2004年 3月,公司将3000万元委托理财项目转让给成都博宏,实质是以受控证券投资账户内的1400余万元资产换取了3000万元无保障的债权,扩大了公司风险。同时,截止到2003年7月末,成都博宏仅归还100万元,涉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2900万元,公司也以挪用资金罪举报前高管,根据整改公告显示该公司和对外投资失控。 年,湖北武昌鱼公司的子公司与武汉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金额共计亿元,截止2003年12月底,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账面反映将亿元全部预付给供货方,但截止检查日,该子公司实际收到2311万元的货物,其余款项均由供货方直接或间接付给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形成大股东占用资金8376万元。 5.南京熊猫在2003年11月,为了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真实情况,向两家有限公司开具了两张金额均为4000万元的本票,上述两家公司将上述8000万元本票直接背书转让给该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上述交易在一天完成。上市公司替大股东出钱归还欠款的行为,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6.天津磁卡2003年与天津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公司”)和天津某交流中心(下称“交流中心”)分别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开发公司将其评估价为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交流中心将其评估价为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因开发商原因,上述两处房产均未取得土地证及房产产权证,造成资产置换存在风险。该上市公司年报未披露上述两项债务重组置换的万元房产未能取得房产证的情况。该公司在2005年4月29日发布《增补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其他业务利润的相关事项公告》中做了披露。 7.华菱管线这2003年进行了在建工程——连铸高效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万元,已转固定资产(暂估)万元。而年报中只披露了当年完成投资额万元,少披露当年完成投资额万元,未披露已转入固定资产的万元,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 另一在建工程——以转代平工程项目,截止到2003年底在建工程项目账上未记录投资完成情况,但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该工程投资完成情况:为期初余额万元,本期完成万元,已转固定资产万元。造成会计帐目和财务报告数字不符。 昌源在1996年~2001年期间,为多家公司提供担保,取得贷款人民币亿元,港币3747万元。 2000年以来,上述公司因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经法院判决应由ST昌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上市公司仅对应赔偿的贷款本金计提预计负债,对应赔偿的贷款利息1616万元一直未计提预计负债,造成利润不实,未计提部分占2002年当期损益的,根据其年报,该上市公司2002年利润总额微756万元,以《4号公告》所述公司应计提未提的预计负债1616万元,恰占,由此可见,当年利润为虚假数字。 9.古井贡1996年以来,未经国家税务局批准,与其全资子公司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10万元,占当期损益的176%,2005年6月27日,古井贡发布公告,州古井销售公司未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行与本公司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造成了2002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3966万元,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25万元。 10.吉林敖东在2003年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为亿元,该上市公司未在年报中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法制观念淡薄。 (1)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制定和修订了不少财务法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可行性较差。 (2)执法不严,长官意志浓厚,虽然《会计法》对财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都做出了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单位的行政领导的心中,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长官意志浓厚,全然不把会计法规放在心上,虚报瞒报,随心所欲,甚至是凭感情办事,关系比法大,权大于法,甚至会计人员也无法坚持原则。 转载于
企业投资目的:企业所有的经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赢利,包括股票投资;企业股票投资与普通股票投资的不同:企业股票投资一般价值投资较多,持股时间较长,投资领域多为成长
航天信息:三大因素催生公司未来业绩大增 一、公司正在积极谋划,应对税制改革由于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税负较重、服务业出口不退税以及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大部分不能相互
学术价值可以更好的指导你的理论中心思想,而应用价值就不用说了,应用嘛,更多可能是的一些生活技能和实用性较强的理论说法,学术价值看似缥缈,实则重要,这就好比一个空
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比较分析论文 摘 要: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将利润最大经作为企业目标,但财务管理学则认为利润最大化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各种
你好我国的股票发行经历了面额发行、竞价发行和上网定价发行的发展过程。目前主要是通过深、沪两家证券交易所计算机网络定价发行。其做法是由主承销商拟定发行价格,并将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