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8

苏夏夏110
首页 > 学术期刊 > 幼小衔接论文英文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九尾天使

已采纳

论文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

235 评论

润风水尚

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148 评论

蛋爹是石头

[摘 要] 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受到幼儿的个体特征、经历、家庭背景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入学过渡对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通过方差分析和复回归分析探索幼儿入学适应的影响因素与入学适应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因素包括不同类型的双亲和非双亲的保育方式、幼儿的个体特征、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研究目的是为了使相关机构与人员能够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克服幼儿的适应困难,这对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过渡;衔接;幼儿园;小学;入学适应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1-0042-05 幼儿带着各种技能开始学校教育,这些技能受他们的个性、经验和背景的影响,他们也以不同的方式体验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过程。当幼儿的个体发展阶段和成熟程度与新环境的挑战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可能会出现适应性差的现象。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模式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特定情境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的影响。”①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者于2003年进行的一项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研究背景 在澳大利亚,不同的州或一个州之内在入学方面有各种不同的惯例。每个州对于入学年龄有不同的政策,虽然法律规定的入学年龄是6岁,但幼儿可以在这个年龄之前入学。小学招收程序有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在学年开端(1月下旬)对已满特定年龄的幼儿进行单独招收(single intake);第二种是对达到或接近某个特定年龄(通常是5岁)的幼儿进行持续招收(continuous intake);另外,每年还有两到三次的与年龄有关的错开招收(staggered intake)。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幼儿一般在入学之前都受到一些家庭之外的保育或教育。66%的6岁儿童有校外非双亲保育(non-parental outside-school-hour)的经历,常常是接受放学后的保育(after-school care),以及由祖父母、邻居或朋友看护。② 无论何种入学招收模式,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教育的第一年是以紧张挑战和不确定性为特点的。入学过渡是复杂的,要理解这种复杂性,认识到幼儿并不仅仅是背着书包进入学校那么简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212名儿童,他们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四所由市政府所办的公立小学中的12个预备班,年龄在52个月到80个月,其中男生122位(),女生90位()。采用社会技能等级体系(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SSRS)教师格式表(Teacher Form)(小学水平)对幼儿的入学适应进行测量。教师格式表由任课教师在幼儿入学教育的第九周填写完成,分三个领域57个题目:(1)社会技能领域包括合作、社会信任感和自我控制三个子项目(1~30项);(2)问题行为领域包括外化行为、内化行为和多动行为(31~48项);(3)学业能力是最小的领域(49~57项)。通过家长问卷获得关于幼儿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出生次序;在家里说非英语的语种、英语和其他语种、仅英语)、家庭人口统计学上的资料(父母的职业水平:无工作、临时工作、全职工作;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校的过渡活动、放学后的保育资料。如果父母接受政府的家庭补助则被认为处于低的社会经济地位。 研究者通过方差分析和复回归分析法确定哪些因素变量最能解释大多数的结果变量,以及确定它们之间是否有显著关系。如果因素变量与适应指标关系显著(P (3)出生次序 结果表明头胎幼儿与二胎或更小的幼儿相比更有可能在合作性上处于较低水平,而外化行为处于较高水平。然而,出生次序与其他适应指标几乎没有显著关系(P 注释 ① Uri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Harvard University,1979:21. ② Ms frances Press and Professor Alan Thematic Review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Policy in Australia,2001,://.au/sectors/school_education/publications _resources. 2007-04-10. (澳大利亚教育部网站) ③ Wilfried Grebel & Renate Transitions:Social Competencies Help Pave the Way into Kindergarten and School,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Monograph[J],Series ,. ④ Aline-Wendy Dunlop. Bridging Early Educational Transitions in Learning through Children’s Agency,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Monograph[J],Series ,. ⑤ 莎莉:《通过立法加强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美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第3-9页 ⑥ 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⑦ Stig Brostrǒ and Barriers in Children’s Learning European When They Transit from Kindergarten to Kindergarten Class in School,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Monograph[J].Series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康)

301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小衔接论文参考文献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

    我与食俱进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毕业论文幼小衔接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

    楞大个肚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浅谈幼小衔接论文的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

    爱宇冰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幼小衔接研究的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

    北条真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幼小衔接论文英文文献

    论文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

    苏夏夏1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