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臭熊熊
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先进的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促进剂。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企业诸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信用管理是规范评价约束单位、个人道德行为及履约能力的一门管理科学,信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控制、解决企业内部、外部的信用风险。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不仅能促进企业其它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遗憾的是国内绝大数企业没有意识到加强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信用交易面广、量大、复杂,对信用活动的管理便成为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企业内部信用建设方面可谓一片空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今天,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虽开始起步,但其基础仍较脆弱。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认真总结现有经验,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推动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显得十分紧迫。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企业信用管理是针对信用销售的管理,具体讲是指企业通过制订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与信用销售有关的部门.以完成对信用销售中从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到回收应收账款的各交易环节的管理。信用销售俗称赊销,所以信用管理又可以称为赊销管理。此外信用管理也称为风险管理,这是由于在信用管理当中,企业要解决的全部问题是其如何规避风险、化解风险以及如何在风险条件下安全运作。二、进行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来自很多方面,赊销是很多企业扩大销售、应对竞争的一种选择。当企业运用赊销方式后,企业管理中要加入很多新的内容,如客户的选择、交易规模的控制和账款的追收等等。同时,企业面临的交易风险也更大,怎样在扩大销售的同时降低风险,也是企业必须予以有效解决的问题。这些工作仅仅靠企业原有销售部门的力量和旧的管理思路是很难做好的。建立一个新的部门来对赊销的全过程负责,包括在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在技术上支持销售部门,成为赊销顺利推进的必需。而包括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等在内的其他职能部门也都需要对原有的工作程序和内容甚至是管理目标做相应地调整,来适应新的销售方式对管理的要求。这些都是企业信用管理所要涉及的。没有新的管理思路的确定、没有新的管理程序的设计和管理职能的重新分配,也即没有科学的信用管理,企业的赊销目标很可能会被与之惧来的更大风险给抵消,或者过于加大销售成本,造成总体利润的降低。在现代社会中,只要企业采用赊销的交易方式,信用管理就是必不可少的职能部门,不论是它是普通的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还是金融和外贸行业。美国的信用管理专家说,在目前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美国,一个员工数超过200人的企业,如果没有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是难以想象的,这个企业必然走向失败。三、现代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是以其相互信任为基础的投资、融资活动。对于企业来讲,信用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企业利用借贷关系,一方面,通过对企业销售和服务的客户授予其一定的信用额度和期限,以实现产品销售和服务的预支: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的供应商承诺在将来某一确定时间内付款而预先获取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企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动力。但是,随着信用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给交易双方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就是信用风险。当授信人(债权人)授信不当或受信人(债务人)回避自已的偿债责任时,风险就发生了。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信用达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全局、长远利益,那么企业的信用风险就会加大。为了控制这种风险,任何现代企业既需要有全社会严格的信用管理体系,更需要企业自身有一整套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企业才能长期、稳定、高速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建立在执行和完成国家计划基础上,生产由国家指令安排,产品由政府统收统支,生产所需资金由财政无偿划泼。企业纯粹是一个生产加工的机器,没有经营自主权,也不作为独立的交易主体存在于市场。因此,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有无信用以及信用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基本不受影响。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济行为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企业关什么、生产多少,以市场需求而定,所需资金也由企业自筹。在这种体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决定其市场交易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信用。企业有无信用及信用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企业信用,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大企业的迅速崛起,都证明了这一点。诚实守信的企业能、够在市场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长期积累下来、就是无形资产,构成为企业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并蕴含于企业文化内涵之中,支撑着企业和产品的崇高品位。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扩大市场占有,提高销售额,加强竞争力,大量采用了赊销方式。这一方面促进了企业销售,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应收账款逾期难收的问题,以至于应收账款逾期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比例居高不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应收账款逾期率一般不高于10%,而 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这一比率高达60%左右。逾期应收账款有可能转化为呆账、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盈利水平。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企业每年因信用管理缺陷,造成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平均占到销售收入的14%,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只有3%,一个销售额10亿元的企业,我国的企业比西方企业就多支绌无效成本1亿多元,信用管理水平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入世后的竞争力,从而更本上影响了我国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信用管理水平,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广大企业降低无效运作成本的关键,对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和谐型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收账款逾期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表面上看市场环境不良、客户缺少诚信所致,其实,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制度缺陷。据调查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企业,其坏账占销售额的比率为3%左右,而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企业,这一比率达8%以上。这是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简单地采取以赊销方式来打开市场,扩大销售,而没有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相应地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所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在:(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薄弱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但必须加以规范管理,才能为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增大企业信用风险,造成企业信用危机。为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务必要增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有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才会产生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就缺乏这种观念。首先,企业于市场竞争压力,往往以优惠的赊销条件,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增加销售,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而又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逾期应收账款率大幅攀升。其次,一些企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销售业绩和账面利润,不注重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资金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应收账款逾期过多,使企业信用风险过大。再次,企业经营中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缺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淡漠,在经营中重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忽视企业信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最后企业经营中绩评价一当。许多企业在营销中将业绩评价只与销售业绩挂钩,不与信用管理业绩挂钩,促使销售部门重销售而轻收账。(二)缺少科学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由于信用管理主体企业中缺乏信用管理制度,授信不当造成应收账款失控、不敢授信造成交易和市场规模缩小、越权授信导致合约不能怍履行以及受信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便频繁发生。(三)企业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信息不畅通目前,企业销售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涉及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但这两个部门职能交叉,应收账款管理被人为地割裂为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造成对应收账款控制的责任不清楚,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同时,销售业务员与客户的实际接触较多,但由于与财务部门信息不畅通,对客户还款记录和欠款情况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往往不知道何时和采用什么方式去收款。(四)对客户资信资料缺乏管理,信用决策和信用控制缺乏信用信息支持我国企业很少建立客户咨信管理制度,客户的大量资料只是零散地分布在企业各职能部门,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企业的信用决策和控制无法得到相应的信息。企业未建立系统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无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同时对将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也缺乏了解,没有科学确定授信额度,以便将企业信用风险限定在一定程度之内。发生逾期应收账款后,又不能及时采用适当的收款政策将损失降到最小。(五)缺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专业人才一般来讲,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专业性很强,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信用管理人员,目前我国企业很少有这类专业性人才。加之,企业管理阶层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所需资金不能及时满足,致使许多信用管理工作滞后。为了企业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有效的防控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可信度.知名度积累无形资产,建立一整套的信用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企业明确信用部门的职责,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给企业增加一道“风险防火墙”从而有效的防范信用风险。
momohana0217
征信市场的研究论文篇三 《我国征信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已逐步走向成熟,征信体系初见成效,且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但由于传统的信用观念影响,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对征信市场的标准化发展在认识上重视不一,操作上“摸石头过河”,因此,我国的征信供给市场不规范,征信需求市场不成熟,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推动征信体系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征信供需两大市场进行基础性的培育和规范。 关键词:信用;征信市场;征信体系 我国征信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壮大,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信用中介机构仍然处于步履艰难的窘境。究其根源在于全社会缺乏信用观念与政府缺乏信用法制而伴生的整个市场的征信产品供给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如企业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普遍淡薄、社会其他主体大多缺乏利用信用产品来保护经济交往中利益的意识。特别是在结束计划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还是习惯于操作政府信用需求,不自觉地导致政府信用需求挤出企业特别是个人的信用需求。其表现就是企业离不开银行贷款、银行个人储蓄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淡化政府信用需求,稳定企业信用需求,启动个人信用需求,从而推动征信机构、征信产品、征信从业人员快速健康发展,就成为建设社会征信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分析了征信供需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和两大市场的协调与管理问题,以期对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有限的参考。 一、征信供给市场的培育与完善 (一)我国征信供给市场现状分析 1.征信机构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征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一些私营征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已建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成为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同时,也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在全国范围内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综合的信用档案,连接了所有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截至2006年12月,已为460多万户贷款企业和近5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4800多万自然人拥有信贷记录,收录的企业和个人贷款余额占全国相应贷款余额的90%左右。 私营征信机构主要是指经征信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活动的企业法人,即狭义上的征信机构。目前我国私营征信类公司的总体规模普遍较小,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征信公司,如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等,其年营业收入也仅有几千万元的水平。目前我国征信机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信用征集和调查公司正处于探索阶段;资信评估机构发育缓慢;信用担保机构存在较大的风险;资产评估机构公信力度较低。 2.征信产品的供给状况。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资本征信产品、企业征信产品、个人征信产品品种较少、普及率低。 首先,各金融机构之间还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同一企业各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结果差距很大,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常常具有不同的信用等级,这种评级结果在金融机构之间互不认可,不具有可比性,使得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难以准确判断。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描述造成了征信体系建设中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困难,对数据加载整合造成了很大障碍,降低了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影响了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信用报告无法全面和客观反映被征信主体的信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征信产品供给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普遍单薄。2006年11月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对渭南市县级金融征信系统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渭南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只能反映客户在信贷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采集也只是与金融部门有信贷业务关系的客户群,因而很难独立成为征信产品。 同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也比较慢,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核实。在调查中中国人民银行延安市宜川县支行和定西市安定区支行都承认,一些县人民银行仅仅通过年审完成数据库的信息更新,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无法核实。渭南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认为,目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质量难以保证,部分信息更新与企业变化脱节,不能及时反映企业财务、资产等情况。如渭南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企业财务状况的数据一般是在办理贷款卡、发生信贷业务以及每年4至6月贷款卡集中年审时进行登记的,大多数企业每次相隔的年审时间为一年,而企业财务的变化却是频繁的,这使得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的财务数据与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较大偏差。 再次,商业性的私营征信机构采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由于信息公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信息公开的相关法规,征信机构采集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征信机构业务的开展和产品的普及,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强制性规定掌握征信数据的各机构和企业必须向社会公开有关征信数据,并严格控制信息公开的种类、传播范围和准确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从业人员的管理状况。 征信人员是征信事业的关键,征信报告初级资料的搜集、报告的撰写、公司印象的产生及公司利润的来源均依赖于征信员的认真工作。因此征信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的优劣自然也会影响征信品质的好坏。 征信工作的本质是以现有的数据探求事物真相,预测未来趋势。技术范围颇为广泛,涵盖会计、统计、经济、货银、企管、国贸、税务、市场、行销、商事法及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征信工作已形成一种专业工作,不仅初入门者需要训练培养,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科技日益发达,征信技能不断更新,征信从业人员须不断接受新信息,高效完成工作。而我国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人数最多的公司也仅有几百人,通常为几十人,有的征信公司仅有几个人,而且这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不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征信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征信供给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1.征信机构的专业化。 我国的征信机构应该以国际性征信机构为标准进行完善。如,益百利(Experian)和艾可飞(Equifax),这两个跨国公司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技术 ,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并异地备份,数据每月进行更新。两个公司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在技术上是自动完成的,以防止人工干预出现错误,防止违法使用个人客户信息。两大公司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加工处理,为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有偿提供信用产品及服务,主要是提供信用报告。 同时,利用对数据的深加工,帮助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更深入地了解客户和开发有利润潜力的客户,进行目标营销;利用其先进的信用评分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和零售商快速处理客户申请、准确决策;利用其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提供特定服务,向外进行技术扩张。再如,美国的信用局,专门从事个人信用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量化分析、制作和售后服务,形成了个人信用产品的一条龙服务。我国的征信机构也应该就信用信息的收集、信用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即:建立起信用资料的收集和登记、信用数据的加工处理和信用评估、信用产品销售使用的系统工程。 2.征信产品的标准化。 征信标准化建设是征信业高效率发展的平台。征信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信用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规范征信业务活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此,涉及信用信息采集、使用以及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如涉及企业身份登记及个人身份认证、信贷、企业信用、产品质量、社会保障、公积金、纳税、法院执行、通信缴费、学历等信息的机构以及信用调查、信用评级等征信机构。 2006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包括征信数据元标准在内的5个标准,其中征信数据元标准为系列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及《征信数据元企业征信数据元》,人民银行2006年11月21日发布的是该系列标准其中的两项。《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是指导性标准,结合征信业务特点,对征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征信数据元的表示规范以及特定属性的设计规则和方法进行规定,明确了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为指导征信机构或其他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或使用机构编制征信数据元目录提供了统一的方法和指南。《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按照《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个人征信市场所涉及的基础性、通用性数据元的定义、计量单位、表示等18个属性进行了统一规定。并且,为发挥征信业标准化建设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作用,人民银行优先开展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的制定工作。 为进一步实现征信业的国际化、标准化,《征信数据元企业征信数据元》等国际性标准应逐步出台。主要涉及:数据元及代码标准、数据包格式标准、信用数据交换统一接口标准、分布式自治数据库统一检索技术指导标准、分布式应用服务访问指导规范、征信数据交换质量过程管理规范、征信数据安全过程管理指导规范等。另外,鉴于国内可能出现较多地方性征信系统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征信系统建设指导白皮书,指导各征信系统的建设,从而保证各系统可以有效地与其他征信系统衔接。 3.从业人员的现代化。 社会各界委托征信机构提供征信资料,主要是希望透过征信机构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以其专业知识及作业方法,对企业及个人往来客户经调查分析后,提出评鉴意见,作为信用管理的依据。且专业征信机构因处于第三者立场,对委托征信及被征信公司均无任何利害关系,所搜集到的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分析,使企业交易更有保障。而信用的探讨、分析与评估判断,则依赖征信工作人员求真、求专之精神、敏锐的警觉性及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与熟练技术的应用与丰富经验之配合。至于如何巧妙运用,与征信工作人员的素养关系重大。因此,征信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且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征信人员应该通过职业培训分为初级征信人员与中、高级征信人员。初级征信人员必须达到高级商业学校程度,或大专程度(曾修习会计、商业、工商管理等有关课程者)。目前的征信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训练,训练的方式,应该除了由征信事业或企业内部的主管对员工集体教育及个别辅导、工作会议研讨、举办企业内部演讲会等的内部训练以外,外部训练也十分必要,包括国内、外院校进修及其他外部训练机构,或选派优秀人员赴先进国家同业考察、研习业务等。 针对初级征信人员,应由专门负责单位编列年度训练计划,适度为员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前程发展计划,定期有系统地培育员工,提高其实务处理能力,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品质。相对地,针对中、高级征信人员的训练,则以不定期训练为主,可视业务需要随时调整、训练或派赴训练机构训练,增强其对社会关系错综变化的应变能力,提升其经营理念层次。 二、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一)企业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企业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推动企业广泛使用信用产品没有足够的引导,更加上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征信需求拉动不够,因此,我国企业信用仅在大城市大企业有所发展,相当部分的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还不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从谈起。根据国外的经验,经济发达程度与征信成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越发达对征信的依赖程度就越大,而征信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国际上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企业信用的巨大潜力才会被发掘出来。2005年我国GDP刚刚超过18亿元,人均1400美元,远远低于该标准线。 另外,企业对征信的作用认知程度较低也是企业征信需求市场得不到较好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间接融资几乎垄断了企业的资金融通市场。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主体是国家,企业贷款靠关系、走后门、凭计划,企业的信用意识缺失。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比例极低,更是缺乏信用意识。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银行风险的暴露,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体制的改革,使得企业的信用意识有所加强,但被信用机构征集信用的正确理念并没有树立起来。对征信机构缺乏了解,对征信公司的调查报告将成为企业开拓新客户、提供信用额度的重要衡量指标认识不够。相反,由于一些企业信用程度低,即会把征信报告当作“黑名单”,对征信持消极态度。这也是各国征信业发展的历史足迹。如,上世纪初日本的征信业,企业对于早期的信用调查普遍持警惕、排斥、拒绝态度,其中不乏将调查员拒之门外、侮辱谩骂等行为,表现出社会整体的不信任感。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在今天,经过无数次市场洗礼,企业已普遍认同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其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态度转为谨慎警惕、理解和配合。一些企业甚至希望接受信用调查,以便通过征信公司的信用调查网络,向客户、金融机构展现自身良好的资信状况,开拓潜在客户,获得优惠贷款。而国内企业对自身的信用信息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 2.企业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各类企业都在大力倡导正确的信用理念,但信用信息规范的管理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规范的管理机制既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不可或缺的前提。从西方征信体系完善的国家来看,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征信制度既能服务于企业赊销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从而可以充实与完善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一般要求企业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制定信用政策,对每一笔赊销业务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管理。 但是,建立企业内部征信制度,首先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持。我国在有关征信法规制定中要考虑为企业内部征信发展提供法律环境。资料是企业内部征信关键环节。法律应当授予企业方便、快捷地获得赊销对象信用信息的权利,并划定较宽松的资料收集范围;应当允许企业从政府部门、专业征信机构获取其债务人的信息;应规定债务人承担提供虚假信息的责任。 另外,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立。针对社会信用意识差,传统观念强的状况,政府应采取试点、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开动宣传舆论机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加快建立起内部征信制度。 (二)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个人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个人信用利用程度不高。个人信用消费仅在大中城市有所发展,相当部分的中小城市个人信用消费能力还不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从谈起。目前,除了东部沿海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外,我国大多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尚不具备大范围发展个人信用的经济条件。 第二,政府对个人信用征信的引导与规范不够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1999-2000年,我国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等法规,但这些法规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更没有对较为关键的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进行规范。此外,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等相关 政策法规 尚未出台,影响了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第三,传统观念直接影响个人信用征信的有效需求。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居民“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尽管在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已突破了“零信用”记录,但大多数人仍然对个人贷款持谨慎态度,而储蓄率却高达39%。并且个人还持有相当数量的国库券、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这些都是重要的个人信用资源。理论上说,18万多亿元的个人信用资产足以产生巨大的个人信贷需求,促进消费信贷的增长,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个人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约为2%-3%,在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较好的上海也仅有10%,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0%的比例。庞大的个人信用资源被长期闲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个人信用资料不全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目前我国居民能够提供的个人信用文件主要有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人事档案和个人财产证明(如存款凭证、实物财产和其他个人财产证明等)。前三种文件仅能说明个人的自然状况,第四种虽然与经济有关,但它仅提供了某一时点个人存款余额和实物资产情况,并不反映个人收入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反映个人债权、债务状况及守信状况。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个人收支和债权债务没有完整系统的记录,个人信用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十分缺乏。另外,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系统的收集记载,普通居民普遍缺乏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档案一片空白,个人征信成为“空中楼阁”。 第五,个人信用资料的分割封锁降低了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目前,我国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原材料”,要么掌握在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政府相关的部门中,要么掌握在银行、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处于极端分散的状态。同时,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条块分割情况严重,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 2.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首先,发挥政府部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推动个人信用信息的建设。当前,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状况都不是很理想,单独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重视和依靠政府支持,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优势,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其有效需求。 其次,营造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环境,提高对社会公众隐私权的保护。借鉴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等,制定类似的法律,全面保护个人隐私权。该法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保护被征信者的知情权,即征信必须取得被征信者同意; (2)合法性,即征信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以合法手段取得; (3)客观性和时效性,即信息的收集应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被征信者有权消除错误的、过时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保密性,即信息服务对象必须是根据法定的或约定的事由使用信息资料,不得随意向第三者泄密; (5)对征信中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追究和惩处。 再次,立足全民,培育良好的诚实守信社会风尚。个人信用征信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的参与,要做好信用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向社会大众宣传、普及信用知识,要注重个人信用的培育。良好的个人信用是一种经济资源,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信用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第二身份证”。个人信用的培育重在日积月累。日常生活中将不用的钱及时存入银行、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按时归还贷款、避免信用卡恶意透支、按时交纳各种税费等等,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用评分,有利于个人信用的培育。 为使我国征信市场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大力培育征信供需市场的同时,必须努力解决征信的法律法规问题、征信市场监管问题、行业自律不足问题等,实现征信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1. 金融诚信论文 2. 关于市场与金融的3000字论文 3. 关于市场经济诚信论文 4. 关于个人信用管理论文
疯中之子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盈利,否则企业将无法生存。从采购、生产和销售,到财务控制,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个最终目标有序进行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贯穿于整个业务的始终。信用管理的作用和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即“增加有效销售,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下面,根据我在两家公司的经验,谈谈如何进行企业信用管理。 案例1.包装纸业公司的信用管理 该公司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绝大多数是外商投资生产性企业。但是,该公司的盈利水平较低。 为了提高盈利水平,该公司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公司要求信用部门扮演一个控制的角色,重点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帮助公司控制坏帐,缩短应收帐款回收期。 针对当时公司的实际状况,我为公司制定了一套信用管理办法,包括: 1:适合公司现状的较为保守的信用政策。确保公司的低风险要求。 2 .自行开发的电脑支持系统。易于系统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3.严格的催帐程序。控制应收帐款的延期及坏帐发生,缩短DSO,减少坏帐损失。 4.每周一次收款会议制度。检讨逾期货款的原因,商定逾期款催收方案。 5.明确的坏帐界定,及坏帐考核规定。促使销售人员重视收款工作。 在这一系列信用管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信用政策。一个好的信用政策能够帮助公司获得最大的利益,但一个不好的信用政策也可能导致公司亏损甚至倒闭。 为了能恰当地制订公司的信用政策,我参加了咨询公司的信用管理专业培训。在专家的协助下,制订了一套信用等级评估方法。 利用这一方法,为每一个客户计算风险系数,并以此为依据,从高到低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分别给予不同的信用等级,再根据信用等级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上述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评定的基础是详实的客户信用资料。为此,我挑选资深的信用咨询公司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在此基础上,重点客户每半年评估一次,并及时调整信用额度和信用期。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公司可以保留好客户,淘汰不良客户,确保了客户群的高质量。 有了良好的信用政策,还必须有有力的跟踪措施。请大家牢记一个观念:“在很多情况下,客户的付款习惯是你自己培养形成的。”这说明,应收帐款的日常监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掌握了它,您的工作将轻松有序得多,公司也会因您专业的管理而提高效益。为此,我建立了每周一次的收款例会制度。事实证明,这是控制应收帐款逾期的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它能督促销售人员及时去客户那里收款。 通过这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信用管理方式,我们做到了在销售增长率符合公司要求的前提下,连续4年公司没有一笔坏帐发生。同时,应收帐款资金周转天数也从长达60多天,缩短到40多天。缩短了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成本。基本达到了公司利润最大化的要求。 公司的信用管理方式得到了某些信用咨询机构的充分肯定,他们甚至把公司的应收帐款的催收程序,写进了他们的培训教材中。 案例2:雅芳公司的信用管理。 雅芳原来是一家采用直销方式的化妆品公司。98年4月国家禁止传销和直销,公司的销售方式因此转型为批发零售。被动转型后的雅芳销售额一落千丈,市场迅速萎缩。 面对现状,公司研究了一系列的销售策略,期望在短期内回升销售额,夺回失去的市常在销售上,雅芳采取多渠道销售方式,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的商场专柜、雅芳专卖店、推销员等等。 面对竞争,各种渠道的销售都需要采取信用销售的方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雅芳在全国各地有数千家雅芳专卖店,占雅芳业务总量一半以上。这些专卖店都属个体经营性质。在目前中国个人信用体制尚是一片空白的环境下,要对如此规模的个体经营者进行信用销售,对公司来讲实在是一种非常冒险的尝试。 但是,公司要提升销售额,就必须要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这是公司既定的策略。作为公司一名信用管理人员,我的工作职责是制定适合的信用政策,建立一支好的信用管理队伍,促进公司销售顺利进行,确保公司资金安全使用。 面对如此不同的客户群,我不可能采用以往的经验去管理。在此情况下,我只能一方面请教专业咨询公司,专门学习“个体经营者信用评估方法”。但有了方法,你还无法得到客户的信用方面的信息。因此,另一方面我还请教银行个人消费品信贷的做法。但面对如此面广量大的专卖店和推销员,银行那套严格得近乎苛求的贷款条件、长时间的繁复的贷款审核程序和抵押手续,对企业来讲显然是不适合的。 要帮助公司在短期内迅速提升销售目标的信用政策只能是开放型的。但特定的销售对象又是高风险的群体。一不小心,会造成公司很大的风险,那样非但不能达到公司的目标,反而会使公司雪上加霜。因此,制定一个适当的信用政策对雅芳来讲是尤其重要的。 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我只能边学习,边摸索地去制定一套适合雅芳的特别的信用管理政策。 首先,我明确公司信用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在短期内迅速提升销售,同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其次,分析客户群与雅芳的特定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信用条件从严到宽,信用额度从低到高的一个逐步渐进的信用政策。并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常性的对各地分公司进行信用政策问题调查访问,从中发现问题,及时修订政策,使政策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符合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之后,在政策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再制定坏帐考核办法,以逐步加强公司信用管理力度。 第三,由于雅芳是由一个全球的直销公司转型而来,以赊销为主的零售观念还很薄弱。因此,除了制定公司信用政策的重点工作之外,还需要对公司员工进行观念上的培训。在制定公司信用政策和程序的同时,我们邀请了咨询公司先对公司管理高层进行信用管理培训,以加强公司管理高层对中国信用环境的认识和对公司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视。在信用政策实施以前,又对全国所有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大规模的培训,以确保公司所有管理人员了解一定的信用知识,掌握公司信用政策和程序。 专业的培训、政策实施前的充分的宣传和沟通为日后的信用管理打好了坚实的基矗从雅芳2年来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公司销售连年保持高速的增长,99年销售比98年几何增长了一倍。2000年公司的销售更是在99年的基础上增长了49%。更令人惊喜的是2年来,公司的坏帐只有10多万而已。完全达到了公司所期望的目标。 可以说,我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在不同行业做信用管理,与不同客户打交道,使我在信用管理方面得到了不同的经验与体会。 总结这些年来从事信用管理的经验,我认为做好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公司目标一致的信用政策与程序。包括适当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估方法、专业的应收帐款收款程序和合理的应收帐款考核制度。 2、有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电脑支持系统。可支持信用等级评估,完整的应收帐款帐龄、销售数据和信用分析报表。 3、严格的应收帐款日常跟踪管理和定期召开帐款会议。 4、足够的专业机构的培训与客户信用调查信息。可提供你对客户的风险系数的判断。千万不要因为节约一点点成本拒绝专业公司的培训和信用风险调查,而忽视了公司未来的风险。 上述几点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去形容:信用政策起关键作用,系统支持是信用管理的基础,日常管理和会议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专业培训和专业机构的信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险指导。
羅潔愛爾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产物。合理的应收账款对于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过度使用信用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应收账款产生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故而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市场的信用危机使得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债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同时,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国有企业“三角债”、“债务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沉重包袱。另外,因为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常常不一致,这是导致应收账款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既然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和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从广义上来说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资,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应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当应收账款赊销有良好前景时,应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否则不应赊销。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良好的信用交易。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和企业信用管理薄弱造成了企业之间信用交易比重小、应收账款坏账多、周期长等问题。所以,我们应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首先,要不要信用交易。从宏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一整套严格的信用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的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是其存在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展,各种信用手段的运用就会越多,这是必然结果。所以,企业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采用信用交易。从微观角度看,我国企业应当认清计划经济时期的卖方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买方市场,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外的企业要走进来,国内的企业要走出去,谁更有竞争力,谁就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去。而赊销无疑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信用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应当继续存在而且在交易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提高。 其次,如何认识信用交易引发的应收账款问题。第一,从外部环境来看,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还没有成型,企业势必会受到这样的大环境的影响。第二,从企业自身看,其信用管理有漏洞。信用管理主要包括客户管理和信用政策管理。越是外部环境不乐观,企业越应该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有调查表明约有51%的企业根本没有听说过企业信用管理,而有系统、完善信用管理职能的非外资企业只有不到。对比国外,美国六七时年代,也经历过企业信用危机,后来通过信用管理,才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西方调查机构最近一次的调查表明,赊销与信用管理在企业十几项管理中排在第一位,可见其地位之重。 (二)没有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管理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确定了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信用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进而,企业按其政策对客户信用进行管理。企业是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还是紧缩的信用政策,应根据企业的目标利润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确定。总之,企业都应制定与其适应的信用政策,包括确定信用标准、信用期间、现金折扣政策。 1、确定合适的信用期间。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时间。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通过企业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也将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可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当然,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扩大销售,可以适当放宽信用期限。信用期限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它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而盲目放宽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加的费用所抵消,甚至得不偿失,造成总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确定信用期间。 2、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政策。企业在制定客户信用标准时,应事先评估该顾客赖账的可能性,按照国际上流行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5C”系统进行评估。所谓“5C”系统是指评估客户信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品质指客户的信用度,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企业必须设法了解客户的付款纪录,看是否按合同规定履行付款及其他与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能力指客户的偿债能力,企业应及时了解客户的流动资产质量及其变现能力。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力或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指标。销售部门应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整,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对其尚可使用的信用额度。抵押指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被用作担保的资产,它对于初次交易的客户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企业首先并不知其底细和信用状况。为了稳重起见,往往要求客户提供资产抵押作为补偿。条件是指可能影响客户偿付能力的经济环境,这就需要了解顾客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客户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平均收账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客户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信用期间和折扣率,如1/50,但折扣表示普遍采用如2/10、1/20、n/30,“/”号前表示可以享受的价格优惠,“/”号后数字表示付款期限。如销售货款原始价为1000元,2/10表示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则只需支付980元;同理,1/20表示在20天内付款,则只需支付990元;n/30表示付款最后期限为30天,但此时则无优惠。现今折扣政策规定了一定的付款期限,所以它必须与信用期间配合使用。没有明确信用期间的现金折扣是难于管理的,也没有现实意义。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现金折扣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即指价格折扣所造成的损失。当企业给予客户某种现金折扣时,应根据折扣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孰高孰低原则,权衡利弊,做出正确决策。如果折扣所带来的收益增量大于成本增量,应给予现金折扣;否则,应放弃给予现金折扣。 三、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应收账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民信用体系的建立,而这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求生存以及赊销手段的运用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企业只有从自身找出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应建立并完善信用管理,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信用管理政策。 首先,企业应当从多个角度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国际形式、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对市场的影响、行业的特点、不同销售地区的特点、企业在运行中所处的位置,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客户的特点偏好等要素。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信用管理政策。 其次,信用管理是同企业销售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理念来源于实践,又需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调整。检验的标准是信用管理带来的收益和成本配比后收益最大,用公式概括可以表示:△收益=△销售收入-△坏账损失-△收账费用-△应收账款被占用的机会成本-△现金折扣代价。当然,企业在实践中应当对公式进行调整补充,并把企业的短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总之,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问题暴露了企业在信用管理上的不足,这是我国企业未来需要着重加强的环节,也是解决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税收政策的相关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缺失和对社会征信需求的上升,使我国征信市场迫切需要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征信市场的研究论文,供大家
企业诚信是指在市场活动中,企业秉承伦理道德、守法律义务、循市场规则,将诚实守信融入生产经营并在实践中并持续改善的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诚信论文的 范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科技的发展,金融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铁马金戈,纵横捭阖的时代英雄。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国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民无信不立 ————孔子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