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1

虾球麻麻
首页 > 学术期刊 > 李斯素材议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文文兔18

已采纳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奏议,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政论文。他的这篇文章被称作先秦论文中最精彩的一篇。

李斯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的大臣,同样也是一名非常杰出的文学家。而他的《谏逐客书》这篇文章讲的是秦国从秦穆公之后,然后一直以来都是以客致强的历史。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琴课没有其他正课的辅助的话,那么他未必可能走向强大。之后就像一般的议论文一样,李斯开始列举各种例子来证明。他其中有说各种女乐珠玉,虽然说并不是在秦这个地方产出的,但是他却被喜爱。你是用这个例子想说明的,就是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从这个地方开始文章的立意就开始高深了,并且他始终的围绕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大一统来进行讲述。文章的重点在于论述秦王一统天下,并且经过了各种例子进行正反论证,然后举出了好处和坏处,最终说明了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在文学方面来看,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学习政论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结构清晰,说理明确,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的话,因为先秦其实是距离我们现在非常遥远的一个时期了。那个时期只有很少的文章被保留了下来,何况当时还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以从史料来看的话,他的这篇文章能够保留下来,并且还相对完整,就非常的可贵。鲁迅曾经说过:“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大文豪,连他都要称赞李斯的文章,这足以见得李斯的这篇政论文写的有多好了。

总的来说,李斯的这篇政论文,从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上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87 评论

sanmoyufeng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人们以“泰山不让土壤”或“泰山不让砾石”来告戒世人要虚怀若谷,容事容人,作泰山一样的谦谦君。

134 评论

普陀小吃货

因为他自己 也是外国人。。。。。。。主要是威胁到他自身的利益!这样的议论文,主要是借鉴正反对比的方式。

284 评论

Nicole20041414

因为这确实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里面引经据典,特别的有逻辑,并且可以很好的进行分析,可以很好的进行理解。

177 评论

maodougouzaizi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有关宽容的议论文素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胡适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曹植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莎士比亚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

惟德动天,惟宽容众。——古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古语

关于宽容的经典素材

让一让,六尺巷 (宽容化解矛盾)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称为“张丞相”。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里有一个姓叶的大户与张家的府第为邻。那年,张家重新扩建府第,院墙盖到了叶家的地界。叶家明知道是张家仗势欺人,但祖上传下的宅第也不愿相让,于是和张家争执,并表示“宁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让”。双方相持不下,冲突在所难免。张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给丈夫写信,希望张英干预此事。张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对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欺压乡里很是不满,于是作诗一首带给夫人,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见诗后,很不理解张英的做法,反复吟诵,才理解丈夫的用意,于是让家人主动后退3尺筑墙。叶家得知后,被张英宽厚礼让的行为感动,也将自己宅院主动后退了3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一个6尺宽的巷子。后来,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有一句顺口溜: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中国历史上的宽容故事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357 评论

叶子青了

海纳百川,有容纳大

89 评论

东北小茬子521

用“泰山不让土百壤”、“河海不择细流”作比喻,把客卿比作泥土、度细流那问样微弱渺小,把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比作泰山、河答海那样高大宽阔。围绕秦国统一全国的大目标,说明客卿对于强国的重要性内。纳客就能统一天下。说容服秦王取消逐客令。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复,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制的事物。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百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度大业。人们以“泰山不让土壤”或“泰山不让砾石”来告戒世人要虚问怀若谷,容事容人,作泰山一样的谦谦君。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在结构上,文章既曲折多变,又严谨有序。这是一篇议论文,但并不显得呆板滞涩,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除了善用比喻外,和文章写得有波澜、有起伏也相关。

在论说秦王对物的态度时,几层的意思差不多,可是会儿顺说,一会儿倒说;一会儿正叙,一会儿反诘;或者略换几个字,或者稍变一下手法,真是跌宕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另一方面此文论证逐客错误的中心思想十分突出,万变不离这个中心,在行文上还注意到放后呼应,一气贯通,所以全篇文章显得不枝不蔓,紧凑缜密。

14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议论文素材李白

    当异国的明月高悬天际,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是谁在窗边黯然销魂,思念远方的故乡?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李白的中学 作文 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wanguofan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李清照议论文素材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这是南朝梁吴均《咏雪》中的诗句。诗以“雾转”喻漫天飞舞的雪花,以“似花积”喻石阶上的积雪。两个比喻,前者着眼于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后者

    lingshan1226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加西亚马尔克斯议论文素材

    题记:我是个小说迷,但凡有一定知名度作家的作品我都想看,无所谓他(她)是哪朝哪国的,只要他(她)的好评度够高。 当得知人物专题的这个选评活动时我想写下点

    虎斑宝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李世民议论文素材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其中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非常著名的大臣

    miss樱桃小米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议论文材料素材

    “平凡者以一颗平凡的心,默默地为不平凡的事业,不断地作出贡献,应该安于平凡,平凡光荣!。”我为大家整理议论文素材摘抄200字,供大家参考! 议论文素材摘抄200

    哆啦瞄瞄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