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幽森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实际上,老百姓所说的疝气主要是腹股沟疝。疝气发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儿童疝气在一岁以内是有可能自愈的,但一岁以后的疝气就不可能自愈了,应该手术治疗。所有成年人疝气都需要及时手术。 疝气手术怎样做才好呢?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两年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断治疗疝气,显示了创伤小、诊断明确、修补彻底和恢复快的优点,是现代疝气治疗的最佳选择。 腹腔镜从腹腔内可以轻松、全面地查看双侧腹股沟,能够及时发现平时因没有发作而被遗漏的对侧隐匿性疝气(大约20%左右),这样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气,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第一次术后1~2年因对侧疝气再次开刀的痛苦。 儿童疝气只需要在肚子上开1~2个指头大小的孔,术后一天就能下地活动、办理出院。对于成年人疝气也只需要在腹壁上开3个小孔,病人术后2天一般就能出院,平均5天后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加上腹腔镜技术可以一次性修补斜疝、直疝和股疝区,因此腹腔镜与其他开刀方法相比,修补更为彻底,达到了“一次手术享用终身”。对于传统疝修补术后疝气复发的患者腹腔镜更是个福音,因为腹腔镜避开了以往手术区域,化解了复发疝再手术困难的问题。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姑且不论自身的痛苦与不便,更重要是还是对自身健康的破坏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围人的歧视和误解、生活的困难、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残缺的性格等等,让患者苦不堪言。疝气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囊颈受损,产生粘连、铅顿疝、绞窄性疝,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会危机生命!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长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如何面对。尤其是小儿疝气,由于身体比较稚嫩,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考虑。 以下是小儿疝气的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小儿疝气 1.前言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泌尿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股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2.症状 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 3.治疗 手术是小儿疝气最好的治疗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结扎的方法,手术安全且时间不长,若有疝气发生,宜早日治疗,以免疝气囊之内容物发生箝闭,增加手术的困难与生命的危险,至於阴囊水肿,则可观察至一岁,若无消失再行手术治疗,惟须小心追踪检查,注意疝气形成的可能性。 4.手术后注意事项 [1]除另有特别医嘱外,返家后饮食及活动如常,但尽量避免过度用力。 [2]如有呕吐发生,暂时禁食四小时。 [3]伤口疼痛,可依处方服用止痛药。 [4]伤口如有出血,红,肿,热,痛,有渗出液,发高烧,请即回医院诊治。 [5]伤口最表层仅用美容胶布,纱布及透明膜覆盖,内层则以羊肠线缝合,能自行吸收,不须拆线。 [6]手术后四天内,伤口不可以沾水,五天后可照常洗澡,六天后小心撕去透明膜并拆除纱布即可。 [7]有任何问题,请即回医院诊治。 小儿疝气的自疗 自疗注意事项 (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坠下时,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尽量减少奔跑与站立过久,适当注意休息。 (4)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鸡、鱼、肉、蛋等。 (5)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疝气丸,每服2-6克,每日2次。 (2)疝气散,每服1-2克,每日2次。 (3)橘核丸,每服2-3克,每日2次。 2.验方自疗法 (1)荔核15克、大茴香6克,研末冲服。 (2)老丝瓜1条焙干研末,每服2-6克,每日2次。 (3)陈向日葵杆1棵,去皮,水煎服,每日2次。 (4)茄子蒂3个焙焦为末,冲服,每日2-3次。 (5)核桃10个,烧炭研末,冲服,10次服完,每日2次。 3.饮食自疗法 (1)猪瘦肉适量、鸭椿子30克,煮熟,食汤与猪肉。 (2)乳鸽1只,生黄芪10克。将乳鸽洗净,生黄芪用布包好,纳入乳鸽中,隔水蒸熟,食之。 4.外治自疗法 (1)用丁香适量,上药研末,撒在独角莲膏药上,敷贴患处。 (2)牡蛎30克,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先用手将疝气纳回,再将药糊涂于患侧阴囊,每天1次,连用3晚。 (3)黄精、桔梗各9克,上药放入樟脑2克,酒浸泡半小时,取出捣糊状,敷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处。 5.其他自疗法 (1)热薰法:茶叶10克、桔叶70克、老生姜25克、淡豆豉30克、食盐1.5克,水煎,趁热薰洗患处20分钟以上,每日1次,连用3-5次,即可见效。 (2)药浸法:鲜生姜汁一小杯,将阴囊浸杯中姜汁内,阴囊内有针刺感,即渐回缩,约10分钟,缩小如常。 (3)热熨法;吴萸、盐各60克,同炒热,布包,熨脐腹部,冷则加热水袋熨烫1-2小时。 (4)艾灸法:生姜片2毫米厚,置于患侧腹股沟上方,将艾绒做至枣大,灸5壮,燃至有温热感时压穴,每日1-2次。 (5)袋兜法:将艾绒装入布袋内,以袋兜阴囊,半月更换一次。 避免误诊 平素避免啼哭发怒,用力过大或感受潮湿寒冷之气。 经常观察肿块活动情况,如发生剧痛者不宜止于自疗,应赴医院诊治。
小小的飞帆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3、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7、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
mm糖糖豆
腹股沟三角 (Hesselbach 三角、海氏三角) 1、境界 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2、临床意义 若腹腔内容物经此三角突出称腹股沟直疝;而经 腹股沟管深环→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浅环突出者称腹股沟斜疝。 手术斜鉴别疝与直疝的标志——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直疝:经动脉内侧突出 腹股沟斜疝:经动脉外侧突出 腹股沟区的薄弱因素与保护因素 1、薄弱因素 ①从发生上看 睾丸下降留下一潜在的间隙即腹股沟管,故男性腹股沟疝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腹股沟管较狭长)。 ②从结构上看 腹外斜肌在腹股沟区移行为腱膜,并形成腹股沟管浅环,导致腹壁抗张力程度下降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下缘均呈弓状,与腹股沟韧带间无肌肉遮盖 ③从生理上看 人直立时腹压比平卧高3倍,故人类直立的特殊性使疝的发 生率增高。 2、保护因素 ①从发生上看 出生后腹膜鞘突闭锁 ②从结构上看 腹股沟管为斜行裂隙,腹压增高时,其前、后壁靠近 浅环深面有联合腱加强;深环前面有腹内斜肌加强 该区腹横筋膜增厚 ③从生理上看 腹肌收缩→其弓状下缘靠近腹股沟韧带→缺口缩小或消失 提睾肌收缩→精索变粗,充盈腹股沟管 腹横肌收缩,可缩小深环口
上网搜搜就有了
[1]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151.这是标准的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1]是参考文献序列号,祝惠民是作者,内科学是署名,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
如何提高职场沟通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职场沟通能力论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
说起疝气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但是对于腹股沟疝气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腹股沟疝气早期发病时并没有明显的疼痒症状,如果不注意观察,患者自己是不易发现的。疝气会影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