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6

天秤座dan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与一轮明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璐璐308738

已采纳

以下是当年明月的话,我转载:“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为了文章的流畅,出处就不一一列出了。 ”所以,当年明月参考史料的来源是:《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

349 评论

寻找美食的虫

得到处收集资料啊。要不然着书是那么容易就能出的啊。

115 评论

shally9073

议论文不是议论事的吗?月亮的因该是描写啊。。。开玩笑啊。。。

96 评论

夏天可乐冰

你可以写。。。。第一段,描写它的外貌、美的地方、美在哪。。。第二段,可以写有关古代有谁、哪个诗人描写过哪些诗、感受啊第三段,写有关它的传说(尽量别写太多,略写)第四段,写自己感受(尽量写多点)第五段,总结。。。。。(这样就可以凑成一篇很好的文章。。。试试吧!)

224 评论

那些年喜帖街

记得作者在写某一段故事的时候,说道自己为了搞清楚这些时事去了数次中国国家图书馆,而这些文献资料一般人是无法看到的,可石悦不是一般人,他与图书馆的某个管理者关系很不错,所以才会破例看到。即使能去看这些资料,也不一定能找到他需要的东西,毕竟那个时代留下的史料还是太少了,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揣测的,而且分析的头头是到,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与毅力!

344 评论

jasmine7927

入秋之后的夜晚,凉意渐显。一场秋雨,一阵秋风,寂静的深夜中沙沙作响的枫叶,都让人感觉到,夏天的热情与沸腾,已无法挽留。

但秋天的夜,也并不是无情的。

皎洁夜空之中,永远有一轮月,或阴或晴,或圆或缺。在亘古的岁月中,洒下温柔的月光,在游子的窗前,在闲人的庭院里,在“人间万姓”的心间。

当人们抬头望向天空,看到的是什么呢?

在文人墨客的世界中,万物皆有情。就如《红楼梦》中宝玉所说: “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 我们在诗词歌赋中,看到山的坚毅,海的包容,草木的不屈,鸟兽的恩义。而对于月亮,古人仿佛为它赋予了更加多元和复杂的 情感 。

月亮是有灵性的。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日月星辰超脱于身边的草木、鸟兽而存在,人们会格外崇敬。 因此在最初,相比于审美价值,月亮更多承载了一种宗教职能。 苍穹之下,皎洁的月光指引人们度过黑暗。在那遥远又神秘的地方,月亮对于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因此也成为了人类较早崇拜的对象。

进入殷周时代,月亮成为了礼仪的象征 。人们对月的崇拜,逐渐从一种自发的无组织性的活动,演变成为一种皇家的祭月仪式。在周礼盛行的年代,祭月成为礼仪制度的一部分,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

春分与秋分时节,天子身上戴着各种祭祀专用玉器,玉器上还系着五彩丝线,非常隆重地祭拜日月。

祭月与秋天产生联系,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归结于民间的农业活动。 每逢秋分,万物丰收的季节,稻麦飘香、瓜果甜美。当农民结束了最后的忙碌,享受收获的喜悦时,抬头仰望,常常能看到天边的一轮圆月。月亮不仅见证了劳动人民披星戴月的辛苦,也慢慢成为了丰收的预兆与象征。

《监利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刻本)还记载到一种民间习俗,人们以月亮的明暗来占卜湖中是否有鱼,判断来年元宵节的阴、晴。

秋分祭月仪式一直延续到清朝。此时的月亮,是天上的神明,也是人间的祭司, 它保佑农民土地丰收的愿望,也寄托着帝王将相祈盼天下的运转,能像日月星辰一样永久往复的理想 。

到了 唐宋时期 ,与月亮有关的活动,除了官方的祭月仪式,还发展出了 民间的赏月活动 。再加上月中蟾蜍、后羿与嫦娥、吴刚伐桂树等故事传说,月亮逐渐蒙起了一层浪漫的面纱。与官方祭月活动不同,民间的赏月活动时间为八月十五,而这一天也最终被确定为“中秋节”。

唐朝时,中秋赏月之俗在文人之间开始流传,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据说,全唐诗中有九十多首诗歌以中秋赏月为题材:“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可见唐代八月十五赏月已经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杜甫《八月十五日夜月二首》、《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连续玩月三天; 王建《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五首》,连续玩月五天,“从未圆时直到圆”。

直到宋朝,官方正式确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

此时,中秋才成为全民庆祝的重要节日:政府官员于中秋放假一天,市民在节日前夕筹备时令货品,月饼也逐渐成为了中秋之日的必备食物。苏东坡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地上的孤影,杯中的浊酒,盘中的月饼,无一不在诉说着中秋之夜,人们心中复杂而敏感的情愫:

月光洒在游子的窗前,幻化成温暖的故乡的投影;酒醉的夜晚,圆月当头,却无法抚慰东坡对亲人的思念之苦;在怀才不遇的贾雨村心中,团圆的满月虽然勾起了他壮志未酬的惆怅,却也召唤出了他对未来的抱负与憧憬;而一轮冷月之下,月光所在之处,却是黛玉心中花魂(诗魂)的埋葬之所,是即将枯萎的生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当月亮不再只是皇家祭月仪式中高高在上的主宰,而是一个见证了人间悲喜、寄托着人类理想的家园, 它仿佛完成了从神性到人性的转变 。促成转变的,是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的浪漫传说,是诗人流传于世的赏月佳作,也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于美和 情感 的追求和向往。

宝玉说,但凡天下之物,都是有情有理的。但纵览红楼一书,我们却发现, 非物之本身有情,实乃人之有情也 。千百年来,世势如白云苍狗,唯有日月星辰循环往复,唯有人之真情历久弥新。从自然崇拜到封建礼制,再到中秋赏月,不曾变化的是月,变化的是人心。 人们望向月亮 ,是望向光明和柔美的白玉盘,也是在望向人间愿景和理想在天上的投影, 最终,还是望向人们自己。

月光穿透乌云,照人心扉,人们也借助月光,再次洞彻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孤独,是惆怅,是幸福,是美满,种种 情感 ,在中秋之夜时,一览无余。

又一年中秋将至,当夜幕降临,抬头仰望这一轮明月,是否能感受到古人的心境,倾听自己的内心呢?

除了培养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层次,选一个适合的赏月方式,也是享受月圆之夜的关键。 今年中秋,尝试解锁古人的赏月姿势 ~

夜愈深,酒愈浓,月愈明。院中之月,杯中之月,空中之月,一月出而月月出,一月明而月月明。明月之下,于自家院前,与三五好友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平生之郁郁不得、生不逢时之苦皆随酒兴与月色脱口而出,扫尽胸中块垒。

当然, 赏月之后断不可如贾雨村般忘恩负义 ,切记,切记。

赏月,亦要注重地势之高低。不同地势望月,效果自然不同。

登高而望月,是赏那山高月小,清朗开阔;近水而揽月,是赏那皓月清波,灵动透彻。如若有似大观园之凸碧堂与凹晶馆者,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又定要学湘云与黛玉两位诗翁,联上一番诗才好。

月圆之夜,岂可无音乐相伴?而这音乐又定要清幽雅致,且需从远处徐徐而至,方能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之时,解人烦心、去人忧虑。昔日大观园中,贾母携众人于凹晶馆内饮酒赏月,以笛声为伴,实在是一场“沉浸式”的赏月活动。

除此之外,古人还有着很多的赏月方式等待着你来解锁。当然,一杯香茶,几块月饼,还有身边爱你的家人,也足以成为赏月的高配。毕竟,无论岁月如何变迁, “情”才是中秋佳节永恒不变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论中秋节祭拜月亮习俗及其与荆楚地域文化的关系作者:孟修祥

2. 中秋节的起源与中秋月的文化意象作者:王颖

3. 中秋节祭月活动的变迁作者:韩养民

4. 中秋节起源及形成时间研究综述作者:刘忠良

17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一轮明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是当年明月的话,我转载:“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

    天秤座dan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月港散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方式和误区:一、属于学术不不端的引用方式1、匿引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而不如实、规范地标注出处,则有缺乏严肃认真的

    大米粒圆又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摩天轮秘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就是用电动机通过减速机减速,把高转速低扭矩的转为高扭矩低转速的机械动力.通过一般是轮胎等又弹性有有一定强度的中间机构传到轮盘上.使其低速转动. 摩天轮是一种大

    Gemini952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对望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望月有感》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 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

    chocolate宸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妈妈月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小河边映出一个模糊的边缘,那是石桥,石桥上,用手轻抚,你能摸到一些精美而又细致的花纹,这些花纹仿佛鬼斧神工,精致至极。脚踏着石桥的声音清脆又悦耳,你不禁感受到这

    余文文21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