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9

哇靠哇塞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为别人而活议论文素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嗷哟嗷哟

已采纳

关于爱心的名人故事例子:这是最好的消息罗伯特.德.温森多是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他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有一次温森多赢得了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说:“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早日康复。”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了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温多森点了点头,说有这么一回事,又问:“到底怎么啦?”“哦,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官员说,“那个女子是个,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你是说根本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希望本文关于爱心的名人故事例子16个能解决您的问题。请记住我们的网址:宋江看瓜的故事北宋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小时候就深深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正在自家的西瓜地里看瓜,从瓜地西头道上过来了两个逃荒要饭的。一个是白胡子老人,一个是五六岁的小孩,都穿得破破烂烂,身上带着破碗破瓢。小孩口渴,见到西瓜,哭闹着非要吃不可。老人怎么劝说怎么吓唬都不行。宋江看着怪可怜的,正打算摘个西瓜送给小孩,忽然发现父亲正朝瓜地走来呢!他怕父亲责备,伸到瓜蒂上的手又缩了回来。这一来,小孩哭得更凶了,声音嘶哑,真叫人受不了。宋江坐立不安,怎么办呢?最好有个办法,既让小孩吃了瓜,又叫父亲不生气。想呀想,怎么也想不出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急得他直跺脚。嘿,这一跺,系在腰带上那串父亲给的赏钱“当啷”直响。宋江心头一亮,有了好主意。宋江来到一老一少跟前,大声说:“这小孩要吃瓜?白给不行,你们身边有钱的话,我卖你一个。喔……有十文钱,刚才要来的……够买一个。行,我去摘……”这些话全是说给父亲听的。其实,老人哪有什么钱呀。他瞪着两眼望着宋江,越听越糊涂。宋江不管这些,摘了个又大又熟的西瓜,送到老人手里。小孩马上不哭了。老人感激地跪了下来,千谢万谢。宋江怕露馅,赶紧把老人扶起来,推他走了。“你在演什么戏,啊?”父亲走来,脸沉着问。宋江心慌,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卖…卖了个西瓜。”说完,指了指身上那串钱。父亲冷笑一下:“这不是我赏你的钱么?”宋江见自己的机关被父亲点破了,脸涨得血红,一声不吭。父亲轻轻拍拍宋江的肩,笑道:“傻孩子,这事你没错。把瓜送给这样的穷人,是应该的……”丛飞的爱心故事丛飞()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丛飞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但2003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他们就这样无私地奉献,为了让更多的人活得快乐,他们牺牲得太多,但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高正荣和丛飞,两名普通的深圳五星级义工,他们不求回报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爱……买七份报纸的善良姑娘蔡特金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她为国际妇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很小的时候,蔡特金就表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亲一块儿逛街,见到了一个小报童,这位小报童穿得又脏又烂,十分可怜。这个时候,小蔡特金顿时产生了同情之心,便把平时积攒下来和零花钱拿了出来,一下子向小报童买了七份报纸。蔡特金的父亲十分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于是就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一份不就够了吗?”小蔡特金以为爸爸批评她乱花钱,难过得低下了头。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对女儿说:“孩子,别误会,我当然知道你为什么买这样多,但是你给他七份的钱,拿一份不就可以了吗?其他的可以让他去卖嘛!”小蔡特金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取出了一份报纸,把剩下的都还给了报童。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暴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懂得A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面对贫儿的这般境况,一般人早就会望而却步;裴斯泰洛齐却迎难而上,一心扑在了工作上。除雇用一名妇女做饭以外,裴斯泰洛齐承担了孤儿院的一切工作。象慈父一样,他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孤儿。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这位慈父以孤儿院为家,视孤儿们为亲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他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孤儿们的道德习惯,并提高他们读、写、算的能力。战乱再次降临了。1799年6月8日孤儿院被迫关闭(被法军征为野战医院)。裴斯泰洛齐为此声泪俱下,但无济于事。他因伤心与劳累过度,以致吐血。裴斯泰洛齐在功成名就、成为世界名人之时,竟不顾高官厚禄的诱惑,以其崇高的品质,把整个心灵和爱心都献给了孤儿,为贫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这种无私的情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乐于助人的邓小平邓小平(1903-1997),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是个精力充沛、乐观向上,喜欢社交的人。邓文明乐于同人交往,在调解地方争端时处事公道。在家里,他严格而又谦和。他对孩子们的训诫是严厉的,但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仍愿意倾听他们的陈述。邓小平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在邓小平还年幼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到一个老式私塾接受教育。两年以后,邓小平七岁时,转到一所新式小学就读。他从早期起就学习了现代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地理,并且学的是白话文,而不是过去一直使用的文言文。邓小平儿时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喜欢和同学们玩游戏,而且学东西非常快。他读书只朗读三遍便能够记住并背诵出来。他也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即使有些事情是违反传统道德的,做了会受到惩罚,他还是无所畏惧,照样去做。邓小平8岁时,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和他很要好的同学因为妹妹生病又无钱看医生而急得哭了起来。第二天一早,邓小平一走进教室,就立刻跑到那位同学身边,悄悄塞给他5块银元。这5块银元是邓小平从父亲的钱箱里偷偷拿出来的,在当时这笔钱可以买到500斤谷子,也算是一笔巨款了。过了好几天,邓文明发现钱箱里莫名奇妙地少了5块银元,非常生气。他把全家人包括佣人都叫来打算彻查此事。父亲还没开口,邓小平很自觉地站了出来,并主动地把一根棍子递给父亲。邓文明以为儿子拿钱去乱花掉了,一生气顺手接过棍子就把邓小平打了一顿。邓小平一声没吭地挨完了打,父亲见状,也渐渐消了气,并觉得事情很蹊跷。他把邓小平找来,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邓小平这才把事情原委详细地告诉父亲,他说:同学的妹妹生了很严重的病,他家很穷,没钱看大夫……还没等小平把话说完,父亲就把他拥在怀中,高兴地说:儿子,你做得对,父亲错怪你了。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打你一顿。但是为什么我惩罚你的时候,你不把事情的原委早点告诉我呢?小平说:我的行为还是属于偷窃,您告诉过我,小偷是应当受到惩罚的,所以我应该挨打。父亲摇摇头说:儿子,你能主动帮助别人,而且很诚实,这是对的。但是,遇到了急难的事情而不信任自己的父亲,那就不对。你要拿钱帮助同学,应该先跟父亲说。小平点点头。父子俩相视而笑。不久,邓文明为了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把他送进广安城新成立的中学。几年后,这个有远大抱负和爱国心的父亲把儿子送去法国勤工俭学,从此,邓小平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当你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关心他为什么犯错吗?你会追究原因吗?当你发现错怪了孩子时,你会向他道歉吗?一些家长可能会担心,给孩子道歉那不是会让自己威信扫地吗?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呢?实际上,向孩子道歉是在向孩子表明,你尊重他(她)的情感,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应当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邓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既表扬了儿子,也指出了儿子的不足之处,同时还作了自我检讨,给儿子作出了一个表率。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榜样力量是异常巨大的。当然,父母弥补自己过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或者与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等等。这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优秀,很可爱的。一个记者的纯真与良善他出生在鲁山县尧山镇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的相继离世,让他过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就是他的容身之所,每逢阴雨连绵,屋内四处漏雨。然而,年仅18岁的他,却做出了让村里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完成父亲未竟的心愿,掀掉茅屋盖瓦房。这在今天听来,无异于痴人说梦,却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真实故事。那年夏天,炼狱般的苦力拷打着他的身心,摔泥巴,做砖瓦坯,累得他几近虚脱。随后,他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上山砍柴凑足烧瓦的燃料,借用生产队的老窑烧制砖瓦。第二年春天,他又跑到很远的深山里,截下200余根建房用的椽子,用孱弱的肩膀将它们扛回村庄。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赶在寒潮来袭前盖起了三间新瓦房,他跪倒在父亲坟前,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因为家境贫寒,他勉强读完高中。学业中断后,想到未知的将来,他心中一片茫然。这时,邻居家的收录机里播放着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高加林的故事点燃了他的文学梦。昏黄的桐油灯下,他静下心来,从书本里摄取力量。他纸笔不离身,有空就坐下来写,稿子一篇篇投出去,却都石沉大海。这时,对写作几近痴迷的他,遇到了一位文学老师,在他的辅导下,他终于凭借不懈的努力,稿件渐渐见诸报端。随着发稿量的不断增大,他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在老师的推荐与引领下,他成为了县广播局的临时工作人员。对于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他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不畏艰难风险,深入新闻现场。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因工作突出被破格录用为正式记者。随后的几年,他成为了县广播局对外发稿最多的记者,并有几十篇新闻作品相继获奖。作为一名行走在社会前沿的新闻工作者,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生活在底层的人,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目光,他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因为梦过你的梦,因为痛过你的痛,他更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无奈。想到自己一路走来,曾有多少双手拉着他、推着他,引领他走上逐梦之旅。他暗下决心,要用行动回馈社会,尽量去帮助他人。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近40名学生,让那些贫寒的学子,延续着他们的求学梦。他用新闻扶贫的方式,改写了画眉谷一个村庄的命运。他跟许许多多志愿者一起,奔赴冰雪、地震的灾害现场……然而,许多人知道他的名字,却是因为他与贵州水窖的情缘。2005年春天,他被徐本禹义务支教的事迹感动,第一次登上贵州这片贫脊的土地。正是这次高原的灵魂之旅,让他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贵州严酷的生存条件,村民沿着崎岖山路背水的身影......无不敲击着他的心灵。他捐出自己多年积攒的稿费万元,帮助村民建造了30座水窖,随后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仁爱之手,出资捐建了167座“河南水窖”。他的善举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这项公益活动,截至目前,由他发起援建的“河南水窖”已达1080座。他的事迹传遍中原大地,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诗人杨志广为他写下这样的诗行:我不知道,从河南到贵州/你疲惫的双脚起落的数量/只知道,你鲜红的衣袂/明亮我的眼眸/明亮无数人的眼眸/一面旗帜,鲜艳夺目/让所有爱心的脚步/都不约而同地,与你相随......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已知道他的大名,他就是获得河南省十佳记者、河南省十大爱心人物等荣誉的张朝岑。有人说,他只是位“三无”记者,经济上并不宽裕,做这些事就是为了出名。面对类似的质疑与非议,眉宇间也有过挣扎,更何况由于长年奔波,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已是华发早生,身体每况愈下。然而,他始终听从内心的召唤,义无返顾地行走在慈善的道路上,用爱点亮自己温暖他人。他用一句话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信念:既然上苍赋予我做人的属性,架构这一撇一捺的工程,就成了我每天必修的功课。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依然固守内心的纯真与良善,只为写好一个“人”字,让每个瞬间都焕发生命的光彩。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完成了从“农村少年”到“精神侠客”的华丽转身。倪萍做慈善的故事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历来热衷于慈善事业,只要举行大的慈善活动,就一定能看到她的身影。2008年5月,在央视为汶川大地震举办的《爱的奉献》募捐晚会上,倪萍捐款100万元;2009年2月,在上海举办的“娱乐慈善群星晚会”上,倪萍再次捐款300万元,并获得“年度最具奉献慈善之星”……2011年3月27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京举办“一路有你—————中国扶贫基金会慈善晚会”,倪萍积极响应,并拿出自己以“芭蕉”和“丹顶鹤”为素材的国画《韵》,来到现场参加拍卖。她对媒体说:“其实我从拿起画笔到现在,也只有一年时间。当时是为了给新书《姥姥语录》找插图,结果没找着,就自己画上了。画了十多天,很多人不相信是我画的。尽管自己是个初学者,不能与那些大家相比,但为了做慈善,我还是壮着胆子来了,即使这幅画只能卖几千元,我也很荣幸。”当得知《韵》的起拍价为20万元时,倪萍连连摆手道:“不值不值!我看过太多大家的画和珍品,我的画真不值这么多钱。”亚洲电视总裁王征开玩笑说:“如果最后拍卖价超过20万元怎么办?”倪萍认真地说:“我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绝对卖不到这个数,如果超过了,我就送你一幅画。”王征说:“一言为定,到时不许反悔。”但倪萍心里依然不踏实:“我真害怕这个价格流拍了弄巧成拙。”王征鼓励她:“爱心无价,你就给自己壮个胆儿。”倪萍这才勉强同意试一下。拍卖开始,倪萍的心都要跳到了嗓子眼儿,她紧张地听着拍卖师极具煽动性的语言:“这幅名为《韵》的作品,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女士的用心之作,起拍价为20万元,为了慈善助学,请各位女士和先生们踊跃竞拍!”他话音刚落,就见台下买家纷纷举牌,眼见价格一路飙升,很快突破30万元,50万元、60万元……当一位买家报出88万元时,倪萍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就在这时,一位年轻买家喊出了100万元的价格,倪萍赶紧抢过拍卖师的话筒激动地说:“好弟弟,我的画我最清楚,它真不值这么多钱,不值!”并对一旁的助手说:“赶快再去拿两幅画来,我要无偿赠给竞拍成功者。”王征又和她开玩笑:“别忘了说过要赠我一幅画的,现在要赠给别人,到时我怎么办?”倪萍笑着回敬他:“我说过的话一定会兑现!”竞拍又继续进行。出乎倪萍意料的是,买家的竞拍热情一点也不减,当又有人喊出110万元后,几乎是同时,亚洲电视总裁王征喊出了118万元。倪萍听到这个价格时,不顾一切冲到拍卖师前夺过竞拍槌,双手紧握高高举起,又快速敲了下去,激动地失声喊道:“成交!”这一举动把竞拍师吓了一跳,更引起了全场爆笑。倪萍涨红了脸语无伦次地说:“不好意思,我破坏了会场规矩。我的画不值这么多钱,真不值!”最终,《韵》以118万元成交。拍卖结束后,倪萍仍沉浸在无比激动中难以自拔:“我非常感谢大家对自己画作的错爱,如果我自己的画真能卖这么多,我以后每天什么都不做,就专门画画了,我十分清楚,大家是为了慈善才肯出这么多钱的。其实我很怕出名,但为了做慈善,我只好豁出去了。只要是为了慈善,不管高调低调都是好调,我也会一直画下去,为慈善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更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郎朗:让音乐与慈善结合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老舍帮助盲人谋生的故事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将近40名。但当时全国刚解放不久,人们的生活都不宽裕,连养家糊口都很不易,更别说有能力去接济他们了,因此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情。每次一经过“瞎子庙”,他的心便隐隐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这些可怜的人。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简单的几次接济根本解决不了他们的根本生存问题,必须得给他们提供一份足以谋生的活计。于是,他不顾外人的反对,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开始每天往返于家中与“瞎子庙”之间,把这些盲人都组织起来,并自掏腰包买了多件乐器,将其中那些会吹拉弹唱的,组成了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合奏配合上的种种指导。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他还要熬夜为乐团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奏的曲目。等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着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才艺和特长的盲人,他则通过各种关系,不惜降低身份到处求爹爹拜奶奶,最终靠着自己的“面子”和关系,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周边的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和服装厂里。为此,他都跑烂了好几双布鞋。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瞎子庙”里几乎每个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因为有了稳定的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状况都发生了巨变,先后搬出了原先那个破旧的庙宇,住进街上条件更好的房子里,“瞎子庙”也从此被废弃。这之后,每天晚上,当他下班从街上路过时,住在街上的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点亮屋内的灯,然后站到各自的大门口前,只为跟他打个招呼,问声好,为他照亮门前的那段路,如同迎接自己的亲人归来一般。而这几乎成了那条街上一道不变的温馨风景线,一直持续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从未错过一次。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能听出他的脚步声。他便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盲人们听出的那一声声脚步声名叫“善”。有爱心的小屈原“知道吗?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来?那天我亲眼看见的。”村子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村民们跑来跑去,互相转告着。屈原的爸爸皱着眉头,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奇怪!米怎么会少了?”他把两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树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后面,他要干什么呢?来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个子不高,怀里抱着东西,越走越近,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叹了口气,从树的后面走了出来。“屈原!”他叫道。“啊,爸爸,你怎么在这儿呀?”屈原吓了一大跳。“回家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过去。”屈原的爸爸已经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儿子放的。“嗯,嗯,谢谢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家穷得没有饭吃,就想出了这个为大家送米的办法。他的爱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说了另一些话,让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你这样能让所有的穷人吃饱饭吗?现在你还小,应该好好读书,长大了,真正地为大家做些事情。”“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217 评论

guyanni1987

舍己为人的作文素材有:

1、 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蹬三轮近20年,省吃俭用,先后捐赠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2、“救火英雄”王锋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的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差不多被烧成了“炭人”,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3、武汉一对退休夫妇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马旭夫妇也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之一。

4、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5、1996年,由艳丽捡到一个患有脑瘫的弃婴,从此成为了“未婚妈妈”。母女相依多年,女儿从体重不足2公斤、身高仅米,成长到现在的体重60多斤、身高米。由艳丽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了女儿身上。她至今仍孑身一人,把毕生的心血都给了这个一辈子都不能回报她的“女儿”。

88 评论

米莱vicky

舍己为人的作文素材:

1、袁文婷

就在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位于什邡市师古镇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发生了严重的坍塌,我的同学、一年级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6岁。

她是那种看上去就能够给人深刻印象的人,因为实在太瘦弱了。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但是她用柔弱的双手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学生从三楼抱下了一楼,当她最后一次冲上三楼的时候,楼房完全垮塌了。

地震中,她拯救了13名学生后,被压在倒塌的教学楼下。当晚10点多被搜救队员发现时,她的身上压着一块厚厚的水泥板,怀里还藏着一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2、汤鸿

红白镇中心学校二年级2班的班主任,20多岁、年轻漂亮的该校舞蹈老师汤鸿,正在教学楼三楼带着五年级1班的学生排练六一节的节目。发现险情后,她把学生推向墙角,把她们抱在自己怀中,垮塌的楼房倒在她的身上。

当人们从废墟里把汤鸿找出时,发现她趴在垮塌的废墟中,左右手臂分别抱着一个学生,胸前还护着一名学生,一块巨大的水泥块砸在她的头部,讲桌的一角深深地嵌进了她右边的太阳穴。受她保护的3名学生,除一人抢救无效死亡外,都活了下来。

据被汤老师舍命相救的学生黎瑶向德阳日报记者回忆,地震时,被吓坏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向门口挤去,汤老师站在门边,不停地把大家往外推送。楼层在剧烈摇晃后扭曲变形,眼看就要垮下来,汤老师一个箭步冲到几个身材瘦小的`学生面前,张开双臂,扑下身子,像母鸡护住小鸡那样,把他们揽在怀里。

3、谭千秋

而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更是保护了四个学生的性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

救援人员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谭老师,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个张开双臂的永远的姿态。

286 评论

金德易BOSS

你好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女娲娘娘就用黄泥创造了掌握地球的生物--人类.人类迅速在这片黄土地上繁衍开来,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人类子孙的足迹和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这是流芳百世 、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 然而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不可否认的.正因为有了人,多人组成了社会.而社会就是由许多人结合成的大家庭,不论民族文化差异,也不论肤色深浅.共同的心就是差异之间的桥梁,把人们紧紧地连在一起构成了社会. 茫茫人海中,你来我往.肩与肩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短,擦肩走过却浑然不知.人群如潮水一般涌动,分不清谁是谁.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识是一种缘分,要格外珍惜.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相识,并将这种相识珍惜才能变为永久. 更何况善待他人也是一种品德.只有胸怀一颗友好 、心平气和的心的人才能用善对待他人.他们把善化为友好、互帮互助的面容出现在他人面前.同样他人也会这么做.这样既善待他人,又善待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善待他人是时代之间的枢纽,沟通了过去和未来.如果整个社会都人人善待他人,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一种微笑互助的社会真情.又使社会快速发展,这真是“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然而由于各种利益的奔涌而来,金钱、地位、权利…… 驱使人们变得自私贪婪,只为自己着想,人们忘记了“合作 ”这个词.人们互相欺,最后弄得两败俱伤.是自私蒙上了人们的双眼,使人们只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是贪婪给真诚的心罩上一层浓灰,使人们变得虚伪.是各种眼前的利益给人们戴上了面具,使人们看不清他人,也看不清自己.通往心间的桥梁被摧毁了,人们只能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去看清自己他人,了解他人.最终的结果是:由于人们不互帮互助,不友好对待他人,经济上的合作就如过眼烟云,不再复返.自己的力量敌不过,收获甚微,社会最终将不复存在.繁荣一时的城市将做为怀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幸好人们并不是这样,人们懂得学会善待他人,互帮互助.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使人们心灵相通.因为这是善待他人化为的动作.人们之间互相善待,两者共同繁荣.社会也因此昌盛起来,并开始向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相信不久能美梦成真. 就像一位名人说的一样:“ 如果我们人与人之间共同迈进一小步,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迈进一大步. ” 学会善待他人吧!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充裕 、自在.善待他人就是一种力量,它冲破了束缚人们的罪恶心灵和自私心灵,让合作源远流长 ……26| 评论 向TA求助回答者: ysdgq520 | 一级

321 评论

相关问答

  • 顺势而为的议论文素材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反义词:不识时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释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是指“分析时势,估计其发展趋向,因势利导,顺着发展趋向,遵循规律来做事情”。

    安好即可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士穷而见义议论文素材

    1、朱自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 2、孔子的弟子颜回,安贫乐道,勤奋好学,追求精神富足和高尚理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笑笑之笑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相信别人议论文素材

    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你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诚信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供参考。 1.一诺千金 季布,汉

    无痕之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别人着想议论文素材

    多为他人着想生活中,若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每次做事前,多思考一点,就能避免给他人造成伤害。老人拒绝与游客签订合同,原因就在于游客将玻璃碎片

    总迷路的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知其不可而为之议论文素材

    爱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集体 人生 道德 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也。 也许,他也可以选择“

    流浪的好吃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