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02

beibeidesignwang
首页 > 学术期刊 > 顶级期刊tpds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周小蜜99

已采纳

那肯定是自身实力够强,技术够牛啊,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能力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项目的人,试问这样的天才那个公司不想要呢。

87 评论

欧阳小七

继去年的钟钊(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秦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方向)、左鹏飞(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今年又有一位90后入选了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同样是出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张霁,而且他5月就已经入职了华为,堪称是刚毕业就收获了年薪201万的offer。

什么是“天才少年”计划呢?2019年,华为任正非宣布:

今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华为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往前走,自己要创造标准,只要能做到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就会向我们靠拢

华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资都是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的,其分为三档,其中最高档次的是201万的年薪。

而要获得这么高的薪酬,难度可不低,一般需要经历七轮左右流程:简历筛选、笔试、初次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在每一环节中,都会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筛选,因此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阻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失败,难度非常大。

像此前获得过201万年薪的左鹏飞,发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上的论文分别成为华科历史上首篇计算机操作系统顶级会议(OSDI/SOSP)论文和首篇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ISCA/MICRO/HPCA/ASPLOS)论文,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领域分别实现了华科历史上零的突破;发表在MICRO'2019上的论文实现了在体系结构顶会MICRO上的再次突破。

而钟钊是中国最早一批学习神经架构搜索(NAS)的,NAS属于深度学习领域难度比较高的研究方向,在开发神经网络的过程中,架构工程事关重大,架构先天不足,再怎么训练也难以得到优秀的结果。设计神经网络架构,能称得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属于机器学习)过程中门槛最高的一项任务了。想要设计出好架构,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大量试错。NAS就为了搞定这个费时费力的任务而生。

至于秦通则是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的世界级冠军,从他们的履历你就看出,他们的水平究竟有多强。

张霁出生于1993年,他的27年岁月堪称是一部励志奋斗史,他本科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这仅仅是一个民办二本,而研究生则是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成为一名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继续深造,博士期间在数据库和磁盘故障预测均作出了显著成果。

数据库领域,强化学习数据库调优,发的数据库顶会SIGMOD;数据库查询优化,采用蒙特卡洛树搜索,发的VLDB。磁盘故障预测方面,ATC,DAC都是A类会议,还有ICPP,还发表了顶级期刊TPDS等。像TPDS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计算机系统与高性能计算领域的3个A类顶级期刊之一。这个水平,即使在北美体系结构TOP PhD的水平。

由于科研项目比较多,张霁基本上没有刻意去找工作,甚至没有主动投递简历,都是企业或者高校联系他。

博士期间,他就被派往腾讯实习,最牛的是他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了实际,在工业界落地,很多系统已经上线,为腾讯节省大量成本。实习期间获得国内、国际专利7项,研究成果获得腾讯公司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

除此之外,2019-2020年在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访问。工作之一是在阿姆斯特丹大学INDE Lab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AI for System,也就是过一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来解决以前系统设计中的优化问题。

而张霁参加“天才少年”也是因为上一届学长左鹏飞去年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左鹏飞是张霁的榜样,两人互相加了微信,也经常交流。在参加“天才少年”以前,张霁刚拒绝了360万的年薪邀请。

对于外界的夸耀,张霁认为:

“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少年,要除去天才少年光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自己现在肩上责任和压力更大,要快速融入这个团队,不仅要把领导分配的事情做好,更要去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不负众望。”

其实我觉得从张霁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起点就局限自己的未来,很多人认为自己中考失利、高考失利,认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终点已经被决定了,其实并没有,人生不应该被自己的过往所局限住,只要你可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为之奋斗,其实并没有什么能难倒你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91 评论

JasonZhou520

2019 ACM Fellow的贡献涉及计算领域的许多子学科,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计算机图形学、计算生物学、数据科学、安全和隐私、软件工程、量子计算和网络科学等。ACM将于2020年6月20日在旧金山举行的年度颁奖晚宴上,正式为2019年 ACM Fellow颁发证书。七位入选2019 ACM Fellow华人学者简介陶大程当选理由:为表示学习及其应用做出巨大贡献个人简介:陶大程是人工智能和信息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澳大利亚尤里卡(Eureka)奖获得者、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2018年5月22日,陶大程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陶大程,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陶大程先后在中国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分别担任助理教授,后到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担任教授,目前担任悉尼大学教授。谢源当选理由:为实现和评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技术和工具做出贡献个人简介: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IEEE Fellow,于1997 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于1999年和200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硕士和博士学位。谢源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谢源教授于2002-2003年任职于IBM,于2003年加入宾州州立大学,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2014年加入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任电机系教授、可扩展高能效体系结构实验室主任(Scalable Energy-efficient Architecture Lab, SEAL)。谢源教授目前担任IEEE TVLSI, IEEE TCAD, IEEE D&T, ACM JETC, IET CDT等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他所获奖项包括NSF CAREER award,the SRC Inventor RecognitionAward,IBM Faculty Award,ASP-DAC 2008Best Paper Award,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等。由于在三维集成电路和体系结构上的突出贡献,他于2015年被评为IEEE Fellow。陈熙霖当选理由:为人脸识别、手语识别和多媒体系统做出贡献个人简介:陈熙霖博士,研究员,IEEE Fellow, IAPR Fellow,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并获终期评估优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模式人机接口。先后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等项目的研究。曾任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的Associate Editor,目前是IEEE Trans. on Multimedia和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的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领域编委、计算机学报副主编、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副主编,担任过FG2013 / FG 2018 General Chair以及CVPR 2017 / CVPR 2019, ICCV 2019等的Area Chair。陈熙霖博士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九项。合作出版专著1本,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李向阳当选理由:为物联网和移动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做出贡献个人简介:李向阳,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教授从事无线网络、移动计算、网络安全、社会网络等领域的研究超过 15 年。自1998 年,共发表期刊论文 130 余篇,会议论文 200 多篇。在 ACM MobiCom, ACM MobiHoc, ACM STOC,ACM Sensys, ACM SODA, USENIX NSDI, IEEE INFOCOM,IEEE ICDCS, IEEE ICNP 等国际 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 MobiCom 12 篇,MobiHoc 6 篇,STOC 1 篇,Infocom 40 余篇;获最佳论文提名 2 项(Mobicom 2005,Mobicom 2008),最佳论文奖 6 项。在国际顶级学 术期刊 TON,TPDS,TOC,TMC,JSAC 等发表论文 60 余篇。论文被引用近 12000 次,H-index 55。李向阳教授在多个国际顶级学术会议(MobiCom, MobiHoc,INFOCOM, STOC,ICDCS,AAIM,MASS 等)担任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大会主席、专题讨论主持人等。担任国 际学术期刊 TPDS,TMC,Networks,Ad Hoc and Sensor Wireless Networks,Computer Communications,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IEEE JSAC Special Issue 等编委,副主编,特邀编委等。吕松武当选理由:用于帮助创建更具弹性和性能的蜂窝网络个人简介:吕松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移动系统、普及计算、互联网与无线网络安全等。1990年毕业于中科大,随后在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 (UIUC)攻读硕士、博士,并担任助理研究员至1999年,随后加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周礼栋当选理由:在中国为可信赖的分布式计算以及系统研究和教育做出贡献个人简介:周礼栋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of Microsoft),主要从事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存储系统、无线通讯和网络,以及系统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周礼栋博士于2002年加入微软公司,曾任职微软硅谷研究院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微软雷德蒙研究院系统研究组首席研究员。他的研究一直推动着可靠及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进步,为在线云服务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他还对实时部署的大规模服务做出了重要的技术贡献。多年来,周礼栋博士在设计和开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技术角色,这些系统支持着微软从搜索引擎、大数据基础设施、云可靠性和可用性到AI基础设施的主要服务。周礼栋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并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康奈尔大学深造,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宋晓冬当选理由:为安全和隐私做出贡献个人简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Oasis Labs创始人兼CEO,被媒体誉为“互联网安全教母”。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计算机和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曾获麦克阿瑟奖 (MacArthur Fellowship),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Fellowship),斯隆研究奖 (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奖 (TR-35 Award)等;是计算机安全领域中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AMiner Award)。

344 评论

鹿鹿小宝贝

一、嫦娥四号1月3日,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传回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像;二、“东方红”3号5月31日,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东方红”3号交付,我国“透明海洋”观测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三、中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发射,成功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四、人造太阳6月5日,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2号”装置总体安装启动,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开展探索清洁能源相关科学实验;五、5G商用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10月31日,5G套餐上线,5G商用时代拉开序幕;六、人工心脏7月,第三代人工心脏助两位心衰患者重获新生,标志中国人工辅助心脏装置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水平。9月,首批人工心脏产品在重庆获批上市;七、“雪龙2”号首航南极7月11日,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顺利交付。10月15日首航南极。11月20日进行首次陆缘冰破冰作业;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九、“高分七号”卫星11月3日,“高分七号”卫星发射升空,它能在太快拍出媲美“阿凡达”的3D影像。12月10日,发布首批20余幅亚米级立体影像图;十、发现最大恒星级黑洞11月28日,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

360 评论

爱步loveayu

今年,又有毕业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其中一人拿到该项目最高档年薪201万元!这位“牛人”,出自华中科技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华为,还有诸多大企业向他伸出橄榄枝,甚至开出高达360万的年薪。而他最终选择了华为。

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分别是:

钟钊(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秦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方向);

左鹏飞(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张霁(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她是湖南益阳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

读博期间,在CCF A类会议FAST、ATC,CCF B类会议IPDPS、MSST,CCF A期刊TPDS、TOS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微信公众号“量子位”称,与左鹏飞和张霁相比,姚婷的特点是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

从本科的历程中便能体味一二:参加辩论队、中英文演讲;担任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支教;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等……

在读博期间,也是敢于挑战自己的短板,抓住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他是湖北随州人,华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直博研究生,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内存系统和架构、存储系统和系统安全。

他在读博的5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是8:30进入实验室,直到9点甚至10点才回寝室,堪称是用“自律诠释坚持”。

也正是如此的坚持,才让他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

其中,发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上的论文,分别成为了华科历史上首篇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论文,实现了华科在这些领域中的零突破。

用左鹏飞自己的话就是:

一个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需要是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所有人提到这个领域都会想到你的名字。

张霁是湖北通山人,1993年出生。他本科期间各门成绩一直在院系名列前茅,是老师与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2016年成为一名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继续深造。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张霁与华为结下了缘分。经过7轮严苛选拔,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offer。

“我认为华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为看重的。论文、专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但华为不是一个唯论文、唯学校的公司。”

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准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历7轮左右流程: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失败,难度非常大。

谈到放弃其他几家公司甚至其中一份年薪超过360万的offer,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张霁说他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张霁今年5月底已入职华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型选手,“既然选择远方,便风雨兼程”。

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他内心却很平静,“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少年,除去天才少年光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76 评论

dp73732849

我觉得目前来说全球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的人应该不是很多吧,因为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经过层层选拔的吧,所以达到要求的肯定不多,应该十个左右吧。

274 评论

姐的烂手机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专业,张霁成为BAT以及华为眼中的香饽饽。最终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华为开出201万年薪,将这位天才少年收入囊中。当数以百万计的大学应届生走入社会,二本三本的同学都会问,这辈子还有机会赶上985/211的同学吗?而张霁则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前提是要付出和张霁一样甚至更多的努力,但张霁的牛可不是一般人的努力来形容的。

出身三本民办学校,一步步走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张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两个方向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数据库以及磁盘故障预测两个领域;放弃360万年薪,历经七层面试,最终选择华为的201万年薪。

出身民办学校,却能考中华科博士

张霁出生于1993年,2009年考入民办二本武昌理工学院,一所二本学院,大多数学生都抱着不挂科即可的态度而去。张霁却没有像身边的人一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自己有着清晰的规划,制定了自己大学学习计划,甚至精确到日。无论什么课,教室的第一排永远会出现他的身影,空闲时间也全部在图书馆度过。

大学期间,张霁的成绩便一直名列前茅,四六级考试一次便过。成功取得全国ITAT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

大三便开始准备考研的张霁显的格格不入,他选择考研的目标也非985/211。而是立足于自身,选择自己能够够得到的武汉邮科院的研究生。而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因为他更高的追求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

当梦想照进现实,努力并没有辜负他的梦想。2016年张霁成功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完成了从“双非”院校到985/211大学的逆袭。从2009年到2020年,整整十一年的埋头苦干,这种学习态度和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他的“牛”已经不能够用普通人的努力来形容了,

专业领域的专精

天才少年张霁的博士生导师周可说到:“张霁在校期间学习成绩非常好,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非常快,一旦遇到问题就会迅速寻找到解决方法。”这也是张霁就读博士期间不断在顶会发表各种论文的原因。

读博期间,张霁就已经被博士生导师张可派往腾讯,负责AI ofsystem(人工智能系统)的研究工作,虽然是作为实习,但一个能拿到腾讯的认可也是不容小觑。

从2017年开始,张霁就读博士期间迅速做出大量科研成果,迅速在各大顶会(顶会论文指的是在领域内的顶级学术交流会议中宣读和发表的论文)发布。数据库方面偏向强化学习数据库调优,相关论文发布在SIGMOD(数据管理国际会议);数据库查询优化,论文发表在VLDB(超大型数据库会议)。

磁盘故障预测方面论文发表则是ATC、DAC等A类会议以及ICPP。除此之外,顶级期刊TPDS也收录了张霁关于磁盘故障预测的相关论文。在这两个领域,张霁已经走在了全中国人民的前方。

七层面试,却还是选择201万的华为

华为“天才少年”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从简历筛选到人力资源面试一共要经过七轮,每个面试环节都会有严格的考核和筛选。虽然困难重重,但张霁依旧拒绝了深圳两家初创企业给张霁开出最高360万元的年薪。最终选择了华为,因为在张霁的眼中,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那一百多万年薪差距重要的多。

“最近华为在国外受到所谓的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可能,咱们尽力帮助华为渡过一些难关。”这是张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一段话。

或许是因为华为是一家真正能够沉下来做技术的企业;也或许是因为华为现在面临的局面困难重重;也许是华为的狼性文化,让张霁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是张霁很“牛”。因为是金子,在哪里都是万丈光芒。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产顶级期刊

    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两个水产渔业类论文投稿期刊供大家参考:1.国家级期刊推荐:《福建水产》《福建水产》(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福建水产》创刊于1972年,是

    candys08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ssci的顶级期刊

    一,国际公认的最顶尖(first-tier)的6本会计学术期刊 (搜索看,至今中国大陆只有1人(上海财大教授)以第2作者发过文章)1, Accounting

    北京陆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商科顶级期刊

    商科领域的两篇顶级期刊一般为A1类水平,如《管理科学》、《管理评论》、《国际商务评论》、《国际贸易与经济研究》、《国际商务研究》、《经济学季刊》、《国际贸易研究

    realnextgen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顶级期刊广告

    《生活新报》:新闻改变生活 《下一站》:阅读改变行走 《解放日报》: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 《新闻晨报》:新闻力量优化生活 《世界新闻报》:地球大,眼球大 《羊城晚

    mfiongfiong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法医顶级期刊

    1半导体学报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 4财贸经济 5地球科学 6大学图书馆学报 7低温工程 8低温物理学报 9地质

    勤添Jacky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