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hana0217
海南红色旅游开发的困境与出路梁 科摘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红色旅游是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既有爱国爱党的宣教功能,又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海南红色旅游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如何讲好海南革命故事,加强海南红色文化的开发,是下一步发展红色旅游的重点。关键词:红色旅游 发展战略旅游业在海南产业布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海南旅游开发,主要是优越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椰风海韵,白浪沙滩,自然之美固然让人心旷神怡,旅游更应该挖掘人文之美,人文之美到达人的心灵深处,是更高层次的审美。人文之美,除了挖掘海南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之外,海南红色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海南革命是中国革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在全国都极为罕见。由中国工农红军女子军特务连英雄事迹改编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讲好海南革命故事,开发红色旅游,是海南旅游往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海南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海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不足。海南红色旅游资源多,内涵丰富,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据2009年省委党史研究室最新的普查数据,海南省境内红色资源有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598个,其中,革命遗址有501处。革命遗址覆盖面广,全省每个市县均有分布,无论是沿海平原地区,还是中部山区;无论是汉族聚居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革命遗址存在。纪念性楼堂馆所方面,目前条件比较好的有海南史志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张云逸将军纪念园、周士第将军纪念馆,陵水苏维埃政府旧址,定安母瑞山革命纪念馆。其余楼堂馆所的情况不容乐观,图片和实物资源比较少,对历史资料收集不全,文字组织相当零乱,没有体系,许多景点陈列的资料相互抄袭,展示历史的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纪念性楼堂馆所缺乏专业的讲解员,讲解词没有经过专业党史研究者润色,基本停留在介绍基本情况的水平,对游客没有吸引力。海南红色旅游的游客数量占游客总量很少,处于“绿肥红瘦”的局面。与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占国内旅游总数1/4的成果相比,海南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在全省游客总数中的比例微乎其微[1]。已开发有一定游客规模的红色旅游景区,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海南红色旅游第一品牌是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纪念园位于高速路旁,区位极佳。电影《红色娘子军》使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家喻户晓,纪念园对全国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对红色文化挖掘不足,导游讲解词非常简单,领着游客半个小时浏览完毕,没有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坐车来纪念园的时间超过了游览时间,让很多游客觉得十分乏味。二、海南红色旅游开发不足的原因首先是海南红色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红色文化的宣传远远不够,没有讲好海南革命故事。目前全省除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被世人知晓外,还有很多红色故事不为人知。一些游客听过洪常青不认识冯白驹,认识红色娘子军不知琼崖纵队,这说明,海南红色文化宣传还需要加大力度。海南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值得大力弘扬。海南党史研究与红色文化宣传要改变封闭保守、孤芳自赏、自说自话的孤岛状态,要走出海南讲好海南革命故事,让更多游客熟悉海南红色革命故事。其次是海南红色旅游普遍存在遗址遗迹保护不足的问题。红色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历史遗迹,中国传统文化有怀古忧伤的审美情趣,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怀古忧思的作品。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让游客产生时空交错感,身临其境进入一种共情模式,去理解革命者当年的信仰与激情,从而完成精神洗礼与审美熏陶。红色旅游比较红火的地区,都在遗址遗迹保护修复工作上比较成功,井冈山与延安都有大面积的遗址遗迹得到很好的修复。在遗址遗迹保持方面,海南红色旅游面临着严峻挑战,海南革命遗址遗迹,保存完整非常之少,使红色旅游开发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陵水苏维埃旧址保存完好、中共琼崖一大会址、冯白驹故居、云龙改编旧址得到较好修复,其他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以琼崖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琼岛井冈”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为例,保留下来的遗址遗迹几乎没有,原因是当年根据地条件非常艰苦,大部分建筑如红军医院、琼崖特委都是茅草屋,敌人进攻根据地时一把火就破坏殆尽。后来根据幸存的革命老人指认确定遗址遗迹的方位,修复却成了大问题,茅草屋虽然简陋,修复却不容易。不能修旧如旧,开发了很多现代设施,这样的设计游客并不满意,游客需要真实的历史遗迹,而不是山寨替代品。最后是海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游客旅游获得感低。海南红色旅游开发,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全省统一规划,也没有一条完整具有历史逻辑的成熟路线。红色旅游景区一般都位于较为偏僻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完善。首先是交通不便,没有公共交通可以抵达,路况也不容乐观。其次是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基本的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母瑞山革命纪念园,周围只有两个简陋旅馆供游客住宿。海南红色旅游项目单一,主要是听讲解,比较单调乏味,缺乏体验式旅游项目。现代人经过信息时代洗礼,单纯靠听觉接受信息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需要运用多媒体声光电等体验才能使游客做到情景交融,进而理解当时的历史场景,在这方面海南红色旅游普遍不足。三、海南红色旅游的出路红色旅游背后是红色文化,国内红色旅游比较红火的地区都在红色文化上挖掘深入,突出了地方特色。因此,破解海南红色旅游的困境关键是挖掘海南红色文化。首先要深入挖掘海南红色文化,讲好海南革命故事。海南革命最为经典的表述是聂荣臻元帅的题词:孤岛作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海南孤悬海外,长期远离中央,在空间狭小与物资缺乏的不利局面下,创造了海岛长期坚持革命并取得胜利的典范。海南革命的最大意义是琼崖地方党组织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在解放海南的过程中,接应解放大军,成功解放海南岛,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在解放海南岛的过程中,琼崖纵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琼崖纵队的有力接应,解放大军渡海作战抢滩登陆势必要付出重大伤亡,甚至有可能导致战役失败。解放海南岛,中国的生命线——南海就顺势回归。因此,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角度看海南革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南革命不应被一些人所认识只是中国革命的支流,无足轻重,而应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要加强红色旅游顶层设计,进行高起点开发。深入开展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调查和普查,切实摸清家底,找准特色,科学定位,全面发掘海南省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各类革命遗址遗迹。注重把海南红色旅游景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宣传推广,要连点成线,形成规模化集群效益。对部分有条件的景区如定安母瑞山、万宁六连岭纪念园要按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开展标准化示范景点建设。高起点的开发,要改变过去只是把游客带到遗址遗迹听讲解的单一模式,红色文化要以多种形式呈现给游客。以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为例,游客参观完毕,印象不深就离开,并没有达到深度旅游的目标。如果能开发夜间项目,让游客住下来看一场高水平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既能让游客留宿产生经济效益,又能通过艺术的形式让游客进一步感受红色娘子军精神,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最后,海南红色旅游开发要遵循市场化的路径,提高游客的获得感。红色旅游,基色是红色,旅游是本质,旅游要让人放松身心,获得审美享受。红色旅游不是意识形态说教,不能板着面孔教训人,要遵循旅游的本质、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红色旅游真正地产生效益,扩大影响。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海南红色旅游,要在政府的扶持下,实行企业化的运营模式,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3]。旅游公司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要与其他旅游有机融合,使游客在海南旅游获得红色(革命)、绿色(生态)、蓝色(海洋)三种体验。陵水坡村是陵水第一任县委书记黄振士的故乡,是陵水革命的起源地。坡村吸引社会资金,以革命遗址、乡村风情、农家乐等方式建设红色旅游主题公园,既吸引外地游客,也使本地游客周末有很好的选择,是市场化开发的成功案例。海南红色旅游开发,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是重点,要加强党史基础研究,加强红色文化的推介与宣传;市场化开发是方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开发让游客愉悦身心同时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熏陶;创新融合发展是灵魂,红色旅游要与其他旅游相得益彰,三管齐下,海南红色旅游的发展才能真正“红”起来。
疯中之子
你的问题好像不太完整,是谈影响还是发展。好像是要谈影响,论文很多,不知道侧重什么,可以补充说明,以下参考,再附1篇论文。先谢谢100分参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发展,尤其进入20世纪9 0年代以后,全世界每年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均超过10%,旅游业发展的前途非常 光明。然而20世纪旅游业的超高速发展并不仅仅带来成群的游客和繁荣的经济,也带来了成堆的 问题。旅游业一直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发 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人们回归自然奔赴乡村的时候,环境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形式。所谓 环境旅游就是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市场潜 力巨大,因此许多城市已经把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环境旅游业也是发展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先决条件。1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基本条件旅游业虽说是低门槛、低投入的第三产业,但是要想成功地把其建设成为 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旅游环境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刺 激了人们对于野外空间的需求。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被看做是医治城市病的良药,良好的环境质量 已成为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在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一个地方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自然环境 ,哪怕旅游资源再好,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胜地,所以要发展现代旅游业就必须把环境搞好,良好的 旅游环境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也是首要的条件。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内涵 和外延极其丰富和广泛,很难简单地用一般产品的分类方法加以明确界定。有些事物与现象今天还 不能列为旅游产品,但难保今后永远不会被列为旅游产品;有些事物与现象对于一部分人有吸引力 ,也许对另一部分人没有吸引力。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复杂性;所以 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要遵循一般产品的共同规律,而且应考虑其特殊的规律。首先,旅游产品的开 发既要重视“有为”,更要重视“无为”。其次,旅游产品开发既要“求实”,也要“求虚”。再 次,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一种产品的创新。最后,开发旅游产品要注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时在旅游产品开发时,必须注意遵循以下四个原则:①环境效益原则,②因地制宜原则,③经济效益原则,④社会效益原则。开发能力与效率一个国家要想成功地进 行旅游开发,必须注意旅游开发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将资源盘活,市场做大,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 大的回报。一是现有的经济结构的改善,经济开发程度越高和经济越健康发展越有利于旅游开发的 成功。二是旅游接待设施的现状和潜力。这是旅游开发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效益。三 是交通便捷性,要能够让游客来得容易走得轻松。四是旅游开发的容量。五是地方政府管理和引导旅游业发展的行政能力和水平,既要规范旅游从业者的市场行为,又要疏导客流使其有序运行。2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就是按照旅游业的自身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 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业有更大的发展。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主体是政府 ,基础是市场。各级政府与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之间形成多重交叉组合的相关关系。 虽然它们在市场中的职责、分工各不相同,但市场的运作、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它们共同协作,由此 构成一个完整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体系。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念主导、政策主导、管 理主导和资金导向等方面。实现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和完善旅游法制体系,使旅游 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将旅游管理部门纳入政府部门序列,提高和扩大其权限和职能,以适应 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开征旅游税;增加宣传促销的投入等等。市场需求型模式就是根据旅 游市场潜力协调各环节旅游商品供给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在时间上、地区上协调地提供旅游服 务,使得旅游者的需求充分得到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 平也大大提高,这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大发展。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必然要寻 求精神生活上的满足,而一些城市却由于严重缺乏传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只得大力发展各种 休闲娱乐设施来满足需求。同时,自身的都市文明和经济引力向这些城市以外的区域辐射。它的最 大特征就是旅游业的起步是在城市自身休闲娱乐需求的作用下成长起来的,虽然市场需求旺盛,但 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滞后于需求的增长。因此今后要加大人造景观的建设、城市环境的改良、 旅游服务设施的提高以及服务的多样化,尽快地把巨大的市场需求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济新增长点模式就是通过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缓 解目前的就业压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优势在 于:一是市场前景广阔,是永远朝阳型产业。二是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 优势。三是关联带动功能强,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提供就业机会多,并且就 业成本较低。五是扩大国际交流,促进改革开放。六是促进区域间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选择和确定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现实可行性,经济增长点战略也成为旅游发展战略体 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源主导型模式就是根据我国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争取更大的旅游空间和更适宜的旅游环境。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优美的山水风光 、众多的名胜古迹、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典型的民风民俗等等。它们发展旅游业 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拥有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最有利最重要的 因素,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发展模式。总观这类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明显地看出,正是自然与文化 资源的独特性和综合品位,使得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基础设施、接待条件以 及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让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采用 保护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杜绝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开发的发生,否则就会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不 可挽回的损失。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旅游业,除了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要注重环 境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从而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和 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的损害,并对其社会文化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正 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利弊产生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旅游研究者和旅游工作者对 此应有较清醒的认识。1989年,“各国议会旅游大会”通过的《海牙旅游宣言》指出:保护自 然、文化和人文环境的不受损坏,是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重视和保护好旅游目的地 的环境,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必然。《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指出:旅游业必须在环境保护 方面采取行动,否则“可能对风光、野生动物、纪念物和建筑物以及文化多样性等造成无可挽回的 损失”,为此“从道义上讲,旅游业有责任带头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反映了旅游和旅游业对环 境的严重威胁,同时也说明旅游行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对旅游资源 和包括资金、原料、能源、技术、人才等在内的经济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和大力保护,通过采取各种 有利措施,一方面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使经济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和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庞海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系!武汉430060@王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系!武汉430060 中国;;现代旅游业;; 战略 环境旅游业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战略之一。发展现代旅游业就必需突破过去“就资源论开发”的传统 思想误区,但还需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还应该注意可持续发展、投资负担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1>魏向东主编.旅游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赵西萍主编.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邸德海主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欧阳斌.城市旅游.城市发展研究,2001(4)�蚣渚�煤蜕缁岬男�鞣⒄埂R虼耍�≡ 窈腿范�糜我底魑�碌木�迷龀さ悖�哂邢质悼尚行裕��迷龀さ阏铰砸渤晌�糜畏⒄拐铰蕴逑档 囊桓鲋匾�矫妗?.4资源主导型模式就是根据我国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争 取更大的旅游空间和更适宜的旅游环境。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优美的山水风光、众 多的名胜古迹、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典型的民风民俗等等。它们发展旅游业最突 出的优势就是拥有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最有利最重要的因素 ,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发展模式。总观这类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明显地看出,正是自然与文化资源 的独特性和综合品位,使得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基础设施、接待条件以及人 文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让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采用保护 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杜绝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开发的发生,否则就会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可挽 回的损失。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旅游业,除了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要注重环境效 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从而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和旅游 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的损害,并对其社会文化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正是迄 今为止人们对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利弊产生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旅游研究者和旅游工作者对此应 有较清醒的认识。1989年,“各国议会旅游大会”通过的《海牙旅游宣言》指出:保护自然、 文化和人文环境的不受损坏,是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重视和保护好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必然。《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指出:旅游业必须在环境保护方面 More summaries about the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书目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y由 庞海峰,王欣, 生态经济 Unknown 2002 关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的调查思考 副标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秘书[转载请加本站链接] 点击数:736 更新时间:2006-1-12 论文:关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的调查思考引言 为了在世界各地积极推广生态旅游,联合国把2002年命名为“生态旅游年”。作为联合国“生态旅游年”的活动计划之一,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于5月19日——2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会上来自132个国家的公有、私有及非政府部门的1000多名代表就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建议。大会发布了《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并拟提交给2002年8~9月份在南非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作为对联合国“生态旅游年”的积极响应,许多国家和地方机构也在2002年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联合国“生态旅游年”以及围绕主题年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各国政府、生态旅游的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更好合作,为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必将促进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和实践发展。早在1999年,我国国家旅游局就确定该年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各地也借机推出了一些生态旅游产品,在我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态旅游实践活动。随着环保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旅游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很多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地处西部或者边远贫困山区,旅游业被资源禀赋良好的西部和贫困地区当成了优势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替代产业。生态旅游这种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旅游形式更是倍受推崇,成为西部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但是,由于生态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生态旅游在倍受关注、并被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招致了很多的非议。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怎样实现生态旅游诸多目标的和谐统一从而推动生态旅游的成功实践?值此联合国“生态旅游年”之际,在我国“生态环境旅游年”实施后的第四个年头,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下一步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扫清障碍,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发展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 关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由谁最早提出的,目前尚未有定论[1][1]。大多数观点认为“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ain)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和实践。“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致词中指出的“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这三个重要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工作。” (二)国际生态旅游实践 生态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生态旅游的实践区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较早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和国家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生态旅游实践的主要地域和内容非洲是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为世人瞩目,尤其是南部非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在美洲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是亚马孙河流域,代表国家有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在亚洲,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出现在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地。此外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也有所发展。 这些地区和国家开展的主要生态旅游活动有野生动物参观、原始部落之旅、生态观察、河流巡航、森林徒步、赏鸟、动物生态教育以及土著居民参观等。 2、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例如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在英国,1993年就通过了新的《国家公园保护法》,旨在加强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就制定了《环境基本法》。1923年芬兰颁布了《自然保护法》。(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旅游业协会召开多次旨在保护生态的研讨会,并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4)重视当地人利益。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肯尼亚,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就提出了“野生动物发展与利益分享计划”。菲律宾通过改变传统的捕鱼方式不仅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来源。(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2][2]。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一、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和我国各地实践两个方面来概括: (一) 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虽然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但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3][3]。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此次大会是由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有118位学者出席研讨。会议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研讨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在各个刊物上频频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地接受。此后,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近期更多的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两个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二) 关于生态旅游实践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我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万平方公里。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大幅度推进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元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 1、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主要区域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 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 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 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 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7)冰雪生态旅游区 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 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4][4]。 2、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早在99生态环境旅游年的时候,当时推出的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主要类型包括了海洋、山地、沙漠、草原、热带动植物等。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羅潔愛爾
优势:
1、促进城市之间的文化与交流
2、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劣势:
1、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2、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
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蒋馨瑗SHELLEY
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障碍与模式分新摘要:湖北旅游企业规模实力小、行业集中率低、企业制度不完善、经营效益不佳,呈现出多、散、杂、乱的局面,不仅在实力上无法与境外旅游企业集团进行抗衡,就是在国内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从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和应对境外旅游企业集团的冲击出发,湖北旅游企业必须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关键词: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障碍;模式随着我国加入WTO,旅游业将逐步对外开放,境外大型旅游企业集 凭借其资金、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陆续登陆我国,度过人世后前几年的缓冲期后,湖北的旅游企业将会与境外旅游企业集团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审视湖北旅游企业现状 难发现,湖北旅游企业必须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通过企业集团化发展和资本营运来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使旅游业在湖北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一、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障碍分析1、旅游企业规模太小。旅游企业集团与单体旅游企业相比,在规模效益、资源配置、融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尢可比拟的优势,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规模效益,它主要通过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节约来实现,最终体现为企业集团的竞争优势。目前,湖北旅游企业的规模都很小,没有自己的酒店管理集团,旅行社除了几家国有的旅行社外,其他私营旅行社的规模都太小,没有儿家能够进入全国旅行社100强之列。同时,旅游企业规模小也限制了湖北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没有形成一个叫得响的旅游品牌,而华侨城集团、宋城集团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都成为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器”。2、旅游企业制度不完善。目前,湖北旅游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众多的旅游企业成了跨行业和部门的行政附属物,并没有成为实际上的经济实体和法人实体。大多数旅游企业隶属于有关政府部门,资产关系复杂.体制很不完善,企业的自身经营受到政府行政命令的干扰,效益不佳。即使是已经组建的旅游企业集团,如武汉旅游国有控股集团,多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的简单叠加,市场竞争能力有限。有的旅游企业虽然冠以集团之名,但也属于松散的联合体,聚合水平很低,综合实力不强。3、旅游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长期以来,湖北旅游企业经营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宁为鸡首,不为凤尾”的消极思想根深蒂固。安于现状,在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问题上,由于担心自己的前途和利益没有保障,总是百般阻挠,造成了集团化进程中的重重障碍。即使政府有发展旅游企业集团的意愿,但旅游企业表面L积极运筹集团化发展问题,背地里却加以阻挠,只考虑自己的眼前既得利益,无视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对湖北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意义。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其实也就是政府政策的优惠和扶持,但同时也要消除隐性的限制性政策,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考虑目前湖北的旅游企业现状,要加快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进程必须依靠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2000年,武汉市经过改组成立了武汉旅游国有控股集团。这表明湖北政府部门已经在政策上对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有所倾斜,但扶持的力度还不够。以武汉旅游国有控股集团为例,它的成立是武汉市旅游局改组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派生品,而且它所能支配的资产和资源也很有限,都是当时划拨的一些不良资产。因此,湖北省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还需要政府政策的进一步扶持。二、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1、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市场成长型、政府行为型和混合推动型。市场成长型,是集团的核心企业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营优势,使其他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与之组合成企业集团,其优点是企业成员之间以资产为纽带,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体制规范,企业的整体效益较明显,缺点是核心企业在自身实力的培养上要较长的时间,代价太大,不符合日益紧迫的国际竞争的要求;政府行为型,是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组建企业集团,企业成员以行政或契约关系为纽带,企业运行的动力是行政命令,其优点是依靠政府的影响力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集团的实力增大,缺点是集团的企业制度不完善,集团在经营上有时受到政府有关行政命令的影响,不能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混合推动型,是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集团的形成,政府主要通过相关的政策、法律等手段对企业的活动来加以引导,政府、市场、企业三方面协调一致,这种类型融合了前两种类型的优点,克服了不足,是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道路的有效选择之一。2、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创新。综合考虑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三种模式,结合湖北省旅游企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内外环境,全面考虑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旅游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本文提出以“资源整合、资产重组、资本扩张、品牌经营”为主要手段的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1)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的四个成长阶段。一是自然状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有的旅游企业都处于一种杂乱的竞争状态,有的旅游企业实力强,有的实力弱,但没有一家旅游企业具有绝对的领导实力。这正是目前湖北省旅游企业所处的一种状态,多、散、杂、乱,市场竞争激烈,交易成本高,并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个阶段是集团化发展的原始状态。二是松散联盟阶段。由政府主导将一些优良资产和资源划拨出来(圆圈内的符号表示通过政府划拨出来的企业和其他单位),通过资源整合组成企业集团的雏形,但划拨过来的企业和单位并没有进行资产重组,虽然冠有集团之名,但只是一种简单的松散联盟。因而从表面看,企业集团的实力是增强了,但在企业内部还有许多关系需要理顺,如产权的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这个阶段的企业集团只是处于外强的状态,本身拥有许多的资源,但在支配使用这些资源上面还存在多种障碍,不具备向外扩张的实力。三是资产重组阶段。对企业集团进行企业化改造,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各成员企业逐步摆脱与政府的裙带关系,逐步明晰产权。企业集团享有对各个成员企业资源的支配使用权,由集团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再受政府指令的干扰(矩形内的符号表示通过资产重组后的集团状态)。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它决定了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是否能取得成功,也决定了集团的发展前景。本阶段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塑造旅游企业品牌,通过品牌的打造来提高集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下一个阶段的扩张奠定基础。四是资本扩张阶段。这是旅游企业集团不断壮大的阶段,它要求集团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实力和品牌资源,对外进行资本扩张和品牌经营。一方面,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资本融合、并购等手段不断吸纳新的旅游企业加入.进一步壮大集团的实力(图中的小三角形和小正方形表示集团吸纳的新成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品牌优势,向其他旅游企业进行品牌和管理的输出(图中的圆形表示接受集团输出品牌和管理的企业和单位)。通过扩张增加集团控制资源的范围和数量,进一步促进集团实力的增长,最终达到通过企业集团化发展实现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目标。(2)湖北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的五大战略举措。第一,资源整合。通过政府行为,将一些优良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整合在一起,先组成松散联盟,增强集团实力。可先以一家实力稍强的旅游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将其他企业和单位整合在它的名下,或者另外形成一个新的企业主体。如可以让武汉旅游国有控股集团作为核心企业,将黄鹤楼、东湖等知名景区景点整合在它的名下,以行政划拨或转让的形式并人集团,作为集团的子公司,由集团进行持股和管理,盘活资源存量,提高黄鹤楼、东湖等景区景点的经营效益,并提高武汉旅游国有控股集团的竞争力。第二,资产重组。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还必须对集团进行企业化改造,资产重组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简单地将几个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组合在一起,并不表示旅游企业集团的实力就增强了,从表面上看企业是变大了,但大而不强,因为集团内部还有一系列的关系需要协调处理,该割舍的要割舍,该抛弃的要抛弃。资产重组完全由集团自主来做,可以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后的协同效应,真正把旅游集团做大、做强。第三,品牌塑造。集团除了要进行资产重组外,还要在经营过程中注重自身品牌的塑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许多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不仅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品牌更是其扩张的一大利器,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渗透力,如华侨城集团和宋城集团。第四,政策保障。湖北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政策环境予以保障,如要避免对旅游企业的高出市场价供给和强制配给,不给旅游企业增加负担等。为配合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进程,政府可以在投融资环境、市场体制等方面加以政策扶持,完善金融投资体制,建立健全的市场法规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为旅游集团的外部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积极推动相关企业的联合,加快旅游企业集团化的进程。
颖颖emma
旅游的积极方面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行业是最重要的,它意味着就业,收入来源和外国投资。此外,旅游业可以促进跨文化的经验交流,改善国际关系,促进经济增长,并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和开阔视野。
1.工作机会。在印度等国家,旅游业是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产业。它发展非常迅速,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就业得到改善。
2.服务业发展。这是旅游业受益最大的部门。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诸如交通,住宿和娱乐之类的服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3.外资。这包括外国企业主和游客的投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游客,这有利于外汇收入。
4.跨文化经验。旅游业是发展文化和谐与包容他人的最有效途径。在旅行中,游客发现外国传统,了解不同国家的价值观,进行交流和交流经验。这促进了对其他国家的尊重。
旅游的消极面
出人意料的是,旅游业有一些缺点。除了成本高昂和耗时外,旅游业经常是消费增加,废物处理和环境污染的原因。它还破坏了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平衡。
1.游客产生大量支出。租用车辆,预订酒店房间,支付食物等费用会导致巨额支出。
2.您必须计划行程,考虑开支,适应新的环境和食物。旅游业虽然可能有用,但也可能引起很大的压力并导致焦虑。有时候,旅游会影响您的健康。
3.旅游业最严重的影响之一就是环境污染。游客喜欢看到原始的自然风光,但很少像那样离开自然风光。他们过度利用自然财富,无视当地居民的需求。浪费和破坏是现代旅游业不可避免的后果。
4.旅游业对当地的生态和文化遗产有害。在建造新度假村时,企业主不会注意土著建筑,动植物。
其实那个你学好了都行,这两种职业的人,普通水平的太笑清散多,缺就缺在高级人才上!建议你学市场营销,学它了你还可以在校考旅游专业的东西,而且和旅游专碰氏业得到的证
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行社也从发展初期的寡占行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垄断竞争行业,
旅游的好处就是可以放松自己,坏处就是让自己消耗金钱,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衡量。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在自然保护
1保持两国的友好的关系往来2在澳洲市场积极推广具有中国特殊,民族特殊的景点旅游。3进行对国外市场的考察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加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