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小J
三、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
jessicabeck
我国纸的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纸很多,早期的纸如絮纸,灞桥纸,居延纸,罗布淖尔纸,旱滩坡纸,蔡侯纸等等,有的见于著录,有的是现代考古的实物发现。西汉马圈湾纸居延金关纸由于历史久远和当时生产的数量有限,这些纸已均无传世。这里介绍一些唐宋以后的名纸。1、宣纸。因产于宣州而得名。唐以前开始制造,开始以檀树皮为原料。宋元以后又用楮,桑,竹,麻等十数种原料制作。宣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搓折无损,利于书写绘画,墨韵层次清晰,有独特的渗透,润墨和一次吸附性能,落墨着色,能呈现出明显的书画虚实相同的独特风格,写字骨神兼备,作画墨韵生动。另外它还耐老化,防虫蛀,耐热耐光,适合长期保存,"千年年美纸","纸中之王"的美称。宣纸根据其加工不同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宣纸又叫生纸,生产后直接使用,吸水性,润墨性强,强用于泼墨画,写意画。笔触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幻多端。熟宣纸,以生宣纸经过矾水浸制者叫做熟宣或矾宣。经过加矾,砑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而制成,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适宜于画工整细致的工笔画和写楷隶书。此纸久 后会漏矾脆裂。唐朝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北宋的澄心堂纸都是熟宣纸。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种植物汁液而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用以写字或作画,墨色洇,散较缓,适用于书写小幅屏条,册页或用作兼工带写的绘画。宣纸又按用皮料的不同比重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按尺寸分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四,尺六,尺八等规格;按厚度分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四层几种。最薄型的宣纸是特制的,主要用于拓片,拷贝,印刷古籍,装帧印谱;品名有棉连,扎花,罗纹,龟背纹,蝉翼等。2、薛涛笺,唐末五代名纸。是一种加工染色纸,因为由薛涛创制,所以得名。薛涛,唐长安人,幼年随父亲宦居四川,后父逝,沦落风尘成为乐妓。她善作诗填词,感当时纸幅太大,亲自指导工人改制小幅纸。因用薛涛宅旁浣花溪水制成,因而又"浣花笺"。相传薛涛曾把植物花瓣撒在纸面上加工制成彩笺。这种纸色彩斑谰,精致玲珑,又称"松花笺"。后历代有仿制。 3、水纹纸,唐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示除帘纹外的透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美。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纹理或图案,出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透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制的模子,用强子压在纸面上,犹如现在通用的证卷纸,货币纸的水印纹。明杨慎《丹铅总录》云:"唐世有蠲纸,一名'衍波笺',盖纸纹如水纹也。"4、澄心堂纸。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有的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这种纸,特意用自己读书批阅奏章的处所--澄心常来贮藏,供宫中长期使用,所以称"澄心堂纸",后世视为艺术瑰宝。5、谢公笺。这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为宋初谢景初(1019-1084)创制,因而得名。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这种纸色彩艳丽新颖,雅致有趣,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颜色,与薛涛笺齐名。6、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之纸。北宋陈 《负暄野录》云:"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此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经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时我国书写所用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清乾隆时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7、金粟笺纸。宋太祖赵匡胤提倡佛教,全国印经之风盛行,为适应这种需要,当时歙州专门生产一种具有浓淡斑纹的 经纸--硬黄纸,又名蜡黄经纸,或称金粟笺。金粟寺在浙江海盐金粟山下,因寺内抄经需纸特多,故纸名"金粟笺"。它的特点是质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 色美丽,寿命很长,虽历千年,犹如新制。8、白鹿纸,古纸名。《至正直纪》?quot;世传白鹿纸乃虎山写 之纸也。有碧,黄,白三品,白者莹泽光净可爱,且坚韧胜江西之纸。赵松雪用以写字作画,阔幅而长者称白 ,后以白 不雅,更名白鹿。"9、玉版纸,古代名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宋黄庭坚《豫章集,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古田小笺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费著《蜀笺谱》:"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绍兴府志》:"玉版纸莹润如玉。"明竹纸清蜡笺元,明,清以来,造纸原料及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突破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精品,成为可供人观赏珍藏的艺术品。 明代生产的"宣德贡笺",在制作技艺上较为湛。这种加工纸有许多品种,如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磁青纸等。明代还仿制了唐代"薛涛笺"和宋代"金粟山经笺"。这种仿制纸中加云母粉,纸面露出光亮耀眼的颗粒,这是明代人的创新。明代江苏苏州一带有一种洒金笺也名重一时。清代以来仿制加工的纸品种更多,尤其康熙,乾隆年间(17-18世纪)的制品最为精细,且有传世纸品留存。乾隆年间仿制的"澄心堂纸",这种纸多为斗方式,纸质较厚,可分层揭开,多为彩色粉笺,还绘以泥金山水,花鸟等图案,纸上均有长方形隶书小朱印,印文为"乾隆年仿澄心堂纸",纸料为皮料。清仿"薛涛笺",是一种长方形粉红小笺,印有长方形小印,印文"薛涛笺",多用于信纸。乾隆年间又仿制"金粟山经笺",乾隆帝喜用此纸写字,又用此纸印《波罗蜜多心经》。有些内府的名画也用此纸做"引首",故宫博物院尚有保存。乾隆时期还仿制元代名纸"明仁殿纸",如"清仿明仁殿画如意纹粉蜡笺",纸上用泥金如意云纹,纸厚,表面平滑,纸质匀细,纤维束甚少,属桑皮纸。这种纸两面均有精细的加工,背面有黄粉加蜡,且以金片洒之,纸的正面右下角阳"乾隆年仿明仁殿纸"隶书朱印。此纸为内府库贡品,造价极高,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清代除仿制古名纸外,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如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的"梅花玉版笺",纸为斗方式,皮纸,纸表加以粉蜡,再用泥金或泥银绘以冰梅图案,有方形"梅花玉版笺"朱印。这种纸创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复制盛行,薄于仿明仁殿纸。清代还新创"五色粉蜡笺"。这种粉蜡笺始于唐代,是以魏晋南北朝时的填粉和唐代的加蜡纸合二成一的加工纸,成为多层粘合的一种宣纸,具备粉纸及蜡纸的优点。底料的皮纸,施以粉加染蓝,白,粉红,淡绿,黄等五色。加蜡以手工捶轧砑光,称"五色蜡笺"。有的在纸面上用胶粉施以细金银粉或金银箔,使之在彩色粉蜡笺上呈金银粉或金银箔的光彩,称"洒金银五色蜡笺";有原用泥金描绘山水,云龙,花鸟,折枝花等图案,称"描金五色蜡笺"。此纸防水强,表面光滑,透明度好,具有防虫蛀的功能,可以长久张挂。书写绘画后,墨色易凝聚在纸的表面,使书法黑亮如漆。由于制作精细价高,故多用于宫廷殿堂书写宜春贴子诗词,供补壁用或作书画手卷引首,室内屏风,多见于宫廷内府殿堂的书写匾额及壁贴等,民间很少流传。乾隆内府制作最精,也"库蜡笺"。明清以来还有一种新的加工纸,为砑花纸。纸料为上等较坚韧的皮纸,有厚有薄,图案多以山水,花鸟,鱼虫,龙凤,云纹或水纹,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此纸透光一看,能显示一幅美丽的暗纹图画。故宫保存的"砑花蜡印故事笺",用的是细帘纹皮纸,纤维交结匀细,纸厚,色以土黄为多,纸上砑有《赤壁赋》,《卢仝烹茶》等人物故事图案的暗纹。绘画风格均受宫廷绘画的影响。纸的表面施粉,非常精细,很适于笔墨书写。此纸加工方法为加粉染色,再把画稿刻在硬模上,再以蜡砑纸,模上 示的花纹因压力作用而呈现光亮透明的画面。明清以来还制造罗纹纸,发笺,白云母笺,各色雕板印花壁纸等。纸的加工工艺创造了染色,加蜡,砑光,施粉,描金,洒金银和加矾胶等各种技术,人们以"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来形容工艺的繁杂及艰苦。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安徽的"宣纸",江苏的"粉蜡笺",福建,浙江,陕西的"竹纸",均为当时著名品种,并流传到国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下面介绍几种明清时期的书画和习字用纸:1、毛边纸,这是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托墨吸水性能好, 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因明代大 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篆书"毛"字印章,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 ,并沿用至今。现在我国南方产竹的地方均有生产,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沤烂发酵,捣碎成浆,再添加适当的黄色染料,不施胶,手工竹帘抄造而成。毛边纸质地细嫩,柔软,韧性好,略带蛋黄色,吸水性强,用于书写,印刷,容易吸干墨水,字迹经久不变。较重的毛边纸又称?quot;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带用碱法制浆,在竹帘丝网的圆网造纸机上造出,"机制毛边纸",这种纸的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2、元书纸,产于浙江省富阳县一带。用竹浆抄造。纸质较差,但吸水性好,呈蛋黄色。多用作小学生写大小楷毛笔字练习本,有时也用作农村糊窗纸和加工成卫生纸。3、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原产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相传是福建邵武连姓兄弟二人经过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们排"老三","老四"而得名。
1322183606ww
科技小论文也是有一定规范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
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
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
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yjqs221990
从这些辽代北京的印刷品来看,多数为卷轴装,也有蝴蝶装和经折装。有的书籍还经过染潢防虫处理。其中《契丹藏》是最具代表性的辽代北京印刷品,纸墨、刻工、装帧都十分考究。每卷卷首都有图画,代表了我国古代书籍重视插图的优良传统。从辽代现存书籍的刻印、装帧水平来看,北京的书籍出版印刷的历史,似应再向前推移。 在应县木塔中,还发现几件雕版印刷着彩佛像,它是采用雕版方法印刷线条轮廓后,再用手工涂染成彩色。这是距今发现最早的印刷涂彩张贴挂图。 公元ll27年,金灭辽,定燕京(今北京)为中都,这里成为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海陵王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政府设立秘书监和国子监,专门从事书籍的收集、出版、印刷。金军占领汴京后,又将那里的大批书籍、印版运到北京,汴京的一批刻版、印刷、装订工匠也来到北京,使北京的刻印装力量又进一步扩大,由于金政府的重视,北京出书的品种大大超过辽代。据统计,金代北京出版刻印的书籍有经史子集。医学、道藏和佛藏,总计超过200种。 金代北京的书籍装帧形制,大约与南宋相同,北京的印刷品中卷轴装已很少使用,佛藏和道藏多用经折装,一般书籍多用蝴蝶装。 蝴蝶装是印刷术发明后新出现的书籍装帧形式。有人推断,五代冯道组织刻印儒家经典,使用的就是蝴蝶装,但无实物留传,还难以确定。北宋初年,所印经、史著作,都用蝴蝶装,并很快在全国通行。从辽代开始,北京也使用蝴蝶装,其进程大体和中原一带相当。蝴蝶装的应用,是书籍装帧形制的一大改革。是书籍从卷轴、经折向册页的转变,从而确定了一直延用至今的书籍基本装帧形制。 7、包背装(元代、明代的书籍装帧)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燕京,改名为大都,此后近百年间,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元朝在出版,印刷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例如,印书的品种超过前代;木活字的首创和应用,朱墨双色套印书籍以及包背装的推行和广泛应用等。 元政府十分重视书籍的收藏、出版和印刷,编修所、秘书监、经籍所主要从事书籍的出版、印刷和收藏,兴文署、艺文监、广成局、国子监等机构,也从事书籍的出版印刷。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历书编印机构、每年出版印刷大历、小历、回回历三种,印量达300多万册。由于政府的提倡,京城民间的印刷业也十分繁荣,他们编印的多为戏曲、话本、诗词等书。 元代北京出版书籍的装帧形式,以蝴蝶装、经折装为主,蝴蝶装多用于一般书籍,如政府编印的经史类书籍。经折装则多用于佛经。在字体方面则多选用赵体,民间出现的话本中,使用了较多的简化字。 元代的蝴蝶装书籍中,出现了一种开本较大、版芯较小的书籍装帧形式,这是前代所少见的。如元大德年间刻印的《梦溪笔谈》一书,开本为高416毫米,宽280毫米,而整版版芯的尺寸只有高152毫米,宽200毫米,版面的四边留有很大的空白。两空白面之间垫一张白纸,并与两白面粘连在一起,克服厂一般蝴蝶装在阅读时需翻过一空白页的缺点。封皮用硬纸裱以织物。这种装帧形式在古代是很少有的。 元代中期开始,书籍多用包背装。色背装的工艺特点是:本页齐中缝文字向外折叠,配页后,撞齐,订口在书页空白边,用纸捻穿订扎平,订口外裁切,书背刷糨糊,贴上封皮后,裁切上下书口。一般书籍多用厚纸作封皮,宫廷用书,则用纸裱以黄绫。元代北京印刷的《秘书监志》一书中,记有表背匠焦庆安的打面糊物料配方:黄蜡、明胶、白矾、白芨、藜篓、皂角、茅香各一钱,藿香半钱,白面五钱,硬柴半斤,木炭二两。这个配方中,包括了粘合剂、防腐剂和芳香剂三大部分,可见当时书籍装帧的用料是很科学的,它可以使书籍长久保存。 包背装较蝴蝶装有很多优点,一是阅读方便,二是书籍更为坚固耐用。也是书籍装帧形式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更接近于今天书籍的装帧形式。 明代是我国古代出版印刷业最为辉煌的时代,而只有到了明代,北京才真正成为全国出版印刷的中心。 明代的中央很多机构,都从事出版印书活动,而印书的内容按其职能各有侧重,北京国子监主要印刷教育用书(如经史类书),钦天监以印历书为主,礼部主管地方政府的印刷,此外如都察院、太医院、史局、兵部、工部、顺天府等机构,也都从事过印书活动。有的部门还设有印刷所。 明代在北京设立的司礼监经厂,是一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印刷厂,其总人数为120O人。其中从事书籍装帧的工匠就有700多人。明代北京的民间印刷业也很繁荣,分布在京城的印刷作坊有十几家。 明代北京的书籍装帧,是历代集大成者。书籍的开本大小、开本比例形式多种多样,历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都有使用,而工艺则更为考究。 明代北京所印书籍的装帧形制,以经厂本最有代表性。它所印的经史类书籍,版面行格疏朗,字体楷书端正,大黑口、双鱼尾、注释用双行小字,多采用包背装。藏书家多称“监书天下第一”。经厂印刷的《大统历》,有两种装帧形式,一种是包背装,一种是经折装,印刷有墨印和蓝印两种。凡经厂所印的各种书籍,封皮用料有几种不同的档次,以黄绫裱纸包皮者,多供宫廷使用;以素色绫绢裱皮者,多供官员使用;以厚纸包皮者,可供一般官员使用或向民间出售。经厂印装的《大藏经》(北藏),为经折装,长度约一尺,封皮用硬纸裱以黄绫及各色彩绫,其装潢十分考究。明代北京的巨帖写本书《永乐大典》,共11095册,书高一尺七寸,宽一尺,为历代开本最大的书,也近似于黄金比例。该书为包背装,封皮裱以黄绫,是历代书籍装帧中最为壮观者。 线装是明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书籍装帧形制,也是我国古代最完美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线装书的加工流程为:折页、配页、撞齐、订纸捻、配 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线、包书角等。明代线装书的封皮,多数为纸面,选用较厚的纸,或几层纸滚贴而成。较为考究的书皮,则在厚纸上滚 以布、绫、锦、绢等织物,包角是在书的订口上下两角裁切边处贴以细绢,以使其美观坚固。有的书还有书根,即在书的下切口靠订口处写上书名 及卷次,以便于阅读时查找。线装的订眼是为了穿线,随书的开本大小和设计要求,有四眼、六眼、八眼不等。订线多用白丝线穿双道,书要压 实,线要拉紧。明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订线用清水白绢线双眼订结,要订得牢揪得深,方能不脱而紧,如此订书乃为善也。” 8、线装书(明清时代的书籍装帧) 线装书的封皮文字称书笺,只有书名和卷次,印或写在长条纸上,贴于封面的左上角。扉页所载内容较详细,有书名、出版印刷者名、出版年代等。更详细的出版情况,多印于书后。有些政府出版的书籍,还在书的第一页或封面盖有印章。最有代表性的是经厂印刷的《大统历》,不但盖有政府公章,并有政府文告,申明不得私自翻印。 明代北京的书籍装帧还包括函套,以便将一部书的各册包装为一个整体。函套多用厚纸板外裱以蓝布(也有用绫锦者),随书的大小、厚度而制。函套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四面包裹,露出书的上下口,称半包式;另一种是将书的六面全部包裹,称全包式。除厚纸布面函套外,还有夹板和木匣两种外包装,夹板式是用两片与书同大小的木板,夹于书的上下,再用布带捆牢。木匣则是按一部书的大小,制成木匣,将书装入。 明代北京的版本中,还有一种书页内衬纸的装帧形式,这多用于较薄的纸张,有一种罗纹纸,薄如蝉翼,透印严重,衬纸后不但克服了透印现象,也增加了书页的强度。 由于刻版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为书籍的装帧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包括版面艺术、字体艺术,插图艺术和文字的多色印刷。明以前的印书字体,多选用颜、欧、赵等名家书体。明初开始,书籍用字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匠体字,这就是现在书籍常用的宋体字。宋体字萌芽于宋,由还不成熟而未能推广。成化年间,国子监、经厂的版本中,开始使用宋体字,从而很快在全国推广,字体的风格也有粗体、中粗体和细体几种。这种印刷专用字体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古代书籍版面艺术的新发展。我国古代书籍的插图艺术,有着优良的传统。唐代的佛经印刷中,就配有卷首图,宋代有插图的书籍就更多了。到了明代,书籍的插图艺术达到很高水平,在民间刻印的戏曲、话本中,使用较多的雕刻精美的插图;官方出版的科技书、医学书、方志书中,也使用了较多的插图,特别是宫廷使用的启蒙读物中,出现了短版彩色印刷的插图。 出于书籍产量的大增,使社会的中下层人士也有读书机会,从书籍的装帧形式来看,也分成不同的档次。就是经厂本,也分为不同的装帧档次,既有供上层使用的豪华本,也有供中下层人士使用的普通本。民间作坊的印本,主要供社会一般人士需要,从刻印到装帧,也力求简朴实用,成本较低,在开本上,既有较大的开本,也有中小开本。明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这代表了明代人对书籍装帧的一般要求。 公元1644年,清政府在北京建都,这里仍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清政府十分重视书籍的出版印刷,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籍出版印刷的机构--武英殿。 康熙年间,集中了一批知识分子,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并制造铜活字25万个,印刷了这一大部头丛书。乾隆年间,武英殿在金简主持下,又刻制枣木活字大小各一副,共计253500个,乾隆皇帝亲自将活字版定名为“聚珍版”。除用这套木活字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外,还印了其他一些书籍。清政府除用活宇版印书外,也用雕版印刷了较多的书籍,以《耕织图》、《南巡图》等质量最高。
一带一路倡议下**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途径分析
说“安”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志者,必先安心。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
可以说说具体的写作要求么?
如果楼主想写某个方面的论文,连题目都不知道的话,那就上同方知网或者百度文库上去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