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帝国
眼下正是季节交替之时,身边很多朋友跟我反应说孩子鼻炎又犯了,问我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聊一下鼻炎的预防及治疗。
鼻炎的早期症状一般是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西医认为,其发病原因多为外界的刺激,如细菌、病菌、花粉、粉尘、气候交替、鱼肉蛋奶等等。治疗手段多以清洗和鼻内给药为主。
外部原因真的是导致的鼻炎的元凶吗?为啥同样的环境,有的人没事,有的人就涕泪横流呢?清洗、给药,往往只能减轻或缓解症状,并不能真正根治鼻炎。
在中医看来,鼻炎初起,涕泪交加,是寒邪入侵,身体正气尚足,奋力抗邪,努力排邪的表现。这时,宜采取扶正阳气,驱赶外邪的方法。
下面给大家介绍如何用艾灸、按揉和服气的方法祛除外邪。
方法一,艾灸或按揉上星、印堂。
上星穴为督脉的第23个穴位。其位置在发际正中直上一寸。另外一种取穴方法是:眉中(即印堂)到百会距离共五寸。上星在三寸处。
上星、印堂皆属督脉穴位,不管是针灸、按揉,只要刺激量足够,都能起到温暖鼻腔,从而达到驱邪扶正的目的。临床上,如初期有清鼻涕,扎上星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方法二,艾灸或按揉迎香和攒竹穴。
艾灸迎香,攒竹能温煦鼻腔,促进面部鼻腔周围的气血循环,及时代谢废物垃圾,保持鼻腔的通畅。
方法三,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服气。
宜用些辛温芳香的香料药,如白芷、辛夷等。辛味入肝,芳香的药物,能提振肝气,帮助抵御外邪。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打个喷嚏就感觉身体轻松不少就好了。其实是寒邪通过打喷嚏的形式被排出体外的原因。
另外,中医认为芳香之物多能燥湿。多闻些芳香之气,有利于醒脾化湿。
方法四,摩腹或艾灸中脘。
临床发现,很多鼻炎的根源在于食寒饮冷,伤及脾胃,体内痰湿痰饮过重。鼻炎只是痰浊上犯鼻窍的显现。
这时候仅仅温通局部已效力不足,化解腹部的痰湿痰饮才是关键。
这里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几个穴位,不必每个都灸。选择一个患者觉得最舒适的穴位即可。
另外,艾灸面部穴位时,严禁戴隐形眼镜。若有不适,立即停灸。
大家都知道,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能提前预防,好过事后补救。那么如何能预防鼻炎呢?
其实预防鼻炎的关键就在于平时保护自身正气,使外邪难以入侵。
首先,做好日常保暖防风工作。
孩子一般运动量大,运动出汗后,皮肤腠理张开,门户大开,此时吹风贪凉极易导致外邪长驱直入。
从人体结构上看,脑后、脖颈、手腕、脚腕,皆为骨骼关节接缝处,相对较为脆弱,最易受虚邪贼风,在这些地方要更加注重防风保暖。
当下流行的露脚脖子的穿法,在中医看来实属不智。是以损害 健康 为代价的“美”。
其次,避免易造成寒邪入侵的运动。
比如说游泳。游泳在中医看来非常不利于身体 健康 。泳池水温一般低于人体体温。游泳时,人体长期浸泡于低温环境,能量热量大量散失。同时,人在运动状态时,会产生热量,为散热也为呼吸,皮肤孔窍处于张开状态。水性属阴,阴性且低于体温的水,随着毛孔进入身体,从而造成寒邪水湿入侵。
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游泳无需多时,就会感到浑身发冷,嘴唇发紫,禁不住的打寒颤。这是其实身体出于本能,通过自发颤抖,激发身体潜能,从而达到提升阳气保护自身的目的。
若非要游泳不可。建议在出水后,用干毛巾快速揉搓身体,直至皮肤发热变红为止。或出水后,在保暖的情况下喝一大杯姜红茶暖身驱邪。同时注意及时吹干头发。
再次,注意日常饮食。
少食或不吃生冷粘滑之物。
中医认为,生冷粘滑之物,需要身体花费大量的气血消化,且会耗伤脾胃。长此以往,脾胃功能下降,蠕动不利,水谷精微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形成“半成品”的精,也就是痰湿痰饮堆积体内。
bluebirdtang
一、症状体征: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鼻炎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 鼻炎类型头痛、头昏等,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二、临床的各种鼻炎: 1、急性鼻炎: 常见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为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主要症状为鼻堵塞和分泌物增多,早期为清水样涕,后变为粘液脓性鼻涕,病人可有低热和全身不适。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 2、慢性鼻炎: 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 慢性单纯性鼻炎: 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鼻涕常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偶呈脓性。嗅觉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说话呈闭塞性鼻音。 慢性肥厚性鼻炎: 由慢性单纯性鼻炎而来,是长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现增生所致。此时粘膜增厚、组织弹性下降、鼻腔通气能力差,从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慢性干燥性鼻炎: 鼻内发干,鼻腔分泌物减少,发痒、灼热感,常诱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嗅觉一般不减退。 3、过敏性鼻炎: 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鼻痒,鼻涕多,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鼻腔不通气,耳闷;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眼眶下黑眼圈(经常揉眼所致);经口呼吸;嗅觉下降或者消失等。 季节性鼻炎:发病有显著季节性是季节性鼻炎的临床特点。患者每到花粉播散季节便开始发病。发病时眼痒,结膜充血,严重者水肿,以致误诊为常见的结膜炎。 常年性鼻炎: 患者常年发病,症状与季节性鼻炎相同,但总的程度不如季节性鼻炎重。患者眼部症状较轻或无,主要是发作性喷嚏、鼻塞和流涕。 4、干燥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的发生与气候和职业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系鼻粘膜长期受刺激而发生粘液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浅表糜烂。 5、萎缩性鼻炎: 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缩;由于鼻组织萎缩,虽然鼻腔比较宽大,但鼻粘膜却丧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内干痴形成,患者仍感通气不畅。当有细菌感染时,其毒素及排泄物等产生恶臭气味。 6、干酪性鼻炎: 是一种罕见的鼻病。临床特征为鼻内干酪样物积聚,有恶臭,日久侵蚀软组织和骨质,发生鼻内、外畸形。在干酪样物质中发现有脱落上皮、坏死组织、化脓细胞、胆固醇结晶及霉菌样微生物。 7、药物性鼻炎: 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长期持续作用损害鼻粘膜纤毛的结构,从而影响鼻粘膜的生理功能,产生临床病症。 8、血管运动性鼻炎: 鼻部症状每天累计超过1小时,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排除其他鼻炎者。鼻粘膜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杯状细胞增多,血管扩张,腺体增生和组织水肿。 9、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 无变态反应依据的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增多,表现有高反应性鼻病症状,即可诊断本病。 10、过强反射性鼻炎: 症状发作来去迅速,以喷嚏为主,可有轻度鼻塞;鼻塞为间断性,持续时间短;少有鼻溢;变应原皮肤试验和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皆属阴性;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疗效不明显;整个病程常呈阶段性,间歇期较发病期长。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浊阻塞鼻窍。因此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损。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肾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二者互相影响。因此,治疗鼻炎先需治本,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正气是祛邪的基础,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疗其他大病亦如此。正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正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客伏的病邪,并且会努力祛邪外出。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气不足,无力祛邪,导致邪气久客。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百出,渐而成难治痼疾。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种相关症状。 (1)风寒实证: 1. 主要症状鼻塞,鼻涕,或鼻痒。 2. 辨证要点无汗,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鼻涕清稀,或头痛,或发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等。 【治则与选方】辛温通窍,发散风寒。可选用麻黄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2)风寒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鼻涕,或鼻痒。 2. 辨证要点汗出,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鼻涕清稀,或头痛,或记忆力减退,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辛温通窍,益气散寒。可选用桂枝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3)风热型: 1. 主要症状鼻塞,鼻干,或鼻痒。 2. 辨证要点鼻涕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或脉无变化。 3. 可能伴随的症状头痛,或咽痛,或汗出,或无汗,或发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辛凉通窍,疏散风热。可选用麻杏石甘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4)肺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 辨证要点咳嗽痰稀,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鼻涕黏稠色白,或胸闷,或汗出,或气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补益肺气,辛温通窍。可选用桂枝加黄芪汤与四君子汤合方。 (5)脾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 辨证要点饮食不佳,鼻涕黏稠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萎黄,或汗出,或气短,或头昏,或喷嚏,或语声重浊,或大便溏泄。 (6)肾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 辨证要点耳鸣,或鼻涕清稀或黏稠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腰酸,或头晕,或汗出,或气短,或头昏,或记忆力减退,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补益肾气,芳香通窍。可选用肾气丸与苍耳子散合方。 (7)肝郁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 辨证要点急躁易怒,鼻涕清稀或黏稠色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或细。 3. 可能伴随的症状情绪低落,或不欲言语,或头痛,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疏肝理气,辛温通窍。可选用四逆散与苍耳子散合方。 (8)阴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燥。 2. 辨证要点五心烦热,鼻分泌物呈块状,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鼻腔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或有少量鼻出血,呼气恶臭(臭鼻症),头痛,头昏。 【治则与选方】滋阴润燥,通达鼻窍。可选用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
叮当木马
中医体质学认为,过敏性疾病是由于过敏体质造成的。过敏体质的外在表现都是由于其气虚卫表不固,血热易于风动,易受风邪侵袭的内在本质造成的。因此,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平时饮食应清淡、均衡之外,还应多食用些具有补脾肺之气、清热凉血等功能的食物,如百合、山药、大枣,桂圆、莲子等。还要积极参加各种 体育 锻炼,避免情绪紧张。老中医李可曾说:所谓种种“过敏性”疾病,皆责其先天不足,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肾论治,可谓治本之道。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 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肺主呼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脾气虚,腠理不固,卫外不固,阳虚温化水液不足,寒水上犯清窍。所以会喷嚏频发,清涕长流,遇寒加重,夜晚还有鼻塞的症状。这都被西医认为是过敏性鼻炎。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有三个原因: (1)肺脾虚弱 即鼻窍失于充养,易被风寒异所侵袭,邪正相争,所以鼻眼发痒,喷嚏频发,遇风即发。气虚不能输布津液,则上犯鼻窍以致津液外溢。所以清涕量多。 治疗原则,补益脾肺,袪风利窍。 方药:补中益气丸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防风:用于益气健脾。升麻、柴胡:用于升举阳气,上达鼻窍。辛夷、细辛:用于温胃祛风,散寒通窍;五味子、诃子:用于补肺、敛气、摄津;当归用于理气养血。全方补益脾肺,敛气升阳,袪风通窍。 (2)肺肾虚弱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散寒通窍 方药:右归丸加减 大怀熟地,山药(炒),山茱萸(微炒),枸杞(微炒),鹿角胶(炒珠),菟丝子(制),杜仲(姜汤炒),当归(便溏勿用),肉桂(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 (3)肺经伏热 这个一般好治疗,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干燥,有黄色、或黄绿分泌物。 治疗原则,以清热为主,有成药,比如辛芹颗粒,辛芳鼻炎胶囊,鼻渊通窍颗粒,千柏鼻炎片,鼻炎康,博科喷鼻剂等。 它们的基本成份均为:蒲公英、黄芩、麻黄、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石昌蒲。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过敏鼻炎的病灶虽在肺,根源其实在肾。调养过敏鼻炎与哮喘重在旺盛肾气以强五脏。 另一个重点是健脾,脾为土,土生金,肺为金。脾胃正常,肺的功能才好。中医称为“培土生金法”。 但是现在人们治疗过敏性鼻炎,头痛医头,正好李可老中医所说的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不仅病没治好,还耽误病情,不仅花钱,而且越治越不得法。有的人过敏性鼻炎治疗了20年之久。 最后讲一下哮喘。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如果治疗不及时,大多1到3年就会犯哮喘。 中医上讲:“哮喘专主于痰”,“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产物,既可因病而生,也可停积致病。痰的产生,在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于是津液凝聚成痰。藏于肺,久之成喘。 其实,古人早有精辟概括: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说明了肺、脾、肾的关系。而脾肾阳虚,特别是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治本。健脾化痰,温养肾气,肾气充足,脾胃健运,过敏自愈。
黄芪12。防风12。白术10。辛夷10。苍耳子10。细辛5。白芷10。川芎10。蜂房10。山甲8。浙贝10。甘草5.桔梗10公英15!这方有点贵,不过还是有点效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 毕业 论文,供大家
慢性过敏性鼻炎讲述了病因的形成,还有中西方治疗法及药方。以及平时如何护理。慢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发
慢性鼻炎大多是感冒治疗不彻底慢慢转化而来的,已经不单单是炎症了,与人体的体质有关,只是消炎或者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善人体的体质,属于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愈慢性鼻炎必须
论文最好拟一个比拟细致的写作大纲,不但提出论文各局部要点、而且对其中所触及的资料和资料的详略布置以及各局部之间的互相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不要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