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7

百度地图运营
首页 > 学术期刊 > 论文答辩关于ipo审计风险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坦丁堡的血泪

已采纳

IPO审计应注意事项

一、项目前期安排

1.了解行业背景。由于项目安排等原因,很多IPO项目的注册会计师很难一开始就熟悉其行业及业务对象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前期调查中,应当分两方面进行。一是对行业及企业的整体了解,主要渠道有网络以及一些专业书刊,特别是对于同行业中已预披露或者已上市的公司,要了解客户行业竞争情况和技术特点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二是利用

项目组人员调查的财务数据情况,初步了解及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2.评价风险因素。

(1)客户财务报表对外口径差别风险,应当要求IPO承办律师到工商局调阅查询客户工商登记注册资料,到税务机关调阅查询纳税申报资料。到银行调阅查询贷款申请资料,并就相关资料与企业提供给项目组的尽职调查资料进行比对,主要考虑企业有可能存在对外报送不同财务报表及验资报告的情况,尽早了解其对外报告的差异以及具体原因。

(2)资产产权风险。应当关注账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证办理情况,该项目的核查也是律师核查的重点,有些资产可能未办理或者无法办理产权,有些资产所有权可能存在潜在纠纷,应考虑这些因素对资产是否构成实质性影响。

(3)其他方面。如内部控制、对外投资构成、股本结构、缴税情况、成本项目、关联方交易等。内控方面应当关注企业的基本授权审批制度。尤其该关注凭证后附的相关审批手续是否完整。

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一个IPO项目,实际上不存在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因为一旦涉及到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就意味着这个项目的谈判失败,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尽职调查后,应当就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恰当的评估,并且就涉及到可能选用的审计程序以及总

体时间进度与相关各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同时提请项目承接合伙人注意,否则投入大量物

力及人力后,发现各方很难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时,可能已给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审计过程控制

(一)审计程序的选择及底稿的要求

1.总体分析。对于申报财务报表,当拿到报表未审数或完成审计初稿时,应关注各期、各个报表项目的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比较,同时对相关项目的变动做出充分且恰当的说明。以避免对一些重要科目的审计程序有遗漏。

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之间的勾稽核对。现金流量也是各方关注重点,因此在复核(或者代编现金流量表时,尽可能做出调整分录,以清晰反映三张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3.内控审核。与正常年报审计相比,IPO项目的内控审核可选择的资料较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律师的专项核查意见以及券商的工作底稿供参考。可以一开始就与企业约定,提供给律师及券商的除专项资料外,其余均额外复印一份给注册会计师,很多资料均可以作为内控审核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如员工劳动关系核查等,可以作为薪资循环测试的底稿。

4.重大合同的摘录。通常情况下,在审计中可以合理安排一至两名助理人员,完成对重大采购、销售以及融资、投资合同的摘录工作,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栏次来摘录,对相关资料做好索引,并将摘录的合同条款与相关科目的测试相结合。

(二)审计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处理

1.涉税事项的调整。收入或者成本方面的调整在审计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税金的调整。

(1)所得税的影响。当审计调整涉及到企业以前年度所得税时,对原始报表与申报表的差异进行列报。在发现相关差异的当期进行调整,并补征人库,具体作法是在税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作为自查调整,在以后年度完税入库,不过这种做法的风险是,监管部门可能认为补税引起的规范经营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通常要求企业规范运营一年后再申报。

(2)增值税的影响。一些收入或者存货的调整项目会涉及到增值税的调整,实务操作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调整增值税,因为考虑到附加税直接影响损益,而且相关金额可能较大:另一种观点是不调整增值税,实际上一些收入或者存货项目的调整对增值税及相关附加税的影响都是时间性差异,因此没有必要调整。笔者认为,除非是金额特别重大,否则没有必要调整增值税,尤其是小额的进项税额或者销项税额,调整的结果会影响税金的账面金额与纳税申报金额,给纳税情况专项审核报告带来不便。

(3)增值税的影响。一些收入或者存货的调整项目会涉及到增值税的调整,实务操作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调整增值税,因为考虑到附加税直接影响损益,而且相关金额可能较大:另一种观点是不调整增值税,实际上一些收入或者存货项目的调整对增值税及相关附加税的影响都是时间性差异,因此没有必要调整。笔者认为,除非是金额特别重大,否则没有必要调整增值税,尤其是小额的进项税额或者销项税额,调整的结果会影响税金的账面金额与纳税申报金额,给纳税情况专项审核报告带来不便。

2.往来款项的核对。不论是应收款项还是应付款项,有些企业仅针对收支流水与客户核对,而忽略了余额的对账.因此注册会计师有必要对其发函询证并考虑回函情况。笔者为,在操作上.应当建议企业自行清理往来账。必要时.项目负责人应派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与企业各个对口部门对相关往来账的核对清理。对往来账的差异,处理方法可以归集为两种:

(1)追溯调整,将部分坏账或者费用性质挂账等进行归集后,统一报公司决策层进行审批调整。值得强调的是:追溯调整应当考虑期后的发生情况.以免调整过度。

(2)继续挂账主要针对应收款项),通过计提坏账准备使其账面价值归零。

3.收支审批的整理。有些企业的收支审核过于简单,可能因为原来并没有对账务进行必要的控制。凭证后附的附件仅有相关的银行单据或者未经签章审批的发票,没有建立专门的付款审批,应要求企业补充完整。

4.成本的考虑。在多数企业核算中.考虑到人工开支的缩减,成本归集和核算通常会被简化,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有可能只是粗线条,而不是量化到具体的成本项目,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只有具体到各个成本项目才能完成相关的审计测试。在产品的大类别上企业会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区分,否则其对外产品报价失去依据;但具体产品类别上可能会有所忽略。而成本核算本身就是一个实质重于形式的项目。成本核算务必须追求内在的真实性,只有符合内在的真实性,成本的分析才能做到有依据。同时,仍应当向企业强调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必要时,为企业重新设计成本核算流程,规范其成本核算。

138 评论

盛笑笑shamir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影响因素: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2、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3、政治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4、行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5、人文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恶意包装、欺上市、内幕交易、上市企业信息披露不实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致命的是上市企业大股东不顾小股东利益的不平等关联交易屡见不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企业IPO过程中审计工作的不足和审计风险的加大问题。近几年来,注册会计师也陷于审计风险不断加大、审计诉讼案件不断增多的困境。如何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所关注的焦点,增强审计风险意识、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已成为摆在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且也是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企业在IPO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直接制约着企业的IPO申请结果,对企业IPO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72 评论

小xiao贱

问题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 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 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问题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正在迅速壮大。企业上市后可以获得巨大的好处,如提升公司形象,筹得大量资金,股东个人财产暴增等,使得很多IPO企业不择手段想要上市,实现其“圈钱”的目的。所以近年来,IPO企业欺诈上市的例子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遭遇诉讼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很多IPO企业欺诈上市后,迅速“变脸”,业绩下滑,甚至在上市首日便出现了“破发”现象。据统计,2010年有349家企业上市,其中有2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011年有282家企业上市,其中有77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012年有78家企业上市,其中有1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以上数据颇为惊人。自2012年之后,中国的IPO便迎来了一年多的暂停,直至2014年才再度启动。不难想象,这些首日破发的新股中不乏欺诈上市的企业。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结合IPO自身特点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对IPO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剖析;第三部分是通过一个综合案例验证前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第四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概括。 总之,我国IPO审计风险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低IPO审计风险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审计主体,还需要 *** 、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IPO企业本身通力合作,才能打造一个低风险的IPO审计市场。 问题三: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三个:1被审计单位自身管理混乱,有舞弊的极限,2、审计人员素质低下,审计能力欠缺,3、审计程序不哗理或者审计程序未能严格执行。 对策:1: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2审计机构加强业务学习,3严格审计底稿复核,规范审计程序。 问题四: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内部原因有哪些 一、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加上近年来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审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审计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判断能力。然而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和能力不足,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没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然而由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中没有保持应该持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差错或者应当执行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得到执行,进而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保证在审计过程中采取恰当的程序和方法,那么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然而审计人员的经验有高有低,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审计人员的差错和失误有时很难避免,它们可能来自于对审计事项的错误判断,也可能来自于对审计程序的错误理解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者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的。其一,它有些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虽然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错弊,但因为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使其无法避免所有的错弊。例如审计单位发生未预料的经营状况,或者出现了比较特殊的业务,原有的控制措施无法适用;工作程序上本应相互牵制制约的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责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统失效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控制系统失灵,产生控制风险。其二,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以上情况均会造成审计结果出现误差。 二、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 1.审计责任的客观存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审计意见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经济决策对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审计意见有所不适当,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所不符,则对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影响将会很大,使得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过程越来越复杂,与此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日益复杂,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审计范围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审计,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审计的对象越复杂,审计的内容越广泛,审计的难度就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大。 3.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经营背景。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管理人员的品质和素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可以从审计费用充分表现出来,西方审计职业界确定审计费用时,都考虑了审计风险,特别是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 问题五:审计风险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对称。 审计环境影响。造成审计风险的环境方面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法律环境两大因素。 审计主观因素影响。一是审计人员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审计专业素质两大类。 审计方法落后。虽然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已经日益得到应用,但是手工对账、判断抽样依然是基本的方法。 问题六:ipo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正在迅速壮大。企业上市后可以获得巨大的好处,如提升公司形象,筹得大量资金,股东个人财产暴增等,使得很多IPO企业不择手段想要上市,实现其“圈钱”的目的。所以近年来,IPO企业欺诈上市的例子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遭遇诉讼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很多IPO企业欺诈上市后,迅速“变脸”,业绩下滑,甚至在上市首日便出现了“破发”现象。据统计,2010年有349家企业上市,其中有2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011年有282家企业上市,其中有77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012年有78家企业上市,其中有1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以上数据颇为惊人。自2012年之后,中国的IPO便迎来了一年多的暂停,直至2014年才再度启动。不难想象,这些首日破发的新股中不乏欺诈上市的企业。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结合IPO自身特点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对IPO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剖析;第三部分是通过一个综合案例验证前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第四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概括。 总之,我国IPO审计风险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低IPO审计风险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审计主体,还需要 *** 、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IPO企业本身通力合作,才能打造一个低风险的IPO审计市场。 问题七:审计风险包含哪些具体因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1. *** 部门审计机关少数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意识淡薄。审计风险意识在我国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目前我国 *** 审计机关虽然对审计风险已经高度重视,但是在一些基层,对审计风险的认识还是不足。如果领导者本身对审计风险的意识就淡薄,那么也将很难谈到审计风险的防范问题;2.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行为不慎、工作不当引起审计风险。有些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违背审计的职业道德,在被审计单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或者是工作方法不得当,工作作风不好,导致工作难以深入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审计体制不合理。我国 *** 的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审计机关既要受到本级 *** 领导,又要受上层审计机关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审计风险;2.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审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面对不断发展,瞬息万变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一时还难以适应。因此,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可能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所有新问题、新情况全部规范到位。此外,我国现有的法律在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冲突,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就要依靠其职业进行判断,这也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审计风险;3.监督机制没有力度。我国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 *** 审计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没有考虑到审计职权的相互制约和权力分立,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审计的过程无法形成一个内部的制约机制,也使得管理部门无法对审计过程进行管理,因而形成了潜在的审计风险。 问题八: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 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国家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审计技术与方法因素、人员因素等三个因素成因。以下具体分析这三个因素对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环境因素 1、法律环境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对审计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规范到位。 2、审计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在总理和地方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接受地方 *** 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 这种管理体制也是当前普通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难以突破,从而导致审计 风险的重要原因所在。 3、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对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素质、社会经济环境及会计工作特点,致使会计信息资料严重失真。 (二)审计技术与方法因素 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是否正确、取证是否充分有效、采用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是否恰当、审计结论是恰当表述、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等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 (三)、人员因素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知识,经验能力的不足,风险意识淡溥、识别风险的能力有限、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等情况较为普通。 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是多样性的,那么如何控制国家审计风险,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对策是怎样,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 (一)综合治理审计环境 1、完善和健全审计法规体系。 2、建立合理的审计管理体制。 3、整顿社会经济环境。 (二)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1、正确运用审计方法,保证项目质量。 2、改进审计技术和手段,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3、审计工作规范化。 (三)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2.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问题九: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审计风险,是指实施审计的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由于业务素质与行为原因导致重要错误或不完全的财务信息及技术过失,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做出不正确审计结论的风险。审计风险有六种表现形式。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 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是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的财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及电子数据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信息源。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对称分布。被审计单位占有的财务报表、会计资料及电子信息资料是各项经济活动全面、完整、综合的反映,是既有符合财务核算和会计准则规定的,也有不符合规定的完全信息,处于信息完全占有的优势。而提供给审计人员或审计人员索取的相关信息有可能是不完整、不真实或加以粉饰的不完全信息,审计人员处于信息资料不完全占有的非对称劣势。审计人员虽然可以通过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但是对审计范围期间的全部经济活动的隐含性、实效性和真实性还是难以全面准确把握。这将给审计人员的取证、判断、分析和评价行为带来难度和风险,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影响着审计质量和成果。 (二)系统评价风险。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有些行业是高风险的,它的固有风险和操作风险一直隐含在决策、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审计机关对经济领域的审计一般都采取轮流、专项和专题的审计方式进行,其特点是运用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财务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由于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不足,时间有限,加上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约束,面对众多的经营管理机构、海量数据和大量资料,难免存在一些应该发现而未能发现的普通或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应该揭露而未能揭露的典型性、倾向性和突出性问题,并带来检查风险。 (三)质量成果风险。 影响审计成果风险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风险则来源于审计客体的信息质量和审计主体的审计质量。首先,是审计取证不充分或者取证不恰当形成的风险。不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及稽核,往往会由于审计证据不充分、不完整、不恰当,导致对某一问题做出不正确的结论。其次,是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对重要的审计事项查证不实或者揭露不透彻,没能查深、查透、查实,或是判断失误、定性不准所致之风险。再次,就是审计的技术方法达不到控制整体风险的要求造成的风险。审计应以促进防范风险、健全内控、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审计的内容是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审计的重点是风险、管理、效益,揭露违法违纪行为,揭示经营的漏洞,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关注业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发现新问题和新手法。若想达到既定目标,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考虑不利的因素,将检查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并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四)审计定性风险。 确定审计查出问题性质的主要依据是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及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定性不当的风险具有多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引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当,或者是同一类问题引用的法律法规不一致,有的是监管机关法规与部门规章相互矛盾产生的风险。二是对审计查出的同类型问题,由于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差异而导致判断错误和定性不准。比如“小金库”问题,既有把它定性为“账外资金”的,又有把它定性为“少计收入”的,造成处理不一致,处罚不恰当的风险。三是由于各种评价分析指标不科学或责任划分不清楚导致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对上级主管机构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考核。但目前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一些违规违纪责任的界定与划分难以掌握,界定不准会造成责任旁落,责任划分不清则会难以追究,判断错......>> 问题十: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中审计自身因素的表现? 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中审计自身因素的表现: 1、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建立,审计操作过程会产生风险。 2、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低是导致审计风险最直接因素。 3、审计管理的不严密是导致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管理不严密表现在:一是管理混乱,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权力分散,查出问题层层隐瞒,监督、处罚力度弱化;二是队伍不精、业务不硬,有问题也查不出来;三是没有制度保障,如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等。这样的审计工作环境,审计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4、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同样会产生审计风险。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经济业务纷繁复杂,审计难度加大。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会使审计行为效率低、质量差、风险大。如,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在制度不健全或健全但不能被不效执行的情况下,审计结果往往不能揭示重大舞弊行为,因为其风险分析是基于被审计对象内部制度的,而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经营风险等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因素。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78 评论

乖乖纯00

IPO审计风险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审计单位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还有审计自身主体的因素和审计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以下列举几点:IPO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2、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完善、经营状况不稳定。3、审计内容的广泛及复杂性。4、审计技术的局限性。我国IPO审计风险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低IPO审计风险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审计主体,还需要政府、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IPO企业本身通力合作,才能打造一个低风险的IPO审计市场。

255 评论

相关问答

  •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

    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 我国的法律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情况下,适合于西方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师选择信号传递理论在中国是否依然成立,目

    请叫我大王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审计风险的毕业论文

    我觉得都很好写啊,花点时间到学校图书馆的电脑上上维普、万方找几篇东西拼起来不就好了么

    沈阳硅藻泥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风险审计方面的论文题目

    审计论文选题方向哪个好写,回答如下: 一、审计论文选题方向参考 1.审计风险角度 审计风险控制、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证、控制、及其防范、模型、研究、评估、管理

    宝妈妈爱吃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应收账款的审计风险论文答辩

    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

    芳菲七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审计风险论文的题目

    这个首先要看你熟悉什么的,只要你要根据自己熟悉方面去选择题目,千万不要偏离你的专业,跨专业的很麻烦的,所以你要认真的去思考。给你些选题额方向给你参考参考下。会计

    30岁男人的世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