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3

锦瑟无端2325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蒙古民歌毕业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只自由鱼儿

已采纳

内蒙古地区有“歌海”之称,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蒙族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舒缓的长调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自由,可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歌曲虽有小节线划分,但实际演唱起来并不受限制,往往在一些地方运用延长音,使音乐更加连绵不断,意韵更浓。

175 评论

chen251791802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 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 )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 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284 评论

肚皮吃饱了

蒙古歌曲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歌颂英雄,歌颂儿女,歌颂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最多还是歌颂他们的大草原,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蒙古音乐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宗教与祭祀音乐三大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草原气息浓厚。

蒙古族的音乐具有孤独意蕴,反映着蒙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的哲学思考。深邃悠长的蒙古草原长调,常常透露出孤独的感受。很多不熟悉蒙古族音乐的人常认为,蒙古人的音乐会像他们的性格那样,充满着彪悍的气息,但这可能是一种误解。蒙古族民间有这样的谚语:“牙齿掉了咽到肚里,胳膊断了藏在袖里。”这种性格的内倾向体现在歌曲中乃至整个艺术审美观念上。

扩展资料:

曲调起伏较大,常用六、七、八、九、十度的大跳;音域也较宽,一首歌曲常常包含十四、五度,给人以辽阔、奔放的感觉,表现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征。演唱方法为真假嗓分别使用,并且由于定调较高,更显得音调高亢、嘹亮、富有变化。

因此,可以说,蒙古民歌是一种"曲调性强、节奏性弱"的歌曲。蒙古常用的乐器是马头琴、火不思、四胡、三弦、蒙古筝、蒙古琵琶、胡笳、兴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乐的特点是柔和、安静。上述乐器中马头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现力丰富。

参考资料:

蒙古族民歌  百度百科

蒙古音乐  蒙古音乐

蒙古歌曲  百度百科

323 评论

龙井12345

陕北民歌--黄土高原风情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小调,以叙事 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旬押韵,不隔句押韵.以7字句或10字句为基础,上旬主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来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是情歌.旧社会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不能自主,他们只好用歌声来表达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追求.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从前陕北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男人成群结伙到外省给人揽工,即"走西口".丈夫临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咛,娓娓动听,情意绵绵,抒情色彩极浓.如脍炙人口的《走西口》:走路你走大路,莫要走小路.大路上人儿多,拉活解忧愁.住店你住大店,不要住小店.小店里贼娃子多,操心把你偷.睡觉你睡中间,不要睡两边.操心那挖墙贼,挖到你跟前.喝水你喝长流水,不要喝泉水.泉水里蛇摆尾,操心喝坏你.吃烟你自打火,不要和人家对火.梢林里绿林响马,操心那蒙汗药."走西口"的人一去经年不回,家里的妻子想起丈夫时,或手摇纺车,边摇边唱,或立于门前,低吟浅唱,抒发他们对远方亲人的眷恋之情:豌豆开花一点红,拿针缝衣想哥哥.想哥哥想得见不上面,口含冰糖也像苦黄连.大河没水养不住鱼,妹子离不开哥哥你.一对百灵子钻天飞,多会儿盼得见上你.同是反映当地婚俗的陕北民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如《兰花花》《大女子要汉》和《我给你寻个好婆家》等3首歌对嫁娶方式均有描写,但因时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兰花花》中是古老的传统的嫁娶方式,买卖婚姻,新媳妇过门要坐轿,还有"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汉》时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绪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说敢干,敢于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礼也简单化了,骑马代替了坐花轿.而在《给你寻一个好婆家》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头上蒙盖头,脚上穿绣鞋,而是"骑着马,戴着花",和新郎"说说笑笑进婆家".陕北民歌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实,感情色彩浓,情歌尤其这样.《想你实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阁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抒发她的感情的,想你想你实想你,浑身上下都想你;头发梢梢想你呀,红毛头绳难挣呀;脑瓜皮皮想你呀;榆林梳子难梳呀;眼睫毛毛想你呀,白天黑夜难闭呀;眼睛仁仁想你呀,泪水颗颗难收呀;舌头尖尖想你呀,酸甜苦辣难尝呀;如果说是只是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这首信天游《拉手手》却是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你要拉我的手,我要亲你的口,拉手手,亲口口,咱二人疙崂里走.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虽然大大咧咧,但动作自然,情绪轻松,可谓是陕北的一首绝唱.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陕北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识对这里的统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些边远山区从前曾流传过《三大怪》的民谣:"沙子打墙墙不倒,婆姨嫁汉汉不恼,嫖客跳墙狗不咬".可见陕北思想意识之一斑.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唱.除了这种日常生活中群众自然流传外,还有两种流传方式:一是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二是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歌"等.

276 评论

素颜~红太狼

蒙古歌曲的特点: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

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蒙古民族向有“诗的民族”之称,蒙古族居住的辽阔草原,世人称之为“歌的海洋”。自古以来,蒙古人素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作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

蒙古民歌除古代狩猎歌、游牧歌、神话传说歌、寓言歌、古代英雄歌以外:

1、还有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及兵役、徭役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达那巴拉》、《 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

2、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金姐》等;

3、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如《波茹莱》、《都吉娅》、《丁格尔大喇嘛》等;

4、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

5、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北京喇嘛》等。

扩展资料:

蒙古歌曲中比较出名的是蒙古赞歌,赞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大会或其它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歌唱的民歌体裁。赞歌按其内容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1、英雄赞歌:如《成吉思汗颂歌》。这首赞歌以其庄严肃穆的感情、高亢激昂的音调热情歌颂了成吉思汗。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首流行于锡林郭勒地区的著名歌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堪称是赞歌的典型代表。

2、骏马赞歌:流传较广的《小枣骝马》、《长鬃马》、《小黄马》等。

3、家乡赞歌: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久居家乡的人们为赞美家乡而作的歌,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抒发在异乡的愁苦而作的歌。前者如《察哈尔八旗》、《我的家乡》等,后者如《高高的兴安岭》等。

4、姑娘赞歌:姑娘少女的纯洁美丽,在蒙古人民心目中常常作为美好的象征。这类歌曲充满了动人的诗句,有着优美的旋律。作品如《其布盖希里》、《乌尤黛》等。

5、四季赞歌:这是人们赞美大自然四季风光而创造的一种民歌体裁。歌中多描述四季的交替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充满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一类型的民歌到处可见。几乎在蒙古族各聚居区均有风格独特的《四季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歌曲

283 评论

吃那么一天

一、爬山调 爬山调也叫爬山歌、山曲儿,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一种短调民歌,有后山调、前山调、河套调之分。后山调流行于阴山北麓,旋律高吭悠长,音程跳动大;河套调流行于巴彦淖尔盟河套地区,旋律优美,感情细腻;前山调则主要流行于土默特平原,其特点是兼有后山调与河套调之长。爬山调的结构与信天游、山曲相近,多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曲调则有汉族与蒙古族交融的因素。 爬山调有着悠久的历史,数百年来或山顶沟底,或道路村舍,或田间草场,到处都可以听到牧羊人、赶车人以及耕地、收割的人们那高亢悠扬的歌声。 爬山调的演唱形式有室内、室外之分:室外歌者多为男性,腔长调宽,内容不限;室内歌者多为女性,调门较低,旋律柔美婉转。其题材十分丰富,喜怒哀乐、笑骂褒贬,插科打诨皆能成颂。 它的节奏较有规则,拍节较为固定,句式为典型的上下句结构,每句字数不等,这就构成了这种短调民歌简单而又不呆板,铿锵顿挫的语句特点。节奏上多用高音的自由延长音,旋律上多用大跳,上下句的前半句曲调相同,只有后半句有所变化。 爬山调常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最值得称道的是演唱者的即兴性,想到什么就唱什么,看到什么就唱什么,走到哪儿唱到哪儿,而且所唱的内容还要合辙对称,上口押韵。歌词语言多用乡土重叠词,显得格外亲切生动,具有灵俏幽默的艺术风格,动人心扉,有着浓厚的山野风味。 爬山调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既是塞北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又是这个地区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字里行间洋溢着百姓的情、百姓的爱,以其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泥土气息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曲目1:灰石头垒墙夜蝙蝠蝠飞,哭成个泪人人思想起个谁?沙胡燕儿出窝一群群,这地方人多没亲亲。曲目2:谁看见小妹妹谁心爱石榴开花火辣辣红,妹妹你才是那红火人。红头绳绳绿扎根,娘生下妹妹这惹人亲。红鞋上巴的苗鲜白菜,谁看见小妹妹谁心爱。蓝布衫衫领领高,小妹妹后影影实在好。清茶碗碗细搂壶,你妈妈生下你耐端眊。绿茵茵韭菜调凉粉,嫩灵灵妹妹谁不亲。红皮水萝贝绿把把,袭人人说的这好话话。白鞋红花雪打灯,小妹妹袭人又惹亲。妹妹你长得实在好,一双黑毛眼眼看不够二、漫翰调 在浩如烟海的内蒙古民歌中,额尔多斯高原有一个风格殊异并极其珍贵的歌种,这就是漫翰调。漫翰调是蒙古族、汉族两个民族的人民长期相处,共同劳动、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歌种,是蒙、汉两个民族长期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 内蒙古自古以来地广人稀,草原人多以游牧为主。自秦、汉时起,汉族人民开始移居内蒙开垦谋生。至清代嘉庆、道光以后,由于一度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以及内蒙古王公历来贪图地租而私自招民放地,使汉族人口在内蒙古地区大量增加起来,许多地方逐渐形成蒙汉杂居的局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民间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久而久之,一部分动听易唱、短小整齐的蒙古族民歌不仅被汉族群众所接受,而且还按着汉族爬山调所特有的即兴填词办法,随意填词演唱,这便是漫翰调的雏形。由于用蒙古族民歌曲调填汉族歌词演唱别有风味且有新鲜感,所以很快就被蒙、汉两族人民所接受。随着不断的演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歌种 —— 漫翰调。 漫翰调的曲调主要来自额尔多斯高原的蒙古族短调民歌,也有一部分来自汉族的爬山调。歌词有一些是固定的,如《喇嘛苏》、《达楞朗》等,另一些则可以即兴填词。 漫漫翰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而主要表现形式是对歌,男女对歌时,男女同腔,男声多用假声唱法。 漫漫翰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跌宕起伏,潇洒豪放。这不仅受蒙古族民歌很大影响,还吸收了汉族爬山调等民歌的旋法特点。额尔多斯高原地域辽阔,人民性格耿直爽朗、纯朴热情,这也蕴育了漫翰调的旋律特点。漫翰调旋律多大跳,七、八度大跳较多见,九度、十度甚至十一、二度的大跳也时有所见。 漫漫翰调的演唱地点以室内居多,伴奏乐器有笛子(当地称“梅”)、四胡、扬琴等。并有较规范的前奏、间奏和尾奏。曲目1:西山活要命翻了一道梁来跳了两架沟,不为眊亲亲不走这些路。走了一黑夜来耍了半黑夜水,不为眊亲亲不跪这些腿。三十里水路二十里沙,因为眊亲亲(累)死一匹马。不走大路踩上荒,因为眊亲亲碰见一群狼。西山上没路踩荒来,因为眊亲亲扯烂一双鞋。怕人家踩踪截沟沟飞,因为眊亲亲跌断一条腿。你还嫌哥哥来得少,半个月跪了十五遭。你还说哥哥半肚肚鬼,世上这实心人再数谁。括号内为代用字曲目2:说不下个日期不让你走男:手扳住马鞍上了个马,扔不下妹妹又能怎。女:鞭梢梢一绕马蹄蹄乱,你把妹妹心揪烂。男:哥哥上马妹妹拉,布衫衫攉成凉褂褂。女:布衫衫攉成个凉褂褂,只要你不去有弥法。男:放松那扯手马回头,再看一眼妹妹泪长流。女:一把手扯住哥哥马笼头,说不下日期不让你走。人想地方马想草人想地方马想草,再回咱后大套走上一遭。乌加河畔上芦草高,哪搭些儿也不如咱后大套好。乌加河上水鸭鸭飞,只了见个河水了不见个你。西山嘴呀卧羊台,乌加河水大哥哥怎过来。乌加河水大你不要怕,掏上钱雇上个打鱼划划。① 后大套:即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地区。② 乌加河:河套地区一条较大的河流。

232 评论

相关问答

  • 内蒙古民歌毕业论文

    内蒙古地区有“歌海”之称,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蒙族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舒缓的长调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

    锦瑟无端232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内蒙古党校毕业论文

    我参加了由学院举办的第xx期发展对象培训班。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理论学习的认识。特别是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加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有心便是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内蒙古民族大学论文查重

    不会。在进行西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引言会查重的时候,并不会查看。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一般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新

    zhangzhangdd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内蒙古民族大学论文网官网

    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里面。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内蒙古民族大学论文管理系统在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里面,日常缴费,财务保修也在系统里。内蒙古民族大学位于内蒙古东部通辽

    ryanhui12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蒙古族民歌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长调是蒙古语 “乌日汀哆” 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

    漫游的Alic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