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inda麒儿
《环球科学》创刊史: 2005年,电脑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Scientific American达成协议,获Scientific American独家授权的中文杂志《环球科学》将于2006年1月正式创刊。 《环球科学》理念及定位:《环球科学》是一本大众科普杂志,以普及科学知识、培育民族科学精神为宗旨。以立足中国、人文视角、实用导向为编辑方针。适合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教师、科技工作者、学生以及广大科学爱好者阅读。 《环球科学》栏目及内容:《环球科学》文风力求活泼轻松,语言简明易懂,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全球最新科学成果,以及科技对人类未来商业、文化、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环球科学》的内容获得 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人类、自然、IT、医学、电子等科学领域。 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第一流科学家,第一时间,剖析科学重大突破 [热点追踪]:关注全球科学大事,记录人类文明进程 [前沿扫描]:最快的科学新闻,最新的技术应用 [技术解剖]:小事物暗藏大奥妙,科学原理一 一道来 [与科学家同行]:最有个性的科学家,最鲜为人知的研究课题 [亲 历] :著名科学爱好者现身说法,细数成功背后种种诀窍 [反重力思考]:新锐鲜明的科学观点,颠覆传统的逻辑论断 [经典回眸]:50、100、150年前的科学美国人,见证经典时刻 《科学世界》 《科学世界》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旨在向广大公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激励科学思维,促进科学生活,竭力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 1999年《科学世界》杂志引进意大利《NEWTON》杂志的部分版权,使《Newton-科学世界》变成一本精美的国际性科学大刊。轻松流畅的语言,精致直观的图解,广泛而准确的 内容,巧妙而诙谐的题目,使读者在阅读 的享受中汲取知识,在不经意间了解科学技术进展,轻松步入科学生活。 《Newton-科学世界》的内容非常广泛,报道准确,咨讯权威,很好地反映了当今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她涉猎的领域既包括传统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又包括如行为科学、考古学、军事科学和教育学等人文科学领域。对世界各大实验室研究动向的跟踪,对著名科学家的访谈,对科技发展带给现代生活的种种变化都有着敏锐的观察。 《大科技•科学之谜》 《大科技•科学之谜》是我国第一本以开拓思维、丰富想像力为宗旨的科普刊物,也是目前我国被转载文章最多的科普杂志,每年被中央和地方报刊转载的文章达二百多篇次。 《大科技•科学之谜》的主要栏目有:本期视点、宇宙探索、自然谜踪、生命奇观、生物百科、科技前沿、科苑集粹、科学人文等栏目。主要是介绍当前世界上最新的科 学理论、各种科学假设和最新科学成就,揭示天、地、自然界的各类奥秘,展现未来的科学前景。 《大科技•科学之谜》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有好奇心的青少年。 《大科技•科学之谜》的口号是:激发你与众不同的科学思维。 《科技中国》《科技中国》(原《中国科技画报》)创刊于199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型科技类月刊。是在科技界及对科技发展感兴趣的中青年人群有着较高的声誉,备受科研工作者、科研管理层、高等教育、科技部门与企事业管理等诸多领域和兴趣广博的读者关注和信赖的中国权威科技旗舰杂志。 《科技中国》主要面向国内外科技界专业人士、科学家、科技企业家、知识界以及高校师生等高知识层读者,内容集科技新闻、科学技术、科技评论、科技政策、科技人物、科研机构、科技新品展示于一体。自创刊以来,已有近百名两院院士进入本刊专家指导委员会,杨振宁、宋健、姚期智、白春礼等十四位著名科学家担任本刊编委,并拥有了一批具有高知识层的作者队伍。它立足于“以科学精神剖析社会焦点、解读重大新闻;以科技知识普及社会、矫正常识;以最新资讯打破专业樊篱、激发思想、扩大视野、引领生活时尚”的办刊理念,对中国科技发展以及遇到的各式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大篇幅深度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科技中国》将努力成为科技界专业人士的公共刊物、科学家与科技企业家的社会论坛。 《科技中国》为月刊,每月1日出刊,全年12期。胶订全彩印刷,大16开,112页,人民币16元/期。全国各地邮局都可订阅,邮发代号82-880。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发行,国外代号M1915。网上订阅: 或 媒介特色 强关注:以科技视角捕捉社会热点问题与事件,高度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传播科技知识和信息、展示现代科技成果,提供最新、最权威、最鲜活的科技资讯。 多视点:目标读者偏男性,年龄在30-50岁的主管科技的政府官员、科技官员、科技系统管理者、科研人员、中外领事馆大使与科技参赞,科技企业家及对科技发展感兴趣的青年。 高质量:特邀业界资深编辑、记者、摄影师以及中国科学界各个学科的资深专家共同参与制作,文风睿智、图片震撼,充分迎合了高素质读者的需求。
yinyuyinyusuzezz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作者:[法]蒂皮·德格雷著,黄天源译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6-1水知道答案2作者:江本胜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5月通俗天文学和宇宙的一场对话作者:(美)西蒙·纽康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日期:2006-9-1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12/01/1997时间简史:普及版作者:(英)霍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1月从一到无穷大_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修订版伽莫夫)作者:(美)伽莫夫著,暴永宁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11-1冷知识作者:三上工作室编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日期:2008-8-1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作者:曹天元著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9-1下吧北极的雪(附光盘海豹菲加的故事)/消失的家园系列作者:言言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日期:2008/09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插图本)作者:(英)史蒂芬·霍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2-1这个网址全有:
liushuangr
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和燃料的技术燃烧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而生产甲醇和其他有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则需要碳的供应。目前还没有经济或节能的方法来从大气中收集二氧化碳并利用其生产碳基化学品,但匹兹堡大学斯旺森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刚刚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小组与一种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或“MOFs”的纳米材料合作,这种材料可用于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原子结合,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和燃料。“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找到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MOF,能够将二氧化碳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使之与氢反应,”约翰逊博士说。“我们发现MOF可以使二氧化碳分子轻微弯曲,使它们更容易与氢反应。” 约翰逊研究小组在皇家化学学会期刊《催化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华尔街日报》在封面上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二氧化碳和氢分子进入MOF并以CH2O2或甲酸(甲醇的化学前体)的形式离开的过程。要使这一过程发生,分子必须克服一个要求很高的能量阈值,即氢化势垒。约翰逊博士解释说:“氢化势垒是向二氧化碳中添加两个H原子所需要的能量,而这两个H原子将把这些分子转化成甲酸。换句话说,这是把H原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结合起来形成新化合物所需要的能量。在我们之前的工作中,我们已经能够通过分裂两个H原子来激活H2,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还不能激活CO2。 降低氢化障碍的关键是确定一种能够预激活二氧化碳的MOF。预激活是通过将分子放入正确的几何形状,正确的位置,或者正确的电子状态来为化学反应做准备。在他们的工作中建模的MOF通过将其放入一个稍微弯曲的几何形状中以较低的势垒接受进入的氢原子,从而实现了CO2的预激活。 这个新MOF的另一个关键特性是它与二氧化碳上的氢分子有选择性的反应,这样活性位点就不会被二氧化碳阻断。“我们设计了一个MOF,它的结合位点周围的空间有限,因此没有足够的空间来结合二氧化碳,但仍然有足够的空间来结合H2,因为它比H2小得多。”我们的设计确保了二氧化碳不会与MOF结合,而是可以自由地与框架内已经存在的H分子反应。 约翰逊博士认为,完善一种既能捕获二氧化碳又能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单一材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净含量。“你可以从发电厂的烟气中或者直接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他说。“这项研究缩小了我们寻找稀有物质的范围,使我们能够将一种假设的技术转化为对世界的真正益处。”
赵西法119
呵呵,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再贴一遍吧,顺便补充几本《天才引导的历程 》讲数学的,讲了十几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发现。非常经典,既有有趣的故事,又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比如阿基米德是如何求圆的面积的,欧几里得是怎样证勾股定理的。 非常经典。网上可以找到《费马大定理》数学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定理,与之有关的种种故事。以讲故事为主,几乎涵盖了整个数学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最新最现代的数学知识。引人入胜。《量子物理史话》国人写的一本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书,讲述了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作者是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神秘人物。刚开始只是作为连载,发在论坛上,没想到引起了轰动, 现已出版。 网上随处可见。 内容非常丰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几章由量子力学引发的对宇宙的思考, 一定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有全新的认识。《从一到无穷大》科普书里面的至尊宝典,地位无须多说。《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关于数学悖论的非常有趣的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马丁.加德纳, 图文并茂。 三思科学网站有电子版。《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关于历史上有名的数学家的传记,堪称同类中最经典的。商务印书馆80年代出版的时候叫《数学精英》,现在改名叫《数学大师》,出版社换成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台湾的一个网站上有部分章节的电子版(大概有2/3吧,手工输入的,功德无量啊),网站名字叫阿仁的数学之家。第一推动丛书,有很多本, 不过可能不是太好懂万物简史,新浪上有连载,比较有意思通俗数学丛书,一套,十几本吧,包括数学游戏与欣赏、数学趣闻集锦、数学与联想、20世纪数学的五大指导理论等物理世界奇遇, 也很经典魔鬼出没的世界,作者 卡尔.萨根, 经典暂时介绍这么多,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补充谐趣科学:哈佛学府的另类风格稀奇古怪、不可思议,但是这一切却是真的——《谐趣科学》就是这么一本能给您带来快乐的书,它将带领您以戏谑的眼光去看等世界上最异想天开的科学研究。介绍了哈佛大学举办的“搞笑诺贝尔奖”的历届获奖内容。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脚爪感应”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程序的名称,只要你的计算机安装了这个程序,家里养的猫爬上你的键盘,计算机就能够立刻通知你。你还可以遇到在研究“墨菲法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幕后男士,他找到了可以证明“烤面包片时常倒向抹有黄油的一边”的确凿证据。此外,你还可以了解到你所想了解的许多奥秘,比如“英国格拉斯哥的盥室的倒塌“和”浸泡饼干的最理想方式“。科学的历程,北大出的,相当不错,作者 吴国盛,嘿嘿,当年的传奇人物啊本书是一部以宽广的人文视角审视科学发展历程史佳作。它通过对科学家生平及科学发现过程生动而激情的叙述,对人类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的精当评述以及对人类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自身宇宙观、世界观的不断深化的阐扬,同时,借助大量精美、精彩的图片,气势恢宏又通俗生动地描画出五千年人类文明史科学发展的历程。 《动物有意识吗?》北京理工大学翻译出版的,内容很有意思,不知道翻译的如何《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物理宇宙》以近乎小说的可读性生动地描述了有关圆的历史、文化、技术应用和科学研究。 也是北京理工出的,跟上面的是“盗火者丛书”一套里面的《火星的故事》,也是《自然规律--中蕴蓄的统一性》,还是。本书作者以古希腊学者开篇,一路介绍了迄今为止物理学中一应重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全书文字明快、知识性强,却只涉及到极有限的数学内容,为具有一定数学与物理学基本知识的读者,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识见,。。。孟德尔妖--基因的公正与生命的复杂,也是这是一部人们真正期待已久的书……这部书的成功不仅在于书中的故事本身非常有趣,而且因为里德利知道该如何讲透这个故事,还因为他的讲述的确实很出色…声明一下,上面几本我没有看过,不知道翻译质量如何熵-一种新的方法论把物理学上熵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的研究中,似乎不错
《科学与技术》不是期刊,是一本国家科普推广的儿童科普知识系列丛书。 由华夏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1日),丛书名: 金牌儿童百科知识系列(平装:
就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
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字体 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字体,一起来看看吧!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
《环球科学》创刊史: 2005年,电脑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Scientific American达成协议,获Scientific American独家授权的中文
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和燃料的技术燃烧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而生产甲醇和其他有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则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