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8

我爱吃酸甜苦辣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鸟类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d独自等待

已采纳

鸟是根据气候的变化而选择自身的变化,也就是说根据气候选择适合自己居住的环境。

168 评论

休闲星星仔

3月3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詹祥江实验室在《Nature》(自然)在线发表关于鸟类迁徙的研究论文。团队通过整合多年卫星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建立了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系统,揭秘其迁徙路线的主要形成原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 北极游隼卫星追踪和迁徙系统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世界上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徙,迁徙路线几乎遍布全球。候鸟的迁徙路线如何进化而成?当前如何维持?在未来气候变化下可能有何改变?不同的迁徙策略是否有其遗传基础?这些问题是鸟类学和行为学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詹祥江实验室和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历时6年,在北极圈自西向东的主要繁殖地为56只游隼佩戴卫星追踪器,构建出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系统。卫星追踪发现,这些北极游隼主要使用5条迁徙路线,在种群和个体水平上具有非常高的迁徙连接度和重复性。同时这些种群的迁徙距离显著不同:西部两群短距离迁徙(平均3600公里),东部四群长距离迁徙(平均6400公里)。 种群动态推断及潜在繁殖、越冬地重建结果显示,在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转换过程中,因冰川消退而带动的繁殖地向北退缩以及越冬地变迁,可能是游隼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 历史 原因。对于当前的迁徙路线,研究发现不同路线之间的环境异质性很强,环境巨变区域与迁徙路线边界高度吻合,且路线之间的差异与选择性遗传分化的相关程度明显大于中性遗传分化,从而说明环境的差异及相关的本地适应在维持当前迁徙路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长短迁徙种群基因组的对比分析,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和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长距离迁徙种群中受到了正选择,实验证明长、短迁徙种群主要基因型存在功能差异,揭示了长时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研究通过模拟预测,在未来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情境下,亚欧大陆西部的北极游隼种群可能会面对两方面的威胁,即迁徙策略的改变和主要繁殖地的退缩。 编辑/高艳

143 评论

小小乖肉球

你好!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关键词: 栖息 生态环境 保护调查目的:(1)提高学生爱鸟意识的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鸟类的保护意识,探究迁移鸟类的活动方式,记录其测量值,建立校园鸟类活动资料,长期观察监测环境状况,掌握鸟类活动的领域范围,并在长期的观察中,建立校园鸟类的资料、与栖地利用之间的互动资料。(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这一素质结构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公德教育,正在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期间:2001.9~2002.12活动地点: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各个地区调查方法:根据鸟类活动情形,选择适当地点架设鸟网,鸟网数量视工作人员数量而定,并于架网区设立布告,说明鸟网用途以免误会。自架网后每小时内至少巡网一次,遇鸟上网即将其解下带回就地设置临时工作站处理。工作站的处理项目包括上环、测量、记录。记录资料包括脚环号码、年龄、性别、嘴长、全头长、最大翼长、跗蹠长,重量、换羽等。所有测量以及记录方式,匀用最新方法处理。工作完毕之后,原地将鸟类放飞。工作中止或当天工作结束后,立刻将鸟网撤出收回。工作完成之后,填报相关报表资料。预期成果:长期监测鸟类与环境关系。得知样区内鸟类出现的栖地状况及月份资料。收集记录鸟类基本测量值,建立野外族群资料。调查意义:会投入鸟类调查的工作,本来只是出自好奇与兴趣,很少思考所谓的意义问题。有的同学来问讯,顺便一道分享而已。这时候,同学们就会惊叹:“学校里居然有那么多不同的鸟!”如果持续定期会面,共同观察,眉飞色舞掩不住的喜悦,很快就感染了“疯鸟症”。偶而,他们还会议论这样一些问题“校园里共有几只鸟?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白头翁的头是白的吗?你看到过乌鸦没有?”过了一段时间又有学生问了这样一些问题“国家保护的鸟有哪些?该如何保护?农村乡下的人们意识可能会淡薄一些,恐怕应该加强保护。”参与者由欣赏、认识到关心,这是学校鸟类调查额外的收获,学生对鸟的保护的意识不知觉就产生了。调查结果:1,共计有成员45人、240人次、活动39次。2,校园内涉及鸟种12种、580只、活动31次。3,校园外涉及鸟种17种、78只、活动8次。4,校园的环境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讨论校内及周边地区鸟类分布情况分析了解鸟类的分布情况,保证鸟类研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通过观察记录、调查分析,抽样调查,认为竹箦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地区鸟类分布的情况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环境较为安谧的地方,鸟儿的出现率较高。不管是校内也好,还是校外也罢,鸟儿总是在环境比较静的地方出现,例如学校图书馆周围的林子里,总能听到欢快的鸟叫声。 第二,树林比较多的地方,正是鸟儿们的天堂,正如老舍的《鸟的天堂》里所描述的一样,林子大了鸟儿也自然也多了。 二、 引起鸟儿分布不匀的原因 原因有多方面,而我们直接就能感觉到的是,由于我的大家环境意识的溥弱,加之工业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噪声的污染,有空气的污染,有各种各样建筑的占据。剩下了一些仅有的没有被破坏的地方自然成了鸟儿们的唯一乐园。而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人以捕杀飞鸟为乐趣,甚而至于有的人以捕杀飞鸟为乐趣,这些人简直就是可恶之极。给出建议 第一, 必须大力保护环境,这是我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我们要把朋友请过来,必须要把屋子打扫干净,同样我们这些灵性的鸟儿们更是挑剔的朋友,必须把周围的环境搞得更加整洁和美丽,它们才愿意光临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二,鸟是人类的挚友,她和我们共同拥有这片蓝天,共同呼吸着这自由的空气……,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心里默认这样一位朋友,通过开展更大范围的活动,平时我们更多地了解鸟类的知识,通过上网查询、阅读资料等途径,对鸟的知识作出更多的了解。只有对它们了解了,才会慢慢地喜爱它。使我们由衷地保护这可爱的生灵。杜绝一些不法分子对飞鸟的捕杀。 第三, 世有画眉的婉转鸣唱,白鹭的青天高翔,布谷的低鸣,夜鸟的欢愉唱晚;还有那,鹦鹉学舌,腊子跃食,什锦情浓,更有那,娇凤的色彩瑰丽,丝鸟的羽翼金黄,黄雀的晨间啼转……,这此需要有更多的绿荫,从自我做起为学校,为家乡增添更多的绿荫,让更多的鸟儿在我们身边出现,让鸟净化人的心灵,人效仿着鸟的钟情,人鸟之间,永远奏响生命的交响曲!

321 评论

成都蜀道装饰

1906年11月18日,郑作新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教师家庭,祖籍福建省长乐市。父亲郑森藩是中学教员,曾任过中学校长。郑作新5岁时,母亲不幸去世,他和妹妹由祖母养大。郑作新聪明好学,小学时一直是优秀生,连续跳级,所以中学毕业时才15岁,还不到大学入学年龄,经学校再三推荐,方才被允许参加考试。考试结果非常优秀,福建协和大学破例录取了他,成为该校年纪最小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他的聪明和勤奋,只用了3年半就完成了大学4年的课程。 1926年夏,郑作新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生物系。由亲友资助路费赴美。在密歇根大学的初期,学费及生活费靠半工半读解决,如在系里饲养研究用的动物,在校医院当杂工等。后来在该校兼做助教,又获研究院和中华教育科学奖学金,费用得到了解决。他于1927年获硕士学位,1930年获科学博士学位,学院还颁予SigmaXi金钥匙奖。这是美国大学研究院奖励学生的最高荣誉,时年郑作新年仅23岁。教授们称赞他是获得博士学位中最年轻的一个。他所撰写的长篇博士论文《林蛙生殖细胞发育史》,被推荐在较高水平的德国学术刊物ZeitschiftfurZellforschungundMikroskopischeAnatomie上发表。在美求学期间,他主要研究动物发育学,这在当时是热门学科,很有发展前途。有一次他在一座博物馆里看到一只羽色艳丽、体态优美的大型鸟,他认出这是产自我国的金鸡,而却由瑞典人林奈(Linné)于1758年发现并用拉丁文命名。这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因而立志要研究中国鸟类,开创祖国的鸟类学研究事业。毕业后他谢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挽留和优厚待遇,毅然于1930年返回祖国。回国后,被母校福建协和大学聘为动物学教授兼系主任。 1926年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生物系,1927年获硕士学位,1930年获科学博士学位并获得美国大学研究院奖励学生的最高荣誉SingmaXi金钥匙奖。毕业后,他谢绝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挽留和优厚的待遇,返回祖国从事鸟类学研究。他对中国鸟类进行全面考察,带着学生到野外观察、采集,并举办鸟类展览。 1930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博士),中科院资深院士。从事鸟类学研究60多年,撰写专业书籍30多部,研究论文140多篇。研究成果曾先后7次获得国家和科学院的重大科技成果奖。1941年发表《三年来邵武野外鸟类观察报告》。这是国内第一篇不但列出野鸟的种类,而且提到它们居留期间和数量的报道,受到当时世界生物学界的重视。抗战结束后,郑作新对中国鸟类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考察整理。并于1947年发表了《中国鸟类名录》。这部著作是中国学者首次自行研究撰编的全国性鸟类名录,其中列出中国鸟类1087种、912亚种,合计1999种和亚种,不但超过从前外国人撰写中国鸟类共1031种和亚种的数目,而且还做了不少改错订正工作。同年,他还在中国科学社主办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中国鸟类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此文对中国动物地理学研究有着开拓性影响。 此后数十年间,郑作新不断对我国整个鸟纲动物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为世界鸟类学提供了大量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资料。1945年3月,郑作新被美国国务院文化司聘为“客座教授”赴美讲学和访问。此时他查看了各有关单位和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鸟类标本,特别是模式标本,还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鸟类的外文文献资料。他1946年回国,继续在协和大学任教,并对中国鸟类进行全面的考察整理。 1947年,由中国科学社发表了《中国鸟类名录》,这是我国学者首次自行研究撰编的全国性鸟类名录。这部名录列出中国鸟类1087种、912亚种,合计1999种和亚种。这不但超过从前外国人(NGGee等,1931)撰写中国鸟类共1031种和亚种的数目,而且还做了不少改错订正的工作。同年还在中国科学社主办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了《中国鸟类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这是我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滥觞。自1930年回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20年间,郑作新主要是在大学任教,曾任福建协和大学系主任、教务长、理学院院长。后来到南京国立编译馆,主持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工作,并兼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 1956—1957年,他率队前往云南参加中苏合作的亚热带生物资源考察;1957—1958年赴湖南考察;1960年去海南岛考察;1957—1960年参加南水北调的考察;1960—1980年主持组织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的生物组工作;1974—1976年赴江南一带及东北地区进行以水禽为主的鸟类调查。 几十年来,从南方郁郁葱葱的亚热带丛林,到北方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从喜马拉雅山麓到黄海之滨,到处都留下了他辛勤考察的足迹。野外考察十分艰苦,又有危险。如在云南的一次考察中,郑作新由于体力不支从马背上摔下来,伤及胸部。但为了繁荣祖国的科学事业,郑作新和他的助手克服各种困难,收集了成千上万个标本,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创建了我国规模最大的鸟类标本库(约有6万号标本)。几十年来,郑作新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发现了一批新种、新亚种、新纪录,并纠正了过去一些鸟类分类中的错误,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在50年代末期(1955—1958)发表了《中国鸟类分布名录》。此书详列了当时所知的中国鸟类及其在国内的分布,是研究中国鸟类的必要工具书。出版后又根据历年考察的结果,在1978年修订出第二版。 1957年,他写了《麻雀食物分析的初步报告》在《动物学报》上发表,并在报刊上撰写文章介绍麻雀的益和害。 1959年,国务院通过《农业发展纲要》时,把“四害”中的麻雀改为臭虫。人们说是郑作新使麻雀免遭灭顶之灾。 1960年春天,郑作新登上了四川省的峨眉山。一天,郑作新在考察中,来到一位老乡的小茅屋休息。在茅屋的一个角落里,郑作新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鸟。他仔细一看,不由得怔住了:原来,这是一只少见的雄性白鹇!它的头顶仿佛戴着一顶华贵的帽子,红红的冠子后面,披着几绺蓝黑色的羽毛,闪烁着宝石般的光泽;腹部的羽毛是蓝黑色的,跟背部和翅膀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棵长长的白色尾羽,使它的身体显得修长而又俊美。郑作新知道,白鹇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共有13个亚种,都生活在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岛以及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高山竹林里,峨眉山从来没有发现过。于是他感到奇怪:这只白鹇是从哪里来的呢?该不会是游客从外地带来“放生”的吧?1961年,郑作新带领几位年轻的鸟类学工作者,又一次奔赴云南南部一带,寻找家鸡的祖先——生活在野外的原鸡。从云南回来以后,郑作新还广泛地查阅考古方面的著述。他发现,我国考古学家曾经从中国史前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找到了鸡型的陶制器皿。这也是古代中华民族饲养家鸡的有力证明。综合各方面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郑作新提出了“中国家鸡的祖先是中国的原鸡,是由中国人自行驯化的”的结论。这个结论很有影响,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1963年,由他主编出版的《中国经济鸟类志》,美国商业部把它译成英文本,并制成了缩影胶印本广泛发行。为了适应国际上的需要,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和联邦德国的PaulPareyScientificPublishers出版公司邀请郑作新用英文编写《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一书,并在1987年出版。书中列入到1982年为止的中国已知的所有鸟类,共有1186种和953亚种,分隶于389属、81科、21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24个新亚种,并附有分布图828幅和分布总表。《纲要》比《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又新增加20种、64亚种。《纲要》首次对我国一个纲的动物(鸟纲)进行分类、分布、繁殖、生态等做了全面而有系统的综合总结,提供了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资料,成为国际上鸟类学经典著作之一。这项研究为有益和有用鸟类的增殖和引种驯化,为资源动物学、动物地理区划和农业区划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定与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协会(NationalWildlifeFederation)评选郑作新为1988年度国际自然保护特殊成就奖的获得者,并推派会长JD海尔(Hair)博士来京参加于1989年5月26日隆重举行的颁奖仪式。海尔说授奖仪式在美国国外举行,在该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是第一次颁发给一位中国的学者。 1966年,郑作新正好60岁。正当他以花甲之龄,奋力挥动着翅膀,向更高的科学高峰冲击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日子里,有人胡说什么“鸟类是资产阶级玩赏的对象,社会主义国家如果研究鸟类学,就会变修变色、亡党亡国”,郑作新也被说成是“资产阶级反动权威”,遭受了不应有的冲击,长时期被隔离反省。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巨著《中国鸟类分布名录》也被无理压制,拖延了好几年才得以出版。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中国鸟类学会成立,他当选为理事长。1984年,中国动物学会也推举他为理事长。国际鸟类学界也很尊重他,推选他为英、美、德等国鸟类学会的通讯会员。1979年,他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雉类学术论讨会上作报告,并被推任世界雉类协会副会长,后来又被选为会长。1987年,郑作新的《中国鸟类区系纲要》问世。该书是郑作新教授在其中文版《中国鸟类分布名录》第二版(1976)的基础上,根据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增补修订而成的。这是中国学者用英文撰写的第一部鸟类学专著,是“当今中国最完整的鸟类学巨著,也是国际上杰出的鸟类学专著之一”。 1987年。代表作《中国鸟类区系纲要》(英文版)一书,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外,又获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授予“国际特殊科学成就奖”。主编的《中国动物志——鸟纲》已出版10卷,亲自主持撰写了其中的6卷。1996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的得奖人之一。对我国鸟类分类、动物地理学、自然保护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1993年,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终身荣誉奖。他是中国动物学会与中国鸟类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世界雉类协会会长,世界鹤类基金会首席顾问,英、法、美、日、德等国鸟类学会通讯会员。同时,他还在1956年1月8日,在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庥雀的害处和消灭它的方法》一文,致使将麻雀列入“四害”之一。

89 评论

大酸杏儿

观测地点:南京涂河口观测日期:2006-11-11记录者:江南无影手观测者:江南无影手 仙八 帕帕基诺 吉阁 天气情况:晴天观测装备:奥林巴斯8.42双桶 单桶一个鸟种:共34种 1 鹤鹬 6 2 青脚鹬 30 3 白腰草鹬 4 4 金眶鴴 5 5 白 20 6小pt 80 7黑水鸡 20 8凤头麦鸡 1 9扇尾沙锥 7-8 10斑鱼狗 2 11北红尾鸲 10 12棕背伯劳 20 13丝光椋鸟 10 14雉鸡 25 15普通鵟 1 16罗纹鸭 500 注:远处另有500只左右的鸭子不能确定 17八哥 75 18黑翅鸢 1 19小白鹭 23 20喜鹊 400 21豆雁 3 22普通翠鸟 2 23 戴胜 2 24 苍鹭 4 25 夜鹭 1 26灰椋鸟 300 27山斑鸠 40 28珠颈斑鸠 10 29树鹨 5 30乌鸫 10 31黑尾蜡嘴 10 32斑鸫 5 33大白鹭 1 34树麻雀 200

11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鸟类研究论文

    鸟是根据气候的变化而选择自身的变化,也就是说根据气候选择适合自己居住的环境。

    我爱吃酸甜苦辣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国文化分类研究论文

    浅谈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摘要]道教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熔融过程中,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

    small89122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鸟儿是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研究生论文格式(通用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南噶希先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人类对于鸟类迁徙的研究报告论文

    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

    tingting217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越狱鸟类杂志

    里面都是一些密码 代号 写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龙龙fighting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