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2

逛街搵食人
首页 > 学术期刊 > 陶渊明饮酒诗论文开题报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uazhiqingci

已采纳

评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陶渊明《饮酒》(其五)文化意蕴剖析【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流人物,他的著名诗赋有许多为人们所激赏.《饮酒》诗(其五)是他对真、善、美追求的流露,其中蕴涵着多层的文化意蕴,本文试从四个方面由浅至深地揭示诗中的哲理意味,从而真正地理解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菊南山真意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诗是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组诗,共二十首,但并非一时而作.其中第五首又是最为人所注目的名篇,成为了千古交誉的诗歌佳品.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高妙的艺术意境:写景状物则在人耳目;言情咏怀则沁人心脾;用事述理则深入浅出而又含蓄蕴藉,使人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领略到哲理的启迪.诗中丰富而层次深邃的文化意蕴使得这首诗更加耐人寻味,气蕴回荡.正所谓“语尽而意无穷”①,诗“美在咸酸之外”②.一、自然田园风光之美.这首《饮酒》不仅是一首托言的醉后漫性之作,而且展现了一幅淡远悠美的田园风光:在暮岚紫霭,落日熔金的天际,众鸟返归.采菊东篱,情归本心,无所关注而“见”悠然的南山.这大自然瑰奇的丽景使陶渊明深深地陶醉,物我两忘,而所为所见于一俯一仰之间足现其高洁的情致.秋末傍晚的江南,天高气爽,自然景象变化莫测,这一切都显得朴质,充满着生机而韵味无穷.诗人在采菊东篱的审美观照中,“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文心雕龙·物色》)③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生活的无比热忱、关注和执着,坦陈出他宁静纯洁的心境.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见山气之佳,以悦与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④山川田园的美完全体现在人与自然的泯化上.在诗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品味出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意趣以及诗人对生命安顿、返回自然的喜悦与满足.在那质朴自然、冲淡平和的艺术氛围中,内心世界与外部田园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关系,这正反映陶渊明亲自然、反认知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陶渊明吸收道家的朴素唯物论成分,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向庄子学习,启发人们发现自然美,领略自然美,将山水作为“道”的化身,同时借佛家的思想获得蕴涵在自然田园中的宗教愉悦.道、释两家的自然观在陶渊明静谧的田园风光中得到完美的统一,从而具有一种悠然神凝的韵味.“南山”之地的美丽早在先秦就有表述,所隐喻的美丽风光却是众所周知的.《诗经·曹风·侯人》有“荟兮蔚兮,南山朝”.《诗经·小雅·节南山》更描述了南山之美:“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节彼南山,有实其猗.”尽管地点有所不同,但“南山”已成为隐者隐仕最静穆、最悠然的处所.难怪诗人说“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为嗟叹.”(《〈游斜川〉并序》).这样,“结庐在人境”,对于耕隐的诗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地利、人和兼而得之的理想处所.二、健身长寿之愿望.陶诗,尤其《饮酒》诗,具有“似癯实腴”(《评韩柳诗》)⑤、“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⑥的艺术风格,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具有静穆悠然的自然风光,而且他诗中的自然物都蕴涵着更深一层的文化意象和深刻内涵.1.菊花的健身药用.在陶渊明的诗中,常常以菊、酒并称,范成大说:“名胜之士未有不爱菊者,到渊明尤甚爱之.”⑦(《范村菊谱序》)陶爱菊,以致“秋菊盈园”(《〈九日闲居〉并序》),这有“秋菊有佳色”(《〈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七)的原因,但也有出于健康的考虑.自远古至晋,经常有名士食菊、饮菊花茶、菊花酒以求健身延年的记载,屈原在他的《离骚》中就提到菊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了西晋时,黄老、玄学思想盛行,服菊养身延年已成为当时的时尚.比如晋人傅玄作的《菊花赋》说:“服之者长生,食之者通神.”西晋名士潘尼的《菊花赋》甚至说能赐人寿命的司命神西王母也“接其葩”以求“延期以永寿”.陶渊明在其诗篇中也明确指出了:“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并序》)从中医的角度看,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风散热、平肝明目等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眼睛红肿、高血压等病症.明代医药家李时珍说菊花酒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疗效⑧.《西京杂记》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秫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这样说来,嗜酒如命的陶渊明对菊酒的酿法想必也是非常熟悉,不然不会出现“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七)这样的诗句.2.南山的文化意蕴.南山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寿比南山”.它象征着昌盛和长寿.早在先秦的《诗经》就有记载: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承.(《小雅·天保》)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小雅?斯干》)南山有台,北山有菜.乐只君子,邦国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南山有栲,北山有.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意是茂.南山有枸,北山有.乐只君子,遐不黄?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小雅·南山有台》)这几首诗也就成为了南山的象征意蕴的源头,这与菊一样代表着诗人的恬淡悠闲的情趣.况且,陶渊明更有“南山四皓”⑨的情结:“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饮酒二十首》其六).“南山四皓”“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⑩想必这样的长寿也是陶渊明所追求的.三、励志持节的操守.陶渊明如此喜欢菊和南山,除了上述的表层意蕴外,这两自然物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意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同时兼有比兴的深意.1.菊的人格象征特征.陶爱菊,不仅仅是由于它的健身价值,更因为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蕴:不与百花争艳,甘受寂寞,大有谦谦君子之风;开放在深秋季节,正是严寒即将到来之时,顶风傲霜,充满了“劲直”之气;纯黄之色,一尘不染,象征着清洁,不随波逐流;花朵抱香枯死枝头,不会凋落.菊俨然成为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象征,就正如诗人在《和郭主簿二首》所称赞的那样:“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屈原在《离骚》中说道:“春兰兮秋菊,长无决兮终古.”将菊和兰并称,可见它在屈原心目中的地位;而菊之于渊明,犹似兰之于屈子一样,都有着特殊的机缘.“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⑾ 正是菊的自然秉性,从而使得“采菊东篱下”有着深刻的意义:诗人想以菊来自喻.希望“千载抚尔诀”(《和郭主簿二首》其二),“远我遗世情”(《饮酒二十首》其七).2.南山的人格象征.南山作为诗人耕隐的处所,有着它自身的象征意义,正如上所述的那样,陶渊明的确有追随“南山四皓”的意向.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找到明确的记载: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赠羊长史》)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饮酒二十首》其六)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桃花源诗》)由此可见,陶渊明已然成为“四皓”精神的继承者.他不仅继承了先秦的“南山”意象,而且还在其中增加了“南亩”的田园风味: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五首》其三)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而这蕴涵“真意”的南山始终是陶渊明精神的家园和心向神往的佳境.它隐然与世网相对立,化解了人世的喧闹和官场的“大伪”(《〈感士不遇赋〉并序》),从而成为诗人借以暗寓其摈弃市朝鄙俗的高趣.因而,诗人产生了死后也要投身于“南山”的精神寄托:“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杂诗十二首》)四、天人和谐之美.王国维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⑿ 这虽然是讲此诗的艺术审美特色,但同时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诗人以“倦鸟”自喻,完全融合在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主观和客观浑融妙合,而“见”生动地表现了两者的交感,意境全出,“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⒀.诗人挣脱世俗的精神枷锁,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解脱;净化到同大自然一样的纯洁、和融、浑朴,达到了“天人合一”最理想的精神境界,这就是“心远”的极致.“采菊”四句诗讲的,正是“心远”达到极致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向读者表明:人的主观心境与大自然的客观环境真正浑然妙合了,人的精神也就从尘世之累中彻底地得到解脱.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他的身形固然属于现实世界,但诗人的心境却“悠然”到与大自然冥会妙合的胜境.从诗人主观方面说,采菊东篱,悠然自得,这是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从庐山一带傍晚的自然环境说,一切都显得和融浑朴,充满生机,而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都合于自然之道,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妙然交融了.这其中的真意,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故曰“欲辩已忘言”.“言、意之辩”是魏晋玄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所谓“得意忘言”,是说“言”、“象”是得“意”的工具或手段,得“意”不能离开“言”、“象”;然而,“言”、“象”只是现象,“意”才是事物的本质,所以要真正领悟“意”的真谛,又不凝滞于“言”、“象”,就应忘言忘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采菊”所展示的具体“言”、“象”中领悟到了“意”,这就是一个“真”字.他认为,“意”既已得,其余辩说都是多余的了.不然,或如《庄子·齐物论》说的:“辩也者,有不见也.”⒁ 辩说愈多,“意”反而会被“言”、“象”所淹没.《庄子·渔父篇》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⒂ 诗中的意趣全在一个“真”字,留下了不尽之意让读者去体味,这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言外之味,弦外之响”⒃了.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古人用意深微.”⒄ 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芬芳的泥土气息的向往,使得此诗不仅具有质朴、自然的艺术美,更使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它是诗人对人生执着的爱恋情感倾注于这平凡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的结果,从而也铸就了这一篇“深文隐蔚,味曲包”⒅ 的佳作,使得它的意蕴令后人永远也解不完.

99 评论

多妈elva

陶渊明的形象向来和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自称「性嗜酒」之外,颜延之〈陶徵士诔序〉也称其「性乐酒德」.可见,因饮酒而表现出的真性情,以及因酒开展出的生命情怀,才是酒成为陶渊明诗文标志的主因,酒与陶渊明的关系,已成为一种典范性的诗酒文化型态.故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云:「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陶诗虽未必篇篇有酒,但其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数.甚至有直接以酒入诗题者,如:〈连雨独饮〉,〈饮酒〉,〈述酒〉,〈止酒〉等,然而这些诗题虽以酒为名,却意不在酒,而是「寄酒为迹」,藉以抒发自我情怀或解决生命困境.〈饮酒诗二十首〉堂堂以酒为名,但其间明言及酒者只十一首,而这十一首亦非真咏饮酒,而是另有寓意,借酒抒发的用意十分明显.虽然陶渊明在诗序中,言明创作的心态为「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故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然细观诗中所呈现的情绪,却非陶渊明所言之「欢笑」,反倒透露出一股哀沈之情.在这二十首诗中,不时透露渊明的心迹,时而感慨万端,时而闲逸自适,看似矛盾的两种生命型态,在他身上交织著.其内涵似有隐讳又若有所指,故历朝学者多持「避身」,「寄托」之说,如: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所言:「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沈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於醉,可以粗远事故.」韩愈亦以「有托而逃焉」来探析〈饮酒诗二十首〉之深层内涵.此后,如元代刘履,明代钟惺,清代陶必铨,康发祥等人,也继承了韩愈的看法,认同〈饮酒二十首〉为世风日变之下,借酒寓言而避世之说.本文所论的〈饮酒诗〉,乃是渊明辞彭泽令,归田后的第十二年(义熙十三年,西元417年,五十三岁)所作.在这二十首〈饮酒诗〉中,陶渊明把具有深刻体验的诗篇,归在「饮酒」这个总题下面,可谓用心良苦.自魏晋以后,社会环境十分黑暗险恶,许多文人往往借酒来逃避迫害的灾祸,著名的诗人阮籍,就是藉醉酒而不问世事以逃祸的,他的〈咏怀〉诗是以象徵的语言,来表达他的苦闷和追求.陶渊明在「饮酒」的题目下来「咏怀」,显然是受阮籍诗的影响,而有所启发.由於〈饮酒诗二十首〉共包含了二十首诗作,而每首诗作之间,似乎又各自呈现不同的主题,故历来解诗者,便常将每首诗,视为各自独立的作品,采取逐一解诗的方式来作阐述,如:廖仲安在《陶渊明》一书中,概论二十首诗:「在这二十首诗里,他回忆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写出从出仕到归隐生活中的种种观点和体验,也对污浊和险恶的的社会,表示了痛心与不满.」方祖燊也说:「在这二十首的〈饮酒诗〉,包含的范围很广,或语平昔,或书胸臆,或示信念,或谈理想,或钦圣贤,或明操守,或写生活.……」他们认为这二十首作品各有主题,以呈现陶渊明当时复杂的心境.然而,作品形式既然归属於组诗,且作者更在诗前附上小序,统合整组诗作的创作心境及旨趣,那麼,其间的内涵,必有相似或连贯之处.如:明黄文焕所云:「陶诗凡数首相连者,章法必深於布置.饮酒二十首尤为淋漓变化,义多对竖,意则环应.」虽然,黄氏指的是在「酒」这个命题上的环环相扣,然吾人却认为:除了以酒的外在形式为主线贯穿全作外,其内在主旨思想也是连贯而统一的.在本文中,吾人将根据〈饮酒诗二十首〉,来探讨陶渊明在诗中所透显出的人生观及生命情态,透过这样的一个角度,观察陶渊明在魏晋那样动荡,污浊的时代下,他是如何洁身自保,如何在时代带给他的生命困境中升华自己.贰、研究素材与内容研究之素材本论文主题为〈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之研究〉,系以陶渊明诗作中,以〈饮酒〉为总题之二十首诗作为研究对象及范围,再辅与其他前辈学者研究陶学之著作为参考资料,以全面而完整之素材,希望对陶渊明〈饮酒诗〉之研究,提供正确丰富之参佐资料.兹将陶渊明诗作版本,以及目前已发表对陶学研究之著作概况,略述於下:研究之主要材料陶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创作进入高峰期,陶诗才获得普遍的爱好和研究.宋,元之际,关於陶渊明之探索日趋广泛,《陶集》遂得以传抄,补辑,校订,以致於注释,刊布甚多.《陶集》版本甚多,南宋蔡宽夫诗话中说:「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由於版本文字的不同,历代注家学者众说纷纭,现存较具校勘价值的主要有下列版本:(1).《陶渊明集》 十卷 宋李公焕辑,元刻本(2).《陶渊明诗》一卷 陶潜曾集, 影钞宋绍熙3 年赣川曾氏刊本(3).《陶靖节集八卷》 陶潜焦竑凌蒙初( 梁 )萧统 明万历间吴兴凌蒙初刊朱墨套印本(4).《陶靖节集十卷》 陶潜( 梁 )萧统 明仿宋刊九行本(5). 《陶靖节集八卷》 陶潜杨时伟 明万历己未( 47年 )杨时伟刊本(6). 《陶靖节先生诗四卷补注一卷附录一卷》 陶潜汤汉吴师道 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 古斋影印本今即以李公焕辑注本为底本,上列各本为校本,互以比对校勘.(二)研究之辅佐材料除了有关陶渊明作品辑录及注释的书籍版本外,坊间还有许多有关陶学研究的著作,这些书对於陶渊明的生平,思想,著作,成就等各方面,多有详尽的记述与介绍.这些作品除记录陶渊明之生平外,对陶渊明的诗作也多有阐述,如:1.《陶渊明论略》,李文初注,芦狄为之序,全书包括考证订正,论述陶渊明思想,评价陶渊明田园诗,探讨陶诗表现技巧,以及陶作影响玤五组文章,彼此间有一定的内在连系.2.《陶渊明年谱》,收王质等撰九种年谱,许逸民校辑,反映数百年来陶谱研究的轨迹,年谱之外,还汇集有陶渊明的传记资料.3..《陶潜评传》,李锦全著,书中对晋宋之际的社会经济,政治变化,学术思潮的影响等,与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做结合,对於形成他思想的外在条件做了概述,进而探讨他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并通过研究其诗文之思想与艺术风格,刻划出他任真自得,直道而行的为人,最后对陶渊明的思想做出总结性的评价.4.《陶渊明新探》,邓安生著,主要针对陶渊明之生平事迹做考据与辩证.5..《陶渊明之人品与诗品》,陈怡良著,书中内容包括:陶渊明的创作背景,家世与家庭,一生历程,文学造诣,哲学素养,人品及陶渊明之文学地位和影响.6.《陶学史话》,钟优民著,内容主在叙述陶学发展流变,全面总结自古至今,一系列陶学研究家,鉴赏家自身情感色彩和主观信念的价值判断及审美判断.7.《陶渊明诗论暨有关资料分辑》,阮廷瑜著,内容包括陶渊明诗文辩证,诗法剖析,诗证生活与思想,陶诗之影响等.8.《陶渊明探索》,陈美利著,乃就陶渊明的自然思想,隐逸思想,文学创作,哲学理念等作一论述与探讨.9.《陶渊明饮酒诗讲录》,叶嘉莹著,是讲录集成之作品,共分二十三讲,由〈饮酒〉的第一首逐一讲起,其解说的角度多从诗人的生活及思想著手,针对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做深入的分析与解说,.以上所列举者,仅为众多研究陶学书籍中之一部份,对於陶渊明生平,治学,思想,诗作等方面的探讨,内容十分广泛.其中虽有对〈饮酒诗二十首〉做一番论述,然除了叶嘉莹的《陶渊明饮酒诗讲录》外,几乎没有任何一本书是以〈饮酒诗〉为主题加以畅论者.故吾人除了参考大量有关陶学的书外,另将以浅薄之短见推论,为〈饮酒诗〉作一归纳论说,期能阐发陶渊明之心迹.研究之内容处理材料之原则1. 陶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创作进入高峰期,陶诗才获得普遍的爱好和研究.宋,元之际,关於陶渊明之探索日趋广泛,《陶集》遂得以传抄,补辑,校订,以致於注释,刊布甚多.《陶集》版本甚多,南宋蔡宽夫诗话中说:「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由於版本文字的不同,历代注家学者众说纷纭,本文将以李公焕之辑注本中所刊录之〈饮酒诗〉,作为研究的范围与标准,其中若有与其他版本诗具有变异之处,接以李注中所刊之诗文为准绳.2. 本文所使用之文献,除以陶渊明之〈饮酒诗〉为研究对象,另将配合相关之传记及诗文评述资料为辅,加以其他诗歌文学理论之书为助,并从工具书多方搜集查询相关诗文之典故资料,以作为论述其诗之参考资料或佐证论点.3. 陶渊明诗作多有涵意,此与其身处之社会环境,生平际遇及思想息息相关,所以在掌握〈饮酒诗〉的内涵时,必须先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及思想等方面,有深入的认识,以作为研究之基础.4. 陶渊明的诗作普遍为情感之咏怀,故在论述〈饮酒诗〉时,将较偏重於探索其情感思想的反映,以较抒情之笔调,期能表达陶渊明〈饮酒诗〉诗中之所蕴含之情感与精神..研究之内容本文以研究陶渊明之〈饮酒诗〉为主题,并兼对饮酒诗在魏晋以前的发展过程,作一概略的研究.首章「绪论」,兹分二节,第一节为「酒与文学」,分别以酒在文学发展中所具有的渊远地位,以及酒在文学创作上所蕴含的原型意义----愁,来揭橥「酒」在文学中所具有之重要地位.第二节「饮酒诗的界说」,分别以「广义」与「狭义」二种界说,试图魏饮酒诗作一妥切之定名.第二章「饮酒诗的形成过程」,兹分为两节,第一节「胚芽新绿的酝酿期:先秦两汉」,第二节「枝叶扶疏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此二节均针对文学本身的发展,以及时代背景等两大内因外缘,逐一探讨饮酒诗在各个时期的流变与特色.「酝酿期」的饮酒作品中,「酒」大多仅为客卿般的点缀物,以作为祭祀宴饮之类的题材最为普遍.「发展期」的饮酒作品,由於政治逼迫,文士多藉酒韬光,不问世事,「酒」见成为性情所寄,郁怀所托之物,故无论是与饮酒有关之文体,或饮酒诗的境界与技巧,均有垂裕来叶的功绩.第三章「陶渊明之生平行谊及学术成就」,先对陶渊明之家世,生平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再探讨其思想渊源及学术成就,以期能了解陶渊明人格,思想形成之背景,以及陶渊明在动荡时代中,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的地位.由这些资料,归纳陶渊明的人生观,政治观,文学观等个人特质,以作为本文论述之思想基础.第四章则以「陶渊明饮酒诗之外缘研究」为重点,从时代背景,文坛现象,个人际遇及陶渊明对酒的态度阐明陶渊明写作〈饮酒诗二十首〉的动机.陶渊明追求自然和本真,常藉饮酒来傲视世俗的诈伪,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态度,当然他也藉酒来排遣自己不满现实,有志不获骋的苦闷心情,此均可由时代背景,诗人际遇,文坛现象中作一说明.第五章「陶渊明饮酒诗之内涵与思想」,分别对饮酒诗之结构,及饮酒诗之思想精神作一探讨.研究〈饮酒〉组诗之结构,不能脱离二十首诗的内容,依此,吾人将其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首章〈哀荣无定在〉,是以下各诗的总冒,指出将易代之背景,是他饮酒遣怀的由来,也是他写〈饮酒诗〉的真正原因.第二部份为组诗的第二到第十九首,虽内容较杂,不易从结构上找出各首之间整齐划一的关联之处,但其思想却是一致的,即甘贫守志,坚持隐居,各首诗分别依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表现.在这部份,可将其大致分类为:一,「表示避世的诗」,如:〈积善云有报〉,〈行止千万端〉二,「以隐居自慰和拒绝再仕的诗」,如:〈结庐在人境〉,〈贫居乏人工〉,〈清晨闻叩门〉,〈长公曾一仕〉三,「总结自己仕隐经历的诗」,如:〈在昔曾远游〉,〈少年罕人事〉,〈畴昔苦长饥〉,栖栖失群鸟〉四,「思考名利的诗」,如:〈颜生称为仁〉五,「藉酒表现隐居得意及傲视世俗的诗」,如:〈道丧向千载〉,〈有客常同止〉,〈故人赏我趣〉,〈秋菊有佳色〉,〈青松在东园〉六,「暗示易代背景的诗」,如:〈幽兰生前庭〉,〈子云性嗜酒〉第三部份即末首〈羲农去我久〉,回顾历史,从上古说到眼前,其著眼点在「真淳」二字,乃针对东晋的时代风气而发.〈饮酒诗二十首〉,首章暗示易代的政治环境,中间则连系历史及现实的问题以表述怀抱,末章总结历史,仍归结到眼前所处的时代,前后遥相呼应,以饮酒起,以饮酒结,结构完整思想精神即深蕴其中.第六章「饮酒诗之形式与技巧」,因个人遭遇不同,诗作风格即有所变化,〈饮酒诗〉成於陶渊明晚年时期,其抒情述怀的手法即技巧自不同於早年时期,故本文将从〈饮酒诗〉的用事与出处,遣辞造句,赋比兴,诗证生活,诗证思想等方面,作一归纳与综合.第七章是「陶渊明饮酒诗之价值与影响」,以此作为全文之总结.陶渊明的〈饮酒诗〉除了是诗人个人的感怀吟咏外,其外显的文学价值,更是独具创作艺术特色,其中不但熔铸了陶渊明的学养,实践了陶渊明诗学的才气,其内容更是对当时的政治与文化具有纪录的意义.故本章将从「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及「陶渊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部份,来解析〈饮酒诗〉的价值和影响.

104 评论

angel小芋头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提纲元代陈绎真评论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时说:“陶渊明心存忠义,心处闲逸,情真景真,几于《十九首》矣。”《诗谱》这段话点明了陶渊明田园诗所写的事均出自他的真情实感,自然美妙。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善于把自我抒情自然融合于客观事物中,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自然摹写典型景物中,物我合一,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淡泊的自我心境。陶渊明田园诗的质朴自然抒情,是和诗的内容相关联的,质朴来自贫困寒微的生活境遇,清净自然淡永是傲视腐化罪恶社会和崇尚自由人生品格的体现。 三、意境盎然的形象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创作过程中所塑造的形象是用点染白描手法,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不着意刻画,苏东坡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之有奇趣。”(《冷斋夜话》)所谓“奇趣”,包括诗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意,也包含诗人艺术上的独特创造所给人的审美意境,古人曾指出陶渊明的田园诗“遇境成趣,趣境两忘”的特点。(许学夷《诗源辩体》) 陶渊明田园诗塑造的形象还富有理想的色彩。诗人在《桃花源记》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这里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成果归自己,没有封建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塑造形象时,能够使景,“依依远人村”;事,“种豆南山下”;理,“欲辩已忘言”,巧妙融合,创造出景、情、理浑融深厚的艺术境界。诗人把对自然景色的`观赏体会与领悟到的人生真意联系到一起,使诗歌的景、情、理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正如苏轼所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种独特塑造形象的风格构成了陶渊明田园诗意境盎然的形象美。 四、质朴无华的语言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虽然极近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精粹传神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典型的形象。“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一个“贮”字,用在这里,形象生动新鲜传神,中夏清幽林阴好像是可贮存、可掬取的一泓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动感地看到那和煦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平淡无奇的四句诗却写出了一片生动田园生活和谐欢快的声音和气氛。北宋诗人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能够做到如此平淡朴素而又寓意深远,的确难能可贵。他的一些诗句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看似淡然没有精雕细琢,细细品味,其实都是颇具匠心的“奇句”。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就是经过提炼的“田家语”,是自然的再现,简净、含蓄却又至为丰美,是蕴寓于通俗中的神奇。正如苏轼在《与苏辙书》中云;“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著名诗词评论家叶嘉莹教授也评道:“陶渊明的殆无长语的省净的诗篇,与他躬耕归隐的质朴生活,在其省净的简单之外,原都蕴蓄着一种极为繁复丰美的大可研求的深意。”元好问评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虽然陶渊明的田园诗在绮靡文风盛行的东晋并未受到多大的关注,但是到了唐宋以后,却得到了诸多诗人的企慕与推崇。其以无穷的魅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在东晋以后的诗人诗作中找到这种影响的痕迹。如谢灵运的山水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还有诸多的学陶渊明田园诗等。也正如清代文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承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义曹有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可见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诗歌创作熏陶和影响一大批诗人。陶渊明也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把五言诗的创作推向高峰的一位大诗人。 学校(院系):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 班级:06语文教育(2)班 学号:0631240 [参考文献]: 1、郭兴良、周建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北京 2、郭兴良、周建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北京 3、袁行霈著《.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 4、程郁缀著《唐诗宋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李华主编《陶渊明诗文常析集》巴蜀书社出版,1998年版 ;

107 评论

迪夫米米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乐,一饮魂销万古愁。综观陶渊明饮酒诗,亦可领略到诗人纯真而又质朴的个中乐趣。其一,载酒去尘网——“素位之乐”。陶渊明一生追求“真”、“朴”、“淳”、“自然”,主张回归率性而为的“自然之乡”,憎恶曲意逢迎的官场生活。早年虽有过鸿鹄之志,但都在黑暗浑浊的社会大氛围中磨平了棱角。出于生计考虑虽多次为官,但诗人并不快乐,并慨叹自己的为官生涯是“误落尘网中”。可见,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何其急切!晋 元兴二年癸卯(四O三),诗人因母亲去世,居忧在家,作《和郭主簿》二首,第一首中有“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四句,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卷三评曰:“此陶公自述其素位之乐,其不以贫贱而慕於外,不以富贵而动於中,岂矫情哉?”今岁“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消阴中夏,南风拂裳,闲游“六艺”,“弱子”咿呀学语,嬉戏一旁,高兴之余载酒挥觞,尽享人伦之乐,自是趣味横生。此时陶渊明深切感受到脱离“心为形役”的畅快,便欣然写道:“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其二,有酒且为乐——“乐天之学”。陶渊明归田之后的诗《和刘柴桑》中有“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四句,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二评曰:“此诗是靖节乐天之学。”躬耕田野,东风已“凄薄”,薄酒一杯可以解除疲劳,虽说浊酒不如佳酿,但用以调节情趣却是有胜过无的,既有之则安之,正是诗人“乐天知命”人生观的体现。又如《游斜川》中“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月非所求”,正如诗人所说“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无须太顾虑百年之后的景况, “有酒且为乐”,便是人生快事。再如《杂诗》其四中的“一觞虽独进,杯尽须自倾”,《饮酒》其九中的“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等均是诗人知命而乐天的精神体现。其三,斗酒聚比邻——“惜时达乐”。陶渊明并没有象当时的一些“隐士”一样,啸聚山林,远离人烟,而是“结庐在人境”,在“与人聚”的自然生存状态中挥洒性情,亦是别有一番乐趣。《归园田居》其五中有“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化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几句,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卷三评曰:“前者(其四)悲死者,此首念生者,以死者不复还,而生者可共乐也。故耕种而还,濯足才罢,即以斗酒只鸡,招客为长夜饮也。”诗人开荒南野,免不了稼穑扶犁,与农民一样辛勤耕耘。劳作之后与邻居相聚饮酒,酒酣之时,慨叹光阴易逝,欢乐太短,于是众人通宵欢饮,把酒达旦。正如孙人龙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一所言:“(此)田家真景,令人悠然。”又如《杂诗》其一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中所体现出来也正是这种“惜时达乐”的人生态度。其四,衔觞图共饮——“好德乐道”。陶渊明不同于老子 “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他认为人的性灵相知在于沟通,在于心与心的交换,而不是将真情藏于冷峻,一味地去追求超脱尘世,这是典型的田园君子的“好德乐道”思想。《答庞参军》中有“我有旨酒,与汝乐之”、“送尔于路,衔觞无欣”、“岂忘宴宾”的句子,孙人龙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一评曰:“(此篇)高雅脱俗,喻意深阔,交情笃挚,妙能写出。”这一首诗中的酒反映了诗人的心理渐进过程,将诗人“好德乐道”的思想尽情展现出来。其一、二分别写“我之所好”及“以求同好”;其三则写“同好”之人既来,何不以酒招待,以求同乐。主客因旨趣相投,才有“一日不见,如何不思”的真挚情感;其四则是分别之酒。世上知音本来就少,而今匆匆聚首,心里的话还没有说尽,就要分别,“同德”的朋友不知何日再闻消息;其五则为担忧之酒,魏晋社会动荡,“王事靡宁”,庞参军奉刘义隆大王之命,“作使上京”,此去前程未卜,一杯薄酒表深情。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读之感人,味之泪下!陶渊明饮酒诗风韵独具,但得“乐道”如何不饮?读陶渊明的诗如品酒,诗外有酒气,诗内怡性情。

102 评论

相关问答

  • 酒店餐饮论文开题报告

    可以给你写换个系统 look my name

    哆啦瞄瞄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以陶渊明为主题的论文200字

    “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写诗是一种诗人显示生命本相的行为,作为个体生存状态的呈示,他是本真自然而不是表演矫饰”

    玲珑金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陶渊明选题研究现状

    陶渊明诗歌的创作成就很高,研究者也比较多。但对他辞赋、散文艺术的探讨却相对较少。陈柱先生在《中国散文史》中称陶文为“自然派之散文”,并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雅淡

    飘零雨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陶渊明田园诗的论文答辩稿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提纲元代陈绎真评论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时说:“陶渊明心存忠义,心处闲逸,情真景真,几于《十九首》矣。”《诗谱》这段话点明了陶渊明田园诗所写的事均

    壹秒钟变rabbiT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陶渊明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提纲元代陈绎真评论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时说:“陶渊明心存忠义,心处闲逸,情真景真,几于《十九首》矣。”《诗谱》这段话点明了陶渊明田园诗所写的事均

    我们家懒格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