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8

Coco爱美食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肉制品消费趋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IY不锈钢橱柜

已采纳

试析江苏经济的竞争力及比较优势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正在打破国家、省际界限而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地区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成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要掌握新一轮竞争的主动权,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既取决于比较优势的挖掘与培育,也取决于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一、地区竞争力理论依据和基本内涵自工业资本主义产生以来,竞争一直是市场经济的主题,对此经济学理论在不同时期、不同侧面均有阐述。亚当?斯密曾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也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其后又出现解释“要素禀赋理论”等的H—O理论,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首次提出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地区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可综合概括为:一个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人文自然条件下,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可以调度的资源,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的,比其他竞争对手生产出更多财富的竞争能力。二、江苏经济竞争力的基本评估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它随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而变化,随着这种变化,原有的优势有可能成为劣势,原有的劣势也有可能转化成优势。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认清并培育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在比较优势方面,江苏除有着与全国一样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供给充足和市场规模庞大以及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体系外,更有自身鲜明的个性。(一)江苏经济综合实力的比较优势江苏经济多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2001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12.3%,比全国平均增速快3个百分点。2002年全省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的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700美元。各项衡量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均列全国前茅:国内生产总值居第2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第4位、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居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2位、出口总额居第2位、外商直接投资居第2位。2001年末全省共有各类法人单位40.2万个,比1996年增长31.4%,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9.6万个,增长49.4%。与此同时,江苏经济结构层次也逐步迈向高级化和合理化。产业结构上,农业份额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份额上升,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信息技术等一些高增长行业成长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1978年的27.6∶52.6∶19.8转变为2001年的11.4∶51.6∶37.0;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在三次产业各类法人单位中,从业人员构成由1996年的1.3∶68.0∶30.7转变为0.7∶67.7∶31.6;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在经济中的份额持续上升,单位数和吸纳劳动力也不断增加;企业组织结构上,规模经济发展较快,小型化、分散化状况有所改观,2001年末全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人比重达47.1%;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在50—1000万元的企业占30.4%。(二)江苏与鲁、浙、粤三省比较优势对比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以各地区各产业活动规模的增加值为基础数据,加工生成各区域产业的相对份额指标值,即区位商值(注1),据以反映各地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达到识别地区比较优势的目的。区位商值减1则表示某地区某行业的出口份额/该地区对该行业产品的需求份额,定义为贸易比率,正值反映出口比率,负值表示进口比率。贸易比率可更为直观地反映各行业参与区际贸易的竞争能力,比率较高,表示优势地区凭借着较强的竞争力对外提供本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下面以此来计算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四省的贸易比率并试作相关比较。1.静态比较2001年,江苏与山东、浙江、广东,特别是与后两者之间的比较优势呈高度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2、0.9990和0.9961。四省比较优势中都是服务业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工业领域,而农业方面四省均处劣势地位。若从行业优势区位看,各省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又略见差异:山东、浙江、广东分别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了明显的比较优势,而江苏产业的比较优势却不很突出,产业中农业和工业分别次于山东、浙江而居次席,在服务业甚至处于较明显的比较劣势,仅居山东之前。2.动态比较从比较优势的变动趋向看,2001年与1995年相比,四省农业和工业的比较优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均明显增强。江苏服务业在“九五”时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升级提升迅速,1996-2001年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2.2%,高出同期经济增速1.2个百分点,实现了从1995年比较劣势(-0.51)到2001年比较优势(9.80)的大幅跨越。与1995年相比,2001年江苏产业结构中农业和工业的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4.96个和3.03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升6.02个百分点;农业和工业的贸易比率分别下降4.56个和13.56个百分点,服务业的贸易比率提升10.31个百分点。与先进省份相比,江苏服务业比较优势的提升幅度分别低于广东、浙江6.02个和0.42个百分点,广东服务业比较优势由1995年逊于山东、浙江而跃居四省之首,发展速度较快。(三)国际竞争力比较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所涉及的九大类产业和产品,运用TC指数法(注2)计算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江苏初级产品TC指数小于零、且趋于下降,而工业制成品TC指数大于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苏制造业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贸易结构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0类(食品及活动物)、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8类(杂项制品)商品,TC指数均大于零,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其中,在食品产业(如肉制品、谷制品、蔬菜及水果)和杂项制品产业(如家具、照明设备、服装、鞋类)的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如服装及衣着附件的TC指数达0.9793,基本是净出口,且出口额达53.5亿美元,位居商品出口额的首位,占货物出口总额18.5%;但杂项制品产业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正趋于减弱。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商品基本上属于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TC指数小于或接近于零,化工产业(如化学品、医药品、肥料)呈下降趋势,机械及运输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则一直较低,初具可实现比较优势。1类(饮料及烟类)、2类(非食用原料)、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商品基本上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除1类外其他三类的指数均小于零且呈不具比较优势,其中原材料的比较优势指数最低,且呈下降之势。可见,江苏现行的出口结构和比较优势格局仍主要侧重于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而大多数资本密集型和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并不发达,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较明显的比较劣势地位。三、提升江苏经济竞争力要素分析比较优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竞争优势,还必须通过有效的市场环境加以转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求得竞争胜券。竞争优势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的真正竞争力。(一)影响因素分析参照IMD关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影响江苏竞争力提升的基本要素如下。一是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江苏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高,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大大降低,但比重仍然偏高。2001年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仍为最大行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1.5%和9.6%。“九五”时期江苏将电子、机械、石化、汽车四个行业定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但至今尚未形成规模上的绝对优势,其2001年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的50.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8%,比广东电子、电气机械两大行业的贡献率还低1.3个百分点。企业组织结构仍呈小型化、分散化特征,前十位、前五十位、前一百位企业产值占总计的比重分别比广东低3个、5.6个和5.7个百分点;产值比重位列前位的十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9%,比广东低10.5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低于浙江、广东1.5个和3.3个百分点,众多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较低,服务品质和服务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均处明显劣势。二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整个社会经济赖以开展和进行的一系列设施及服务,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江苏基础设施水平位居全国前沿。1996—2001年,运输邮电业增加值年增长13.7%,高出同期GDP增速2.7个百分点,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15.9%提高到2001年的18.1%,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1386公里,居全国第四,密度居第一;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2033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020.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98.5万户,均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成倍增长;电话普及率达38.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999年,全国基础设施指数(综合能源、通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排序中,江苏居全国第2,广东、浙江、山东分别排第1、8、4位。三是金融资产:一国金融体系规模和效率的高低成为推动或抑制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1996—2001年,全省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低于同期GDP增速1.7个百分点;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1995年的17.0%逐年下降至2001年的13.5%,所占比重明显偏低。2001年末,江苏在沪、深股市上市股票的市价总值相当于当年GDP的27.0%,考虑到上市公司股份仅有三分之一可以流通,流通市值不足GDP的10%,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水平明显偏低;同时,5172.8亿元的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相对于417亿元的累计筹集社会资金,显示股市潜在的资金供给十分充足,证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完善、多层次服务的金融体系。四是经济体制:一国经济过程的效率及资源转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效率。江苏是全国较早涉足市场经济改革的省份,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中受益较早,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仍是差距的焦点。广东、浙江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分别达49.3%和47%,高出江苏7.6个和5.3个百分点。江苏“私”、“个”经济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不如浙江和广东,2001年私营个体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4.4%,低于浙江10个百分点以上。基普资料显示,江苏国有及控股企业仍呈“面广量大”地分布于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在88个行业大类中,国有及控股企业涉及87个行业大类,其中第三产业占到71.2%;2001年末在各类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比重最高,占30.6%,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比重同样偏高,如食品加工业21.4%、普通机械制造业29.4%、餐饮业38.6%,等等。五是国际化水平:国际化为各国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配置提供了必需的条件。江苏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96—2001年,江苏进出口总额年增长21.1%,高出GDP实际年增速10.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的GDP增长弹性平均达1.98,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1年江苏外贸依存度达44.7%,比1995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25.1%,提高9.3个百分点。但出口商品结构逊于广东,2001年江苏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48.4%,低于广东9.6个百分点。1996—2001年,江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9%,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4%,外资依存度为44.8%,比1995年提高22.1个百分点,但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有欠合理,引进外资项目的产业层次不够高,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一般加工组装行业,地区分布也有失均衡,苏南五市外商实际投资占全省87.4%。六是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通过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以人的高智能和高技能为基本存在形态的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率先在全国明确“科教兴省”战略的江苏,科技教育发达、人才和技术优势明显。对研发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进行的综合定量评估表明:江苏科技综合实力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2位,但若从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结构看,江苏又与先进省份存在着差距。2000年全社会R&D资源清查资料显示,江苏R&D投入总量低于广东31.8%;经费支出占GDP的0.85%,低于广东0.25个百分点;人均拥有经费低于广东29.7%、浙江20.7%、山东1.2%,由此可见,江苏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有待提高。从研发投入结构看,R&D活动主体即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占R&D投入的比重,江苏分别低于广东、浙江、山东21.21个、14.31个和5.97个百分点,表明江苏企业研发能力相对偏弱,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能力。(二)江苏经济竞争力前景展望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体制改革的推进,江苏竞争力将稳步提高。加入WTO后,贸易和投资实行自由化,有利于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出口数量的增长。同时货物的市场准入程度扩大,关税降低,进口中间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的成本下降,有利于扩大国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和提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层次。江苏机电和服装、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在国内外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现实竞争优势,中长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而处于幼稚期的汽车、通讯设备制造、石油化工、医药等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际竞争力不强,处于竞争劣势。经过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江苏已经积累了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一定技术含量、以组装加工为重点的制造业优势正在逐步形成,并在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定优势。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众多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以江苏人力资源的素质,完全具备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发展大规模、低成本、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产业优势,在某些领域江苏可以力争成为世界性制造基地,并在不断保持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情况下推动整个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具体说来,江苏应在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领域和基础领域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和企业效率,加强管理,完善金融体系等,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也就是说,如果能将目前的比较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江苏在区域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将大大增强。但若固化机制或体制活力不够、市场环境运行效率不高、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民营经济规模不大、企业组织结构不佳、资金和人才利用效率不高,江苏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势必会落伍。四、提升江苏经济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整体素质是江苏实现富民强省的决定性因素。江苏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自身收益的最大化,根本的途径在于加快调整和改革,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以放眼全球的高度制定自身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实现从现实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跃迁。(一)优化结构,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积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科技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实施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服务。——重点突出工业结构调整。优先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着力重组和改造传统工业,立足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依靠信息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提升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经营业态的创新与整合。以区域性城市和交通枢纽为依托,大力重组物流资源,壮大现代物流业。积极稳妥地发展金融保险业,鼓励业务创新。——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利用江苏的天时地利,吸收和转移上海对外开放优势的辐射作用,集中力量发展以苏南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群。依据苏中的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围绕苏北的徐州—连云港经济带重点发展临海工业和沿桥工业。(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取得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和知识的互补体系,是获取、配置资源,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增强企业研发(R&D)能力。加大R&D的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集聚企业的竞争优势基础。以知识和信息的“转换过程”为内容的技术转换能力将成为江苏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江苏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根本途径。——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对于提供企业整体运营效能的倍增效应及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联度已在诸多跨国公司的实践中被证实。必须要以充分的制度、组织保证来推动信息化的进程,积极运用这一手段拓展竞争力提高的新途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着力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管理能力,通过对未来国际市场和环境的把握,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对企业发展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三)抓住人才,获取国际竞争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必然依赖于人员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人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决定着人类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要建立人才获取、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素质,培育其全新的观念、卓越的能力、不断超越自我意识和健全的心理等。江苏应从人才培养和输出大省提升为集聚人才大省,并改变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现状。(四)转变职能,构建有效市场环境创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以产业基本政策统率各种经济政策,确定和扶持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改善地区间产业关联,切实加大对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反对垄断,打破行业壁垒,形成有利于市场竞争的产业组织结构等。建立公开、简化的审批运作机制和相关的约束监督机制。增强政府的外向管理和服务职能,精通对外经济事务、熟悉并运用世贸规则,保证江苏经济利益最大化。

354 评论

粉红猪大大

内容摘要: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505.4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2.37%)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0.65%)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239 评论

那夜无边

发展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牛肉产业销售论文开题报告分如下步骤:1、建立肉牛繁育体系,加快品种培育,优化品种结构。2、提高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增强肉牛养殖的科技含量。3、扶持龙头屠宰加工企业,打造品牌优势。4、建立牧户与企业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5、建立牛肉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生产健康绿色食品。6、拓宽融资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307 评论

雨诺喜乐

经济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下面是我分享的经济学类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论文(设计)题目: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新晃黄牛肉出口营销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选题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各种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牛肉以其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等优点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2009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新晃黄牛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以独特丰富的草山资源为依托,以新晃黄牛肉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将全力整合牛肉资源精深加工,以推动牛肉产业化建设。打开国际市场,以出口带动发展是新晃牛肉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新晃黄牛肉出口的现状分析入手,再通过SWOT分析了新晃黄牛肉出口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在这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构造新晃黄牛肉出口的营销策略。

选题意义:

1、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但出口量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我国牛肉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抓住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这对推动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至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新晃县政府已将牛肉产业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积极促进牛肉产业的发展,这有效地调整了新晃县的农业结构,发展了地域优势特色经济。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新晃县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可以为该县乃至整个湖南省经济注入活力。培育发展新晃牛肉出口品牌,扩大新晃牛肉出口,将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带动农业科技等相关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以及相关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研究动态:

我国牛肉业是从八十年代以来才开始快速发展,牛肉产量和所占份额的增长速度较高。目前,国内对我国牛肉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牛肉整体生产与发展方面的研究。乔娟(2003)分析指出1980—2002年中国牛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4.6%,高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更高于中国肉类总计、猪肉、鸡肉和羊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使牛肉占中国肉类总计产量比重从1980年的1.8%增加到2002年的9.2%。翟印礼,孔媛(2003)对我国牛肉生产与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牛肉生产大幅度增长,牛肉进口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虽然我国牛肉出口有价格优势,但却没有竞争优势。张梅(2008)认为我国牛肉产量总体上虽然不断的上涨,但是单产却呈下降的趋势。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除了牛肉制品出口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其他牛肉产品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吕品(2010)运用灰关联和GM模型分析也得出,与其他肉类相比,我国牛肉产出量的增加幅度和增长速度都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国牛肉生产的`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是对牛肉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的研究。王爱国(2002)浅析了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经营模式。王明利、潘庆杰(2001)等人认为我国牛肉产业化发展战略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在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规模养殖、加工储运、市场营销,将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张梅(2008)认为我国的牛肉产业发展的战略在于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她提出应该要通过科技创新、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树立品牌等方式促进我国的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牛肉产业分析主要集中于现状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而对我国牛肉产品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合理的出口营销策略研究较少。新晃黄牛肉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塑性很强,所以本文拟从新晃黄牛肉如何走出国门,并立足于国际市场为角度,为其设计出口的营销策略,希望找出一条提升新晃黄牛肉产业实力的道路。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且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接着对新晃黄牛肉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运用SWOT法,对新晃黄牛肉出口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最后,在前面二个部分的基础上,针对新晃黄牛肉出口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促进新晃黄牛肉出口的营销策略。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SWOT分析法

撰写提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新晃黄牛肉产业发展概况

三、新晃黄牛肉出口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四、新晃牛肉出口营销策略设计

(一)新晃黄牛肉出口的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二)产品策略

(三)价格策略

(四)渠道策略

(五)促销策略

结论

四、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9.25—10.14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入论文初步研究阶段

10.15—10.31 撰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11.1—1.10 撰写初稿

4.25—5.15 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5.16—6.8 再次修改,定稿,答辩,并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并装袋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崔新建.国际市场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林祥金.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促进牛肉产业健康发展[J]. 农业养殖技术,2009,(14)

[3]董玲. 我国牛肉生产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4]潘志强,曹玉书. 我国牛肉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 华商,2007,(2):1-2

[5]张梅,我国牛肉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D].江南大学,2008

[6]李宁. 陕西秦川牛出口策略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2006

[7]张向前,徐幸莲. 转变思想,走发展高档牛肉产业之路[J].黄牛杂志,2005,(06):56-58

[8]乔娟. 中国牛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翟印礼,孔媛. 以科技为支撑提升我国牛肉产品国际竞争力[J]. 沈阳农业科学报,2003,(9):35-39

[10]李建平,罗其友. 我国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2(01)

[11]胡定寰. 影响我国牛肉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各因素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00,(4):38-43

[12]刘玉满. 我国牛肉业的发展与制约因素[J]. 中国农业经济,2000,(9):67-69

[13]李新桥. 促进我国牛肉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J]. 中国畜牧杂志,2009,(22)

[14]王爱国.浅谈畜牧业产业化的若干经营模式[J].甘肃畜牧兽医,2002,(03)

[15]潘庆杰.畜牧业产业化及其可持续发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1,(03)

[16]王明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J].农业经济导刊,2003,(02)

[17]吕品,我国牛肉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329 评论

相关问答

  • 消费者心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 摘 要 ]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些消费现状和消费特点在一定

    谁是小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发展趋势

    首先确定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毕业题目。 其次要写好“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动态”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可以在中国知网等网站上检索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一般学校网路上都

    逛街搵食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论文开题报告

    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盈利的保证,如果没有适合企业及产品的目标市场和恰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其他如产品定价、.分销渠道、品牌宣传等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下面是我

    茶舞清香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趋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你需要阅读国内外疫情下就业的相关文献,总结相关的综述,再分析自己的论文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书写规范

    贪吃的大吃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文学作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课题选定后,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向导师作出是书面报告。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

    吃货高老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