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穿梭地鱼
孔子是中国的民办私人教育的鼻祖,也是一个被封建皇朝抬捧到天上去的人。虽然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太过讲究人际等级关系;但是,其实他的思想是丰富驳杂的,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如果我们撇开“圣人”的角度去看他,甚至会发现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 比如说,有一次,叶公问子路和子贡,你们的老师是怎么样的人呢?两人不知道如何回答,回来问孔子,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说:我们的老师呀,他的为人啊,发愤忘食地投身在学问和教育中,以此为乐以至于忘记了忧愁,不知老之将至 呢。这是命运不遇的孔子的夫子自道,他是一个积极而乐观的人,以至于在那样的境遇中最后竟然活到了73岁,在远古时代很难得了。我本人正是从这段对话里,发现著名的孔圣人、孔夫子,原来也不是一位只会板着面孔训人的主,而是具有有趣乃至可爱的一面的呢。 除此之外,他有趣的对答还有不少。所以,初中生学孔子相对来说是比较不错的,但是我必须要指出来,不可单从什么圣人、道德、孝啊这些假大空、高大全的角度来鼓吹这位“圣人”,我建议把他当作“俗人”看,然后多学学他的一些有趣的观点和话语。至于杜甫嘛,他的诗歌丰富多彩,内容切近生活和自然,既有述说自己的辛苦动荡而忧国忧民的,也有描画自然景物而惟肖惟妙的,也有说道理而别具一格发人深省的。总之从热爱诗文、热爱自然、热爱家国、同情人民这些个角度,来学习杜甫的诗都是可以的。而苏轼嘛,他除了工诗词书画,还有许多有趣的生活故事,另外他还有上任地方官之后直接主持了一些对当地的利民工程和行动。所以,学习苏轼应该从这些方面去进行。总之,孔丘、杜甫、苏轼,这三位古人,都是古中国极富盛名的文化大师,我认为,从继承传统、领略古韵的角度,初中时候就对他们三位都应该有所涉略。要说谁先谁后,我还真抉择不下,丢了哪一位都觉得可惜,我看这样吧:初中时代,应该对三人的学问、思想或为人、生活,都学一点、知道一点,这样,才不失认识古往、继承传统的要义!
专属兔兔的
苏轼兼有儒道的精神气质.孔子似乎没有太多的兼容性.延伸:自然观:自然观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W了然于心
君子之欲有为于天下,莫重乎其始进也。始进以正,犹且以不正继之,况以不正进者乎!古之人有欲以其君王者也,有欲以其君霸者也,有欲以强其国者也,是三者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虽其终身之所为,不可逆知,而其大节必见于其始进之日。何者?其中素定也。未有进以强国而能霸者也,未有进以霸而能王者也。伊尹之耕于有莘之野也,其心固曰使吾君为尧舜之君,而吾民为尧舜之民也。以伊尹为以滋味说汤者,此战国之策士,以己度伊尹也,君子疾之。管仲见桓公于累囚之中,其所言者,固欲合诸侯攘夷狄也。管仲度桓公足以霸,度其身足以为霸者之佐,是故上无侈说,下无卑论。古之人其自知明也如此。商鞅之见孝公也,三说而后合。甚矣,鞅之怀诈挟术以欺其君也。彼岂不自知其不足以帝且王哉?顾其刑名惨刻之学,恐孝公之不能从,是故设为高论以炫之。君既不能是矣,则举其国惟吾之所欲为。不然,岂其负帝王之略,而每见辄变以徇人乎?商鞅之不终于秦也,是其进之不正也。圣人则不然,其志愈大,故其道愈高,其道愈高,故其合愈难。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然未尝以难合之故而少贬焉者,知其始于少贬,而其渐必至陵迟而大坏也。故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孔子之世,其诸侯卿大夫,视先王之礼乐,犹方圆冰炭之不相入也。进而先之以礼乐,其不合必矣。是人也,以道言之则圣人,以世言之,则野人也。若夫君子之急于有功者则不然,其未合也,先之以世俗之所好,而其既合也,则继以先王之礼乐。其心则然,然其进不正,未有能继以正者也。故孔子不从。而孟子亦曰:“枉尺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欤?”君子之得其君也,既度其君,又度其身。君能之而我不能,不敢进也;我能之而君不能,不可为也。不敢进而进,是易其君;不可为而为,是轻其身。是二人者,皆有罪焉。故君子之始进也,曰:“君苟用我矣,我且为是,君曰能之,则安受而不辞;君曰不能,天下其独无人乎!”至于人君亦然,将用是人也,则告之以己所欲为,要其能否而责成焉。其曰“姑用之而试观之者”,皆过也。后之君子,其进也无所不至,惟恐其不合也,曰:“我将权以济道。”既而道卒不行焉,则曰:“吾君不足以尽我也。”始不正其身,终以谤其君。是人也,自以为君子,而孟子所谓贼其君者也。
天真真切切
这两人根本没有可比性,相差一千多年,所处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孔子是儒家创始人,苏轼学习的是已经非常成熟的孔孟之道,思想上有差距,这很正常,孔子的观点不如苏轼的观点见解高远,只是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孔子的伟大在于他当时的成就和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而非他就是不可超越的,和谁相比都是优秀而正确的。
唐朝的韩愈、宋朝的苏轼,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历史上也都对他们做过评价,那么大家知道吗?韩愈和苏轼被同时称为什么呢?先对两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韩愈雕像 韩愈:出
百度知道现在写要很久啊
关于苏轼的1000字的小论文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
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苏轼处世哲学初探 【 摘 要 】在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重要财富。而作为政治家的苏轼,也做出了一
关于苏轼的1000字的小论文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