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2

我有歼击机
首页 > 学术期刊 > 自主探究策略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了个肚歪

已采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如何利用小学生的这种探索欲望,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允许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所以,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去探索、去创新。以下将从五方面来分析论述引发学生有效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索的动力。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它产生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游戏、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讨论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时,可在课件中播放一段视频:小雨点打在湖面上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圆圈,漂亮极了。通过这种美好的意境激发,立刻加强了学生深刻理解圆心决定圆位置的问题。 (二)创设悬念情境,形成探索的动力。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索的需求。悬念能产生最直接的探索欲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新知的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出示一道7个8连加的算式,问:“谁能在2秒钟内说出得数?”学生忙碌起来了,结果没有人很快说出答案。教师说:“老师1秒钟内就能说出得数,是56,不信?你们自己在算下去。”学生整整用了3分钟才算出得数果然是56。“老师真厉害!”有几个学生在悄悄议论。教师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想学这种本领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这时,学生在惊讶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寻找规律。 二、优化过程,让探究活动更富有数学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用明确的探究目标指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探究支持;另一方面,又要大胆放手,还探究主体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猜想、实验、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大胆猜想、积极验证 波利亚曾说过:“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在学生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来某些猜想正确与否,他便主动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和搞小动作了。”猜测是数学理论的胚胎,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是通过猜想发现了别人都不曾发现的真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认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由此可见猜测是发展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猜测以后的思维状态更是急切盼望证实,这样使得证实猜测的过程成为学生的渴望,大大加强了学生探究新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探究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开始学生由于受书本知识的影响,只能说出展开图是长方形,尔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想一想假如不是沿着一条高展开,可能会出现什么图形呢?”学生马上活跃了起来,跳出了原来的定势思维,合理猜想并通过亲身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得出了多种展开图形。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转化思想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意识,而且通过“直觉-----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学习探究发现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创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有体验、人人成功”的氛围。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他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虚席数学。在数学内容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因为思维成熟度的原因或者对问题情境的陌生使一些探究活动停滞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及时通过活动设计将较为抽象的思维材料转化为具体操作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触摸数学,参与数学再创造活动。 例如在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时,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 1、把小组内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在表格里。长 宽 高 小正方体的数量 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2、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充分的交流,看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很好的提升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三、注重引导,教会学生有效探究的方法 特别是在小组探究时,常常看到这样现象,场面热热闹闹,似乎人人都在主动参与,实则效果很差,有些小组甚至把准备的材料当玩具,有些则是个别学生承担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有些汇报时看似“莺歌燕舞”,实则浮云流水,说不到点子上……思考这些现象与问题,虽然原因众多,但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指导和干预缺少针对性,失去了有效性。因此教师适时、适当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指导,显得非常的重要。 (一) 教会方法 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探究,是探究活动成败的前提之一。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教学中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常用的探究方法有操作---发现、分析---归纳,类比---迁移等。如对几何图形的面积推导,比较适合用操作----发现,对数的整除特点、周长概念的得出等则可采用分析---归纳法,而对乘法交换律、商不变性质等性质得出则可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把这些方法加以渗透、运用,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选择合理方法进行探究的习惯,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究。 (二)善于引导 有效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学生独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师生共同互动的行为。通过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才会向更深层次的飞跃。 1、角色介入。 新课标明确地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解惑者”,而是要转换角色、要把以前注重知识传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转换为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亲密伙伴身份。教师深入到各个探究小组,把自己作为一名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和学生打成一片,以一个学习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 其一,教师可以敏锐地观察学生探究中所遇到的困惑,有时学生面对的未知领域可能也是教师尚未涉足的,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做一名“先行者”。但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能正确把握引导的“度”,教师要把握住“引而不发、跃如也”的火候。要引导学生,又要使学生感到探究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小组合作的结果。 其二,因为有教师的参与,学生就会感到安全、踏实、轻松,合作探究的气氛也会更加和谐,探究的效果也就相得益彰了。 其三,教师有每个小组都能参与进去的“特权”。把握好这种“特权”,教师就能使自己如同学生一样更完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成功。教师能做到“想同学所想、供同学所需”,便于以后备课或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能考虑到学生探究时已经掌握的部分有多少?最迫切想探究的问题又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去设计教学?学生通过具体的探究过程能学到的知识是什么?愿学的知识是什么?… 总之,学生探究路子多起来了,头脑灵活了,教师也尝试到《课标》理念、素质教育的甜头,对于以后更进层次的指导学生的探究,容易积累宝贵的经验。 2、指导介入。 所谓指导是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方法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介入有多种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浅层次)时-----引导,学生发生争议时-----倾听,当学生探究错误时----纠正,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赞赏。 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探究活动似乎已圆满完成,这时教师就说:照这样看来,分子分母只能同时乘或除以除0以外的自然数,分数的大小才会不变,是这样吗?这时学生静寂无声,几秒钟后,有学生小声说:都除以一个小数行吗?教师接上他的话题:都除以一个小数行吗?到底行不行,怎么办?这时同学的声音多了:再次验证!教师说:好,以小组为单位,再次验证。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生1:我还是以1/2为例,分子、分母同时乘以0.5,变成0.5/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5除以1还是等于0.5,所以相等。生2:我也以1/2为例,分子、分母同时除以0.5,变成2/4,值还是0.5,值也是相等的……,这时教师就提问:那怎样说才能更完整呢?……这样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时,教师的适当“点化”,就会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四、转变方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艺术形式都很讲究留白,这是给欣赏者自我发挥的空间。优秀作品中,留给欣赏者最为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品本身所描述出来的东西,而是作品中留给欣赏者自我发挥,思想中自我创造的空间。数学的学习和数学的课堂也是这样。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无疑需要充足的时间。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实验、去验证。 比如,可以采取“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不少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但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稍放即收,生怕学生思维跑题,怕浪费了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往往是刚让学生自主探索,就又赶紧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舍不得花时间孩子去自己探索。这样的教学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上的自主探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所以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去自主探索。 例如: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探索计算除法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15分钟,把计算方法灌输给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运用经验和方法去尝试,让每个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创造出各不相同的算法。教学的时间分配可以调整为自主探索25-30分钟,拓展运用10分钟。即使学生的算法有时可能比较繁杂,教师也不应加以否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组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有所体验,从而感知用口诀求商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五、积极评价,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反馈评价对实现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真正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体现在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全要素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对已有信息提出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表明自己的态度,表露自己的观点,表示自己的愿望和表现自己情感的自由。在评价时,(一)是要欣赏学生质疑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营造畅所欲问、畅所欲答的氛围。(二)是要对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认真的探究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法加以肯定,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三)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点滴成绩或进步加以鼓励。(四)是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探究学习的策略,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变化规律,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并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有效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转化中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57 评论

无锡捞王

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现状,然后提出了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包括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注重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精心设计微课内容,突出微课主题、明确微课目标;全面认识微课,视内容为微课教学的侧重点;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微课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创新,拓展了教学内容与形式,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认知与探究的平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然而,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在小学数学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实施现状,透过表象深挖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问题改进,全面优化微课教学整体效果,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一、目前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现状

(一)重形式,轻效果

微课教学以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生学习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但是不少教师只注重微课授课形式,忽略教学实效,根本没有切实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如讲"物体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有的教师录制了探究体积与容积关系的微课视频,想通过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掌握体积与容积关系。殊不知,二者关系的探究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方能获得真实体验,切实发现二者的关联。所以,教师用微课展示探究过程,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很难切身感悟到体积与容积关系,降低了教学目标达成度。

(二)微课变成了传统课堂的"精简版"

微课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视频,要有突出的主题、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它不是传统课堂的"精简版"[1]。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直接照搬教材内容录制微课视频,并未精心组织安排微课内容,这样的微课与传统课堂并没有多大差别。或者,从其他课件中截取一段课例片段直接将其作为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很难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只不过是传统课堂的"翻版",导致教学质量偏低。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直接把板书教学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未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中,教师只顾操作课件,很少拓展延伸微课内容,这样的微课课堂完全是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缩影,二者内容上无明显差别,发挥不出微课教学优势。

(三)把教学视频制作片面地当作微课教学实施的侧重点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高清、精美的视频画面是微课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微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可很多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微课教学本质,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学视频这一表象上,把制作画面高清、精美的教学视频当作是微课教学实施的侧重点。很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容易使教师忽略微课教学内容设计,降低微课教学效果。如讲"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有的教师设计了画面精美的微课视频,忽略了微课内容的合理设计,导致学生被五彩缤纷的视频特效所吸引,降低了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明显

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在讲台只顾通过计算机操作微课课件,精力被微课操作所限制,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以往知识讲解者的角色变成了微课课件操作者,并未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充分。而学生依然被动听讲,基本没有自主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以至于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降低了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二、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策略

(一)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注重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重形式、轻效果的微课运用观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组织安排微课内容,使微课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确保教学效果[2]。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精心研究数学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情,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点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精心组织安排微课教学内容,提高微课教学效果。

以"物体的体积与容积"为例,笔者基于微课视频创设了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微课内容为先播放乌鸦喝水故事的动画视频,告知学生瓶子内的空间代表着瓶子的容积,再呈现一张杯子放置在纸箱中的图片,告知学生杯子在纸箱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子的体积,最后,设问"同学们知道物体的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体会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

(二)精心设计微课内容,突出微课主题、明确微课目标

微课内容呈现的是一个教学重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传统课堂的"精简版",也不能照搬教材内容,而是要突出内容的新颖性、主题性,明确教学目标。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再加工,创造性地把其运用于微课。同时,根据教学需要优选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经剪辑后再应用于微课,以此拓展延伸教材内容,丰富微课内容,使微课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具备数学思考的内涵。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笔者借鉴网络上的微课内容,以图片加文字形式呈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除法知识认识分数,使学生对分数形成初步认识。微课内容如下:笔者先用图片展示3个月饼,预计分给小明、小红、小芳。通过3÷3可知每人分得一个月饼。但是小明没有来,剩下一个月饼,切割两半,小红、小芳各得一半。用除法表示,则是1÷2=1/2.

(三)全面认识微课,视内容为微课教学的侧重点

微课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作,高清、精美的画面仅是微课教学成功的前提,而不是教学成功的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认识微课教学本质,不过分依赖微课,也不过度追求视频效果,把微课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借助微课这一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以"图形的运动"为例,笔者以图形加文字形式展示了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没有使用缤纷的色彩和添加多余的视频,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清楚看到图形旋前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四)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构建积极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3]。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树立生本理念,围绕着学生组织设计微课教学过程,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提供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助推学生的探究学习。

以"观察物体"为例,笔者通过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呈现了正方体、长方体、圆体、锥形体等各种形状的物体。然后,让学生分组观看微课视频,鼓励学生组内讨论,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而获得知识。

三、结语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持续探究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微课教学作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四、参考文献

[1]程时秋.构建互联网+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23(7):50.

[2]白亮,宋维华.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9):124.

[3]李环宇.将微课融入数学课堂: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应用探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6(12):76.

318 评论

相关问答

  • 自主合作探究论文文献

    参考文献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5 2. 让课堂“活”起来——浅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

    静婷雅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历史单元主题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历史教学在生源薄弱学校的发展如何也值得历史一线教师探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

    小璇璇APPL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主题公园经营策略研究论文

    上海振阳复印机租赁有限公成立于1998年 ,订送火车票,是东芝复印机,施乐,夏普佳能复印机品牌授权经销商和维修站。公司成立至今一直着手于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文档处理

    阳光明媚161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策略研究论文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为

    颂美装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职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班级管理在学校的管理中是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效果。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级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级管理论文篇一

    长虹饮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