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5

猫猫猫啊哩
首页 > 学术期刊 > 家乡变化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大本事

已采纳

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太大了,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进步

258 评论

招财KItty.

摘要:大学假期归来,通过对家乡的调查研究,了解乡的生活风貌,和近年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对本村的社会生活水平变化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家乡建言献策。  关键词:家乡风貌  今昔对比  变化发展  建言献策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太湖县梅河村,坐落于美丽的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东岸,全村总人口约1100人,土地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7.94亩,林地面积8425亩,水面积2000亩,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的贫困村,但是村内有山有水,气候四季分明,由于地处大别山区南麓,又坐落于“中国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之滨,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本地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甚多,2005年被评为市级“环境优美村”,又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村,2007年入选安徽省旅游美丽乡村。多年来经过村民们的齐抓共奋,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喙的。 一、变化发展        房屋建设今非昔比:犹记小时候,村 民们都是土砖土瓦房,下雨的时候担心漏雨, 屋内狭窄的空间,简陋的家具,一家人拥挤 的过着日子。现如今两三层的楼房比比皆是 ,房屋坚固耐牢,宽敞明亮,室内装修一家 比一家美观,走进房屋便有一种眼前一亮的 感觉,客厅地板整洁,家具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人住的既舒服又安心。         交通运输日渐改善:从前是狭窄的乡间小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下过雨出门会担心路不好走,小孩子更是不能放心嬉戏,现如今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水泥马路已修到家门口,贯穿整个村子,并穿插部分支道,村内基本上都是水泥地面,路面宽3.5米,路两旁有当地自然树种绿化。道路上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穿梭自如,早些年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出行方便又舒适。 �        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小时候,家家户户电器极少,黑白电视机一家人围着看,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过高不便储存,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都晒不干,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如今村中80%的家庭安装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减轻了妇女的劳动负担,也空闲出许多时间可以休闲娱乐。        医疗保险不断完善:一直以来村民们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小孩生病,但是家里有人生病住院花钱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病返贫的现象也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不少资金,村民通过医保受惠颇多,买药住院都减少了不少开支,这些农村医保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教育工作加倍重视:以前我们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又破有小,一共只有三间教室,每间教室供两个年级上课,一节课45分钟,老师教完这个年级的又去教另一个年级。下雨的天气教室里还会有漏雨的情况,我们必须临时移动课桌避开雨滴。现在听起来好像都有点不可思议,我们小学居然是那样过来的。近几年来重建梅河小学,新增宿舍楼和围墙,虽然村内学生不多,但领导、老师、村民都非常的重视,家长为孩子们的学习投入的 金钱和精力也是与日俱增,孩子们也用功学习,茁壮成长,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村里走出的本科生相比于以前可谓不计其数。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有散文称赞道:“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阡陌交通,屋舍俨然;人民勤劳,特产丰盈;风景如画,秀色可餐;生态文明,自然和谐。”家乡正是借助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出农家乐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游客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或闲来垂钓,或观湖光山色,让船在湖中走,人在画中游,诗情与画意,让人乐不思蜀。十八大以来,家乡人如沐春风,全村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三大环境”(生态、人居、景区)为依托,以“三项经营”(农家乐、旅游产品、绿色山货)为支撑,以“三种文化”(民俗、禅宗、客家)为特色,以“三通建设”(水泥路通、电讯通、安全饮水通)为重点,以“三大创建”(平安、文明、五个好党支部)为保证,奋力建设美好乡村。近年来在新建小学的附近建立起一个花亭湖的码头,方便游人出行和船只的停靠;在修路的同时新建了一座桥梁;将文殊庙的老建筑拆除并迁址建立起了新的文殊庙;着手新建新的村址和梅氏宗祠等等。 � � 二、存在问题        文化生活单调,赌博之风尚存。在物质条件日渐改善的同时,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并没有随之提高。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电视覆盖率虽然转高,但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脆弱,使农村文化生活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状态,难以发展,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以及少数妇女,一些人仍然沉迷“赌博”等陈旧的风气,难以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        宣传工作不够深入,规划整治不到位,通过本村与其他村的对比,发现我村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规划,使景区的特色和知名度不高,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没有正确看待,难以团结协作搞好本村的发展。        村内资金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都靠当地政府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甚至背负着农村债务,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捉襟见肘。目前为止,村内仍缺少公共垃圾桶,路灯,停车场、健身器材等,而这些东西又是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之物。 三、建言献策       建议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增强村民乡村生活情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一齐观看电影,听讲座,举行歌唱比赛,跳广场舞之类的,让村民们自娱自乐,这样既可以增添村民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又可以抑制一些“好赌”之风,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建议二:增强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网络等平台,将村内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图片、文章等形式展示给全国各地的人看,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慕名而来。村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好家乡的宣传工作,提高家乡景区的知名度。加强整治与规划,打造旅游生态生活区,以水体、山体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对梅河村现有的居民生活和村庄进行整顿和建设,为村民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兼顾经济的稳定良性循环发展,还要进一步做好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后续规划设计和必要的前期研究工作,是村庄的建设与整治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建议三:健全村内理财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村民收入,早日还清村内背负的债务。并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村内增设路灯,公共厕所,垃圾桶,健身器材和场地等,并进行旧房屋的改造,新房屋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实践感想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的梅河村一定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几天的实践调查匆匆结束,却让我更加真实深入的了解了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让我第一次思考了如何做好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农村城镇化是大势所趋,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必将有所作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求索的背后包含的汗 水与智慧,我们应在大学这个舞台练就。       一切的认识都来源于实践,通过这次对家乡的调查,走访,摄影,查找资料,让我了解到了现在家乡的具体状况,也让我为身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而感到庆幸,知道了将来我们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并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将来家乡的发展作为学习的动力,以便将来更好的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身在这样一个贫困的村庄,但我从来没有过丝毫的抱怨,相反我热爱这片土地,常常不经意瞥见那美丽的湖光山色,天上的蓝天白云,湖畔的红花绿草,泪眼朦胧,庆幸自己生长在这里,我想若干年后我们出去工作了,难得回来一趟时,我们都希望回来看到的是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那样我们一定会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 参考文献:《太湖梅河村整治项目村落规划与建设思路》、《梅河,花亭湖畔的明珠》

82 评论

走错雨山

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就生活提高了。人们幸福指数提高了,穿着打扮也漂漂亮亮的。每天都有许多好吃的。

255 评论

相关问答

  • 我的家乡论文参考文献

    小时候,常听大人告诉我说,世界不断在变,所有你周围的东西都不会保持原有的状态一辈子的,那时候的我,还听不太懂,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的事物都会变,甚至变得让人

    印象记忆02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家乡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集体化农村市场科学发

    jiyilianghq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5000字论文

    我的家乡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距省会成都仅55公里,素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这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看那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高

    伯符仲謀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你好题目:改革开放30年陕西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这是国家生命力从萎靡到迸发的30年,更是个人的生存空间、自由

    b玻璃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文化发展的论文参考文献

    粥秀文化一枝花——论粥食与文化的延伸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把规模化生产和餐饮文化发展锁定在连锁

    挂在盒子上7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