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ezyYeezy
你是在找关于大学生音乐赏析的相关论文?那么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我来给你们去整理大学生音乐赏析的相关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篇一 以音乐激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摘 要: 音乐 教育 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这一特殊地位与作用是由音乐的性质而决定,它能推动人们认识的深化和道德的完善,尤其是在完善现代大学生人格的培育过程中,音乐教育的这种综合、协调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 音乐; 艺术素养;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9-8631(2012)01-0156-01 音乐艺术教育不仅在专业院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今天,对于非艺术高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涵,而且从理念上突出教育创新、感情熏陶的特点。笔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学院代课教师的双重身份,根据近几年的工作 经验 ,并与经常与学生交谈后深深感到,我国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亟待提高和加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没有音乐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 一、音乐的教育作用 (一)音乐能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精神创造的产物, 通过表现某种特定的精神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精神文明形式,它通过人们听觉器官的感受而引起各种情绪反映。音乐通过不同节奏、旋律、速度、音调、音色变化的乐曲,能十分快捷而有效激起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运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映和机体效应。当学生沉浸在美的音乐感受和欣赏之中时,便可以使冲动趋于平和,紧张趋于松弛,消沉变为振奋,伤感得到抚慰,喜悦的心情得以抒发,从而调节心里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人生及未来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团结协助精神,能将他们的自我要求和自我实现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目标保持一致。无论是独唱、独奏,还是合唱、合奏,都要求所有参与者在共同的艺术目标下,各司其责,倾心竭力,投入创造。经常参与这样的活动,使大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能深刻体会到集体和社会对个人的巨大影响,有助于他们养成善于合作,严于律己,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的精神。 二、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是指大学生为了积累艺术知识,培养鉴赏能力和掌握创造思维的本领所进行的艺术学习活动。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集中体现在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上,也就是认识美、创造美。这种素质和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使大学生对生活美、自然美,特别是艺术美的熏陶和培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种能力是要培养大学生要能分辩艺术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激励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艺术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艺术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学生们在艺术修养、音乐知识等方面显得十分匮乏。艺术素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艺术素养对大学成长、成才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素养能启迪大学生的科学思维 大量事实证明,许多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都怀有某种审美情感。国际第四纪科学大师Nicholas John Shackleton教授被称为“沉醉于科学与音乐一生的普通人”;我国华裔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爱拉小提琴、“航天之父”钱学森对于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思考、钢琴曲激发了爱因斯坦对于广义相对论的灵感……这些中外科学家的音乐 故事 说明了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艺术有助于开拓科学家的 创新思维 。 2.艺术素养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矛盾最普遍、最突出、最激烈、最难把握的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态情绪最不稳定、最容易冲动的时期。艺术教育对于疏导人们情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能够产生明显的作用。 而通过健康的艺术活动,会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积极、 向上的艺术素养;健与美的关系,体现着人生理、心理的内在发展规律。因此,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会在体格、行为乃至心灵各个方面保持和谐。 3.艺术素养能提升大学生创造力 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艺术素养所特有的对心灵的松弛作用和自由感还可以适当消除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过度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的充分展开提供了条件。艺术教育还能够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艺术教育并非局限于几门艺术类的课程,它是融合了相关人文艺术的精华,在融通的基础上,打通不同专业的壁垒,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了创造力。 三、艺术素养的提高需要音乐来激活 大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过程,就是学习生活、了解生活、领悟生活的过程,因此,音乐对于丰富大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音乐 文化 素质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高校德育、美育的基本途径,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一)多读,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 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古今中外,只有获得音乐美的感悟,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多听,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 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三)多看,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 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五)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参考文献: [1] 盛天启.艺与美的旋律――美学篇[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 (波)卓菲娅・丽沙.论音乐的特殊性[M].于润洋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 董毅.音乐美育与人格完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篇二 音乐艺术与大学生心理机制的构建 [摘 要]音乐艺术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心理机制的重要 渠道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与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了音乐艺术对激发大学创造能力,创新心理机制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 大学生 心理机制 构建 培养新一代富有创造、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如何使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图用开发学生创造性因素、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心理的理论和 方法 ,来探讨大学生良好心理机制的培养,以求商榷,抛砖引玉。 一、音乐艺术与学生生理的密切关系 经心理学家佩斯里研究确认,人的大脑右半球(右脑)控制人体左侧器官并主管立体图象、音乐艺术和形象思维功能,被称为“音乐脑”。 人的左脑控制人体右侧器官并具有语言、计算等逻辑思绪功能,被称为“语言脑”。脑科学还发现,人的显意识主要集中在左脑,潜意识主要表现在右脑,只有左右半脑密切配合, 逻辑思维 与非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发,也就是说,人的智慧在于左右两脑的合理利用与和谐发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认为,那些无法用语言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达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对年轻人的心灵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在欣赏同一作品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产生多种欣赏结果,这样促进人多种感受器官的综合运用。《乐记·师乙篇》中记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累累乎端如贯珠”。 其中的“累累乎端如贯珠”就是将连贯悦耳的歌声比喻为一串圆滑光润的珍珠,将听觉转化为触觉和视觉的体验。欣赏者往往会透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去体验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结构美;去领略情绪美、意境美,产生各种想象和联想。正是这种丰富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补充和丰富了音乐所不能直接表现的具体形象和感情内涵,从而完成了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二、音乐艺术与学生心理能力的关系 心理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处世态度、处世方法和性格特征,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甚至是否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音乐艺术是情感的教育,它主要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来达到陶冶人、教育人的目的。 首先,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艺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丰富的内容和感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的追求。如,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鉴赏,让学生感悟音乐作品所反映、描写、刻画和塑造的人物的高尚境界,看到生活美与艺术美标准的差距,对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产生认同。这种认同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 其次,音乐艺术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以音乐形式表现的自然美景与社会文化,感悟其中的精神与人性的真谛。并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使自身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而心理与人格和谐、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培养、提升人的内在情感,使每个人都充满着美好高尚的情感,这是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基础。 再次,音乐艺术还可以使人的不良情绪在 音乐欣赏 和音乐创作中得到宣泄和升华。多种多样的音乐欣赏和创造,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情感体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丰富情感,释放自身心理压力,减轻心理疲劳,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并以这种审美态度面对生活和人生、珍爱生命、关怀他人、善待自己,以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理想。这种健全的人格心理、积极的人生态度,乃是创造人才必具的 基本素养 。 三、音乐艺术与学生创新心理的关系 音乐艺术是一种美感教育,它有助于创造心理机制的形成,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心理,是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进取心理。可以说,音乐艺术开启了由 抽象思维 能力走向直觉思维能力,由认识真理走向发明创造的通路和渠道。具体说来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心理机制的能力在于: 1、培养学生浓厚兴趣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艺术就是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正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强化学生心理的创新意识, 就在于激发他们的热情,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创新思维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通过课堂上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随机应变,思维开阔,以新的角度看问题,提出问题的设想,才能有助于学生创造心理意识的培养。 2、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打造学生创新心理。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当学生遇到困难缩手缩脚,甚至产生退却心理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能攻克一道难关, 也就是一次次创新活动的尝试。在创新尝试中, 学生既经历了想方设法的艰辛, 又品尝了苦尽甘来的滋味。只有通过不断地磨练,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造学生的创新心理。 3、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为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集思维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因此,提高学生创新心理的能力,应着重体现在艺术活动上。通过艺术实践的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学生才会在艺术活动中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不足,才能改进和完善实际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音乐艺术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创造能力。这都是由音乐特有的功能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特质。我们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心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人文精神,促进大学生心理能力机制的完善。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7 2、 冉祥华.美育与创造力[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王月明.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2007:艺术教育第五期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篇三 浅析大学生音乐素养教育 摘 要:大学生音乐素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德育、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音乐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途径。 关键词:音乐素养;大学生;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各类高等院校日益重视音乐素养教育,普遍把音乐素养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模块。 一、重要意义 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对于大学生德育、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l、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德育。音乐来源于生活,是通过声音的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百态。通过指导学生恰当地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融入情境,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如《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感情真挚,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深受社会各界尤其是中老年听众的欢迎。因此,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既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水平,又要了解相邻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音乐等综合素养。通过引导大学生欣赏音乐,激发大学生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进而提高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3、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高校学生因就业压力、相互攀比、情感波折等引发的心理问题也不断显现,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古代名篇《乐论》中论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热爱生活,增强自信,敞开心扉,舒缓心理压力,逐步培养坚毅、乐观、豁达的性格。 二、存在问题 当前,各高校将音乐素养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等普及性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但对照社会各界对音乐素养教育的较高期望以及课程的内在潜力,还存在不少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其一,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有的音乐素养课程安排的内容包含程度较深的专业知识,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其二,部分高校对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资金和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三,由于专业师资比较缺乏,有的音乐鉴赏课同时安排几百人大班教学,甚至随便选派音乐 爱好 者开课,采取播放碟片的形式进行教学,既不分析作品,也不讲授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效果难以乐观。其四,有的非艺术院校的公共课教师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几个专业领域量体裁衣,安排的教学专题覆盖面不够广,内容不够全面,难以符合音乐欣赏教育的自身规律和要求。 三、加强音乐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校应进一步重视音乐素养教育,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音乐素养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着眼学生成长明确教学定位。针对不同专业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要求,谋划具体的教学定位。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一般以培养音乐爱好,普及音乐常识,提高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师范类学生,一般以普及音乐知识,发掘自身音乐潜力,掌握进一步自学的方法为主要目标。对于影视、播音、文化创意等与音乐学科专业比较接近的学生,要求学习程度相对较深,一般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表现力,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主要目标。 2、以人为本安排教学进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在代表作品的选择上,适当选取难度适中、篇幅较短、通俗易懂的片段进行赏析,以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组织课堂教学。有的学生从小练过乐器、参加过合唱团,有的学生先天音乐感知能力较弱,有的学生虽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但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因此,不同的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潜力不同,需要统筹兼顾,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课堂观察、课余交谈,增加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能因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地加以简单评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 4、优化 教学方法 ,提高音乐素养教育的实效性。现今部分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较陈旧,单纯介绍作品,然后欣赏作品,课堂互动较少。教师可以拓宽思路,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一,专题式教学,把课程分为若干个专题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二,启发式教学,在欣赏古典作品的过程中,适当结合当代流行元素,如,在欣赏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S.H.E的《不想长大》中的部分旋律正是出自这首经典交响曲,韩剧《My Girl》中的主题曲《Never Say Goodbye》是Hip Hop的风格,但是它的主旋律也是出自于此,等等。其三,讨论参与式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谈论问题,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种形式或是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朗诵、演唱、论文、表演等等,可以发现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的 兴趣爱好 ,等等。 参考文献 [1]马蔚蔚.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5). [2]张亦军,魏士林.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现状与对策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4). [3]刘文,闫.张家口地区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的教学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1,(12). [4]徐桂琴.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究[J]. 电影评介,2008,(20). [5]冯兰芳. 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夜未央周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国外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文献是美国核心素养的内容 2002年,美国在联邦教育部的统领下联合微软,苹果,全美教育协会等多方社会和教育机构构建了“21世纪技能框架”,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核心素养研究论文 摘要: 当今英语越来越受大家重视,对于英语教学对学生以及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对英语单词记忆理解,能够根据自然拼读
音乐学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音乐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 [2]
1、图书馆 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 2、知网 中国知网(C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