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巴摇阿摇
浙江传媒学院院校代码是11647。
浙江传媒学院(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简称“浙传”,拥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两个校区,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由浙江广播电视学校(创建于1978年)和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4年)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签订共建浙江传媒学院协议。201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获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浙江传媒大学】的更名计划纳入浙江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
截至2021年9月,学院现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占地1305亩,总建筑面积64.2万平方米;下设16个二级学院(部、中心),41个本科专业;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12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有教职员工约1400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459人;拥有49个实验室;馆藏纸质图书171.6万册,电子图书164.3万册,电子期刊119万册,学位论文813万册,音视频80046小时。
历史沿革
中专初创:
1978年的中国,浙江广播电视学校成立。
初创时期是一所培养新闻与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的中专学校,由浙江省广播事业管理局主管。校址位于余杭和临安交界一个叫万市的山村。
1982年11月,搬迁到杭州市拱墅区时称“第二文教区”内的舟山东路65号。
2000年,成为一所具备一定规模、办学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中等专业学校。
高专奠基: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要使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本世纪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号召,国家广播电视部与浙江广播电视厅合作筹建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以培养较高层次的广播电视人才。
1984年4月,国家广电部下达《关于同浙江广播电视厅合办学校事》,以正式文件批复浙江广播电视厅同意扩建、合办一所广播电视新闻学校。同年10月,国家广电部正式作出《关于同浙江广播电视厅合办广播电视专科学校的决定》。
1994年,经国家广电部同意、报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转型:
2000年5月,按照上级政府的部署,广电学校与已经转制为国家广电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广电高专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在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待办学条件达到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规定时,再向教育部正式申报成立。
2003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
快速发展:
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浙江传媒学院;与此同时,新校区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顺利建成。
2011年9月,桐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成立。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3月,浙江传媒学院航空学院揭牌成立。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引才计划入选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重点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引才计划入选者2人,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4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四个一批”人才8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5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才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3人,行业高端人才50余人。
院系专业
学院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媒体工程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公共艺术教育部4个教学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1个,其中艺术类专业18个。
学科建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万计划”,截止2020年浙江传媒学院: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五个专业入选
教学建设
学院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十三五”省级优势专业,7个“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建成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十三五”浙江省优势专业: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学
“十三五”浙江省特色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文化产业管理、摄影、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技术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3月,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文献96万册,电子图书75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近5万件,已成为中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学报主要栏目有:新闻传播、影视研究、艺术研究、文学·语言、教育·教学、思政·管理、数字信息等。学报为16开本,88页,双月刊。已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对外交流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科廷大学、韩国中央大学等。开展了教师访学、产学研合作平台、交流生、交换生、短期访学、国际课堂、联合培养硕士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012年学院与英国奥斯特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积极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2013年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资格认定。2014年学院与英国波尔顿大学合作视觉传媒硕士学位项目获得教育部资格认定。
校徽
校标呈圆形,上部自左而右内环绕中文校名全称,下部自左而右内环绕英文校名全称;中部为信鸽图案,标志传媒工具;信鸽翅膀呈现CM字符状,标志传媒的缩写;信鸽展开的翅膀犹如浪花,象征着学校勇立潮头、各学科齐头并进;信鸽飞翔的姿态和象征太阳的红色圆形结合,赋予学校充满朝气和蓬勃发展的形象。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基本尺寸为2500mm×1550mm。旗面左上角为完整的校标,校标后面为中文校名全称及英文校名全称;旗面底色为红色,校标和文字为黄色。色值为:红色(C:17、M:99、Y:100、K:0),黄色(C:0、M:0、Y:55、K:0)
多好的青年被
一、主要著述《西游记考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3月版。《金瓶梅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古训新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2月版。《中国旅游文学大观·诗词卷》(上下册),(陕西)三秦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版。《全唐五代小说》(五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版。《李汝珍及其〈镜花缘〉》,(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版。《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9年3月版。《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与何满子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版。《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中国古代禁毁小说大全》(主编),黄山书社,1992年5月版。《明清小说鉴赏辞典》(与何满子合作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版。二、主要论文《也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3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与蔡镜浩合作),《徐州师院学报》1982年3期。《金瓶梅》中“金华酒”非“兰陵酒”考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2期。《〈西游记〉中的唐僧出世故事》,《文学遗产》1983年3期。《贾三近作〈金瓶梅〉说不能成立──兼论考证的态度与方法》,《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4期。《〈西游记〉闹天宫故事形成考辨》,《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2期。《关于〈说岳全传〉》,《中国通俗小说阅读提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孙悟空形象的渊源》,《西游记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古代小说的主题问题和研究方法》,1985年1月22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关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主题研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1期。《“百丈”也是人名》,《读书》1985年1期。《谈〈金瓶梅〉的初刻本》,《文学遗产》1985年2期《写情入物,苍凉凄动——〈诗经·秦风·蒹葭〉欣赏》,《名作欣赏》1985年2期《关于〈金瓶梅〉的创作成书问题——与徐朔方先生商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3期。《朱鼎臣〈西游释厄传〉考》,《明清小说论丛》第3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说唱词话”和〈金瓶梅词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5期。《日本学者关于孙悟空形象来源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5年18期。《〈聊斋志异〉与〈池北偶谈〉》,与于盛庭合作,《明清小说研究》2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12月版。《元代社会思想文化状况和杂剧繁盛》,《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5年12月31日。《“词话”新证》,《文学遗产》1986年1期。《〈万历野获编〉“金瓶梅”条写作时间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1期。《中国古代小说的仿作和续书问题思考》,《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6年7月1日。《〈四游记〉版本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2期。《〈谈金瓶梅初刻本〉补正》,《文学遗产》1986年3期。《关于〈红楼梦〉及其他古代小说研究问题的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3期。《美人图及其人体美观念——读〈卫风·硕人〉》,《诗经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文化意义的〈文心雕龙〉和对它的文化审视》,《学习与探索》1987年1期。《李汝珍“河南县丞之任”初考》,《明清小说研究》6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2月版。《金瓶梅:中国16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文学遗产》1987年5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发微》,《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2期。《兰陵笑笑生》,《中国十大小说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版。《李汝珍》,《中国十大小说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版。《站在新的时代文化的高度观照〈金瓶梅〉》,《学习与探索》1990年3期。《论〈金瓶梅〉的性描写》,《中国小说中的性描写》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萧兵的楚辞研究及有关问题》,《文学遗产》1992年4期。《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泛论——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谈片之一》,《北方论丛》1993年3期。《中国古代小说的美学新风貌——谈〈金瓶梅〉的艺术新创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三国演义:亚史诗和亚经典》,《光明日报·文艺观察》1994年11月9日。《三国演义纵横谈》,《文汇报》1994年11月27日。《西门庆:中国“前资本主义”商人的悲剧象征》,《光明日报·文艺观察》1995年7月19日。《孙吴政权与江南世族》,《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增刊》。《出入乾嘉:李当珍及其〈镜花缘〉创作》,《国学研究》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李渔小说创作论》,《文学评论》1997年3期。《“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1997年5期。《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复旦学报》1998年6期。《小说观念与〈全唐五代小说〉的编纂》,《文学评论》1999年3期。《20世纪唐五代小说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一》,《零陵师专学报》1999年4期。《20世纪宋元小说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二》,《零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20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三》,《零陵师专学报》2000年4期。《越南汉文古籍〈岭南摭怪〉的渊源成书》,中华书局《文史》53辑,2001年4月。《新罗崔致远生平著述及其汉文小说双女坟记的创作流传》,中华书局《文史》57辑,2001年12月。《〈三国演义〉:史诗性质和社会精神现象》,《求是学刊》2002年4期。《一部有开拓意义的研究力作——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序言》,《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道路与理论建设》,《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3年3月26日。《唐代女冠诗人:女性文学中的特殊现象——〈唐代女冠诗人研究〉代序》,《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卓然不群:〈何满子学术论文集〉》,《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8期。《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论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6期。《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朝鲜半岛汉文小说》》,《人民政协报·学术版》2004年1月12日。《论古代文学的“地域研究”与“流派研究” ——兼评邱昌员〈历代江西词人论稿〉》,《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期。《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与杨彬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游仙窟〉的日本古钞本和古刊本》,与詹绪左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求是学刊》2007年1期。《〈游仙窟〉古钞本、古刊本勘误与质疑》,与詹绪左合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唐代文言小说“诗化”的文学史意义——兼评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期。《中国古代小说与朝鲜半岛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与聂付生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中国古代小说与越南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一点思考》,《北方论丛》2009年3期。《越南古代汉文诗叙论》,与刘廷乾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修普诺斯0907
2019-2020版CSSCI正版来源期刊有37种,扩展版来源期刊有15种,期刊名称及主办单位如下:类别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版本 教育学(37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京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大学教育科学 湖南大学等 正版 教育学(37种) 电化教育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正版 教育学(37种) 复旦教育论坛 复旦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等 正版 教育学(37种) 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正版 教育学(37种) 高教探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正版 教育学(37种) 高校教育管理 江苏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正版 教育学(37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江苏高教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正版 教育学(37种) 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正版 教育学(37种)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正版 教育学(37种) 教育科学 辽宁师范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教育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正版 教育学(37种)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学等 正版 教育学(37种) 开放教育研究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视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正版 教育学(37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全球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现代大学教育 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南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现代教育技术 清华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长沙师范学校 正版 教育学(37种)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正版 教育学(37种) 远程教育杂志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正版 教育学(37种) 中国电化教育 中央电化教育馆 正版 教育学(37种)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报刊社 正版 教育学(37种)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正版 教育学(37种)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 正版 教育学(37种) 中国特殊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正版 教育学(37种) 中国远程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正版 教育学(15种) 高教发展与评估 武汉理工大学等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教育学术月刊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数学教育学报 天津师范大学等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苏州大学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现代教育管理 辽宁教育研究院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现代远距离教育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等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研究生教育研究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中国教育科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中国考试 教育部考试中心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中小学管理 北京教育学院 扩展版 教育学(15种) 重庆高教研究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高等教育学会 扩展版
大理大学代码是1067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本科教育类刊物,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全文
电大中专报名只需要去学校授权的正规教学中心就可以报名。 面对庞大的生源,为了学校能负担,同时保证学员的学习顺利等等方面的考虑,学校会授权给各地的教学中心,由各个
广东开放大学,前身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独立办学自主权的全国六所开放大学之一,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广东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由广东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有应天、定淮门、古平岗和挹江门4个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