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0

大宝儿0619
首页 > 学术期刊 > 鱼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都市月亮飘飘

已采纳

经济和社会活动离不开文化.当今的鱼文化孕育着现代发展意识,为人类提供新的思想和精神动力,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探索现代鱼文化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为鱼文化经济产业发展进行对策思考.

329 评论

2007sunart

[1] 孙璐.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 (04) . [2] 徐静波. 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 日本学刊, 2008, (05) . [3] 徐静波. 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J]. 日本研究, 2010, (01) . [4] 贺亚芹,隋国荣. 日本饮食文化琐谈[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2) . [5] 张婕. 浅谈饮食与健康[J]. 技术与市场, 2009, (07) . [6] 方海燕. 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7]日本的饮食文化[J]. 健身科学, 2004, (12) . [8] 尹文华. 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4) . [9] 时志中. 浅析“鱼文化”现象[J]. 中国钓鱼, 1995, (11) . [10] 仓石厚子.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兼论消费与经济观念[J]. 现代日本经济, 1997, (06) .

通过你们学校局域网,在图书馆上中国知网来下载,一般可找到1994年及以后的资料,很简单的。试试吧,去年我的学生交了一篇文章,估计糅合了好几篇文献, 可惜是纸质的, 没发与你分享。自己试试吧,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怎么办了。

144 评论

红色高跟鞋H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句俗语:“无鱼不成席”。这不仅是因为鱼肉爽滑鲜嫩,引得古今老饕们的欢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鱼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赋予鱼以丰厚的文化蕴含,甚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门类——鱼文化。鱼文化涵括了宴席、宗教、民俗各个方面,鱼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成为了一种符号渗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历史中的鱼文化人与鱼之间的联系从古至今便十分紧密,往历史的深处追溯,从远古狩猎、采集时代起,鱼类就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范蠡所撰写的《养鱼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关于鱼的文字记载。在古代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人们以绢帛写信,把它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湖南自古便有着“三湘四水”的别称,湘、资、沅、澧四条蜿蜒的河流汇聚洞庭湖,在这些富饶水域边长大的男女老少心中,儿时家中小屋里昏黄的灯光下,那盘香喷喷的刨盐鱼寄托了太多的回忆。湘菜菜系中,鱼亦是被古今湘菜厨师一直潜心钻研、用心烹调的一种主要食材。提起湘菜,剁椒鱼头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名菜。在最近几年中,由湘菜大师张小春研发的第三代黄椒鱼头更是推陈出新,成为了湘菜菜系中的招牌菜式。做好鱼头的关键,便是在于主料雄鱼的品质以及剁椒的韵味。将新鲜雄鱼宰杀洗净后切成两半,鱼头背相连。同时将泡红椒剁碎,葱切碎,姜块切末,蒜要剁成蒜蓉。然后将鱼头放在碗里,然后抹上油,鱼头上撒上剁椒、姜末、盐、豆豉、料酒。锅中加水烧沸后,将鱼头放入器皿中蒸大约十分钟,再把蒜蓉和葱碎铺在鱼头上,继续蒸一分钟。最后从锅中取出碗后,再将炒锅置火上放油烧至十成热,铲起淋在鱼头上就可以出锅了。第三代黄椒鱼头岳阳地处洞庭之滨,而湖区里最为鲜美的珍宝毫无疑问便是肥美的鮰鱼。鮰鱼可蒸可煮,可烧可炖,然而最妙的做法便是砍下新鲜竹子,锯成筒状,把鮰鱼放入竹筒中蒸上二、三十分钟,这样蒸出来的鮰鱼会带有馥郁的竹香。洞庭湖畔的乡间还曾广为流传过一种名为“全鱼宴”的吃法,油淋火培鱼、响铃银鱼、油酥鲫鱼、清蒸鳜鱼、五彩鱼丸、九味鱼米......满满一桌子的鱼,刀工各不相同,烹调手法也都有所差异,可见湖南人对于鱼是多么的痴迷,对于鱼又是多么的了解。文会宴的“鲤鱼跃龙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吟诗作对以文会友,于山水楼阁间设宴款待友人,以鱼为主食材的菜品便是文会宴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古代传说中,鱼被认为是“龙”的前身。从习性上来看,龙和鱼很相近。据考古学家考证,最早的龙图腾是鱼崇拜的变异与延续,龙很可能是先民理想中一种"会飞的鱼"。在中国的古诗文中,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鱼龙潜跃水成文",宋辛弃疾《青玉案》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句子。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愈发被渴望金榜题名的寒门学士们奉若圭皋。所以“鲤鱼跃龙门”作为一道传统的菜式,自然被文人才子们所喜爱。唐宋时期五品以上官员都得佩戴鲤鱼形饰品“鱼符”于腰部,并一直延续到宋明各代,“以明贵贱”,因此鱼也象征着官运亨通。想要做出一道正宗的“鲤鱼跃龙门”,对于厨师的刀功要求非常严格。制作时,最先用白萝卜雕刻出四个龙头。同时将粉丝炸成大拇指左右粗细、十厘米长的龙骨,用鸡蛋皮将其缠紧,这便是龙身。龙的鳞甲用香菜叶摆成,龙爪用鸡爪代替,取两个白萝卜墩,插上竹签备用。再另外处理鸡汤,将鸡汤加绍酒、精盐、味精放在汤锅内烧沸出锅,倒入专用的鱼锅内。将事先准备好的活鲤鱼捞出,快速从背部开刀,顺鱼脊骨直剥,另一刀从鱼皮下直剥,取出两块鲜鱼肉,切成蝴蝶花刀片,再装回鱼身原处。将鱼头、尾部各插入竹签上,放在两条龙的中间,摆成鲤鱼跃龙门的姿势。最后阶段,用筷子快速地剥出活鱼皮下的鲜鱼片,放入已烧沸的鸡汤锅内。待到锅烧开时,将鱼骨架和两条龙全部撤去,除去萝卜墩和竹签,将鱼架仍放入原盘中。与此同时给鱼锅内加鸡汤煮沸,将鱼架、龙身全部放入鱼锅,盖上锅盖。烧开后,一道令人神魂颠倒的“鲤鱼跃龙门”便出锅了。饱尝烧尾风味妙不可言,也难怪王维曾留下“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烩鲤鱼”的绝句。喜宴上的“竹荪玻璃鱼片汤”“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婚姻在中国人的一生中,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中国的传统婚礼,鱼更是无法被替代的一个符号。古时若是一对男女情投意合,男方便下三书六礼,待到女方同意之后,挑选吉日在黄昏时节上门迎亲,热烈、喜庆的大红色将两个年轻男女的人生轨迹牵在了一起。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寓意着“子孙满堂”。而在为了庆贺新人的婚宴餐桌之上,以鱼为主要食材烹调的汤羹菜品不仅让人食指大动,也因为鱼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被人们寓意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的情意。湘楚地区水系交错复杂,大自然馈赠固然养育了依水而居的人们,鱼汤、鱼羹也在湘菜厨师手中变得愈发美味。说到地道的湘系鱼汤,首推的便是“竹荪玻璃鱼片汤”,这也是湘菜泰斗王墨泉大师的拿手好菜。事先将竹荪温水泡发以后,切成四厘米长的小段,在开水锅中氽过,再用凉水漂上备用。把葱姜捣碎后用料酒取汁,火腿切片,香菜也要摘叶洗净。这时把事先宰杀洗净的鳜鱼横切成薄片,用葱姜酒汁、盐、味精、鸡蛋清盖在鱼片上,调拌均匀。再将干淀粉与处理过后的鱼片相搅拌,下文火水锅内氽熟,捞出待到鱼片凉了以后改刀成长方形的形状。最后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鸡汤、竹荪、火腿片、盐和胡椒粉放入锅内调味烧开,再倒入器皿中。再下鱼片、香菜稍氽少许捞入汤汁里,淋上鸡油之后,一道散发着鱼鲜美味和儿女情长的“竹荪玻璃鱼片汤”便出现在了每一位前来祝贺新人的亲友面前。除夕夜的“年年有余”儿时最为期盼的便是年关将至的春节,会有绚烂短暂的烟花划破夜空,也会有阔别已久的亲友相逢,最重要的还是出自父母之手的那顿丰盛美味的年夜饭。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人们对于年夜饭或许都有着自己的记忆,只是无论天南海北,以鱼为主食的那一道“年年有余”却是除夕夜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式。往深探究其缘由,是因为除夕年夜饭原本是民间岁末祭祀祖先神明的一种仪式,因为鱼是“余”的谐音,所以向神明供奉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也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而在之后的岁月中,人们也将鱼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寓意,例如鲤鱼与金鱼。因为“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而备受人们青睐。取其谐音,就有了大鲤鱼的“得利图”,鱼直接对应了人们对富裕、吉庆、求福的心理,含义处处得利、生活幸福。此外明、清以来盛行的《八宝图》,八宝之一的“玉鱼”因为谐音的缘故被人宣扬为“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稔昌盛。这也是中国处于农耕社会时期,人们最为质朴的愿望。因此“年年有余”这一道菜品,从古至今一直屹立于除夕夜的餐桌上而不倒,也印证了中国人民勤劳而朴素的品质。“年年有余”这道名菜的做法,因为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风俗口味,所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烹饪手法,而接下来要提及的“年年有余”是用鲈鱼为主食材的菜式。“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这是晋朝名士张翰因为思念家乡鲈鱼的美味而发出的感慨,由此可见鲈鱼之美味,鲈鱼也正是“年年有余”这道传统名菜最为合适的食材。制作时先将一尾鲜活的鲈鱼洗净,再由腹部剖开成背部相连之片状,平铺在抹过少许油的蒸盘内,这样处理更容易入味。另将葱、姜切小面放在鱼上,前期的准备工作便完成了。之后将鱼露两勺、料酒一勺、蚝油半勺、色拉油半勺、糖和盐少许调成一小碗调味料,均匀的淋在鱼上。将鱼入锅清蒸十分钟后出锅,再将事先处理过的葱、姜、辣椒丝摆盘后之后,把蒸熟的鲈鱼放入盘子上,把烧热的麻油加上少许胡椒粉淋在菜品之上,一道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年年有余”便完成了。人类从农耕文明一直发展到了现代社会,鱼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不过寥寥数字,对于鱼文化的论述是远远不够。或许鱼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或许每个人对于鱼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或许每个人都曾怀着期待的眼光,看向那碗美味的鱼汤。

282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胭脂鱼论文参考文献

    西大叻?嘿嘿..

    枫小High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斗鱼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

    秋日偶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鱼类育种学教改论文参考文献

    我晕……同学啊!咱们是一个班的吧,哈哈哈

    CallmeNicol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观赏鱼论文参考文献

    忘记在哪看到的了,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 所以在那小小的鱼缸里它永远不觉得无聊,因为7秒一过,每一个游过的地方又变成

    坚强一点Aaro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大鱼成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是否还记得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科技改变生活。在科技发展犹如神七纵身跃向太空般迅猛的时代,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也是时候从绵薄零散的方式中解放出来。纵然我们怀着一颗悲

    Me馍馍2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