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4

美罗Tutu
首页 > 学术期刊 > 鱼类学学报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白包小白

已采纳

王德寿,男,1964年9月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导师,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鱼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学分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动物学会理事长,重庆市水产学学术技术带头人。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发改委淡水鱼类新品种繁育工程实验室主任,鱼类的生殖和发育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鱼类生殖与生长调控方向带头人,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88年在西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室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回校工作,1998年晋升为教授。1998-2007年先后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比较内分泌研究小组、香港中文大学生化系和日本国立基础生物学研究所生殖生物学研究室做博士后、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主要从事鱼类生殖和生长调控、特别是性别分化分子机制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对长江上游大鳍鱯和南方鲇等鲇形目鱼类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将它们培育成为名、特、优新品种做了奠基性工作。近年来,对芳香化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转录因子通过调节芳香化酶表达,控制雌激素水平从而决定性别分化方向的假说并加以证实。在遗传育种方面,建立了分子标记选育遗传全雄和超雄罗非鱼的技术、转基因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在生长方面,与香港中文大学郑汉其教授团队合作,先后从多种硬骨鱼类克隆了两个生长激素受体(GHR1,GHR2),两个促乳素受体(PRLR1,PRLR2)和三个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IGF-2,IGF-3),且发现IGF-3仅在性腺表达,据此提出了鱼类存在一个性腺特有的GH/GHR/IGF轴的假说以解释鱼类性腺的生长与身体的生长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生理现象。先后主持863和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重点、农业部948项目等20余项。先后在PLOS Genetics、Scientific Reports、Genetics、Endocrinology、Molecular Endocrinology、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Journal 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Journal of Endocrinology、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Biology of Reproduction、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BMC Molecular Biology、Gene Expression Patterns、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Zoological Science、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Fish Biology、《动物学报》和《水产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70余篇被SCI收录,总影响因子超过150,被SCI论文引用1500余次。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或大会发言。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 获得发明专利5项。先后为本科和研究生主讲分子生物学、脊椎动物学及实验、比较生理学、鱼类生理学、生物统计学、专业英语等课程。领衔申报获准动物学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

285 评论

不老的传说kz

1896年10月2日出生于浙江鄞县。1903—1910年宁波私塾读书。1911—1912年宁波恒大钱庄学徒。1913—1916年宁波斐迪中学肄业。192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科学士学位。1920—1925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讲师。1925—1926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获理科硕士学位。1926—1932年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副教授。1932—193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1934—1949年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兼任生物系主任,研究院院长,理学院院长,代理教务长。1952—1956年任上海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研究室主任。1956年中苏朝越四国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专家。1957—1982年任上海水产学院一级教授,院长。195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现为东海水产研究所),兼鱼类学研究室主任。1972年任厦门水产学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任上海水产学院名誉院长。1986年逝世于上海。192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2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研究院院长、理学院院长、代理教务长。他是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鱼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动物学会的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学报》编委会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海洋与湖沼》、《动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圣约翰大学校友会第一任会长。朱元鼎,著名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他的《中国鱼类索引》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鱼类分类学专著。他长期从事鱼类分类、形态、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一生共发现鱼类48新种、10新属、4新亚科。在鱼类的系统演化和系统发育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多次提出独到的创见,贡献卓著。朱元鼎,字继炤,号经霖。1896年10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一个商人家庭里。7岁在当地念私塾,15岁被双亲送到宁波恒大钱庄当学徒。他见一些幼时私塾的同学在中学里念书,十分羡慕,总想有朝一日继续上学。在工作之余,他抓紧一切机会自学。当时辛亥革命胜利,进步思潮有力地影响了世代经商的朱家,在他一再恳求下,加之得到思想开明的叔父的支持,说服了父母,同意他结束学徒生活,进入宁波斐迪中学念书。宁波是渔业繁盛的地区,又靠近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朱元鼎总喜欢徜徉于码头、鱼肆,徘徊于甬江之滨。他爱海、爱鱼,爱这富饶的土地。恰恰就是鱼类资源问题,老师总是语焉不详,搞不清浙东海里到底有多少种鱼,因为那时还无人写过一部比较系统的有关中国鱼类的书籍。这就是朱元鼎后来同鱼类结下不解之缘的初因。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元鼎考入东吴大学生物系。由于他品学兼优,三年级被选为全校“丽译会”主席,每周举办演讲竞赛,专题辩论等有益于增长知识的活动,深得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还被选为东吴大学学刊编委。在学业上朱元鼎受美国著名生物学家,东吴大学教授齐天锡(N.Gist Gee)影响颇深。直至他晚年还深情地向助手回忆齐天锡教授治学严谨,对学生谆谆教诲,既严格要求又热情栽培的情景。1919年朱元鼎发表了《藻类的经济价值》一文,这是他最早的关于水产方面的科学论文。1920年朱元鼎大学毕业后,受聘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1925年以学业优异,被学校选送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进修昆虫学,1926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圣约翰大学任教,并晋升为副教授。他除先后讲授昆虫学、鱼类学、遗传学、进化论和比较解剖学等多门课程外,还坚持昆虫学的研究工作。在1928年后两年内先后发表昆虫分类学论文4篇,发现襀翅目昆虫2个新属和9个新种。在圣约翰大学任教期间,年轻的朱元鼎目睹外国专家将在中国采集的大量鱼类标本带回国去,发表不少有关鱼类新种的文章,将许多中国渔业资源资料窃为己有,甚感痛心。面对中国丰富的鱼类资源,鱼类学的研究领域却被外国人把持,朱元鼎下定“我们要做中国渔业科学的主人”的决心,毅然放弃研究多年的昆虫学的工作,转而研究鱼类。1930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鱼类学论文《中国鱼类学文献》。1931年出版了他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1932年朱元鼎被选送美国密歇根大学,在该校动物博物馆著名鱼类学家C.L.赫伯斯(Hubbs)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由于他的努力,原定2年的进修任务,一年半就完成了。1934年2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圣约翰大学聘任为教授。1935年发表博士论文《中国鲤科鱼类之鳞片、咽骨与其牙齿之比较研究》,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重视。

217 评论

相关问答

  •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钓鱼

    社会科学版还未纳入到核心期刊库。请谨慎选择。//uuqikan

    黑白无距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体育类学报

    我国现有的体育杂志搏 Sports Events 安徽体育科技 Journal of Anhui Sports Science 搏击 TECHNIQU

    78952146984里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人类学学报杂志

    订阅网上可以订啊,订阅全年的话还有优惠的

    坚持到底20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鱼类育种学教改论文参考文献

    我晕……同学啊!咱们是一个班的吧,哈哈哈

    CallmeNicol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很多钓鱼网站吗

    高。通过率很低,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自己导师指定的审论文专家,自己送审,占90%。所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终审拒稿率是比较高的。

    不合理存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