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捞王
本月阅读了《幼儿园班本课程》之我们心中的美丽城堡这一章,通过阅读让我对幼儿、教师、家长三个不同层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幼儿方面
幼儿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他们是有差异的,我们提供相同的背景、相同的信息支持和材料的支持,教师提供相同的指导,但是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有的孩子擅长唱歌,有的孩子擅长画画,还有的孩子擅长运动等等。他们喜欢挑战、需要鼓励、渴望公平,当然也需要规则。他们需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则。
二、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幼儿园重要的组成,她们需要有爱心,能够蹲下来与孩子热心的交谈,真实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巩固和提高知识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成长;她们需要不断创新,勇于挑战自己,通过挑战让自己不断成长;他们需要反思自己,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她们需要团队,通过三位老师的通力合作,不断提高班级工作的质量,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当然,她们也是需要赞赏的。赞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鼓励和支持。
三、家长方面
作为家园合作的重要组成成员——家长来说,他们也是各异的。正如孩子一样,每位家长也是不同的。他们都关注自己的孩子,不同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的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有的关注孩子的交往能力,有的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等等。他们希望和教师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通过沟通寻找自身的弱点,不断的学习。他们也乐于参加各种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走进课堂参与幼儿的教学,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他们也是渴望平等的,只有平等,家长才能自如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正的投入、积极的配合,和教师成为真正的朋友。
冰雪江天
一、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如今,在校本课程只剩课时的情况下,班本课程实行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教师在实行班本课程中,通常不会依据自己的某一方面特长而成立,但有些学生难以达到某一技能的 课程目标 ,怎样既保证班本课程的普适性又认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当校本课程已满时,课程实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在实施班级课程时,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一个方面。但是,有些学生难以达到某项技能的课程目标。如何确保课堂课程的普遍性,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从课堂改革中衍生出来的“新生”概念是深水区的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的过去。对三级课程设置的有效补充反映了自下而上课程开发的新生态。上述问题“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技能设置一个方面来实施基于班级的课程。”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基于阶级的课程开发的误解之一。基于班级的课程以课堂情况为基础,满足班级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不是迎合教师的专业知识。 日本教育家佐藤根据课程的性质分为两种类型:“攀岩课程和阶梯课程”。基于课程的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创建的课程。这是一种登山类型。它的特点是以大型主题为中心的一系列学习途径。在登山课程的实施中,由于其开放性,鼓励学生通过尝试各种方式到达目的地来探索和体验。 基于上述课堂目标的定位,问题“一些学生难以达到某项技能的目标,如何确保课堂的普遍性,尊重课程”是毫无疑问的。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相反,基于课程的课程正是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主题。尽管有些学生因其不同的学术能力而没有达到顶峰,但他们也参与了课程的实施并增强了经验。这是收获。 二、课程的内涵是什么?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即教材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 课程 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 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 课程即经验 在泰勒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课程现场,他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三、北欧,香港和国内教育的比较 香港教育和内地教育的不同有: 1、学制不同 香港学制包括2~3年学前教育、9年中小学免费教育、4年高中及预科课程:含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以及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但从2007年9月开始,香港推行新的[三三四]学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一改以往英式大学学制(三年)的传统而推行大学四年制的制度。 内地学制包含1年以上学前教育(幼儿园一般由民间兴办)、6年小学教育、3年初中教育、3年高中教育。小学和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共9年。普通高中学制3年。 2、管理体制不同香港中小学校按举办者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官立学校是完全由政府举办和管理的学校;资助学校是由各类志愿团体如教会、社会体、同乡会等主办和政府拨款资助的学校;私立学校为私人按有关规定举办,资金基本自筹。 内地的中小学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分工管理体制。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 3、课堂教材不同 香港的教科书没有硬性规定书本的印刷商是谁,只要具有相关印刷准许证即可。各大书商会根据教育局的指引印制不同类型的教科书,由学校订立购买书本名称,由学生自行购买课本。 香港注重素质教育,课本题材生活化,不带任何政治色彩这一点与内地教材以思想教育为主,倡导学生爱家爱国的教育观念不同。同时由于英语作为香港的第二母语,香港的英文课本较国内的课本难度高,但中文课本却很浅显(中一的语文仅相当于国内的四年级)。 4、教学模式不同 香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崇尚学术自由和开放式教育。课堂采用中文、粤语、英语三种语言教学,英语学习程度高,孩子自上幼稚园开始就学习英语;在语言教育方面,实用重于交流。而内地教育以应试为主,多以“老师教学生听”的、内容灌输的方式进行,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摘要: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日益受受到 社会 大众的广泛关注。 安吉 游戏 是当下幼儿园的热门话题,是一种站在幼儿的角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