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0

睿智杭州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冲孔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叽叽咕咕喳喳

已采纳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器件更新的速度加快,使得教学内容增多与学时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校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但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教完一个人所用的知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以人为本的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教学改革。让学生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式学习,实现由传统教育观念向创新教育观念转变,逐步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新教学方法。当今社会,数字电子技术迅速发展,有必要优化教学内容,在不影响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精简基础理论,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了解前沿资讯。 二、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激励他们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发展。为此,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知识点的引入和综合运用,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教与学相互激励。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型。导课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对于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内容,可以采用生活经验导入法,即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直接导入新课。还可以利用演示实验使学生直接观察到一些实验现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接近的概念与原理,学生容易混淆,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把概念与原理之间的区别讲清楚,使学生不容易混淆。导课环节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节课的导语,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可为一节课的学习开创良好的学习情境,又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采用专题互动式教学。传统的课程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台下无所适从,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专题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展开,在每个专题开设之前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每个专题讲授完后,都留有思考题,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应抓住考试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端正考试动机,巩固课程教学质量。要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素质,巩固知识结构为原则,在拟制测验题中,除了考查基本知识和能力外,有意出一些扩展超纲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根据做题情况分类进行分析、辅导讲解。通过复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灌输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拓展知识面,减少课堂板书的时间,数字电路这门课,电路图既复杂又庞大,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让学生亲眼看到电路的微观世界以及逻辑电路功能的变化,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三、强化实训环节,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 加强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把实验教材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当实验器材发生故障时,由学生自己维修,摒弃一包到底、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师指导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比较、分析、归纳、处理,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电子电路实用知识。学生也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实验题目进行改进、扩展,或自拟题目,建立电子兴趣小组,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较大规模综合性系统的设计项目。此外,还可以结合校内外创新项目、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出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力和创造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激发和调动教师、学生双方积极性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注重创新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147 评论

huazhiqingci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 ???二、1、2、3、???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344 评论

多妈elva

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控制,灵活运用1.引言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对那些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例如对侧弯曲上两孔的同心度等)的冲压件,如果先冲孔再弯曲是很难达到孔位要求的,必须设计斜楔结构,在弯曲后再冲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可以达到目的。对那些翻边、拉深高度要求较严需要做修边工序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5.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体积成形,然后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运动。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拉深件容易起皱,甚至裂开;其次应确保凹模滑块压力足够,以保证拉深件底面的平面度。拉深复合模设计合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结构件的运动过程,达到多工序组合的目的。例如典型的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具的设计。另外,有些装饰品和日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边(或滚边)工序,模具设计中也用到了滚轴结构,所以在卷边过程中滚动的摩擦力非常小,不容易擦伤工件表面。对那些需要在马达中旋转的拉深结构件,切边的高度、跳动度等要求相当高,需要在模具中设计特别的旋切结构,利用旋转(切)运动修边,不仅能保证切边的尺寸精度高,甚至切边的毛刺及冲切纹路亦相当美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旋切结构在实际设计改良后,已经非常易于模具加工制作,并且已运用于连续拉深模具当中。6.连续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连续模具中常常同时包括了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冲压工艺,因而其冲压过程中的机械运动也包括了这三种工艺的基本运动模式,对连续模具中运动的控制,应分成各基本工艺分别进行控制。通常连续模具要求不断加快冲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有些形状较复杂、较特别的冲压件,其冲压运动较费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可以分解成效率较高的冲压运动。例如,工程膨胀螺钉圆筒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即可将其圆筒成型运动分解为两侧90度圆弧弯曲~中间60度圆弧弯曲~整体抱圆~圆度校正四个工序,不仅提高效率,亦能保证冲压件圆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模具因为在实际生产中还牵涉到送料机、吹风装置等,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让冲床、模具、送料机和吹风装置的运动在时间上配合好,连续模具才能真正顺利生产。7.结束语尽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原理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卸料板(或滑块)的运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实际上,在模具设计当中,产品的冲压工艺不可能都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那样简单,应当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产品工艺作好运动分析,再据此作进一步的设计。在对产品工艺运动作分析时,应主要考虑其必要性、时间性、可行性,还应具有创造性。必要性是指运用基本运动原理判断需要那些运动来实现产品工艺;时间性是指所需各项运动的先后顺序;可行性是指能否通过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来实现所需运动;创造性是指在前述运动无法被实现或运动无法完全实现产品工艺的情况下,要善于大胆采用新方法去努力实现产品工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对机械运动的灵活运用。 冲压过程存在多种多样的机械运动,而各种机械运动对冲压工艺实现与冲压件品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05 评论

angel小芋头

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温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竟争激烈。 现将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简介如下: 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总产出约为220亿元,其中出口0.75亿美元,约合6.2亿元.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5.61亿美联社元,约合46.6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266.6亿元.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为260.4亿元,总供应约为213.8亿元,市场满足率为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中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竟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前景看好,2005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1.4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94.7%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 二、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μ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μm的精冲模,大尺寸(φ≥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 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 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S,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还引进了AutoCAD CATIA 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样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2、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状况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一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135 评论

迪夫米米

1. 照相机壳体的注塑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字数:20865.页数:41 )2. 云内498型内燃机气缸垫冲压模设计(字数:15517.页数:32 )3. NE50内链板冲孔模具设计(字数:16187.页数:34 )4. NE50内链板下料模具设计(字数:13311.页数:31 )5. NE100料斗侧板冲孔下料组合模具设计(字数:8550.页数:25 )6. 齿轮箱外覆盖件造型设计及注塑模具设计(字数:15650.页数:38 )7. 充电器外壳注射模的CAD设计(字数:14458.页数:34 )8. 打印机壳体的注塑模具设计与数控编程(字数:29580.页数:48 )9. 基于3D的瓶盖注射模设计(字数:11181.页数:35 )10. 基于3D的洗衣机机盖注射模设计(字数:15474.页数:38 )11. 咖啡壶底座注塑模具设计(字数:20282.页数:56 )12. 矿井保护网支柱的注塑模具设计(字数:14309.页数:33 )13. 连续拉伸冲压模具设计(字数:8267.页数:29 )14. 龙门吊油改电集电器设计及三维造型(字数:8833.页数:42 )15. 旅行电吹风机下壳注塑模设计(字数:16910.页数:31 )16. 皮碗座的注射模设计(字数:19578.页数:51 )17. 汽车板壳件模具设计(字数:18203.页数:38 )18. 汽车保险盒注塑模具设计(字数:14344.页数:44 )19. 汽车驾驶室储物盒锁扣注塑模具设计(字数:15349.页数:34 )20. 汽车纵梁冲孔模具设计(字数:12670.页数:31 )21. 手机外覆盖件(下盖)造型设计及注塑模具设计(字数:16950.页数:44 )22. 鼠标下盖塑料模具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字数:17476.页数:33 )23. 水箱框架延长件侧修边冲孔侧冲孔复合模具设计(字数:13128.页数:32 )24. 外罩零件造型设计及其注塑模具设计(字数:14612.页数:41 )25. 玩具卡车活塞的模具设计(字数:15597.页数:35 )26. 压力机自动送料及冲压模设计(字数:10557.页数:28 )27. 扬声器面板注塑模具设计(字数:21044.页数:44 )28. 音箱面板注塑模具设计及数控编程(字数:19855.页数:36 )29. 油缸侧抽型模具设计及数控编程(字数:27488.页数:60 )30. 渔具收线轮的注塑模具造型设计(字数:21490.页数:47 )31. CAD图+电动自行车控制器定位板模具设计说明书(字数:17366.页数:36)32. 锐意车扬声器罩双型腔注射模设计(字数:17745.页数:41 )33. 后泥板冲形冲孔模设计(字数:11068.页数:23 )34. 赛马车后视镜盖双型腔注射模设计(字数:20919.页数:46 )35. 自行车平叉接片落料模的设计(字数:6519.页数:20 )36. 茶杯盖注塑模设计(字数:15851.页数:43 )37. 民意汽车控制面罩单型腔注塑模设计(字数:26566.页数:63 )38. 灯架冲三孔模设计(字数:12789.页数:24 )39. 赛豹车中控盒后烟灰缸支架单型腔注塑模具设计(字数:23851.页数:47 )40. 端盖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及CAM(字数:12600.页数:46 )41. 赛豹车通风百叶窗总成双型腔注塑模设计(字数:19148.页数:43 )42. 赛豹车中控盒挡板单型腔注塑模设计(字数:28036.页数:60 )43. 灯架翻边模设计(字数:8617.页数:23 )44. 路宝车空调饰板双型腔注塑模设计(字数:20450.页数:46 )45. 互锁板落料冲孔级进模设计及CAM(字数:10086.页数:34 )46. 赛豹车中控盒挡板双型腔注塑模设计(字数:28663.页数:48 )47. 立叉切头冲孔模设计(字数:11142.页数:26 )可联&>系Q+.Q:893.........后面输入....628..........接着输入......136Q+Q空间.里有所有内容。

335 评论

李小墨Lena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08 评论

相关问答

  • 模具冲模毕业论文

    模具毕业论文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

    可爱小伶伶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钥匙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

    雪落00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冲压模具设计研究的论文

    专业模具设计,有需要做塑料,冲压,压铸模具设计的,可以聊聊,价格绝对低。(q名字有)

    飞扬嗒兜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论文答辩ppt

    1. (560×450×279) 塑料水槽及其注模具设计2. USB接口插件弯曲模具设计3. Φ146.6药瓶注塑模设计4.

    乱世美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冲压模具设计论文总结模板

    我这有一篇,给你参考一下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

    倔强小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