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之虎虎
“我们都是浩瀚宇宙里一颗小小的星辰”,这是早先因一部青春电影而十分流行的一句话。在我的理解中这句话说明我们每个个体都只是我们所生存的时空中一个渺小的存在,换种说法,我们都只是基本构成要素而并非决定性因素,这或许是我们大多数个体对于自我认知的最好表达。但在安东尼·吉登斯的看法中,他认为“极盛现代性中的自我不是最小的自我,而是一种对大规模的安全的体验,具体而言,这种安全又以或微妙或令人烦恼的方式与普遍化的不安的源头相关联。”吉登斯将个体经验中所经历的焦躁、预感以及绝望等归结为“自我的苦难”。阅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想我对曾经仅仅定义为“负面情绪”的内容有了全新的理解。 (一)每个个体都是自我的把控者 吉登斯说:“人们在一个世俗的风险文化中生活便会面临一种固有的不安定感,而且在一些决定性时刻会有非常明显的焦虑”。现代生活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愈发强烈,每个个体在面临与自我利益有所关联的时候都会加之数倍的关注,尤其对于自己发展有决定性作用的问题更是如此。 举个例子,大学中每天都会有来自各方的各种各样的通知,很多人多数时候并不关注这种事情,但是当一个通知涉及到自我利益之时个体会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说每个学期的选课,选课的结果关系到自己的学业、成绩等各方面,这种时候大家对于相关通知都会格外关注,但在操作前大多数个体都会有类似于“万一抢不到这个课怎么办”这样的不安定感。 其次,就近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选择一事也充分可以说明这个原理。我们每个个体思考的方式不同,所以个体选择结果也不尽相同。有些个体从未来发展出发去做出选择,但也有其他个体会因为自身兴趣而做出选择。我认为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吉登斯所说的“决定性时刻”。在做出选择或等待老师答复的过程中,每个个体的内心都会有隐约的不安定感甚至是焦虑感。 其实我认为,个体产生焦虑感的原因在于对事物未知性的难以把控,因为个体无法判断事情发展趋向以及自我预测判断正误,所以会产生怀疑,这种怀疑经过个体主观加工便形成了所谓的焦虑感。 (二)个体构造自我保护壳 上一点也说到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的把控者,自然都会将个体利益放置于第一位,所以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当遭遇一些无法预测结果的事情时多数个体会选择“规避”,这样的规避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个体保护壳,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保护壳有利于保持个体的安全感。 个体自我保护壳的构造其实是受封闭式思维的影响,这种说法使我想到了“茧房”这个概念,我认为个体长久以来将自己桎梏于封闭思维中会形成个体主观思维上的茧房。吉登斯在书中也阐释道:“某个具体个人对新知识形式有多大的开放度,以及他对差异性有多大的容忍度,这都是因人而异的。”由此可见,构建自我保护壳的个体相对而言就会具有较低的开放度及容忍度。从我自身而言,我认为个体还是需要具有更广阔的的接受度才可以让自己的视野更宽阔。
复旦大学共同一作能共同一作的论文可以当成毕业论文吗?共同一作有用吗?有的作者想要发表毕业论文,但自己是共同一作,不知道能否作为毕业条件来使用。于是来咨询,我们今
认识自我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的航船不会迷失方向。只有正确的认识
认识自己 世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去认识,但最应该认识和最值得认识的人却是你自己。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话一点不假,要公正地认识自己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为
论文可以写成长经历以及感想。 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但是如果麻雀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而今的我们就是那不起眼的麻雀
求采纳谢谢楼主求加分谢谢因为自己在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所以常常仅是把书中学到的,感悟到的知识藏在脑子里,但渐渐发现,这样学习方式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以至于没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