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妹妹
毕业论文答辩容易出现的问题
1.答辫中最常见的问题—缺少自信、过度紧张
不少学生的文章本来写得不错,答辩准备得也不错,但就是对自己缺乏必胜的信心,害怕答不好。结果一开始介绍论文时就怯场,头也不敢抬,自述过程只求尽快结束,回答教师提问,讲话声音小得可怜,显得没有自信。本来是常识性的问题,由于过度紧张,竟回答不上来,或者说得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让人无法理解。
2.内容冗长
通常在答辩开始时,先进行的是学生自述。自述的内容包括:简述选题的背景、阐述选题的理由、对论文的中心思想、结构、主要论点进行说明;此外,如果论文定稿交出后还发现有问题,也可在自述时进行补充说明。但在实际答辩中,有些学生自述时生怕答辩教师不能理解自己的论文,恨不得把全篇论文所有内容都讲出来,结果,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冗长乏味。这就考察出了学生概括和归纳间题的能力不强,影响了答辩的成绩。
参加答辩的同学应当明确,答辩老师事先都已经认真阅读过学生的论文,已经心中有数了,同学们只需要重点介绍论文的要点和精华部分就可以了。所以同学应当记住:在介绍自己的论文时,必须重点突出。事实上,简洁明了,少而精的介绍才是最佳的',也是最受人欢迎的。所以,自述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3.拘泥于提问单的问题顺序来回答问题
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拘泥于老师的提问单问题顺序来进行,这就显得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因而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例如,有的同学就因为第一个问题(哪怕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刚好是自己没有准备或无法做出满意答复,就影响了自己的心态,自己答辩一开始就陷于窘境,给后边的答辩带来了阴影,甚至由于开答失利,以致整个答辩出现全盘皆输的情况。
虽然答辩提问单上的内容一般是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的顺序来的,但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自己的答题顺序,即先回答自己容易回答的或是准备得最充分、最有把握的问题,然后回答经过思考以后可以答好的问题,最后回答“难题”,或者老实承认自己回答不了,愿做进一步思考。
4.不坦诚、不认错、钻牛角尖
任何文章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一些缺点或不足之处,这是很正常的。可是有的学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生怕别人找出论文的缺点,从而影响论文的成绩。所以当教师提出缺点的时候,他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不肯认错。有的本来是无关大局的小毛病,承认了也不影响大局,可由于他不愿做丝毫让步,致使答辩偏离正常轨道,在牛角尖里绕圈子。结果,在教师的步步追问下,答辩者越辩越说不清,最后是一败涂地。
5.回答空洞、脱离实际
一些同学熟悉自己写的论文中的理论部分,答辩老师怎么提都能回答,一旦老师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例举一两个例子来分析就卡住了,无法进行下去,全靠老师的提示和引导。还有一些同学,论文全是生搬硬套,道理说得无懈可击,就是没实际问题或案例来分析,但是经过老师提示,便能很快例举自己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论文观点中的问题,说的非常仔细正确,体会很深!但是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写进自己的论文呢?对这些问题分析其因果找出解决措施,提升一些创新思想就是很成功的论文了!
承认错误并不意味着失败。如果认识到错误的所在,马上纠正,并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作新的阐述,自然能够弥补不足赢得好评。所以,在答辩过程中,既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又要有承认和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在教师指出缺点时,应当尽快消化后虚心接受,有新的认识可做新的阐述:没有新的认识,可表示日后进一步思考,这样效果会更好。
6.随口便答
有的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当教师插话提问时,自以为问题很简单,不加思索,随口便答。结果,常常说出一些欠考虑的话,甚至在答话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追悔莫及。答辩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在读过学生论文原件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思考后才提出来的,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对于教师所提的一切问题,都要慎重对待,认真思考,切不可草率作答。
7.体态欠佳
体态也是一种“语言”,它能传递各种信息。答辩场上,仪态庄重大方,动作优雅美观,才会给人好感。有的学生恰恰不注意这一点。有的衣着不整,男生穿背心、女生穿上吊带衫就进人答辩场,没准还没有开始答辩,就被老师请退场了;还有的同学讲话时摇头晃脑,有的不时地抓耳挠腮,甚至还有的翘起“二郎腿”,斜身靠在椅背上,这些欠佳的体态,会给教师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无疑,你的体态已经给自己打了个“不及格”,你的论文也很难获得“优秀”了。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使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
Lucia慢半拍
那种按照教科书式体例撰写的法学论文,其最大的弊病在于“有论域而无论题”,亦即只是选定了一个研究领域、对象或范围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和叙述,却没有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论题贯穿全文始终并加以论证。教科书式的写作风格在今天仍然顽强乃至顽固地继续影响着法学论文的写作,这在很多题为“××制度研究”或“论××制度”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当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之所以仍然存在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与对问题意识的重视不够和认识误区有关,特别是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question)、论题(problem)和命题(issue)之间的区别。对于如何提炼问题意识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围绕“书本知识VS.社会实践”“历史视野VS. 现实关怀”和“中国意识VS. 国际视野”这三组概念展开。过去的20多年间(尤其是1999年开始的全国大学扩招以后),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作品生产均在规模上总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甚至急剧膨胀的趋势。但在这种“繁荣”景象之下,却时常可以听到很多叹息之声。一方面,每年的春季学期,常常会有很多法学教师抱怨阅读一些无甚学术新意的毕业论文并撰写评阅意见实在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折磨。另一方面,在国内各法律院系硕博士研究生每年通过答辩的两三万篇毕业论文,以及各种刊物上每年发表的数千篇法学论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论文实际上很少受到同行们的关注,甚至有个别论文在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并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后,还出现了“引用量为0、下载量也为0的现象”(这意味着连作者本人都懒得把自己的文章下载来看或加以保存)。那些让评阅老师们“怒其不争”或为同行们所无视的所谓法学论文,之所以有如此命运,主要是与其学术质量不高乃至低下有关。而在导致其学术质量不高乃至低下的各种原因当中,除了有一些法学论文可能存在胡乱抄袭拼凑的学术不端外,很多法学论文本身缺乏“问题意识”是一个常见的共同点。
正式答辩开始,下面是我的部分发言:尊敬的评委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X级XX专业的XX,很高兴在这里论文答辩,希望今天能为我20年的学生生涯画上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对策分析[摘要]:连锁超市经营活动的绝大多数环节均会发生大量的物流费用,物流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超市的经营利润。连锁超市经营者所面临的一
宜宾学院,转个专业都要找关系的,转学校,你慢慢跑嘛.....
1、选题不当。选题是指条选用来作为毕业论文论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中心问题。所以要认真选择。 2、懒于实践。写论文是考验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专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的分析工具 实证分析要运用一系列的分析工具,诸如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逻辑演绎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