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面小达摩1986
针对本科生而言,比较大众化一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找代理机构帮忙,二是按正规流程走。
找代理机构可能是很多想要发表核心期刊同学想走的路子,但是我觉得并不是很合适。其一,价格相当高,我知道的代理机构中一篇北核最便宜的也得1.8万,最贵的我见过有接近7万的,平均都在3到4万元之间。这个价格大多数本科生根本接受不了。
其二,太多了,这类新闻相当多,有的说什么先交定金之类的,拿了钱就拉黑你。但这也不代表所有机构都是,总之慧眼识珠,不要上当。
其三,即便不是,一般正规的核心刊物也要求作者的职称和学历,本科生即使掏钱都不见得能发表。
其四,涉及到了学术不端的问题。
而另一条路就是走正规的官网投稿等待发表了,这条路首先要求必须找一位“好导师”,而且你要是真的想发表核心的话,最好从大一末或大二初就开始,找到系里的老师,说明想要跟她做科研或者跟老师做课题的来意,态度诚恳些,并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一般的老师都不会拒绝的。
在你“做科研”的前期,老师可能只让你在他的课题组打打下手,并没有什么产出,但这也都是必经之路。当你完全熟悉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并且具备了独立思考及写作的能力后,就完全可以自己尝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了。
或者即便不写论文,那么帮了课题组这么长时间的忙,老师一般也会在他发表的论文中挂上你的名字的。
大学教师很少有主动投稿普刊的,一般最低投的稿件也是核心,甚至是SCI。至于后期可能出现谁是一作谁是二作的排名问题,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甚至你自己要主动提出署名二作甚至三作的要求,别忘了没有你的导师帮忙,你走不到这一步的,况且,论文还得审核第一作者的资质。
如果只有一个本科生的话,一般是不给发表的。当然,一般导师做通讯作者,你做第一作者,也是一个很常见的搭配。但是不论怎样,一定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对待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
起源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
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学期刊按其所刊载某一学科论文的数量多少,依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出一个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区期刊区以及另外几个区,使每个区中的期刊载文数量相当,则核心区期刊数量与相继区的期刊数量成1:n∧2:n∧3:n∧4……即刊登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论文较多的那些期刊。
麻麻是超人
一般有课题,有项目是可以报销的,不过你导师说不能报销也没办法啊,导师一作的话,有的核心不收版面费,建议好好找找。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发表核心期刊并不是“想发就发”,对作者的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般来说硕士以上能发北核,博士以上才能发南核。万事有例外,如果你是学术大佬,或者你的导师是名校名教授,也可以在本科期间去试试发表核心期刊。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一般不可以。
研究方向是什么,北大核心计算机 机械等方向有活动一点几,
一般本科生都是第一发发表论文,有不少本科生想着要发表论文,但是一般都不知道本科生可以投什么样的期刊。 理论上,所有普通期刊、少数核心期刊和部分期刊都接受本科生投
本科生能发表SCI。 sci发表主要有以下条件: 一、基础条件要求论文务必是原创的。Sci是一个尊重文章专利权的期刊,要想把论文发表到sci期刊上,前提之一论文
一般来说,本科生的论文是不被核心期刊重视的,因为核心期刊不缺稿源,但如果本科生论文非常精彩,核心期刊是可以发表本科毕业论文的,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少。如果是为了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