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4

雅婷0302
首页 > 学术期刊 > 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论文研究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会吸烟的肺

已采纳

呵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落魄,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豁达心胸

169 评论

上海大徐

在演奏琵琶的时候一定要有感情,同时也应该把作品当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演奏琵琶的时候也应该声情并茂,这样才能够产生共鸣感。

93 评论

yangjiefox

有效的策略就是细腻,表现出来的就是特别细腻的一面,给人感觉就特别舒服。

189 评论

愛戀寶寶

出现于我国秦汉时期古老而传统的乐器——琵琶,是一种入门较难、技巧繁复却又有着天籁般美音,而且蕴藏着深厚的底蕴,需要尽力挖掘方能展现其美感和情感的特色乐器。 音符与节奏节拍的组合既可以发出美妙的乐音和旋律,还可以体现不同而真实的情感,如圣一桑所说:“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的确,音乐表达的情感有时远远胜过语言的表达,速度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替代了我们的心绪,心随旋律的平稳而平稳、激动而激动;情随旋律的悲伤而悲伤、欢快而欢快;《乐记》中结合了“心”“声”的关系对音乐中的情感作了深入的阐述,如“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不可变者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均强调了音乐所表现出人的真情实感,对于人心具有无法抵制的感染力。 琵琶演奏技巧技法丰富而且复杂,几乎每种演奏技巧技法在演奏中都占有其重要的位置并作用于乐曲音色与情感的变化。当我们练就深厚而扎实的基本功并能够掌握好这些繁复的技巧技法后,我们的手指就可在琴弦上轻盈而自由地“飞舞”,奏出美妙动听的弦音。 在演奏琵琶作品时,我们的左右手就像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它们可以随时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角色,能文能武、能刚能柔、能狂野也能文静,能奔放也能含蓄,表达着乐曲中复杂多样的情感。音乐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一种艺术,但它的生命是否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要获得美而活的琴乐,就必须求“精”,称“专注精神,感动神鬼”,要求琴乐演奏中不但要有精神的高度专注与集中,并且在艺术技法的表现上也应千锤百炼。琵琶演奏的所有技巧技法在演奏中的情感体现上都起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左右手可通过这些技巧技法的配合再现出风格各异的故事与跌宕起伏的情感,这就是被誉为“弹拨之王”的琵琶的神奇之处。在富有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还需演奏者传入更多丰富的情感,情感的投入需要先对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理解,根据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风格,再适当融入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探索,才能把乐曲中的情感体现得更为真实动人。演奏技巧与情感投入的结合就如傅聪所说:“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对于所弹的乐曲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没有深刻的体会,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就不知道要产生何种效果,就不知道用何种技巧去实现。” 若想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就需要达到音乐审美情感体验所要求的想象、联想或其他审美方式的情感与外物境象交融的意境。《琴诀》有云:“声韵皆有所主”,“因事而制”。即主张演奏者心志应有所寄托,而不是仅求技法形式上的“取声温润”,“句度流美”,更需在演奏中达到“人乐合一”的至高境界,将自己置身于乐曲的意境中,置身于忘我的精神状态中,从而表达出乐曲中的情感。音乐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在音乐中意境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感情与想象画面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微妙变化,好的音乐之所以感人不单是它的旋律优美,优美的旋律和娴熟的技法只不过是一种物质载体,只是产生意境的催化剂,在琵琶的演奏中若要达到音色的完美,需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若要使音乐作品达到使“正直勇毅者”“壮气益增”,使“贫乏孤苦者”“流涕纵横”的审美体验,就需要音乐演奏者具有较强的乐感、丰富的感情以及优秀的音乐表现力。 刘德海先生曾说:“琵琶,叙说不完人间悲欢离合,抒发不禁心头喜怒哀乐。这块富有灵性的木头倾注你毕生的心血,她,将成为你最忠实的朋友。技术技巧磨练你的意志,旋律曲调陶冶你的情操”。诚然,每首作品都包含了作曲家自己的生活感受、社会实践以及情感体验,并把这些感受表现在乐谱上,所以在音乐作品作为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情感体现上的二度创作,每首乐曲的风格各异,体现的故事内容与情感也各不相同,唯有细腻专业并能“以情动人”的演奏者方能以内心的意念来构成并勾勒出作品中意境的审美心境,在演奏中表达出不失本身的真实和自然,而且能根据作品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并能辅之以符合作品意图的肢体表演,以真实、生动、自然、协调的表演将观众带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傅聪在谈到演奏时就曾说到过:“表达一件作品,主要是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要忠实又要生动……为了生动,就得讲究表达的方式,技巧与效果。而最要紧的是真实、真诚、自然,不能有半点儿勉强或是做作,搔首弄姿决不是艺术,自作解人的谎言更不是艺术。” 音乐演奏,要感动观众,必须先感动自己。在演奏中不仅通过音声的传递来向观众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同时还结合“表演”等行为让观众在欣赏作品中达到人乐合一的最高境界。 下面笔者就以亲身演奏过的几首琵琶名曲为例,谈谈如何在演奏中通过对乐曲的细腻理解,再辅以演奏技巧的运用,对作品内容的探索以及对场景的幻想和情感的体验来达到音乐审美体验中所谓的至高境界——也即人乐合一。先看《彝族舞曲》第二段的主题部分,由于这一部分是在琵琶最具光彩的中音区进行演奏的,并运用了推拉音的手法,所以能更为生动地描绘出女性柔美的身段与婀娜的舞姿。这时左手演奏推拉音伸缩的手指犹如女人跳舞时扭动着的身躯,使推拉音更深动地体现出人物动作的特点,右手弹奏第三个音时需要弱奏,这样才能达到所需的效果,右手大手腕的弹挑及手臂大幅度摆动的表演动作真实而形象地体现出舞蹈中摆动挥舞的舞姿,同时也起到了柔和音色的效果。左右手的巧妙配合,在主旋律抒情的长轮部分体现最为明显。 此处体现了女人婀娜多姿的身段、娇柔抚媚的面容与轻盈柔美的舞姿,这时就需要使用细小而微妙的处理方法,为使旋律的音效能够更好地为此种情感的传达服务,就需左手以手腕带动的滑音来体现“柔美”,这时演奏中的左右手好似几个柔美健硕的彝族女,相互用轻盈柔美的舞姿体现着彝族女人的娇柔与温善,随心所欲,却又有着规整的步伐围绕着林中的树木舞动着、穿梭着。当演奏作品体现到不同情感时,我们的审美意境要随之转变,如从演奏《彝族舞曲》中柔美的情景转变成《十面埋伏》中混乱战场的情景时,手指间刚柔的转换可使十个有着纤细柔弱身段的“女子”瞬间变成布阵列营的彪悍士兵,《十面埋伏》的前奏采用了有力的“半拂轮”技巧,右手五个手指干净利落且有力地在四根琴弦上轮奏和拂弦,体现出战场上的士兵们豪迈刚强的性格特点,音乐旋律的紧凑表现出战场上紧张的气氛与人物内心无法平静的心境。右手弹奏时刚强有力而大气的表演动作,就似一个身披战袍手挥利剑的将军在给即将冲杀战场的士兵们部阵说法时的威武气概。 右手富有弹性的双弹挑,右手臂挥舞的姿势就如古代战场上擂鼓的士兵,弹奏的手指好似两根坚实的鼓棒,快速有力的敲击在如鼓面般的一二弦上。 此时右手轮指稳定而缓慢的弹奏令人仿佛看到一支军队由远及进,阔步前行;五个手指的轮流弹奏则体现出这支军队的磅礴气势,士兵们迈着整齐稳健的步伐昂首阔步;右手“扣音”的演奏动作淋漓尽致地体现并代表了这支军队的统帅,使刘邦威风凛凛稳操胜券的霸气跃然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 右手指加快速度与密度的轮指表现出军队走近后看到另一支步伐急促但杂乱的军队,这时五个手指在加速的影响下减轻了在琴弦上轮奏的力度,非常逼真地表现出一群只顾速度不顾步伐稳健的士兵们急促赶往战地的情景,大指“扣音”的弹奏正如带队的将士,快速的步行中仍不失风度。 左手手指在琴弦上快速反复来回的推拉及右手的上下扫奏,如战场上骑马战士的相互厮杀,规整而又自由的节奏体现出战马的奔跑,左右手的配合就像战争中士兵的打斗,扫弦过后的长轮加重了战争中刀光剑影、人仰马翻、血光四溅的场景。此处的弹奏若要更加逼真地体现战场的真实性,左手拉出的音符在往回走时,手指需加大吟弦慢回的弹奏,这样才能更加真切地体现出战场中高抬前蹄、昂头鸣叫的战马的形象和双方军队混战厮杀的惨切情境。手中四弦,弦弦不同,四弦并奏,凄切铿锵,杀声惨气,侵入肌肤,效果绝妙无穷。演奏时的完全投入可使演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达到演奏者的呼吸就如曲中人物的呼吸,演奏者情感的.起伏就如曲中人物情感的起伏,这种演奏与体现情感的境界是发自于心而不仅是发自于手,只是借助手中熟练技巧技法的弹奏,才能更加惟妙惟肖地发挥内心真实的情感与感受。当情感完全投入地演奏《十面埋伏》时,笔者亲身感受到身体根据情景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变化,如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屏住呼吸等状态。 每部作品都体现着不同的情感,在连续演奏几部不同的作品时,就需要演奏者在情感上进行快速的转换,根据不同的内容体现不同的情感,由演奏者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体现把观众带入到一个又一个场景和故事中。如《天山之春》这部体现着景色与人物浑然一体的作品,它原为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的热瓦甫独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后广泛流传。乐曲描绘了春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和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放大自由遐想的空间,尽力把大自然的景色和人物情态的色彩相融合的场景融汇到自己的演奏中,进行自然景色与视觉画面的联想。在规整的节奏中去体现作品的自由演奏,根据对场景的幻想、对旋律特点的洞察,在保留风格和尊重作品的基础上,以个人情感的特点和演奏的风格把作品展现给观众。如约瑟夫.霍尔曼所说:“不管对听众表达的什么,是文学的或音乐的语言,都必须是一种自由的和个人的表达,它只能受到一般的审美法则或审美规律的支配,要表现艺术就得自由,要具有生命力就得有个性。” 乐曲一开始使用了双弹的技巧,轻巧而厚重的音效,呈现了在见天山之景前的神秘色彩,在宁静、安谧的节奏音型伴奏下,无名指的摇指部分逐渐进入了主题,同时展开遐想空间。迈着平稳的步伐,怀着好奇而激动的心情,逐步向天山靠近,无名指的摇指使用力度弱奏的演奏,使乐曲笼罩了一层朦胧的色彩,早晨临近山顶的路途中,略感丝丝凉意,随着步伐的前进,在一层蒙蒙大雾中寻找天山的影子,随着旋律从弱渐强的力度变化,也能在蒙蒙大雾中逐渐看见天山的轮廓,直至长轮部分的出现,从划音技巧开始出现了强力度的演奏,从散开的大雾中清晰的呈现出天山美丽的景色,此时心境也随之开阔,舒展宽广的音调,富于较强的歌唱性,并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特点。 第二段小快板部分欢快、跳跃的旋律与节奏,立即让演奏者联想到维吾尔族的男男女女欢快的在天山脚下敲着手鼓、弹着冬不拉跳着欢快舞蹈的场景。右手连续“点弹”的技法,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动态,右手食指连续的弹奏犹如穿着漂亮的维吾尔族服装的姑娘们掂着脚尖扭动着脖子欢快的跳舞蹈的场景,左手手指在富有较强的节奏中更换着不同的音符,犹如维吾尔族的男同胞们打着手鼓给那些正跳着舞的姑娘们伴奏。在演奏者丰富的联想下,把内心的活动表达出来,并使作品与自身相结合达到“人乐合一”的最高境界,再把这种高境界而富有情感的作品传递给听众并与他们产生共鸣,与听众的的审美情感进行交流,并获得更多的灵感。如傅聪所说:“因为有了群众,无形中有种感情的交流使我心中温暖;也因为在群众面前,必须把作品的精华全部发掘出来,否则就对不起群众,对不起艺术品,所以我在台上特别能集中。我自己觉得录的唱片就不如我台上弹得那么感情热烈,虽然技巧更完整。” 成功的演奏就是使每个听众都为之感动,由体现人物的场景随着转调的长轮旋律转至天山的景色,抒情的旋律再次描绘了天山美丽的风景,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天山更具吸引力,高山上的雪霜犹如给这座雄伟高耸的山峰披上了一层雪白色的永远脱不掉的银装,在四三拍欢快的节奏进行下,描绘了游人欣赏天山时喜悦的心境。整部作品由景至人不断进行着变化,最后以铿锵有力的扫弦结束了乐曲,在自由遐想的空间中体会到了游人最后以兴奋激动的心情结束天山之游的感受。在不同的作品演奏中需具有混合情态复合情调,力求把复杂的心理活动根据作品中不同的情感体现而表达出来,做到喜亦喜、悲亦悲、激动亦激动、平淡亦平淡。李斯特在分析音乐表现情感的艺术特征时指出:“心灵的感受常常是由很多不同的刺激引起的,这些刺激有时是互相近似的,有时则是彼此相反的,因之在我们的心灵上就引起了混合的状态。” 在演奏中技巧的巧妙运用,能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正如约瑟夫.霍尔曼所提到的:“我们衡量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不是凭他的技巧,而是要看如何运用技巧。”演奏中情感投入的体现可把自己和观众带入到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境地中,有道是心中自有“物”,“四弦”既是情。

226 评论

卉峰呢喃

昨日,偶寻得绝美音乐《琵琶语》.初闻而醉,忘形数时未得半语.既而整晚反反复复沉迷其中,得三言两语.喜不自禁,荐此共赏.几滴弦珠,滑落.不经意就采走了耳朵的灵魂.牵肠的悠扬,叩动心扉.泣泣私语,捏碎整颗心的眼泪.行走在月光里,不小心就跌破几声幽怨.空蒙的诗意,绕着叹息欲说还休的寻觅,萦回.低眉续续弹,真能弹尽心中无限事吗?天涯漂泊苦,人生不过是尘埃一粒.是化为泥土,还是附于物体?是融于水里,还是飘浮空中?每一种姿势写着沧桑的秘密.浔阳江头珠颜已老的悲戚,从千年如歌如泣的旧梦里传来,响起我缠绵悱恻的忧伤,怜人怜己,皆泪湿三生.闻梦啼声声,回味一阕记忆,肉身轻易就被埋在美得想哭的清脆里.卷进这触觉的旋涡,不得不遗忘时间的手指,醉入一个神韵仙境.http://zuoye.baidu.com/question/e180ef06e8d0425ffe63fca41551322d.html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其中“冰下难”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请看版本的异文:①作“冰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②作“冰下难”——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③作“冰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④作“冰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琵琶曲《琵琶行》内容介绍:琵琶协奏曲, 张晓峰 作曲.表达的内容与白居易诗《琵琶行》一致.引子由琵琶和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筝则以流水般的琶音衬托,描绘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乐队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题,豪放洒脱.然后是悠美的琵琶声,接着,乐队与琵琶时分时合,犹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情景;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委婉连绵的旋律配以琵琶连珠般的轮指和琵琶女的主题,深刻地表现了感情绯恻,忧患沧桑的古代妇女的形象.接着,运用多种手法,根据诗的描述,刻划了琵琶女形象的不同侧面高超的演奏技艺、风流的教坊生涯和凄凉的天涯沦落;③“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以摇指变化再现了琵琶女的主题,更加深沉悠长;二胡悠缓的独奏,恰似诗人的感叹.继而旋律连续的上下行模进,琵琶和乐队的交替奏鸣,诗人和琵琶女主题的糅合发展,犹如诗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④尾声“月白江心”:皓月当空,秋水如银,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静的夜色中飘荡.【司马青衫】司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解 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出 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示 例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 高中语文 课文王实甫《 长亭送别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 吴激 《 人月圆 》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编辑本段 诗词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一些角度、一些相关资料。如果不着急我可以帮你写一段,请问散化议论还是作文议论?

137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研究琵琶语开题报告

    如果写音乐对动漫影视的影响 该找哪些书籍、资料呢?

    棉花糖夫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琵琶曲天鹅的研究论文

    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诗之一。前面描述琵琶声音的片段非常精彩。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琵琶女子高超的演奏技巧,使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的声音,具

    Lucky小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琵琶论文创作主题

    写基础技法的不容易有新意,虽然材料多,但是答辩的时候有困难.起源什么的根本不用考虑,一般这样的命题是不会被通过的可以写那种从一个具体的乐曲然后写作者风格,流派的

    子非鱼110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琵琶曲阳春古曲的论文题目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

    大筷子9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琵琶音乐论文题目

    可以谈论一下琵琶对民乐的影响---民乐之王。在探讨一下为什么琵琶可以到达今天这样的地位和为此做出过贡献的著名演奏家。也可以讨论一首琵琶曲,例如十面埋伏,将他的磅

    hanhan012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