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6

胖达最高
首页 > 学术期刊 > 水利工程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uanxuehan

已采纳

水利渠道工程施工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摘要】 水利渠道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对于这项工程,从国家到地方一直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在这方面的建设和科研也投入了很大的资金,用来促进水利渠道的设计创新和建设保障。但是,在水利渠道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就水利渠道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分析,同时对如何有效预防此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水利渠道工程 施工 问题 解决措施

水利渠道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农业大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以及相关产业得以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推进水利渠道的建设创新和改善,解决水利渠道建设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施工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完善水利渠道的工程建设,对于推进与水利渠道相关的产业和工程发展,实现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经济进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渠道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养护和切缝时机错误

在水利渠道的修建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水渠建设前期的工程建设问题,同时,对于水渠建设完成后的后期养护工作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水利渠道的建设材料在修建成型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后期养护,一段时间之内,需要通过必要的养护手段确保渠道的整体材质得到良好的养护,保证水利渠道的稳定性。此外,由于环境气候的影响,温差也会使水利渠道发生伸缩变化。因此,要在水渠上进行间隔性的切割处理,消除膨胀或收缩带来的`应力对水渠形态的影响。在进行水渠切割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来进行切割工作,不能随意采取切割措施,避免破坏水利渠道的整体形态,致使其后续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

1.2因温差出现局部隆起

由于操作和施工过程中的失误,常常会使水利渠道的局部位置出现膨胀或隆起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严重改变水利渠道整体的流畅度,从而影响水利渠道后续的使用功能。同时,由于个别地区温差的影响,也会致使水利渠道的物理形态发生改变,所以,在水渠施工建设过程中,应道提前进行实地考察,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1.3水渠弯道出现褶皱

在水利渠道建设过程中,由于水利渠道较长,跨越的地形也较为复杂,需要依据当地的实际地理环境进行建设。因此,水利渠道难免会出现一些弯道。由于建设过程中对于此类问题的忽视,这些弯道常常会出现褶皱。而水利渠道的主要作用就是疏导水流,这要求水利渠道的内壁必须保持流畅和光滑,因此,渠道内壁出现的褶皱会严重影响到水利渠道的流畅度和使用功能。在进行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就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于水利渠道弯道处可能出现的褶皱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预防,避免因处理不当发生的褶皱而影响水利渠道整体的使用功能。

1.4水渠走向与当地环境脱节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水利渠道的走向应当参考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施工建设,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水利渠道设计和建设方面的不合理。如果水利渠道没有一句当地的环境进行相应的建设调整,水渠的走向与实际运用情况不符,那么水渠的使用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水渠建设之初,设计人员就应当首先将这个问题纳入施工考虑的范畴,对当地的水温和地质条件,以及水土平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依据这些客观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和建设。保证水利渠道在建成后可以充分满足灌溉或其他项目的用水量。

2水利渠道工程施工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2.1严格控制养护时间

水利渠道在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养护,确保水利渠道的整体材料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一个稳定状态,从而有利于水利渠道在今后的有效使用。水利渠道不仅要养护,而且是个人员还要依据水利渠道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护理时间,对已初具规模的水利渠道进行合理的养护,以保证水利渠道的质量。

2.2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在水利渠道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技术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的施工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这些技术能够确保整个水利渠道的建设工程顺利进行。但是,如果对施工技术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或者施工人员没有充分掌握施工技术的要点,致使施工技术使用不当,就会导致水利渠道建设工程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对这些施工技术进行系统的管理,确保每种施工技术都能够用到合适的地方。施工技术的使用者是进行水利渠道建设的施工人员,因此,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技术的体现。作为施工团队的管理者应当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和培训,强化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掌握,提高水利渠道建设的工程质量。

2.3完善工程的基础资料

在进行水利渠道的施工建设之前施工团队应当首先深入现场,对即将进行水利渠道建设的地区进行详细的自然环境勘探和水文地质检测,做到对当地环境的充分了解,为下一步的水利渠道建设工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勘探人员还应当就这些信息和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依据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确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水利渠道的施工建设顺利推进。在现场勘探和施工设计的提升,还要依据工程需要进行材料选择。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地质条件和渠道的用途应当作为重要依据。最后,整个勘探过程以及设计和选料过程都应当有专人负责,并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划分责任人,从而更好地保证水利渠道施工建设按照组织规划扎实有序地推进。

3结语

水利渠道的施工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水利渠道的建设工程量大,其功能作用也很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的探究,以保证后续整个施工过程的正常和稳定。除了对施工的不同地区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勘探外,施工人员还应当吸取以往的施工经验,强化现有的工程建设理念及施工队伍建设,加强对施工团队的有效管理,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切实掌握水利渠道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为水利渠道的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健.渠道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

[2]陈建华.探析水利渠道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J].工程技术,2013.

295 评论

风吹散了心

谈谈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

地下水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及耐用性有着重大影响,因为地下水是岩土体的核心组成部分,会对水利工程基坝质量的好坏造成影响。

摘要: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水利工程中,二者相辅相成,地下水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环境,同时也对建筑地及周围的岩土体性质有重大影响,岩土体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便是地下水,对建设物稳定性与耐用性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对水文地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为了对工程调查的质量带来提高,在进行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时,需要对建设地及其周围岩土体的性质进行严格勘察,此外,还要对地下水进行勘察,以此为基础,对预防与治理提出相关意见,并提前准备好设计规划与工程开展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对工程的危害进行减少。文章对常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勘察

0引言

地下水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及耐用性有着重大影响,因为地下水是岩土体的核心组成部分,会对水利工程基坝质量的好坏造成影响。不管建设什么项目,必须要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还需要经过详细调查该地区水文面积、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的特点与水质量、数量是否变化等。但是,在实际勘察中,对一些水文条件较为错综复杂的山地,若是忽略了工程勘察,对工程地地质情况不了解,在工程规划中也没有在意水文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工程问题的发生。并且,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些,知识简单的通过报告进行了解与评价。所以,为了对工程质量带来提高,必须要加强对水文地质的研究。

1水利工程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价

在进行工程勘察时对水文地质的评价需要注意以下3点:1)重视地下水对土壤、岩石以及建筑物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从而有效的预测岩土工程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并且对此做出防范措施。2)根据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供水文地质所需要的必要材料。3)从工程建设的视角来看,针对地下水对工程的不同影响,提出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①处于地下水中的建筑物,其钢筋可能会被地下水腐蚀;②建筑工程的基坝土质的选择有限,只能考虑土质不好的风化岩、软岩等,对可能会发生的崩解、岩石与土壤软化等进行对地下水的评估;③应该对地基挤压问题进行预测,观察是否会有流砂与潜在侵蚀发生的可能性;④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与施工中,由于水位变化产生地基浮动等问题;⑤随着工程施工的开展,会造成土壤与岩石的变化,甚至会对建筑物与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测试与研究岩土的水理性质

土壤中的水分与地下水会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显示不同的属性,这就是土壤物理性质,其主要有水分保持能力、土壤透气性、水分含量等特点,这些方面导致了地下水、气态水与液态水的联系。岩层是岩土体贮藏地下水的地方,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水,如潜水、承压水等。含水层空隙性质的不同,使地下水可分为岩溶水、裂隙水。土壤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使岩土体的存在方式与地下水有所不同,不同的地下水形式会给岩土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砂黏土中有极少的地下水这是结合水存在的主要方式。当结合水与黏土显示属性为可塑性、收缩为黏土、膨胀等形式时,就是弱结合水,它是由于受到物理作用与机械作用的制约,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受到的岩土动态物理性小,从而产生的。当土质失去植被保护或者遇到强降雨等情况,泥土流失会比较严重,土质随雨水流失过程中慢慢沉积,导致河床抬高,因此,了解清楚水利工程上游土质构造问题,能制定有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问题。例如三峡工程占地面积广阔,又位于地质复杂的四川省,所以在工程开始之初必须严格探测土质结构,采用正确的蓄水运行方式。“蓄清排浑”是三峡工程运用的比较成功的一个排洪方式,在汛期,控制145m的运行水位,与正常蓄水位相比,低30m。当水位高于145m时,其泄洪能力达到64000多m3/s,这样可大大降低泥沙淤积问题。

3水利地质的分析

3.1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

理想的建洞山体具备的条件应该是:构建洞区地质条件简单,裂隙间距大,岩层厚,无断裂带不会对山体稳定性造成影响,具有完整坚硬的岩体,完整的地形,没有受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破坏,没有岩溶现象或岩溶现象不发育,地下水影响较小,无有毒气体与异常地热的发生。脆性断裂,层状弯折与拱曲,塑性变形与膨胀,山体滑坡与断层以上几种都属于岩石变形与破坏类型。

3.2坝基岩体工程地质的分析

不同的坝型,所其工作特点也具有不同的特性,对地质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对不同类型的坝应该适应什么样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了解。但是由于坝区的岩体会有地质的缺陷,从而会引起坝区渗漏与坝基稳定等工程事故的发生。

3.3分析边坡工程

蠕动变形、崩塌、山体滑坡是常见的'边坡类型。以外,还有松弛张裂、泥石流等问题存在。泥石流属于常见边坡失稳的类型。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降雨,地形条件,地质构造与岩体构造,岩石类型与性质,其他因素(日照、地震、风力、温度等)都是造成影响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的原因。3.4影响水库工程地质问题的原因水库分为两类:地面水库(河流上建筑坝所形成人工湖);地下水库(根据地下的蓄水结构,由于人工控制造成)。由于蓄水后,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周围水文条件造成了影响,使库区与邻近地段的地质环境受到改变。如:由于地下水的上升导致洼地淹没等。从而导致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如:水库淤积、水库渗漏、库岸塌陷等问题的发生。

3.5软土路基边坡稳定性与基坑降排水

作为软土基坑地质问题较为注意的两个方面。在对其进行建设时,要注意边坡稳定性,要保证事故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坡度进行合理设置、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安全措施等。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边坡稳定性;对于粉砂与细砂土质的边坡,进行流砂与管涌评价,从而防止发生事故;防止坑底的隆起,确保基坑的土壤随时处于干燥状态,方便工人的施工。明排法与人工降水是开挖软土基坑降排水的方法。

4结语

在工程地质中,工程地质的环境都是由工程环境与地质环境组合构成的,岩土体加载路径与时间作为工程地质环境变化与内部自我调整的决定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原因系统造成必然的改变,这表现出工程环境需要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地质环境需要适应工程环境。如果需要对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进行现状分析,必须要对该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还需要分析水利项目是否适应,并且还要对发生灾难的破坏程度进行预测与分析。进行水利工程地质环境现状的分析,是为了更好的对水利工程做出设计与规划,并且提出更为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骆祖江,张弘,李会中等.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地下水渗流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02):341-347.

[2]王媛,王学潮,王建平等.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0):3614-3619.

95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质勘探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P634.8 [文献码] B [ 文章 编号] 1000-405X(2013)-7-229-2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我国目前唯一组织

    静香陈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模板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论文 范文

    helloJ8043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投稿

    我知道,Q我我告诉你。

    花轮小丸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地质勘探与勘查论文范文参考

    摘 要 随着现代勘探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被用于很多的领域中。其中,地质勘探可以从工程地质勘探 、石油煤炭开采地质勘探等不 同的应用方面进行

    泡芙小工坊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工程地质勘查毕业论文

    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 成因演化论 、 结构控制论 和 相互作用论 ,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 方法 ,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

    定州人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