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8

艺术边上观望
首页 > 学术期刊 > 浪漫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大的熨斗

已采纳

、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简•爱》看知识改变女性命运 摘 要《简•爱》是一部出色的自传小说。女主人公简没有娇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却和其它著作中的美人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简出生贫寒,是一个可怜的孤儿,随后又被送进寄宿学校,过者艰苦的生活,...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9 KB 日期:2008-11-13 4、 (英语系毕业论文)我看简•爱的爱情 摘 要《简.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自叙手法,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反抗社会压力,充满反叛和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其充满爱、激情与...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7 KB 日期:2008-10-05 5、 (英语系毕业论文)分析简•爱的美 摘 要《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写于1846年。虽然迄今150多年,但是这部作品仍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这都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女主人翁简.爱。外在的美是短暂的,内在的美...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3 KB 日期:2008-10-05 6、 (英语系毕业论文)《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 摘 要本文从浪漫主义视角重新解读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郎特的长篇小说《简•爱》的艺术特点——积极浪漫主义与黑色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简•爱》是一部复杂的作...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7 KB 日期:2008-10-05 7、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 开题报告+论文目录I Introduction 1II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arlotte Bronte’s and Jane Eyre’s Experiences ...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4 KB 日期:2008-05-17 8、 (实用英语专业)论《简·爱》的写作特点及人物个性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 《简·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小说生动丰富的语言、具体的人物性格、写作背景...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42 KB 日期:2008-03-21 9、 (英语系毕业论文)为爱而叛逆——简·爱对爱的渴求的分析 内容摘要夏洛蒂·博朗特在《简·爱》小说中讲述了一个孤女成长为一个成熟高贵的人,并得到别人的喜爱与尊重的故事。主人公简·爱在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时,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她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生...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8 KB 日期:2007-08-12 10、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简爱》看19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论文摘 要女性主义批评在女性解放运动推动下发展起来。近年来女性主义批评转向以女性经验以及女性对生活的反映为基础,通过对文学中的女性人物进行重新阐释和解读,肯...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2 KB 日期:2007-06-21

324 评论

sunxiaoyan85

一、成长环境带来的自卑心理简爱自小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她跟着舅舅一起生活,但是舅舅照顾她没几天就离世了,而里德舅妈始终不喜欢简爱,不但对她恶语相向,还任由儿子对她进行欺凌。在里德舅妈的家里,简爱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必须容忍表兄约翰对她的欺辱,否则她可能真的如约翰所说的“你本应是要饭的,不应该呆在这儿,跟我们这样上等人的孩子一起生活,吃一样的饭,穿着用妈妈的钱买来的衣服。”在这样的环境下,简爱艰难求存,必须活得小心翼翼,她不但要应付里德舅妈的刁难,还要提防约翰的欺负和虐待。对此,简爱在文中是这样自述的“他经常欺负和虐待我,根本不是一星期两三次或一天一两回,而是持续不断的,以致只要他一靠近我,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紧张害怕,骨头上的每一块肌肉都胆怯得痉挛。”长期生活在欺凌、虐待、缺乏关怀与爱的环境中,简爱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她心中充满恐惧、憎恨和绝望。最终在约翰欺负她的时候,她喊出了那一句:“你这个凶残的坏家伙。你真是个监工头,就像那些罗马暴君!”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简爱承受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痛苦,也深深懂得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而这份不安感滋生了她性格当中的自卑感,使得她对这个世界有着本能的抵制与抗争。那么,一个人有自卑的心理往往来源她的原生家庭,如果家人给予的关怀与爱不够多,那孩子自然会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得不到家人的疼爱。关于自卑心理,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从婴幼儿时期,由于无力、无能和无知的状态,必须对父母和周围世界的依赖而引起的。对于简爱来说,童年缺乏的关爱使得她对自身的认知不足,以至于她在桑菲尔德遇见英格拉姆小姐时,那种骨子深处的自卑感一直主宰着她的人生。即便是嫉妒,也无法超越内心的自卑感。简爱始终认为自己是“孤苦无依,相貌平平的家庭女教师”,她认定“自己有些矮小,过于苍白,五官不端正”,“对于自己的容貌,我都会自生怜惜”,这种自我认知使得她认定自己配不上主人罗彻斯特。如果简爱一直沉沦于在自卑的心理当中,那么她的命运将和大多数人一样随波逐流,在别人的安排下过完一生。但是,简爱的身上似乎有着另外一股力量,那就是不服输。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无可否认的,外在的事件助成了大部分的命运,像恩宠、机会、别人的死亡、合时的优点等等;但一个人命运的塑造,主要在他自己手中。”

195 评论

度兰度兰

楼主你好,这是我给你找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一、浪漫主义音乐概述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二、音乐中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三、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四、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主义音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五、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六、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其作品题材十分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如《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奥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岁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还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等作品。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圆舞曲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之称。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响曲》。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乐章的情节线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在歌剧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意大利罗西尼的作品旋律优美、技艺精巧。他还是美声唱法的开创者。威尔第的音乐作品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富有民族特色,对当时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人们尊称他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扬世界的巨作。普契尼的音乐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如《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代表作品还有《蝴蝶夫人》等。法国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门》是世界最优秀的歌剧作品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德意志瓦格纳的作品极有独创性。他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的巨作《尼布龙根的指环》具有鲜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七、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浪漫主义音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八、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民族性、民主性。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在音乐风格上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人民性。浪漫主义音乐家受到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的启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同时为使作品被人所理解,发展了乐器作品的标题性,创作了大量的标量音乐。抒情性。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自传性,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幻想性。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也题材和形象,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新精神。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

199 评论

杨小妹0215

ghts3兄所言极是,惭愧了.

190 评论

tianyaguke1968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文献综述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最佳作品。 这个“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遍的兴趣。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成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通常包含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指一种创作方法,他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思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种涵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想。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我想通过对浪漫主义的分析与探讨,分析《简·爱》中的一些浪漫主义的因素。作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物,《简·爱》和浪漫主义在同一个大环境中,彼此相互影响,互相借鉴。 《简·爱》中的很多场景描述,都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不仅仅是从文学手法上,甚至是在描述的场景的色调,背景,冷暖度,角度以及人物表情上等等视觉因素上,都深受当时浪漫主义的很大影响。

245 评论

yuki不乖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是世界公认的、巴洛克时期的主调音乐清唱歌剧创作的先驱。在歌剧的发展过程中,从西方舞台演出状况和国际性声乐比赛曲目中来看,亨德尔的清唱剧作品作为一个流派被列为必唱曲目之一。而从当今国内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的声乐曲目中以及音乐会、比赛曲目中观察,大多集中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上,这样的偏爱使声乐者造成对巴洛克时期清唱剧等风格的声乐曲目的偏失。鉴于此笔者选取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歌唱技巧及演唱处理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也可以对学生对此作品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实践学习指南。《让我痛哭吧》选自亨德尔的歌剧《里那尔多Rinaldo》,剧本由罗西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塔索的同名叙事诗所改编。该作品严格考虑了声乐演唱者的音域,从放松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写作,其旋律基本在中声区,音域不宽,不为了炫技而频繁的运用高音,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声乐演唱者把良好歌唱发声习惯养成;避免了浓厚低音与强力冲击高音的力度,帮助歌唱者更加放松,自然发声,可以自然的保护声带,并且还能展现优质的声音。亨德尔的清唱剧咏叹调有助于声音的规范,只有通过这样传统学派的训练才能更有效地系统地学习美声。2.2曲式结构分析作品《让我痛哭吧》由宣叙调与咏叹调两部分组成,主调为C大调,拍号为4/4拍。首先,第1-12节是使用叙事来说明故事由来的叙述,而叙事的平稳,则为第二部分奠定了基础。音乐的力度不寻求渐弱以及渐强的细微变化,而是使用阶梯式力度,这样显得更加的清晰。它在乐章中保持基本的情感,在相邻乐章之间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音乐的基本特征。其次咏叹调为13—84小节,结构是一个小型复三部曲式。第一个小节以柔和的音调开始,以强调歌曲的悲伤情绪。在旋律过程中,质感充满了谐调的伴奏,使气氛恢复了活力,速度由Larghetto代替Andante,以反映动态故事变化之间的对比。第一个小部分以单三部曲形式复制,调性F—C—F;第二小部分调性由d—a,第二小部分结束处再现第一大部分。随着音乐的发展,从55小节开始是整首作品的高峰,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地方。歌曲以f力度开始。它主要强调世界的无尽苦难,力度语气得到增强,以反映角色的激动感,后一种感觉逐渐得到缓解,下行级进渐弱。它以平静的语气开始,以口语表达,最后以激动的语气表达,以低声结束。语言的变化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标志着爱情悲剧的开始。中间部分感叹了荒凉,最后主角很激动。从爱慕到绝望,它反映了里纳尔多的复杂兴趣。著名歌唱家范竞马曾经说过,歌唱的呼吸是胸腹式呼吸。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胸腹式呼吸法,即气要感觉吸到了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在呼气的过程中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作品《让我痛哭吧》全曲较为平缓,比如如下谱例,第4小节与第5小节的第1拍中八分音符之后,就是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那么这里就需要气息的控制,才能将休止符的感觉唱出来。共鸣的建立是保证合唱音响共振的重要前提,也是统一音色的重要手段。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作品《让我痛哭吧》总体来说音域不高,必须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才能演唱出其力度渐强和渐弱的特征。在一方面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使声音能通向鼻腔,更好地运用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亨德尔在冲突中表达情感的能力优于其他作曲家。在他看来,情绪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心理状态;正如这首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整曲的基调应是悲情的,借爱情的不辛遭遇进而对命运以及人生产生了众多复杂无奈的情感,后半部分基本上在某种程度上以缓慢的速度扩展了歌词“tà”,表现出角色的内心感受。3.3演唱之二度创作情感处理完全由自身的情感整合,稍加哭泣便传达出作品形象的真实感受,诠释了戏剧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使用贴切的语气来解释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并结合其表达能力来掌握作曲家想要展现的场景,并在不放弃的情况下对残酷的命运毫不妥协,再次升华了这一作品。首先尊重、忠实地再现作品形象;仔细阅读乐谱了解歌曲的氛围,以准确地掌握歌曲的人物形象,做到用自己真情实感去演绎,把自己的感想和情感真切融入在作品之中,这样我们所演绎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1. 结束语《让我痛哭吧》是巴洛克时期亨德尔创作的优秀声乐代表性作品,加强对《让我痛哭吧》声乐作品研究,能够更好的学习和训练声乐作品发声,在明确掌握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好的表达声乐作品创作情感内涵,达到以气带声,以声带情的效果,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声乐欣赏情感体验。

249 评论

今天属于1

沙子里

161 评论

相关问答

  •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论文答辩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一位盛唐诗坛里不得不看的风景,其诗豪放飘逸,想象瑰丽,代表着诗坛里的一座高峰------浪漫主义。其诗句风华绮丽而又巧妙的熔铸为

    水之语城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原则。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

    微雨燕双飞1988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论文的参考文献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现存九百九十多首,其中不少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中学语文教材曾选入《送友人》《秋浦歌》《子夜吴歌》《望天门山》

    Dianayaoya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英雄主义论文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话就写美国电影和文化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导向开始改变,电影里的所反映的思想也开始不一样了。不过美国电影始终都宣扬的是英雄主义。反正综述嘛,就是

    杜拉拉cand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英国浪漫主义毕业论文

    1、 (英语系毕业论文)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 摘 要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的一部小说, 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的是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

    白小白爱吐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