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4

可可京99
首页 > 学术期刊 > 土壤抗蚀性研究论文答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妮宝贝

已采纳

问题一: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包括哪些? 温度-影响生物因素和水循环 水文(降水,地表径流,冰川,积雪等) 生物因素(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疏松土壤-植物根固土-人类生产活动、耕作等) 光照-太阳辐射影响温度 还有什么人为的,污染程度等等。荒漠化程度。。 还有地形-山地平原黄土高原青藏订原,土壤种类冻土红壤黑土耕作土(肥力) 还有大气运动,风化侵蚀 问题二: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表现为: 1.降水量;一般说来,降水量愈大,水土流失量愈多; 2.地形;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而坡度的大小、坡长、坡形等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坡度的影响最大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大,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3.土壤;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因而土壤本身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对土壤侵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土壤质地越松,越易被侵蚀; 4.植被;植被破坏使土壤失去天然保护屏障,成为加速土壤侵蚀的先导因子,植被覆盖面积越大,土壤受侵蚀越小,反之越大。 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如滥垦、滥伐、滥牧)和坡耕地垦植(如陡坡开荒、顺坡耕作、过度放牧),或由于开矿、修路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参照土壤侵蚀,基本一样。 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问题三: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有哪些?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由水、重力和风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的破坏 和损失。土壤侵蚀(soil erosion)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营力作用下,土壤、 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也就是水土流失 中的土体损失。狭义的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层的侵蚀过程。广义的土壤侵蚀,除 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化学侵蚀外,还包括土壤的淋溶、 坍陷等,被侵蚀的对象也不限于土壤,还包括土壤下面的土体、岩屑及松软岩层。 水土流失一词在中国早已广泛使用。自从土壤侵蚀一词传入中国后,从广义理解常被 用作水土流失的同义语。目前对土壤侵蚀的理解,与水土流失的涵义基本相同,土壤侵蚀 也叫水土流失。但因各地具体条件相差悬殊,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也不尽相同,作为同义语 使用时应注意其异同。 在地质时期自然条件下,陆地表面不断受到的侵蚀过程是在不受人类影响的情况下进行 的,是地质侵蚀或古代侵蚀,也叫自然侵蚀。它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当时自然因素的变化, 如构造运动、冰川活动、气候变化和重力作用等。古代侵蚀形成现代的基本地形和水路网。 人类出现以后因生产活动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称为现代侵蚀,它是在古代侵蚀塑造的地形 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常态侵蚀和加速侵蚀。常态侵蚀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不易被人查觉, 常态侵蚀并不破坏土壤,其侵蚀量小于或接近于成土过程形成的物质量。表层土壤的侵蚀 与成土作用所形成新的土层之间,存在着暂时的平衡。常态侵蚀一般发生在茂密的林、 草地或有良好保土措施的农地上。加速侵蚀是由于人类滥伐森林、耕垦陡坡、过度放牧、 筑路开矿等引起的,其侵蚀量大于成土过程形成的物质量。通常所称土壤侵蚀或水土流失, 即指加速侵蚀。当土壤的侵蚀速度不超过其成土速度时,土壤不会发生退化,可以无限期 地利用。据估计,形成25毫米厚的表土层,不扰动条件下需300~1000年,耕作扰动情况 下有的土壤30年即可。 问题四:土壤侵蚀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有降水等气候、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地质条件等。 人为因素主要由植被破坏、坡耕地垦植,或由于开矿、修路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等造成的水土流失等。 问题五: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土壤侵蚀 (10分)(1)突出特征:降水干湿季明显(季节变化大)。夏半年(11月~次年4月)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降水少。(1分)原因:夏半年(11月~次年4月)受赤道低压南移影响,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东南信风控制,受东部高大的巴西高原阻挡,背风地带,降水较少。(2分)(2)自然条件: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谷众多,遮光条件好。(3分)(3)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1分)社会经济原因:开发时间早;沿海,海运便利;人口集中,经济发达。(3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地处巴西高原,该地属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半年(11月~次年4月)受赤道低压南移影响,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所以降水突出特征是降水干湿季明显,季节变化大,夏半年11月~次年4月,降水多,冬半年5月~10月,降水少。(2)根据材料中叙述的咖啡生长需要的自然条件,结合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可以得出,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谷众多,遮光条件好。(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很容易得出巴西城市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分析原因时要注意的是该题只要求分析社会经济原因,自然原因答上也不会得分,如果写错还可能影响得分,答题时一定注意。巴西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因为东南沿海开发时间早,临海,对外联系便利,人口集中,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问题六: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表现为: 1.降水量;一般说来,降水量愈大,水土流失量愈多; 2.地形;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而坡度的大小、坡长、坡形等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坡度的影响最大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大,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3.土壤;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因而土壤本身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对土壤侵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土壤质地越松,越易被侵蚀; 4.植被;植被破坏使土壤失去天然保护屏障,成为加速土壤侵蚀的先导因子,植被覆盖面积越大,土壤受侵蚀越小,反之越大。 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如滥垦、滥伐、滥牧)和坡耕地垦植(如陡坡开荒、顺坡耕作、过度放牧),或由于开矿、修路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参照土壤侵蚀,基本一样。 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问题七:土壤侵蚀会对人类带来什么灾害 土壤侵蚀的危害: 1破坏土地,吞食农田。 2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的发展。 3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淤塞湖泊,影响开发利用。 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壤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合理保护、改良和利用风沙区、山丘区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壤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事业。 水力侵蚀: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雨滴击溅侵蚀:在雨滴击溅作用下土壤结构和土壤颗粒产生位移的现象。 混合侵蚀:是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常称泥石流。 冰川侵蚀有冰川运动队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 面蚀:斜坡上的降雨不能完全被土壤吸收时在地表产生积水,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地表径流,开始形成的地表径流处于未集中的分散状态,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 沟蚀:在面蚀的基础上,尤其细沟状面蚀进一步发展,分散的地表径流由于地表影响逐渐集中,形成有固定流路的水流称作集中的地表径流或股流,集中的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质及破碎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 风沙流:气流及其搬运的固体颗粒的混合流。 荒漠化: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输沙量;气流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或面积所搬运是沙量 沙尘暴:大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 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水力 重力 风力 冻融 冰川 混合 生物 化学。按发生的时间划分为古代侵蚀 现代侵蚀 按发生的速度划分为加速侵蚀 正常侵蚀 泥石流的分类:按固体物质组成分泥石质 水石流 泥流。按泥石流性质分稀性泥石流和粘性泥石流 按主导因素分冰川型 降雨型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1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3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措施、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似4以自然界限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问题八:土壤侵蚀如何划分级别?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叮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 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 200 北方土石山区 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 500 西南土石山区 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 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 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 年风蚀厚度 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 >70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 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

236 评论

Scorpio&Aries

地理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广博的,但我们在学习和 高三 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么杂乱无章,而会十分有趣下面,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土壤侵蚀的人为因素 若说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那么人为因素则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 人类出现以后,其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土壤侵蚀面积和侵蚀程度不断扩大加剧。由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破坏而引发或激发的侵蚀,其侵蚀速率多为自然侵蚀的数十倍、数百倍以上。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毁林开荒、过渡放牧是间接的加速了土壤侵蚀,而近代城镇、工矿建设的发展,又引发了新的人为侵蚀,不仅导致了侵蚀量增多、地区生态景观的改变,而且危及江、河、湖泊的常态运行。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破坏,农田被吞食,坡耕地表层土壤侵蚀后,使土地日益瘠薄;而被水带走的土壤沉积在下游河道,削弱了河床泄洪能力,会加剧洪水的危害,淤积在水库中导致水库、山塘、湖泊面积减小;洪水、泥石流等土壤侵蚀发展的极端事件,还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10年2月3日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碳农业大会上,与会科学家警告称:全球肥沃土壤正以比自然补充更快的速度消失,最后导致表层土壤变得贫瘠。每年大约有750亿吨土壤流失,世界上80%的适合耕作的土地都遭到中度或者严重侵蚀,全球肥沃土壤将在60年内消失,人类因此将面临新的粮食危机。其中中国土壤的流失速度比自然补充速度高57倍,欧洲高17倍,美国高10倍,澳大利亚只有5倍。而人类的管理不当和过度耕作导致的侵蚀、气候改变以及日益增加的人口,是全球肥沃土壤流失的主要原因。 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 1、地形:折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坡地土壤最容易被水力侵蚀盯上,并且坡度的大小、坡长、坡形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坡度,因为坡地上暴露的土壤容易在水流的冲刷下被带走,坡越陡,往往水流冲刷能带走的土壤越多。 2、气候:气候变化是土壤侵蚀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气候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时狂暴,比如最主要而又最直接的降水,尤其是暴雨,直接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是导致丘陵和山区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重要推手;有时又很轻柔,比如喀斯特地区浸入地下的地表径流,聚集、汇流,在土层和岩基内部进行着缓慢侵蚀和溶蚀,经过成百上千年,最终形成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有时又是悄无声息的,比如土壤冻融侵蚀,就是由于冬春季节温度变化,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首先融化,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成流塑状态,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 3、土壤:土壤作为侵蚀作用的对象,其本身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当然对侵蚀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土壤的透水性与质地、结构、孔隙有关,一般地,质地沙、结构疏松的土壤易产生侵蚀。土壤抗蚀性主要是指土壤颗粒间的结合力,土壤结构体相互不易分散,那么土壤抗蚀性就比较强。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对抗流水、风等外力破坏的能力。事实上,如果土壤有根系缠绕,将使土壤颗粒间更团结,可增强土壤抗冲性。 4、植被:植被是土壤的天然保护屏障,其冠层可以减轻暴雨对土壤表面的直接冲刷力度,避免表层土壤松动而被雨水冲走;其根系可以使土壤团结,增加土壤的储水性能,防止土壤被水直接冲走或者被风刮跑。 上述内容就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后,我们的知识储备会更及完善,从而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地理问题。

91 评论

尛小尛111

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水量的大小,土地结构

307 评论

相关问答

  • 土壤肥力研究论文

    科研论文1. 施用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39~243。2. 鄂南红壤性水稻土双

    蓝缀天堂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外土壤酸碱性研究现状论文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简化来说,酸碱度影响矿物质的形态及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pH不同也会影响土壤团粒结构,进而影响毛细结构...等等有很多方面的。可以具体一些。

    清晨依恋静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抗腐蚀材料研究论文题目

    桥梁工程中的腐蚀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本文从桥梁工程中的腐蚀类型分析机制入手,对桥梁工程中的腐蚀机理以及原因分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桥梁工程中腐蚀问题的

    小小爱小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土壤研究科技论文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问题和关键技术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全全英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论文

    一、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选择结构体系,该体系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

    不想吃成胖嘟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