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54

chengongsc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素材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天之梦想

已采纳

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探究;发现问题;发散思维;创造性

科学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而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其课程内容渗透创造精神刻不容缓。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应当把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于整个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创造的过程:引发好奇———探究实验———分析论证———发明创造;其中好奇心会诱发人们的探究欲望,探究实验是创造过程中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分析论证整个探究活动是整个创造过程的关键所在,创造就是好奇、实验和分析的归宿。为了使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创造力。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

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提问,能够为了解答疑惑而不耻下问。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几乎所有发明家的创造发明都是从提问开始的,都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质疑,彻底推翻了维持几千年的错误观点,把力和运动的.关系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著名的牛顿运动定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学生看似幼稚、天真的发问,我们一定要耐心解释,保护好好奇心,鼓励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一时无法解释的,也要启发他们用其他的手段和方法继续去探索。

二、设计好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比较密切。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设计分三步:

①明确重点问题。教师根据课标,结合课程内容确定实验探究的重点问题。每节课都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上课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无形中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这是实验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由小及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也可适当设置一些子问题,将探究的重、难点进行化解,分解到每一个子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在解决子问题的基础上再解决重点问题。

③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完善整个知识结构,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探索、探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图片,在科学性、丰富性、新颖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正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思考、反复实验和推理论证,终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创造力只能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探索中得来。学生正是因为爱探索,所以在独立思考时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够积极地去探索,而当他一旦成功,就会反哺自身,大大振奋精神,提高积极性,就会信心十足、全力以赴,专心致志、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索,然后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

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不墨守成规、不走老路,能从多方面去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物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是以多端性和变通性为特点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对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因而它能让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给学生,安排一些能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和环境。例如上习题课时,可以多安排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精选题型,为学生创造触类旁通的机会,让他们能逐步养成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五、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包含了创新与实践、科研能力与态度、科研习惯和精神、研究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等许多层面的内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以往教师拼命说、学生努力听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接受者”变为“发现者”,变被动为主动。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创造潜能,研究性学习创造了一个能让学生尽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由环境,能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果引导得当的话,还能够深入到内心情感世界中去,让他们更加关注人类、社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它使每个学生的课题研究结果,对个人或对社会,都具有创造性。所以,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就是人创造性成长的结果。培养创造型人才不仅仅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物理先驱们的伟大精神,如:伽利略重视实验、善于提问的精神;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牛顿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不断激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进取。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钟起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肖自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原理与策略[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迫在眉睫,作为素质教育实施手段之一的艺术审美教育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借助艺术美育中雕塑的学习来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以供大家共同探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美术教育;艺术创造力; 艺术鉴赏力;形象思维;自我意识功能;创造理念

在整个审美教育中,艺术的审美教育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雕塑则是最具视觉直观性的一种美术艺术教育,美术教育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而雕塑则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最直观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我很注重利用雕塑课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首先,利用对雕塑理论知识的了解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雕塑是用固体材料制作的占有三维空间的立体的艺术品,它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圆雕与浮雕。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手法与形式多种多样,有写实的、也有装饰的,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户内的、也有户外的,有架上的、也有大型城雕,有固定的、有活动的,有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静物等。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纸张、橡胶、植物等。了解雕塑的基本理论知识首先让学生产生一种立体的三维空间概念,形成一种多元化多角度的空间创造思维形式,创造想象力得到无限制发挥。

培养艺术创造力是艺术课程教学的最高要求,虽然普通中学的艺术教育并不要求培养有创造力的专门艺术人才,但是在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提出这一要求,则是为艺术美育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事实上,在中学美育中对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培育中就以经包含着创造力的培养。因为“学习艺术理论知识、欣赏艺术作品的经验影响到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发展。艺术作品是复杂的、独一无二的现象,能导致思维的多样性和深刻化,使感觉以及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表现感觉的能力得到发展。对语言特别是对艺术语言的感觉以及幻想、想象力都会得到发展,创造性的对待生活的能力、用这种或那种艺术材料表现自己的思维、感受和心绪的能力也会提高。”

① 这也就是说,通过雕塑审美教育实践,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各种感受能力得到发展,而且通过创造性地对待生活的能力开拓,各种雕塑材料的掌握和运用,以及随着这方面经验的日积月累,必将使学生在创造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其次,通过欣赏雕塑作品,引发艺术兴趣,激发创造热情,培养艺术创造力。

通过欣赏著名雕塑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和发展他们潜在的审美需要,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创造热情。例如:欣赏我国古代石窟雕塑中的高浮雕可有一种对比强烈突出的视觉效果,浅浮雕给人一定的体量感和起浮感,线刻以光代笔,其微妙的起伏变化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美感。欣赏法国近代著名的雕塑家罗丹的《思》,当我们看着这正沉浸在沉思中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时,就会被这块粗糙的石头上仅有头部的美丽女性所吸引,会随着她的沉思冥想而驰骋自己的想象。而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大卫》,又给我们以另一种精神和美的感受,作者赋予这一西方美术传统题材以新的生命,我们看到的是少年英雄大卫正准备战斗的极富英雄气慨的青年`巨人形象,完美的人体造型和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使我们进一步领略到这一世界杰作的艺术魅力。而欣赏《维纳斯》又会领悟到一种体态万方、庄重典雅的美感体验。所有这些雕塑都来源于平常生活中一个思考的神态,一位英雄少年的形象、一个美丽典雅的人体,但却给学生一种震憾心灵的美感体验,使他们从中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哲理,从而引发他们潜在的艺术兴趣,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热情。

培养艺术兴趣,是培养艺术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学生对艺术发生浓厚兴趣,以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态度去接受艺术教育和熏陶,感受才会深刻,体验和想象才会丰富活跃,并且变的富有创造性。

②例如七年级美术第一册第四课中选编的几个泥塑作品,对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就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东汉陶塑“击鼓说唱俑”就极具代表性,教育学生可以从欣赏其表情来领悟人丰富的表情变化,从模仿哭脸和笑脸、忧愁脸和发怒脸来调动学习兴趣,仔细观察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五官的细微变化激发表现创造热情,寻找创造灵感。用泥塑人头像来表达人的各种表情,体验创造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欣赏高中美术中的世界雕塑经典作品《维纳斯》更能说明这一点,《维纳斯》是希腊时期的作品,是美与爱之女神,她体现着女性的温柔、美丽和永恒的青春,她既貌美婀娜、体态万方、又庄重典雅,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有其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美,她那安详自信的眼神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她丰腴饱满的躯体和端正大方的容貌体现了内在的教养和美德。乌斯宾斯基的小说《舒展》生动的描述了一位教师在观赏了维纳斯雕像后自我心灵的一段剖白:当他平生第一次瞥见维纳斯雕像时,这位乡村教师的心灵不由自主地掀起了剧烈的震撼,他强烈的意识到自我生命的贫乏,精神的干涸与枯竭,从而体验到人的真正生命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巨大欢乐,也正是这座奇迹般的雕像,使他舒展开了被现代生活揉皱了的灵魂,并给予他这种灵魂舒展开来的无限欢乐,从而他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为生活创造美

所以,雕塑这种借助于他人解剖自我,又把自我当作对象来审视的自我意识功能,无疑是促使人在对自身的关照、反思中心灵境界产生飞跃的重要精神阶梯,也是人以极大热情兴趣进行创造的精神动力。黑格尔在关于对艺术的哲学表述中一再重申:“艺术的真正职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的最高旨趣,并以极大兴趣去创造” 。

③再次,在雕塑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艺术创造力。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或经验改造,”

④ 主张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操作、体验、创造的乐园,把美术教育作为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工具。著名艺术教育者、艺术理论家、评论家里德认为:“艺术教育的目是促使学生自发创造力与人格自然成长”。

⑤ 这些观点都达到了共识,即学生的创造力在艺术教育课堂上通过直观的接触制作作品而逐渐得到发展。

在雕塑创作中学生会获得视觉直观可视性,感觉触摸立体性的直接亲身经验体验。在利用不同材质制作圆雕和浮雕的过程中,利用其已具有的创造思维和经验体验,在创造热情的推动下,形成新的创造理念,推动其创造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七年级第四课雕塑理论、欣赏了“击鼓说唱佣”之后,我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勇敢的实践,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完成第五课的内容“雕塑自己的形象”的创作。学生们都创作的非常出色,天才般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表现。

艺术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的对待生活的能力。而雕塑课程的教学所担当的美育任务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因此,只要有目的地把握好雕塑课的教育学习,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最终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书目:

(1) 引自库沙耶夫主编《青少年审美教育》东方出版社1990年版.

(2) 引自《美育学概论》杜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 摘自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

(4) 摘自《美育学概论》杜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摘自《美育评论》.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性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而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后者。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想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永不满足的怀疑精神是创造之母。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儿童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儿童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极为重要的。

三、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结构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聚合和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因循传统,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切不可只注重发展发散思维,而忽略了聚合思维的培养。

并且,创造思维是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从创造思维的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灵感"产生期间,右脑的功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左脑的利用和训练,忽视了右脑功能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增加一些左侧肢体的活动,挖掘右脑潜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四、树立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解决疑难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的加以扼杀。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一代新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264 评论

别吃哥的菜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那么,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呢? 一、富有创造力的灵感只赋予那些勤于钻研的人灵感的出现是在解决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启发,出现“顿悟”,使问题忽然迎刃而解。有人把灵感看成“天赐”,其实,“天才出于勤奋”。灵感是创造力的一个要素,而灵感的出现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人们运用这些知识时,其中潜伏着的智力因素便又表现出来,可以解决更为广泛的问题。譬如,一块大石头挡住去路,有的人马上想到用撬棍把大石头搬走。在另一种场合,如汽车陷入泥土里,同样想到了撬棍,甚至由此发明了新式起重机。二、创造力来自不懈地追求创新的欲望没有很强的创造欲望,创造活动便不能进行。美国的电话发明家贝尔,少年时代智力表现平平,而且贪玩,但后来受到祖父的影响,唤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并对发明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少年时代便设计了一种比较轻快的水磨。这说明,创新的欲望与对创造的不懈追求是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三、顽强的意志是发挥创造力最宝贵的品格在任何领域里,要想获得成功,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与拼搏精神是不可能的。歌德说过:“没有勇气一切都完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表现为坚持到底的顽强毅力,还表现在辨明方向、看清利弊之后的当机立断,能排除各种干扰,在挫折面前不回头,成绩面前不忘乎所以。”四、虚心好学使创造力更丰盈虚心好学,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超越自我的浅薄。你可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准确地学习内容,能从所学的内容中推演出新观念,并在与别人交谈或日常生活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五、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敢于标新立异创造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原来框架的突破与发展,否则便不成其为创造。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很容易产生一种思想惰性,对他人超乎常规的想法和作法又往往多加指责。要想做出成绩,重要的是要有打破定势、标新立异的思想品格。

331 评论

云里雨里大太阳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包括:(1)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只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给学生提问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才能促使学生创造性的生成。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包括:(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与创新思维,(4)重视非逻辑思维(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培养学生,塑造个性,让学生敢想敢问,同时通过榜样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包括:(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学生的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和发展,所以学校和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专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保障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74 评论

开心宝贝萱萱

一、巧设悬念法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悬念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而动机对任何一个具体的学习过程来说,都起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设置悬念,无疑地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通常可以在这几个方面设置悬念:1. 课堂教学的开头。开头教师可设计一个富有悬念的导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有老师教学《孔乙己》,开头设计了这么一个导语:老师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孔。老师再问:真的姓孔吗?有学生反应过来:不姓孔,不知道姓什么。老师再问:一个人活在世上,连他的姓人们都不知道,这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我们共同讨论。这个导语紧扣小说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境遇设计,一下子把学生的阅读语文调动了起来。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2. 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上设置悬念,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重难点的解决有效,乃至高效。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思路和基本内容把握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么一个悬念:假如你也生活那个时代,当你听到刘和珍等人被杀的消息后,你会有怎样的情感?文中鲁迅先生的情感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相关段落或句子回答。3. 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在课堂教学的结尾设置悬念,其目的就是给学生留下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引导学生回味咀嚼课堂所学,引导学生对所学学科发生兴趣。比如有老师给学生上朱自清的《春》,当把课堂学习目标全部完成后,在课的结尾,教师再次让学生闭着眼睛听《春》的配乐朗诵。当那优美的旋律响起来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课文所营造的境界中去,连下课铃声也没能听到。这就是这种结尾的好处。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二、引导想象法想象力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作用巨大,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往往就包含着创造的成分。因此,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常常做想象力的训练,那么,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自然可指日而待。就语文教学来讲,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力的训练,常用的方法有:1. 在组织学生学习散文诗歌时,可启发、引导学生放开想象,再现或再造诗文中的意象意境。2.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尤其是写写景类的作文时,可引导学生放开想象,多方联想,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3. 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放开想象,就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所蕴含的画面展开想象。4. 通过复述课文情境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5. 通过听读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三、变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既有成熟的、大家必须遵循的常式教学法,也有能体现教师个性、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变式教学法。常式教学法是课堂教学普遍规律的反映,变式教学法则是课堂教学求新、求变规律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时,既要守常规,更要求创新,只有这样,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变式教学法有:1. 改变课文的教学思路。教学课文,通常的思路是按照行文顺序,从文章的开头教起,直至教到结束。但是变式教学法却不是这样,运用变式教学法,我们可以从开头教起,但更常用的是可以从课文的中间教起,可以从课文的结尾教起;可以从文中的某个词语教起,可以从文中的某个句子教起,等等。这样教,既可以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学生创造能力。2. 改变作业的形式。比如拿阅读作业来说,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作答课后的习题,作业形式是问答式。如果运用变式教学法,则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读书心得的形式来做,可以让学生以书信的形式来做,可以让学生以改编课文的形式来做,还可以让学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来做,等等。这种改变从表面看,好像只是形式上的变动,实际上,任何形式上的变动,最后影响到的都是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正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所必须的。3. 改变作文的人称、思路、角度、文体。变式教学法在作文教学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运用,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作文的人称、思路、角度、文体等方面的变化来体会创新的好处,体会创新的魅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好这8种方法四、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本身就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育自然是大有助益。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常用的方法有。1.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2. 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多维构思训练;启发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素材,进行多元话题提炼训练。3. 考试答题能力训练中,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一题多解的解题能力训练。五、对比思维法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比,人们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甚至可以发现事物在本质上的独到之处。正是因为对比有着这样的作用,因此,它自然地也就同创新牢牢地连在了一起。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开展对比训练的最佳平台。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同主题,但文本不同的对比;同主题,但作者不同的对比;同主题,但时代不同的对比。我们还可以开展,同话题但观点不一样的对比;同话题但材料不同的对比;同话题但角度不同的对比。我们还可以开展同材料但看法不一样的对比;同材料但文体不同的对比;同材料但风格不同的对比。总之,依托阅读教学进行对比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教师认真为之,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

84 评论

电风扇啊电风扇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国际 竞争日趋激烈。实践证明,不断创新的知识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 教育 ,是新世纪对教育的强烈呼唤,是 历史 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下面就我几年来指导学生开展创造发明活动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 学科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从教学模式上开始。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就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正是创造发明的出发点。我在 物理 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主动探究,讨论交流,质疑解难,练习巩固”的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不断探究、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教学过程归纳为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例如讲欧姆定律一节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等仪器,让学生动手做了一系列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出结论,学生都基本上了解了欧姆定律产生的过程,理解更为深刻正确。 2、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一节时,同学们对书上介绍的利用电磁继电器做成各种自动控制器很感 兴趣 ,我就启发同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能利用它来进行自动控制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讲了许多。张杰同学说,村里养的牛经常被人偷去,若在门口按上自动报警器就好了。我鼓励了他的想法,并帮他找来压力传感器,结果几天的时间,一个自动报警器就制好了。总之,利用学科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适时启发同学,捕捉住学生创造的闪光点,鼓励同学大胆地想、大胆地试,潜移默化中会养成一种创新的思维习惯、意识和能力,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3、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变通思维 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发散和变通。对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解决方案,不能死钻牛角尖。无发散,无变通,就无创造。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一道习题可有多种解法,一个问题可有多个解决方案。经过长期训练后,就可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碰到问题,就会通过思考,得出能否变化、能否推广、能否作出新的设想、有什么应用等结论。例如在学习测定小灯泡功率一节时,学生们按书本上的常规做实验后,我又要同学设计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做这个实验的电路和实验方法。又如让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测一卷细铜线的长度等。 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根据不同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们参加创造发明活动是大有益处的。 二、进行发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也是有技法可循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明技巧和方法的教学,启迪学生的创造意识,自觉地运用发明技法,就会增强创造发明的有序性,提高创造发明的 成功 率。根据 经验 ,现总结如下: 1、缺点列举法 刚开始时学生都认为创造发明是科学家的事,高不可攀,不知从何着手,于是我就从最简单的缺点列举法着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意识。现有的产品和科学成果,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缺点列举法就是对现有产品成果吹毛求疵,找出它们的缺点,然后采用新的工艺、材料或技术、结构进行创造。这种技法简单易学,容易出成果。如学了压强后我启发大家,我们平时睡觉的枕头,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列举了一大堆缺点,主要归纳为两点:不能随意改变高低,形状与我们的头颈不相配合,睡在上面不舒服。几个同学受 血压 计的启发,发明了气囊式可调高低 保健 枕头:枕芯由橡皮气囊组成,充气多时升高,放气时降低;枕头上面的海绵做成符合头颈的形状。这个发明,在去年创新竞赛中获了奖。 2、 逆向思维 法 人们习惯顺向思维,受常规束缚,跳不出旧的框框。对某个问题,只往一个方面去思考,因而我们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实际上,很多事如果正向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个逆向思维,就有可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东西。例如水龙头漏水是常见的毛病,漏水的原因是由于其中的橡皮垫磨损。以往人们都从提高橡皮的耐磨性方面动 脑筋 ,但由于是螺杆旋转止水,磨损问题始终不能很好地解决。我校学生李宁采用逆向思维法,“革”螺杆的“命”,采用上下移动止水,效果很好。 3、整合法 整合法是指改变产品的组成内容或结构方式,以获得新的产品。一是组合,把两样或多样东西组合起来,充分挖掘其潜力,将又是一项新的产品;二是附加,以一种产品为主加以组合,可增加 物品 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性等。如燃气灶熄火后,如继续放气,可造成火灾、人员中毒等事故。我的几个学生学习了双金属片、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等知识后,成功发明了燃气灶熄火后自动关闭装置,只要一熄火,双金属片会自动接通电源,电磁铁吸动气阀,自动关闭燃气并报警,安全可靠。 总之,只要我们事事留心、处处细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地开展创新工作,就会让孩子们感受到 科技 的奇妙,爱上发明,爱上创造! a("conten");

230 评论

稥油菋精

情系母校,感谢恩师 今天从母校寄来的约稿信封上看到母校的照片,我兴奋自豪,想起以前的一切,刹那间的感动涌上心头。记忆、怀念、时光,责任、使命、豪情,给人一种浓浓的喜悦!看到母校的照片,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高师、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著名学府特有的魅力。我们都不曾忘怀母校这一片培桃育李,播撒知识芬芳的热土,不曾忘怀那熟悉而又恍惚的师友的音容笑貌,更不曾忘怀“献身教育,兴我中华”这沉甸甸的校训。 在母校三年,团委、学生会、文学社、篮球队、图书馆、教室……都留下我忙碌而充实的身影;这三年,我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学会勇敢坚强与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三年,我受到老师为人师表和纯正校风的熏陶,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三年,我担任团支书、文学社长、学生会干部等社会工作的历炼,已从一个天真烂漫的无知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理想青年。 回忆高师三年,感谢母校。当时我们大多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小伙子,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学校这方净土,在西江坡山脚下接受着知识的熏陶。老师们或敬业爱教,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或爱生如子,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以“良言”及“三春之暖”;或屡创佳绩,在科技领域里施展才华……,在这里,我们受到了正规的高等教育;在这里,我们经历了严格的基础培训;在这里,我们感受着身边著名学者专家的风范;在这里,我们更是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亲人般的关怀。作为高师人,我们深知母校素以“爱、实、严、勤”的校风而闻名。记得刚上高师时,就时常听师兄师姐们说高师的严格劲,每年都像读初中、高中那样每科统考。以至于我们参加工作后,不少用人单位都说,高师毕业生的学习成绩是实打实的,而且基本功比较扎实。的确这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老师传给我们严谨的学风,可以使我们受益一生。母校真可谓是我们潜心求知的港湾,是锻炼意志、增强体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大熔炉。 时光匆匆,毕业已经十五年了,在这十五年的岁月里,同学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或耕耘播种,或商海弄潮搏浪,追求当年心中的远大理想,实践毕业前夕许下的庄重诺言,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自强不息,坚强地闯出了属于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而今,我们的同学中有的在各市区教育局任领导,有的在商界当大老板,有的在法院当法官,当然也有继续勤勤恳恳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普通教师,但基本上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母校给予我们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回顾我们前进历程和取得的成绩,都与母校三年的辛勤培育密不可分,是母校为我们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创造了条件,使我门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有所作为。 师生情,同窗情,在经过岁月的洗涤后依然纯洁如往昔。今年八月十七日,我们123班的全体师生相聚在电白的中国第一滩上,看到老师依然思维敏捷,身体健朗,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游子依恋故土,学子难忘师恩。在母校七十五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激动,我兴奋,更难以忘怀的是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是他们引导我们踏入知识的沃土,也教我们生活和做人,在我们心灵扉页上镌刻了许多人生的真谛。一位哲人说得深刻:“人对母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身为高师学子,我们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是母校为我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给了我们精神、品格、能力和学识,让我们在社会的风浪中勇敢前行。 面对恩师,我想说:一日为师,终生不忘。 面对同窗,我想说:一朝同窗,一世朋友。 冬去春来,十五年的风雨兼程,终于笑逐颜开见彩虹。在工作中得到肯定,荣获珠海市“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香洲区“十佳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 “首届容闳教学奖”;《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小学生“月亮船”和“课本作文”征文、 “迎回归珠澳中小学生征文赛”、二十届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大赛等“优秀指导老师奖”;《珠江晚报》首届“校园读书月”征文活动“园丁奖”等称号。 高师三年的博览群书和文学社工作让我养成了勤于动笔,善于总结的习惯,教学中有如下论文获奖:《试论——“我能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广东省二等奖、珠海市一等奖,并入选“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论文获第八届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选入内蒙古出版社的《中国中小学生教育教学论坛》;《精心构造班级教育的“立交桥”》论文荣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积极配合,转变“后进”》获全国德育论文三等奖;《紧扣训练重点,教给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小木船)教学建议》被选入广东省小语会主办,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谋》。 《优化课堂结构与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获珠海市科学论文一等奖,入选《珠海市中小学优秀科学论文集》;《中学语文课堂创新的板书与设计》《小学生不良行为调查访及分析》获珠海市百篇论文和市妇女联合会研讨征文二等奖;《浅谈小学生课间操兴趣》荣获珠海市第十届体卫论文评选二等奖;《让生活之美尽显你的习作》《学生自私心理表现与对策》、《学生失去自信心的原因及其对策》、《儿童逆反心理的原因与对策》获珠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妇女联合会研讨征文优秀奖。《纠正依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获市精神文明办及珠江晚报“你与文明有多远”优秀论文奖;论文《诚实——要从小培养》和《家长教师同心携手转化后进》刊登在《珠海特区报》及《珠江晚报》。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师谈》《“灰色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从李华害怕老师的心理障碍谈起》《再富不能富孩子——小学生奢侈浪费问题初探》《发现“美"的课堂》《我进步,我成长》等论文荣获香洲区德育论文一、二、三等奖。 “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辅导学生的作文在《全国优秀作文选》《儿童文学》《作文报》《珠江晚报》等多种刊物发表和各级获奖四十多项;辅导学生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手抄报等荣获广东省、珠海市等获奖三十多人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小小的成绩虽然是千里征途的一小步,但我要感谢母校、感谢恩师,因为激动,青春的火炬,从高师点燃;奋进,人生的脚步,从高师踏响;黄河,一瓢水,染黄了我们的皮肤;母校,一朵花,叩开了我们的心扉;生命在高师成熟、升华!我为高师人自豪,高师为我们喝彩!

223 评论

相关问答

  • 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论文

    现代社会的进步,要求大学生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 教育 中重要内容和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kanyuan82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论文

    “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现在的核心素养研究更多的是国外成果的移植,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下一步核心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

    winnie22262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论文

    浅谈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论文关键词:科技创新 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默默茶叶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如何培养学术科研能力论文

    1、多阅读:平时多阅读些本学科的核心和前沿期刊,留心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2、多动手:充分重视实验和技能课,在课堂和课外抓紧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动手

    0921缘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国外如何培养动手能力的研究论文

    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会动手也不屑动手一位华人朋友买了漂亮的新别墅,我们去帮忙搬家。这位建筑工程师朋友用来拆卸家具的工具只有极袖珍的小螺丝刀和小钳子。我笑:“这就像儿

    熊猫家的小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