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2

monica的私人花园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乞丐爷爷论文范文资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凤凰来临

已采纳

。。。。。鉴定回个话

241 评论

多肉小西瓜

为写一篇研究乞丐群体的论文—— 硕士生合肥"行乞"三个月 面对街头形形色色的乞丐,你可能习以为常,然而,谁能想到,一位在读硕士生为了写出一篇研究乞讨群体的社会学论文,竟在合肥 "行乞"三个月,并已写下四万余字的《乞讨日记》。 他就是今年25岁的安徽大学社会学硕士生陈勇。 要写行乞论文 陈勇是个内向而清秀的男生,可他却立志做一篇研究乞丐生存状态的社会学论文。为了与前人的研究有别,他与导师反复商量,决定当一回乞丐。陈勇说:"市民对乞丐存在矛盾心理:不给钱不忍心,给钱又怕上当。因此,用深入的量化研究来解决市民这一矛盾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自毁形象沿街乞讨 陈勇7月份第一次与记者见面时,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然而,这一次,在约定地点——安徽大学三食堂,他朝记者挥了好几次手,记者也没敢认他。只见他蓬头垢面,胡须又长又脏,脸上如抹了一层黑炭,脚底还蹬着一双破布鞋。 "我宿舍里还有一套更破的衣服,那是我乞讨的‘行头’,要是穿上,你就更惊讶了。"陈勇笑着说。 与乞丐吃睡在一起 "这几个月真是尝尽了酸甜苦辣。"陈勇感慨地说,"就在12月4日晚,我还在市府广场的地下通道里与乞丐睡了一夜。"陈勇说,研究乞丐需要24小时"全接触",包括吃睡在一起,然而,乞丐们并不愿意透露他们晚上住宿的地方。直到最近天冷,一些乞丐集中睡在合肥市府广场的地下通道,他才有了与这些乞丐一道睡觉的机会。 拍照曾被乞丐殴打 在陈勇的宿舍,有许多的乞丐照片,有的乞丐还冲着相机咧嘴笑和"摆造型"。陈勇说,由于他善于和乞丐们套近乎,例如递烟、买水或者买些小吃,因此当他透露研究者的身份要求拍照时,对方都比较配合。不过,拍照也让陈勇吃了一些苦头。在给一名乞丐拍照时突然被他用拐杖殴打,不过陈勇表示能够理解这名乞丐的过激行为。 "行乞"成果丰厚 "我和每个乞丐接触时,都要变着戏法问他们几十个问题。"陈勇说,为了使自己的研究系统化,他精心制作《合肥市乞丐生存状况调查提纲》,上面有80个调查"指标",需要向乞丐一一询问,然而,在调查中,他只能凭记忆提问,所以80个问题往往只能问到六七十个。陈勇说,他已写下四万多字的《乞讨日记》,而这些都是日后论文的雏形。 乞丐同样需要尊重 陈勇发现,大部分乞丐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但读书看报的乞丐也不少。 虽然大部分人认为乞丐们毫无自尊心与差耻感,但陈勇却发现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同样需要尊重。 最近,陈勇与一个拉二胡的乞丐坐着聊天时,这个乞丐得知他是大学生时十分激动。原来,在陈勇来之前,一个年轻人刚从乞丐身边经过,丢下一句话:"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而陈勇的主动接近则让他的心灵受到抚慰。 2论文关键词:宁波 乞丐行业 规范化 社会文明 论文摘要:在十七大新思想的指引下,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已经深入人心。但乞丐这一行业的兴衰,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据调查,宁波的乞丐行业收入已经位居全国乞丐收入之最。如何把存在欺诈和暴力的乞丐行业规范化、法制化,势在必行。 每当我们走过繁华的宁波街头,或在车站等车,或在公园里观赏美景时,经常会有这样一些人闯进我们的视线:他们或是老人,或是小孩,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残疾人,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在轮椅上,有的人干脆趴在地上。宁波的救助站平均每天要遣送4-5个乞丐回家。从我们的2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宁波市民出来逛街时,有55%的人会遇到1-2个乞丐,31%会遇见3-4个,这个数字已经很大了。而且这些乞丐中很多是假的,鱼目混珠。当谈及造成这么多乞丐的原因时(多选),45%的人认为是由于好吃懒惰,30%认为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30%认为是突发的天灾人祸,而只有20%的人认为成为乞丐的原因是失去劳动能力。由此可见乞丐在宁波市民的心中的形象是很不好的。这不仅会影响市民出行的心情,还会影响宁波在外来人员心中的城市形象,对宁波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一、对乞丐群体类型及成因的探讨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乞丐这个行业由于其通过获取别人的同情心来快速、简单的赚钱,使乞丐人数越来越多,种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乞丐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但效果甚微。 只有发现问题,并掌握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我们才能采取相关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解决乞丐这一棘手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通过蹲点观察、社会调查问卷和对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近距离接触,对乞丐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使我们对乞丐本身和社会大众对乞丐的看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我们的观察,宁波的乞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算是“原始型”乞丐 他们跟古代的乞丐做法差不多。在宁波,这种类型的乞丐是经常见到的,不过大都是上年纪瘦骨嶙峋的老头,几乎在每个拥挤的公交车站或者人流多的十字路口,他们或者躺在地上,半开着眼睛,手拿着塑料碗不停的抖着,全身只有手在动,似睡非睡,一抖能抖上几个小时,达到这种境界实在难得;或者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塑料碗,蓬头垢面的向人乞讨。这些老人一般都是纯正的乞丐,值得我们同情。 第二类算是“兼职型” 一般都是五六十岁的大妈。左手一个塑料碗,右手一个塑料袋。碗是用来乞讨要钱的,塑料袋是装从垃圾筒里搜来的瓶瓶罐罐。她们头戴白色遮阳帽,衣服看起来很干净,穿着比我们还好的拖鞋(市场价15元),走起路来很快,很轻盈。从仔细观察来看,塑料袋里装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易拉罐与矿泉水瓶,而是泡沫饭盒,这种东西的特点就是轻,她提起来不会费力,而且分文不值。那她拿这个塑料袋干什么呢?这就是个幌子,她想给我们这样的信息,“看我是真的乞丐,我没有人,我尽我所能捡破烂,没有办法才乞讨的。你们多行行好啊”。这类乞丐是假的,真可耻。 第三类便是母子“互助型” 一般就是母子俩在地上放一张求助告示,内容大致是“儿子身体有病,急需住院,但无钱交押金,望好心人给点小钱,祝福天下好心人一生平安”。或者就是母亲用小车推着残疾有病的孩子,进行“流动作战”。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对他们的采访,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基本是假的。孩子有病不马上联系家里人,在外面讨来讨去,而且一讨就十天半个月的,如果病得很严重,那么估计小孩早夭折了。那小孩看起来其实跟别的小孩没什么不同的,就是衣服穿得破了些,脏兮兮的,让人不想再多看一眼。其中有对母子俩,当我们问及患儿的病情时,母亲还有说有笑,蛮不在乎的样子,一点伤心的表情都没有。好像儿子不是她亲生的,或者小孩压根就没病。人民日报也做过相关报道,其实那些儿童是人贩子拐卖出来的,或者是有人到贫困地区去专门“租赁”有先天疾病的儿童,然后定期给孩子的老家汇钱。 第四类是“身体残疾型” 他们的残疾可谓是奇形怪状,难以想象,有的不堪入目。他们偏要露出伤口或是伤疤让你多欣赏欣赏他,有没有下半身靠坐在滚动的木板上行走的;有双腿发育畸形,能360度旋转的.....。但残疾型的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残疾,大多是残疾的儿童,就如上面第二类所说,他们是被人租来的,一般一个老板手下有三四名残疾人,他们手段残忍,如果残疾人赚得钱不到一定数目,就不给饭吃,甚至挨打。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想想,一个残疾的儿童怎么会自己跑那么远来乞讨。另一类是就是假装残疾的,他们身体健全,有劳动能力,但就是好吃懒惰。他们经过粉饰和化妆,一转眼就成了一个残疾人。这种人是最可耻的,通过术来换取别人的同情。 第五类是“强迫交易型” 比如路上遇到卖花的小孩子,他们专找情侣下手,首先他们会问:“大哥哥,买支花(那些花大多都开始凋谢了)给这位漂亮的姐姐吧。”当你一口拒绝,他们很可能突然抱住你的大腿不放,不管你打还是骂,都死死抱住。可如果他们抱住的是你的女朋友,而且是穿裙子的女朋友,那真的只能买了。 其实上面的情侣比起我来算走运的,一次我和同学吃着东西从城隍庙小吃城出来,结果被一群小女孩围攻,小黑手拽住我的衣角就是死命的不放,想从我口中夺食,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只好给他们钱,打发她们走了。这虽然是强迫交易型,但也是我们最值得同情的“乞丐”了,他们一般都出生在一些贫困地区,思想也比较封建,认为女孩没用,这些女孩大多是四五岁时被人贩子拐卖的。然后被强迫去乞讨,讨得不多就不给饭吃,有时也遭暴打。她们的“老板”手下一般有六七个这样的孩子,老板代领这些孩子们不会在一个地方久留,做个十天半个月就去其他城市乞讨。 第六类是“突发落难型” 这种类型基本不多了,但在火车站或汽车站有时还会遇到,一般是手举“说明书”,大体内容是途中被扒窃,落难于此地,麻烦大家凑点钱买票回家,声称希望可以记下捐赠人的地址姓名,有重谢,回家后会报答的,这个纯属是假的。 最后介绍几本书 曲彦斌 中国乞丐史 1990 王光照 中国古代乞丐风俗 1994 岑大利.高永建 中国古代乞丐 1995 李红英 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 [期刊论文] -清史研究2000(1) 邓小东 略论民国时期的乞丐问题 [期刊论文] -清史研究2004(1) 邓小东.杨骏 民国时期的乞丐及乞丐救济 [期刊论文] -清史研究2004(1) 池子华 沉重的历史省思--近代中国的乞丐及其职业化 [期刊论文] -清史研究2004(4) 胡巨川 从碑碣看清代台湾之流民与乞丐 1992(20) 曲彦斌 中国乞丐史 1990 谭棣华.曹腾菲.冼剑民 广东碑刻集 2001

177 评论

旅游新四力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遇到街头乞讨者,开始时慷慨解囊,接着左右为难,最后不理不睬。不是失去了救贫济困的同情心,而是对乞讨者动机的怀疑最终占了上风。也有很多人仍时常在“给或不给”中痛苦选择。 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强制救助取消了,却没有多少乞讨者自愿接受救助。面对这种状况,不少读者各抒己见;记者也于近日随机采访了几位街头乞讨者,他们讲述了各自的经历普通人如何面对街头乞讨者林莉,白领,26岁 我是不会给乞丐钱的,因为现在乞丐太多,很难辨别真假。而且现在小乞丐特别多,我本来很同情这些孩子,但报纸上报道他们背后都有“黑手”操纵,小孩只是赚钱工具,后来我也不相信他们。有时看到非常可怜的小孩,我情愿带他们直接买东西吃,我想这种方式帮他们可能比给钱更有效。李先生,不愿透露个人信息 现在这些要钱的大多是职业行乞者,他们经常编一大堆凄惨故事人。媒体也经常报道这些事,所以看多了也就不信了,即使有零钱也不会给他们。如果他们真的很惨的话,可以去找救助站呀。黄女士,杂货店老板 来我杂货店乞讨的乞丐很多,如果是老人、残疾人或小孩,我一般会给他们钱,或者给他们点吃的,像饼干、面包或水果等,也不多,反正店里有。但对于那些年轻的,我是不会给的,他们可以靠劳动养活自己,为什么要靠乞讨过日子?何洁,国际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热爱家园社区志愿者行动网络的理事 真假乞丐分不清楚,我是按照是否付出劳动来判断是否该给钱的。比如一些在街上拉琴、唱歌、吹笛子的,我一般都会给些钱。国家和社会怎样提供救助社会组织介入帮助有难度何洁 社会组织介入帮助这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我觉得目前在上海有很大难度。《东方早报》曾经报道过外国夫妇收留乞丐并帮助他学习找工作,我觉得这样的个人行为如果要推广,就很难了。包括事先的乞丐身份认定,以及后续的培训工作,还要帮助乞讨人员树立自尊心和自立意识,都有困难。这些对上海的非政府组织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如果说要推进社团力量的介入,那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制度和资源支持。缩小城乡差异才能根本解决问题邓伟志,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乞丐增多本质上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差异导致的,所以说假乞丐也是真乞丐。如果能在家乡生活得好,谁又愿意离乡背井?在这点上,政府应当做的是协调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愿救助政府亦有作为夏善晨,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市政协委员 新的救助管理办法确定了自愿救助的原则,尊重了乞讨人员的人身自由权利,是进步。在具体的操作上,我觉得政府也还是有作为空间的。自愿是可以被劝导的,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在正面接触时劝导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同时,意愿也是可以被影响的。新加坡就组织过类似的“喂鸽行动”,既为流浪人员提供了津贴,又增加了城市景观。这样“双赢”的活动可以由非政府社团组织。设立禁讨区可以理解顾东辉,复旦大学社会福利博士、社会学系副主任 我曾经在深圳给了一个乞讨者200多元,当时只留下坐车回去的钱,其余都给他了。公民有自由迁徙、甚至乞讨的权利,同时给或不给善款也是公民自由。 城市给乞讨人员一定自由,但出于公共安全等原因在交通要道上设立禁讨区,也是可以理解的。乞讨人员也要尊重当地的规则。集中性告知效果好民政部门某工作人员 民政部门已经形成了以市救助管理站为中心、覆盖全市的救助管理网络。建议市民在路上遇见流浪乞讨人员,劝他们进入附近的救济站接受帮助。各救助管理站制作了救助告知单和救助指南,开通了24小时的求助热线电话。国庆前夕,全市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出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6065人,263辆车,对本市主要商业街、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地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了集中性告知、引导、护送救助活动,共告知1497人,救助610人。街头乞讨者自述靠行乞盖了一座楼时间:16日上午9点左右地点:上海火车站南广场采访对象:行乞者刘某籍贯:湖南澧陵年龄:60岁左右在沪行乞时间:两年左右(在上海火车站售票厅门前的广场上,这位老年行乞者右手拿一木棍,左手拿一搪瓷水杯来回蹒跚,在行人面前,时不时地晃动水杯,让水杯里的硬币发出哗哗的响声。在记者给了他1元硬币后,老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35岁就出来讨钱了。我在西安、广州、北京等城市都讨过钱。现在的“生意(乞讨)”不好做了,前几年一天还能讨100多元钱,现在每天最多也就能讨到60元左右,一般每天只能讨到30—50元。 我在老家有一座两层楼8间房的小楼,两个儿子都已经娶媳妇了。盖楼和娶儿媳的钱都是我这些年讨回来的。最多再讨半个月,就该回家过年了,怪想孙子的。捡破烂不如乞讨时间:16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地点:徐家汇太平洋数码广场一带采访对象:行乞者王萍籍贯:河南驻马店年龄:45岁左右在沪行乞时间:三个月左右(记者统计了一下,在徐家汇太平洋数码广场、百脑汇广场以及周围的地下通道一带至少有5名以上的流浪者。在太平洋数码广场旁边的地下通道,记者遇见了王萍。) 我9月份刚来上海时,主要在一些街道、小区和综合市场捡破烂。但是,在上海捡破烂太不容易了,经常有保安来轰赶,不让我捡,一天下来有时连生活费都挣不够。后来在老乡的指点下,我就到徐家汇一带讨钱了。 上海人还是比较不错的,只要不进商场,就在路口或广场上讨钱,一般人家是不会轰撵的。最多遭受一些人的白眼。完不成任务不能睡觉时间:16日上午12点40分左右地点:中山公园地铁站采访对象:行乞者李帅(音)籍贯:湖北郧西年龄:15岁左右在沪行乞时间:1年多(在中山公园地铁站的地下通道的一个拐角处,一个手脚畸形的小男孩半躺在墙角边,每当有人路过他身旁时,他总是喊着“叔叔、阿姨可怜可怜我吧……”) 我今年15岁,一年前跟随老乡来到上海。 我们一起有8个人,每天晚上回家后要向老板(老乡)交10元钱后才能睡觉。只有每天多讨一点,超过10元钱后,自己才能有钱买吃的和攒下钱来。

197 评论

黑糖miko

一天下午,爸爸妈妈去上班,我跟着奶奶去打牌。我带了5元零钱。原本我是要用这些钱打牌玩的,开始我却用了一部分钱做了一件好事。我专心地看牌时,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声音。我扭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乞丐老爷爷。我拿出1元钱放在乞丐爷爷的碗里。他连忙说:“谢谢!”我微微一笑,我想说:“只要帮助别人,再少也没有关系。”

199 评论

钮咕噜嘟嘟

帮助乞丐走在放学路上,看见了一乞丐,好可怜好可怜,脸上铺满了深深的皱纹,独自一个人坐在马路,但是旁边的行人都当没看见他。我停下来问他说:“老爷爷,您坐在这儿干嘛呀,这里这么冷,应该呆在屋里休息才是!”老爷爷看着我,说:“你说在家里休息吗?我连儿女都没有,又哪儿来的家?”我听了,觉得老爷爷好像一条离水的鱼,一步步地向死亡接近。老爷爷却对我自豪地说:“我是朝鲜人,我爸爸为了祖国而战死沙场.我有他一生中全部保存下来的徽章.”接着,他从身边的袋子里拿出一个小袋子,那个袋子又包着一个袋子,打开一看,果然有好多好多徽章,他真的是英雄的儿子,却如此落魄,真是可怜!他是路边的乞丐,但在我眼中,此时他是另一种乞丐,是值得尊敬的乞丐,我想到自己的口袋正好有150元,是周六的学习钱,但此时我被老爷爷的遭遇感动了,我顾不得思量,拿出钱,给了老爷爷,说:“老爷爷,这钱给你!”我没等老爷爷开口就走了。在路上,我想了起来:哎呀,那150元可是交公的,被妈妈知道了,我可就死了,怎么办呢?没办法,还是跟妈妈说实话吧!回到家,妈妈第一句就问我:“那150元给老师了吗?”我的脸顿时红了,好像天快要塌下来一样。我一急,吞吞吐吐地说:“我把……把钱给了一个……一个老人了!”妈妈听了,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骂了我,还说我的钱被乞丐。我好可怜,仿佛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最倒霉的人了,我好伤心,但是,我宁肯相信这个老乞丐所说的是真实的。我为自己帮助了应该帮助的人而高兴。

29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我的傻爷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

    qieerdingdo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乞力马扎罗山论文范文资料

    1首先是生存

    喊我11就很好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大爷二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上有几千的功臣名将,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第一名将无疑是关羽,因为关羽不仅仅是一个古去的名将功臣,而是神将的代表。并且还是很多个行业的祖师爷。当然了,有神

    双双鱼儿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65岁大爷通过本科论文答辩

    1、汉光武帝时期,会稽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几天之内就死了很多人。面对这种惨景,县令钟离意寝食不安,他不住地责备自己:“百姓遭难,我无法解救,还算什么父母官!” 钟

    爱欧尼亚荒原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夏目漱石少爷论文参考文献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

    我是一只喵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