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king168
太阳系是双星系,除了看得见的太阳,还有颗褐矮星作为太阳伴星,循环一周25920年(又称太阳系大年),这个也是地轴倾斜的缘由,否则没有春夏秋冬,对地面生物成长不利。 共济会是光明会前身,是影子政府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前号称300人主席团,基辛格为主席,隶属于40多个外星种族的月球德古拉联盟中负面外星人领导,主要任务控制地球政府,其中主要血脉为蜥蜴人血脉,半混血的有基辛格,布什家族,罗斯柴尔德,英王室等,以前计划把地球70亿人毁灭大半,只留少数5-10亿做奴隶种族,让蜥蜴人种族重新地球上开始,实施计划有孟山都转基因粮食武器,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强烈建议国人暂停注射疫苗),亚洲尤其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南非每月4000儿童死亡血祭,美国100万人口卖外星做奴隶,自己导演了911,摧毁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可惜在叙利亚被识破计谋的俄罗斯牵制,印刷无抵押的120万亿美元洗劫全球(俗称剪羊毛,亚洲金融危机,广场协议等),已经登录月球和火星,上世纪末欺6000万工程师去火星基地制作宇宙飞船等与800外星种族贸易,在黄石公园设置有火山引发装置,地球外层空间设置奇美拉电子章鱼消除灵魂投胎前的记忆,几次妄图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但被银河中央联盟5个种族的力量阻止,现在面临倒台不能继续作恶地球,金融将会重置,自由能源技术普及,环境污染解决,粮食轻松解决,人类进入全球统一的繁荣黄金时代,地表再也不需要矿石能源、战争、国界、种族分离等。 话说人是灵魂的投胎器皿,地表人有半数灵魂来源马尔戴克星的卫星火星,马尔戴克星和火星文明曾经比地球发达,只是75万年前两星交战时马尔戴克星人被炸毁成为小行星带,而火星被粉碎的小行星陨石掀去大气层和海洋,从而生态毁灭,幸存的50万年前从月球上作为难民转移到地球,所以我们灵魂有些好战基因。而我们的身体主要是25万年前以人类DNA为基础,然后组合德拉古40多个外星种族优秀基因以22个基因项目合成改造来的。 灵魂需要我们好好找到相亲相爱的路,这是所有宗教的核心,也是更高文明的方向。
sunyang625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 4,880 千米 质量: 3.30e23 千克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轨道半径:距太阳 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12,103.6 千米质量:4.869e24 千克 金星 (希腊语: 阿佛洛狄特;巴比伦语: Ishtar)是美和爱的女神,之所以会如此命名,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晓。除了太阳与月亮外,它是最亮的一颗。就像水星,它通常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星构成的:晨星叫Eosphorus,晚星叫Hesperus,希腊天文学家更了解这一点。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轨道半径: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12,756.3 千米质量: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马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大地母亲)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轨道半径.距地球384,400千米行星直径:3476千米质量: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公转轨道: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6,794 千米 质量:6.4219e23 千克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人微言轻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月份三份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Phobos (英语发音"FOH bus")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火卫一与火星之间的距离也是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与其主星的距离中最短的,从火星表面算起,只有6000千米。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卫星之一。公转轨道:距火星中心9378 千米 卫星直径:22.2 千米 (27 x 21.6 x 18.8) 质量:1.08e16 千克在希腊神话中,火卫一是阿瑞斯(火星)和阿芙罗狄蒂(金星)的一个儿子。“phobos”在希腊语中意味着“恐惧”(是“phobia”-恐惧的构词成分)。火卫一在1877年由Hall发现,1971年由“水手9号”首次拍得照片,并由1977年的“海盗1号”、1988年的“火卫一号”进行观测。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公转轨道: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142,984 千米 (赤道)质量:1.900e27 千克木星(a.k.a. Jove; 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由于伽利略直言不讳地支持哥白尼的理论而被宗教裁判所逮捕,并被强迫放弃自己的信仰,关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 木星的卫星 木星有16颗已知卫星,4颗大伽利略发现的卫星,12颗小的。 由于伽利略卫星产生的引潮力,木星运动正逐渐地变缓。同样,相同的引潮力也改变了卫星的轨道,使它们慢慢地逐渐远离木星。 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由引潮力影响而使公转共动关系固定为1:2:4,并共同变化。木卫四也是这其中一个部分。在未来的数亿年里,木卫四也将被锁定,以木卫三的两倍公转周期,木卫一的八倍来运行。 木星的卫星由宙斯一生中所接触过的人来命名(大多是他的情人)。 卫星 距离 (千米) 半径 (千米) 质量 (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木卫十六 128000 20 9.56e16 Synnott 1979 木卫十五 129000 10 1.91e16 Jewitt 1979 木卫五 181000 98 7.17e18 Barnard 1892 木卫十四 222000 50 7.77e17 Synnott 1979 木卫一 422000 1815 8.94e22 伽利略 1610 木卫二 671000 1569 4.80e22 伽利略 1610 木卫三 1070000 2631 1.48e23 伽利略 1610 木卫四 1.08e23 伽利略 1610 木卫十三 *********** 8 5.68e15 Kowal 1974 木卫六 *********** 93 9.56e18 Perrine 1904 木卫十 *********** 18 7.77e16 Nicholson 1938 木卫七 *********** 38 7.77e17 Perrine 1905 木卫十二 *********** 15 3.82e16 Nicholson 1951 木卫十一 *********** 20 9.56e16 Nicholson 1938 木卫八 *********** 25 1.91e17 Melotte 1908 木卫九 *********** 18 7.77e16 Nicholson 1914 较小卫星的数值是约值。 木星的光环 光环 距离 (千米) 宽度 (千米) 质量 (千克) Halo 100000 22800 ? Main 122800 6400 1e13 Gossamer 129200 850000 ? (距离是指从木星中心到光环内侧边缘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九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公转轨道: 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单位) 卫星直径: 120,536 千米 (赤道) 质量: 5.68e26 千克 在罗马神话中,土星(Saturn)是农神的名称。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该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土星也是英语中“星期六”(Saturday)的词根。( 土星在史前就被发现了。伽利略在1610年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并记录下它的奇怪运行轨迹,但也被它给搞糊涂了。早期对于土星的观察十分复杂,这是由于当土星在它的轨道上时每过几年,地球就要穿过土星光环所在的平面。(低分辨率的土星图片所以经常有彻底性的变化。)直到1659年惠更斯正确地推断出光环的几何形状。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环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围发现了暗淡的光环,在这以后不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围也发现了光环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公转轨道: 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51,118 千米(赤道) 质量: 8.683e25 千克 读天王星的英文名字,发音时要小心,否则可能会使人陷于窘迫的境地。Uranus应读成"YOOR a nus" ,不要读成"your anus"(你的 *** )或是"urine us"(对着我们撒尿)。 乌拉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无上的神。他是该亚的儿子兼配偶,是Cronus(农神土星)、独眼巨人和泰坦(奥林匹斯山神的前辈)的父亲。 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过望远镜系统地搜寻,在1781年3月13日发现的,它是现代发现的第一颗行星。事实上,它曾经被观测到许多次,只不过当时被误认为是另一颗恒星(早在1690年John Flamsteed便已观测到它的存在,但当时却把它编为34 Tauri)。赫歇耳把它命名为"the Geium Sidus(天竺葵)"(乔治亚行星)来纪念他的资助者,那个对美国人而言臭名昭著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其他人却称天王星为“赫歇耳”。由于其他行星的名字都取自希腊神话,因此为保持一致,由波德首先提出把它称为“乌拉诺斯(Uranus)”(天王星),但直到1850年才开始广泛使用。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有15颗已命名的卫星,以及2颗已发现但暂未命名的卫星。 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不同,天王星的卫星并不是以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而命名的,而是用莎士比亚和罗马教皇的作品中人物的名字。 它们自然分成两组:由旅行者2号发现的靠近天王星的很暗的10颗小卫星和5颗在外层的大卫星。(右图) 它们都有一个圆形轨道围绕着天王星的赤道(因此相对于赤道面有一个较大的角度)。 卫星 距离 (千米) 半径 (千米) 质量 (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天卫六 50000 13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七 54000 16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八 59000 22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九 62000 33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 63000 29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一 64000 42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二 66000 55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三 70000 27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四 75000 34 ? 旅行者2号 1986 天卫十八 75000 20 ? Karkosca 1999 天卫十五 86000 77 ? 旅行者2号 1985 天卫五 130000 236 6.30e19 Kuiper 1948 天卫一 191000 579 1.27e21 Lassell 1851 天卫二 266000 585 1.27e21 Lassell 1851 天卫三 436000 789 3.49e21 赫歇耳 1787 天卫四 583000 761 3.03e21 赫歇耳 1787 天卫十六 7200000 30 ? Gladman 1997 天卫十七 *********** 60 ? Gladman 1997 天王星的光环 光环 距离 (千米) 宽度 (千米) 1986U2R 38000 2,500 6 41840 1-3 5 42230 2-3 4 42580 2-3 Alpha 44720 7-12 Beta 45670 7-12 Eta 47190 0-2 Gamma 47630 1-4 Delta 48290 3-9 1986U1R 50020 1-2 Epsilon 51140 20-100 (距离是指从天王星的中心算到光环的内边的长度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公转轨道: 距太阳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49,532 千米(赤道) 质量: 1.0247e26 千克 在古罗马神话中海王星(古希腊神话: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在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注意到它的轨道与根据牛顿理论所推知的并不一致。因此科学家们预测存在着另一颗遥远的行星从而影响了天王星的轨道。Galle和d\'Arrest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观察到海王星,它出现的地点非常靠近于亚当斯和勒威耶根据所观察到的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位置经过计算独立预测出的地点。一场关于谁先发现海王星和谁享有对此命名的权利的国际性争论产生于英国与法国之间(然而,亚当斯和勒威耶个人之间并未有明显的争论);现在将海王星的发现共同归功于他们两人。后来的观察显示亚当斯和勒威耶计算出的轨道与海王星真实的轨道偏差相当大。如果对海王星的搜寻早几年或晚几年进行的话,人们将无法在他们预测的位置或其附近找到它。 仅有一艘宇宙飞船旅行者2号于1989年8月25日造访过海王星。几首我们所知的全部关于海王星的信息来自这次短暂的会面。 海王星的卫星 海王星有8颗已知卫星:7颗小卫星和海卫一。 卫星 距离 (千米) 半径 (千米) 质量 (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海卫三 48000 29 ?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四 50000 40 ?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五 53000 74 ?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六 62000 79 ?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七 74000 96 ?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八 118000 209 ? 旅行者2号 1989 海卫一 355000 1350 2.14e22 Lassell 1846 海卫二 5509000 170 ? Kuiper 1949 海王星的光环 光环 距离 (千米) 宽度 (千米) 另称 Diffuse 41900 15 1989N3R, Galle Inner 53200 15 1989N2R, 勒威耶 Plateau 53200 5800 1989N4R, Lassell, Arago Main 62930 < 50 1989N1R, Adams (距离是海王星中心到光环的内端) 一般认为,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而且是最小的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比冥王星大(月球, 木卫一, 木卫二, 木卫三, 木卫四, 土卫六 and 海卫一)。 公转轨道: 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 千米 (39.5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2274 千米 质量: 1.27e22 千克 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之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可能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也可能是因为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 W. Tombaugh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发现了冥王星。 Charon ( "KAIR en" )是冥王星唯一一颗已知的卫星: 公转轨道: 离冥王星19,640 千米 卫星直径: 1172 千米 质量: 1.90e21 千克 Charon(卡戎或查农--译注)是以神话中的人物命名的,他专门摆渡死者通过River Styx冥河来到冥界。 (虽然学术界以这个神秘人物来命名,但冥卫一的发现者这样命名也是为了纪念他的妻子Charlene。正如所知道的,他们英语发音的第一音节是相同的,就象“shard"("SHAHR en")一样。)
爱美柯净水器
别人文章,看看可以,不要用于商业等用途进行不合理转载,第十行星?作者 碧声 科学家在太阳系内新发现了一个比冥王星还大的天体。它会成为第十大行星,还是被当作第一大垃圾?这关系到我们对于行星的定义。 对身为科学编辑的我来说,2005年7月实在是异常热闹而忙碌:“深度撞击”放了一场壮丽的彗星焰火,“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全世界的希望与担忧中升空,临近月底又仓促地传出一条让人难以置信的爆炸性新闻: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九大行星”的格局自1930年以来就没有变过,寻觅已久的第十行星这样突然出场,实在有点让人吃不消。不过,仔细回想一下,其实还是有很多铺垫的,并不值得意外。近年来科学家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的新天体越来大,终于发现这个比冥王星还大的家伙,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它能不能就算是第十大行星?对它的地位认定,将怎样影响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说到底,在科学上,什么样的东西算是行星? 什么是行星? 坦白地说,这个问题,连负责给星星们起名字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都答不上来。(不过,对某种事物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并不妨碍人们深入地研究它——不信的话,你试试回答看:什么是人?)为了对行星进行科学定义,联合会的一个委员会已经工作了近一年,本来打算于明年夏天发布结果。但号称第十行星的这项新发现使情形变得紧急起来,新的行星定义可能很快就会出炉。在此之前,我们可以继续使用“运动着的星星”这样最原始的定义,再加上一点大小、轨道方面的限制。 离自己近的东西,看起来就运动得快,远了就运动得慢。远到几光年乃至成千上万光年以外,看上去基本上就静止不动,祖先们称之为恒星——不动的星星。太阳系里的星星离我们相对比较近,不借助天文仪器也可明显察觉它们的运动,便叫做行星。肉眼明显可见的行星有5颗(加上脚底下这一个是6个),中国以五行命名之,从太阳附近往外,依次为水、金、火、木、土;在西方文化中分别对应信使之神Mercury、爱神Venus、战神Mars、众神之王Jupiter 和农神Saturn。 伽利略在17世纪初就将望远镜伸向天空,开创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但直到将近两百年后的1781年,才由赫歇尔发现了又一颗行星——天王星(Uranus)。它的轨道与预期值有差异,使人们猜测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影响着天王星的运动,果然,在预期的位置上又发现了海王星(Neptune)。通过类似的方法,又发现了冥王星(Pluto)——这个特立独行的家伙很给人添了点麻烦。其余八大行星的轨道基本上都是同心圆,而且轨道平面处在同一个平面中——比如说,可以摊成一张相当整齐的圆薄饼。冥王星的轨道比较扁,轨道平面与前面这张饼呈17度夹角。再加上它个头很小,所以颇有科学家怀疑它究竟能不能算是行星。 寻找第十行星 虽然有怀疑和争议存在,冥王星在大行星的位置上还是很牢靠地坐了几十年,毕竟一直没有在太阳系里发现过比它更大的天体。有了第九行星,人们自然就寻找起第十个。寻找的方向是两极,一是“水内”,即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地方;二是“冥外”,比冥王星还要远的地方。 科学家甚至把预想中那颗水内行星的名字都起好了——伏尔甘(Vulcan,火神。那么靠近太阳的地方当然热得很)。但后来他们发现水星的奇怪运动方式可以用广义相对论解释,用不着另一颗行星,观测手段的发展也断绝了这个指望。于是,第十行星可能存在的地方只有冥外了,那里是如此遥远而又暗淡,超出了人类的观测能力,直到近十多年来才有改观。 天文学家柯伊伯于1951年提出,在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1992年,天文学家在海王星以外发现了一个直径200公里左右的暗淡天体,编号为1992 QB1,为柯伊伯的上述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柯伊伯带”从此不再只是假设。它位于海王星轨道以外,里面有几万个或可能更多天体,由冰和岩石组成。科学家相信,这些天体是早期太阳系中物质凝聚成各大行星的过程中剩下来的残渣。 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KBO)越来越多,大小记录也迅速被刷新。其中,加州理工学院的麦克·布朗等人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成绩格外卓著。他们发现了比冥卫一更大的“夸欧尔”(Quaoar),以及尺寸更大、一度被疑为第十行星的“塞德娜”(Sedna)。这一次,真正有资格称得上第十行星的这个新天体,又是他们发现的。 比冥王星更大 这个天体暂时编号为2003-UB313(这个编号的意思是,科学家发现它时所依据的数据,是2003年10月的下半个月获得的)。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97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1.5亿公里),是目前所知离太阳最远的太阳系天体。它于2003年首次被发现(发现的方法与老祖宗的方法实质上完全相同:在静止的恒星背景中,寻找运动着的行星。不过现在初步分析可以交由计算机去做,人只需要对计算机挑出来的可疑目标进行进一步观察。请注意,发现一颗新星星,绝对不是用周易算算了事的!),不过布朗等人在2005年1月才意识到,它离得那么远还能具有相当的亮度,个头必定不小。 到底有多大呢,现在还不清楚,因为它很亮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个头很大,二是表面光滑、反射光的效率(反照率)很高,或兼而有之。必须要结合反照率,才能较为准确地推断其大小。通过观测其红外线,可以得出反照率,但它毕竟太远、太暗淡了,似乎超出布朗等人所使用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的能力,还需要更多观测,或许使用“哈勃”等更强力的望远镜来。 在获得真实反照率数据之前,科学家根据不同的反照率对该天体的大小进行了推算,结论是,它必定比冥王星大。因为即使按照100%反射光线(这样的东西世界上还没有)来算,它的直径也有2210公里,仅比冥王星略小。如果反照率为90%(一尘不染的雪地),直径就达到2330公里,比冥王星大一点。如果像冥王星那样反照率60%,则直径为2860公里。若反照率与冥卫一类似(38%),则直径为3550公里。根据现有数据的分析,它不可能更大了。 这个天体的看上去与冥王星很相似,表面覆盖着甲烷冰(非常之冷,只比绝对零度高约30度),内部可能是冰与岩石的混合物。不过两者也有明显差异:冥王星颜色发红,2003-UB313却基本上是灰色,科学家还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它有着比冥王星更奇怪的轨道:扁得厉害,在560年的公转周期里,远日点离太阳97天文单位(现在位于远日点附近),近日点却只有38天文单位。轨道平面与地球等八大行星轨道平面夹角达到近45度之多,科学家猜测有可能是它屡次靠近海王星、轨道受到影响,以至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天文爱好者可以用最高级的业余天文望远镜在鲸鱼座方向上看到它。 名字和黑客的八卦 科学家们已经给2003-UB313拟好了一个正式名称,并提交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等待批准。布朗本人的主页上介绍该天体的页面叫做 planetlila,因此不少人猜测新行星就叫lila。布朗只得出来澄清说,lila是他三星期大的女儿的名字,一个感情用事的父亲在缺少睡眠的早上对网页的命名,是不能当真的。 按照惯例,柯伊伯带天体用神话传说中的神祗命名,布朗等人这次也采用同样的规则。不过希腊和罗马神话里的名字基本上被大小行星用光了,布朗本来中意冥王的妻子珀尔塞福涅的名字(珀尔塞福涅一年只有六个月陪着冥王,另六个月在人间待着;而2003-UB313在一个公转周期内只有一半时间在冥王星附近,另一半时间很远,多相称啊),可惜其希腊版本已经被第399号小行星用掉,罗马版本则是第26号小行星。罗马神话中的名字还剩下了著名的伏尔甘,但这名字显然不适合暗淡寒冷的天体。幸好世界上的文化多得很,尽可以从美洲、因纽特、印度或什么其它民族的神话中去挑名字。 7月29日布朗等人举行新闻发布会仓促发布消息,媒体盛传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西班牙的一个小组在28日宣布发现了另一个高亮度的柯伊伯带天体2003EL61,而这个天体布朗等人已经发现了,因为想等更多观测数据、推算出详细结果再公布,结果被别人抢了先;其二是他们保存研究资料的网站被黑客侵入。这黑客事件的真相自然备受关注,各种猜测纷纷出现。 布朗后来在网站上解释说,实际情况说起来有点复杂。有些细节他也没弄清楚,大致是这样的:他们用望远镜观测这些天体的时候,用软件自动生成天体编号,而这些望远镜的观测活动记录是公开放在网上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为了参加9月份的一次学术会议,他们在网上公布了论文摘要,其中直接就使用了观测的天体编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如果多长个心眼,把两方面的情况一结合,就能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根本都不需要使用黑客手段。 7月29日早上布朗醒悟到这一点,就跟国际天文学小行星中心联系。对方很快告诉他,有人用中心的网络、根据以往观测来预测当天晚上某天体的方位,而这些“以往观测”就是布朗等人使用望远镜的观测记录,犯人甚至连布朗他们用的天体编号都懒得改一改!这下子布朗等人别无选择,只好在下午4点开了个草率的发布会。要知道当天可是星期五,4点已临近下班,布朗自嘲说“这大概是宣布你不想让人听到的消息的最佳时间”。当然,他是过谦了,这样的新闻注定是要大出风头的。除了这个被媒体爆炒的第十行星,布朗等人同时公布的还有另一个柯伊伯带天体2005 FY9,以及被西班牙小组抢去头功的2003 EL61的更多情况——譬如,它有一个卫星! 布朗检讨了一通自己的愚蠢和天真——论文摘要里竟不会把天体编号改一改,而且没想到会有人通过网络来把这些信息拼到一起。但是,“我的确有时候忘记锁门,我希望人们不要认为因此就可以跑进我家来拿走我的东西。” 布朗坚持认为2003-UB313应当被视为行星,即太阳系第十行星。既然冥王星都可以称为行星,那比它大的星星自然更可以嘛。不少天文学家赞同这种观点,但也有人反对。如前所述,对于太阳系行星,目前并没有严格定义,毛病主要出在冥王星上,没有什么好的科学定义能够既将它包括在行星内,又不对太阳系的总体格局造成重大影响——譬如让行星从9颗一下增加到23颗。 布朗说,既然冥王星在文化上已经以无数方式被视作行星,科学家不能不顾及文化。在文化上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规定从冥王星以后不再有行星,二是规定比冥王星更大的星星可称为行星。第二种方法使得大行星数量有增加的潜力,因而更加有吸引力。于是,布朗等人宣称2003-UB313是一颗行星,“文化的行星,历史的行星”,反正没有什么科学定义能够既适合太阳系又适合文化。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如何裁决呢?布朗发布新闻时说“拿起笔改写教科书吧”,这话自然是不错的,有了这么大的发现,教科书非改写不可——只是朝哪个方向改,可就不好说了。也许是十大行星,也许把更多柯伊伯带天体算进来成为几十大行星,也许索性把冥王星一并开除变成八大行星,于是这个比冥王星还大的家伙就成了太阳系第一大垃圾。若让我打赌,我还真不知道该往哪里下注呢。 本文预定发表于《环球》杂志,其它报刊请勿转载。
美乐淘淘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29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的第十大行星,大小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它距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的3倍。被命名为2003UB313。 2004年初,美国科学家也曾在距离地球129亿公里外,找到一颗红色小行星命名为“塞德娜”。当时,它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是很多天文学家提出质疑,经过科学家的再三鉴定,最后认为它不够资格。 目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也有科学家提出,其实冥王星到底算不算行星,都有一些分歧 7月29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等人宣布,他们在冥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颗巨大的天体,按照他们的估计,这颗天体的体积可能达到冥王星的1.56倍。美国宇航局作为该研究项目的资助机构,在发布新闻时将这颗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称为“第十大行星”。我们都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颗大行星,地球身旁的金星、火星也是大行星,并且可能已经有人告诉你,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大约160颗大行星,而且数目还在增加。但是请等一等,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大行星”? 你也许可以在词典上查到“行星”这一词条的定义。比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本身不能发光,能反射太阳光。”但是,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定义显然已经跟不上科学的进展: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有许多行星并不是环绕太阳运行的,而是环绕其他恒星运行的;任何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发光”,包括所有传统意义上的“行星”,只不过有些物体发出的是人眼所不能看到的电磁辐射。 实际上,现在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大行星”。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关于“大行星”这一概念的统一而完备的定义。布朗等人的发现及对2003UB313的称谓立即在天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这个发现迫使天文学家开始仔细思考,“行星”这个乍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名词究竟意味着什么。 天文学中并不存在“大行星”? “新行星”的发现者布朗认为,他的团队所发现的是一颗文化意义上的大行星,是一颗历史意义上的大行星,但不是一颗科学意义上的大行星。 这不难理解。当天文学家在1930年发现冥王星时,他们起初以为冥王星有火星那么大,他们也尚不知道与冥王星轨道相近的天体还有许多,自然就把冥王星加入了大行星的行列。后来研究者才发现,原来冥王星处在一个由许多天体组成的带状区域之中,这些天体以提出者的名字命名,被称为“柯伊伯带天体”。 冥王星其实是一颗巨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才保留了双重身份。在发现2003UB313之前,冥王星一直都是已知的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许多年前,一些天文学家就开始提出免除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但并未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权威机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赞同。 去年,布朗的小组宣布他们在冥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巨大的新天体“塞德娜”,立时再度激起了对冥王星地位的讨论,但塞德娜毕竟比冥王星还小不少,所以就连布朗本人也未曾考虑把它列为“第十大行星”。 2003UB313比冥王星大出一半,既然冥王星是大行星,那么比这颗大行星还大的天体难道不应该被称为“大行星”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早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大行星”这一名词就已经出现在希腊语中了。在希腊语中,“大行星”就是天空中的游移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至今没有给“大行星”下完整的定义,这也就意味着从科学上其实无法判断太阳系的天体中哪些是大行星,所以“大行星”就只能是历史和文化上的概念。 “大行星”不等于“大块头” 在1995年之前,“大行星”的界定还不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因为在那之前,天文学家还没有在其他恒星周围发现行星。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大量的“外星行星”。与太阳系中的大行星相比,外星行星中存在许多另类分子,它们的出现开始让天文学家重新审视“大行星”这个古老的概念。 在界定“大行星”上,目前天文学家较为一致的一个观点是,质量大于13.6倍木星质量的天体不能被称为大行星。因为一个天体的质量一旦超过这个界线,它的内部就会开始发生核聚变——内部发生核聚变的天体当然不再是行星了。 这是大行星的质量上限,但目前还没有意见统一的质量下限。有的天文学家主张把冥王星的质量作为质量下限,也有天文学家认为应该把“天体能够在自身引力下呈球形”作为下限。 然而,事情还不仅仅是缺少一个质量下限这么简单。 天文学家在考虑一个天体是否为大行星的时候,还时常考虑另一个问题:这个天体是怎么形成的?现在已经发现一些外星行星的形成过程与太阳系大行星的形成过程非常不同。那些行星的形成过程可能与恒星更为相似,虽然它们的体重与恒星还相差甚远。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这种形成过程与恒星相似的天体不应该被归为大行星。 除此之外,天文学家可能还得考虑大行星的“生存环境”。 现在已经发现,一些行星质量的天体围绕一种比恒星质量小的天体运行,这些中心天体不是行星,因为它们的内部存在核聚变,但也不是恒星,因为它们的核聚变是不稳定的。那么这种既不围绕太阳也不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质量的天体该不该被称为大行星呢?天文学家还曾在中子星身旁发现行星质量的天体,它们又是否该加入大行星的行列?从历史上的发现看,中子星身旁的行星质量天体没有被归为大行星。 更有甚者,英国有天文学家在星云中发现了“自由飘浮”的行星,这些行星质量的天体并不围绕任何其他天体运行——它们仅仅在星云中漫无目的地游荡。或许它们曾经围绕恒星运行,但现在不了。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大行星呢?如果它们不是大行星的话,又是什么呢? 在太阳系中,判断一个天体是否为大行星,天文学家可能还会考虑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它的轨道面与“九大行星”的平均轨道面的交角是否太大了,或者这个天体是否属于小行星带或者柯伊伯带的一员? 这些情况都在表明,“大行星”的界定绝不仅仅是一个体重的问题。虽然什么样的天体是大行星,完全是人为划定的,但想要得到一个满意的标准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轻松。 激辩“第十大行星” 实际上,按照一些天文学家的看法,太阳系有20多颗大行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教授基博·巴斯瑞是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他把与界定“行星”有关的天体分为三种:聚变星、行质天体和大行星。聚变星是一生中自身可以发生核聚变的天体;行质天体是球形的非聚变星;大行星是围绕聚变星运转的行质天体。其中,聚变星和行质天体都是他自创的概念。于是,情况变成了这个样子:大于13.6倍木星质量的天体就是聚变星,因为在它们的中心发生了核聚变反应;月球是行质天体,但不是大行星,因为它不围绕聚变星运转;一颗脱离了太阳系的“自由漂浮的”地球是一颗行质天体,不是大行星。 这种方案看上去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的混乱状况。按照这种方案,新近发现的“新行星”的确是大行星,包括某些小行星也会拥有大行星资格,太阳系中有20多颗大行星。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受到巴斯瑞的分类法的影响,但想让这个方案获得广泛的推行显然还有很大困难。“假如天文学家突然说‘我们刚刚决定,事实上,太阳系有23颗大行星,我们现在打算让你们知道’,那么很多人并不会高兴。”布朗说。 从1999年开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就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讨论界定“大行星”的问题。在“第十大行星”发出的催促下,该小组近来交流频繁,希望能够拿出一个界定“大行星”的初步方案。 小组成员艾伦·斯坦恩提出了一个定义,大致可以表述如下:大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呈球形,并且质量没有大到中心会发生核聚变的天体。同时斯坦恩还提出了“矮行星”的说法,这种天体的质量比大行星小,相当于传统说法中的“小行星”。按照斯坦恩的理解,此次发现的“新行星”自然也是一颗大行星。 但也有一些天文学家不打算把“新行星”算作传统意义上的大行星,比如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行星形成专家艾伦·博斯就把这个新天体称为“柯伊伯带行星”,而夏威夷大学的著名行星科学家大卫·朱伊特则把新天体看作一个大个头的柯伊伯带天体。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界定“大行星”工作组的另一名成员布里安·马斯登也有不同的喜好。他认为也许让太阳系的大行星数量回归到“8”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只有当新发现的天体大于火星乃至地球的时候才把新天体列为大行星。所以,在马斯登看来,“新行星”并不具备行星资格。 实际上,天文学家现在的确认为,在遥远的太阳系边缘仍然存在体积巨大的未知天体,有可能会有火星,甚至地球这样大的柯伊伯带天体。斯坦恩就是这样认为的。他所主持的“新地平线”探测计划有可能在未来派探测器飞往冥王星,并探索冥王星之外太阳系最后的秘境。 布朗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提出了一种选择:到冥王星为止,不再增加新的太阳系大行星,也就是说太阳系永远只有九大行星。“冥王星是一颗‘大行星’,因为文化说它是。”他说。 最终的界定方案可能会在一年后得到。明年8月份,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将对天文学家们提出的划分方案进行讨论和表决。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会知道现代科学究竟赋予了“大行星”这个古老的词汇一个什么样的含义。世界上所有的科学教科书、科学读物也有可能从此改变它们对太阳系大行星的表述。
图片 资料:太阳系(solar 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由太阳、8颗大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原有
太阳能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0年。太阳能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太阳能学报》主要设有
太阳能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0年。太阳能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太阳能学报》主要设有
资料对于学术论文的作用,详细介绍如下: 一、材料是研究的基础: 1、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不同,具有继承性。它不能完全依靠内心体验、自说自话,而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1.论文的选题(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选题不明确,不清楚要研究和探讨什么,有的选题存在缺乏学术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以及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