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呆呆漫步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芍药甙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芍药浸膏能拮抗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小鼠腹腔注射有显著的镇痛效果,镇痛作用可能与吗啡受体无关。能延长球已烯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对五甲烯四氮唑所致的惊厥有拮抗作用。对心和脑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血管作用:芍药甙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抗急性心肌缺血,降低血压。保护脑缺血的作用:芍药苷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期间血脑屏障及脑缺血神经病理改变症状、脑血流量的影响。发现芍药苷对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局灶性脑缺血动物应用芍药苷可以明显减轻脑水肿程度,降低脑梗塞范围,改善神经行为学症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显示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抗自由基,对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血管缩舒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再灌流早期脑血流的恢复作用。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实验表明,芍药苷模型组动物血小板聚集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聚集时间缩短1/2左右,说明芍药苷给高脂肪高胆固醇动物血小板聚集增强,模型给药组动物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和纤维蛋白形成时间均较模型组动物明显地延长,并接近对照组。提示芍药苷有提高抗高脂肪高胆固醇引起的促血栓形成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血小板聚集是引发各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元凶之一。芍药苷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高血脂作用:韩国蔚山大学的学者发现,对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模型,芍药苷具有降低其胆固醇水平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剂量分别为200、400 mg/kg,口服,一日一次并持续4周时,芍药苷对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显示出明显的降低作用。逆转低血压作用:通过静脉注射芍药苷,台湾医药工作者发现,芍药苷能够通过激活威斯特大鼠脑内的腺苷A1受体来逆转呱乙啶诱导的低血压。被腺苷A1受体拮抗剂8-环戊-1,3-二丙基黄嘌呤预处理后,芍药苷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芍药苷的这种作用不会被8-硫苯基茶碱所改变,8-硫苯基茶碱是一种强极性的不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腺苷A1受体拮抗剂。解痉作用芍药苷具有舒张平滑肌细胞的作用,Ca2+减低在芍药苷的舒张平滑肌细胞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芍药苷可能通过调节细胞膜Ca2+/Na+ 交换来舒张平滑肌细胞。在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中,膜电位通过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性而决定了胃肠道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芍药苷其药理作用主要为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平滑肌张力和抑制其运动。有一些实验证实芍药苷对大鼠输精管附睾部和前列腺部平滑肌的强直性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体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催产素对子宫引起的收缩。同时也曾有学者应用白芍组成的方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和胆石症术后复发性绞痛等疾病,均取得一定疗效。芍药苷通过松弛括约肌,有益于急性胰腺炎时胆汁、胰液的排泌,从而减少胰酶激活,减轻胰腺腺泡损害,最终降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解热作用芍药甙对正常小鼠体温有降低作用,对人工发热的小鼠有导热作用。抗炎、抗溃疡和抗过敏作用芍药甙(50mg/kg,ig)对角叉菜胶和右旋糖酚所致的大鼠足踝肿有抑制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防治作用,对大鼠应激溃疡有预防作用和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白芍煎剂对某些致病性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降血糖作用芍药苷静脉注射能明显降低链脲霉素诱发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浆中含糖量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用药后25min时作用最强。芍药苷降低血浆中含糖量水平,作用与量有关(1~10mg/kg体重)。对实验表明芍药苷降血糖作用机制与胰岛素无关。免疫调节作用芍药苷具有是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用适量刀豆素诱导佐剂性关节炎,芍药苷在体外作用脾细胞悬液和腹腔巨噬细胞,发现对大鼠脾淋巴细胞IL-2和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均有增强作用,量效曲线成钟罩状。而且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诱导作用,并且能使AA大鼠大量的低下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恢复和接近正常水平,表明芍药苷具有浓度和机能依赖性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临床药理研究表明,该品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能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芍药甙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甲氨蝶呤相近,但其不良反应明显比甲氨蝶呤少而轻,作为Ⅱ类西药已被批准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它的其他临床应用正在研究之中。抗肿瘤作用芍药苷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芍药苷能抑制肿瘤细胞膜上ATP酶的活性及升高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的作用。该药抑制肿瘤细胞生成、与抑制膜上Na,K-ATPase并激活AC密切相关。应用芍药苷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3种措施(阴性无药对照、阳性阿霉素对照及芍药苷)肿瘤细胞的增殖结果,其中芍药苷(2mg/ml、1mg/ml、0.5mg/ml)对Bel-7402 和HepG2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3.78%和31.45 %。增殖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加强,呈显著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芍药苷2mg/ml、1mg/ml 及0.5mg/ml个有效药物浓度对提示芍药苷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以延缓肝癌的进程。并可诱导HepG2凋亡,并能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ax表达,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抗肿瘤实验证实,芍药苷对S-180实体瘤抑制率为36%%-44%%,与对照组比较,芍药苷有显著差异。治疗肺癌的环磷酰胺对Lewis肺癌原发瘤、转移率和肺转移数均无明显影响,但芍药苷与赤芍A合用后,可显著减少肺转移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芍药苷可刺激大鼠产生血浆纤维联接蛋白,促使其血中水平升高,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芍药苷连续7天预防给药可明显对抗D-半乳糖胺或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的下降及肝糖原含量下降,并使形态学上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恢复。芍药苷对乙醇诱导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亦有抑制作用。其它作用10. 防治老年性痴呆.11. 耐缺氧作用等。12. 利尿的作用。【毒理研究】芍药甙毒性很低,正常情况下,无明显不良反应。小鼠LD50:静脉注射为3530mg/kg,腹腔注射为9530mg/kg。【临床应用】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用于老年性疾病,增强体质与免疫功能、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方面,尤其是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可作辅助药物。
劳伦斯仿古砖
bái sháo zǒng gān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白芍总苷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帕夫林
神经系统药物 > 解热镇痛药 > 其他
每粒0.3g。
(1)解痉作用:芍药甙及高浓度的芍药煎液有解痉作用,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胃及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作用,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甘草甲醇提取成分Fm100与芍药甙有协同作用,临床用“痛泻要方”对腹痛有良效,均说明白芍总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2)抗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白芍提取物经体外模拟循环试验,血栓形成率较低。用白芍进行血小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白芍有对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和对抗花生四烯酸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有效成分为白芍中的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芍提取物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这些作用有利于病态心功能的恢复,白芍提取物能延长小鼠常压和低压缺氧的存活时间,能对抗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对动物造成的心肌耗氧量增加;能增强豚鼠离体心脏冠状动脉的流量;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离体主动脉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心肌缺血,显著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血流量,延长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心脏停跳时间。(4)对子宫的作用:芍药对子宫有特异性作用,其配糖体对小鼠离体子宫运动,低浓度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芍药甙还明显的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5)镇静作用:芍药注射液皮下注射可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其镇静作用可能是抑制大脑皮层所致。芍药甙1毫克/大鼠脑室给药,可见到轻度的镇静作用,增加给药量可见睡眠逐渐加深。(6)抗菌作用:白芍煎剂对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含鞣质有抗病毒作用。(7)抗炎解热作用:白芍煎剂对角叉菜胶、右旋糖苷引起的足肿胀有消炎效果;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水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抑制增生的作用。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①抗炎作用:A.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内Ca2 的浓度,抑制关节炎大鼠体内局部致炎因子包括白三烯B4(LTB4)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B.明显降低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的纤维素渗出,炎性细胞浸润。C.抑制滑膜细胞过度分泌PGE2、IL1、TNFα。②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作用:A.白芍总苷高浓度时可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从而抑制B细胞过度分泌IgM、IgG抗体。并可增加特异性抑制性T细胞(Ts)数目,并提高其活性,使Th1/Th2比例恢复正常。B.可抑制异常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抑制其过度分泌IL1与H202,使低下的IL2恢复正常;高浓度白芍总苷对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白三烯B4(LTB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③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可降低过高的血浆丙二醛(MDA)和N02水平,同时还可使过低的超氧化物歧化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恢复正常。④其他:可降低应激大鼠过高的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水平;并具保肝作用,能使药物性肝炎动物模型升高的丙氨酸转氨酶降低、使变性的肝细胞得到明显的改善;能保护红细胞膜,抑制红细胞渗透性溶血作用。(8)保肝作用:用D胺基半乳糖盐酸盐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和SGPT升高,白芍提取物有明显的保护和降低SGPT作用,组织学检查表明经白芍治疗后,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基本恢复正常。对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SGPT升高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黄曲霉素造成的肝损伤乳酸脱氢酶(SLDA)及同功酶的总活性升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白芍提取物能增强丝裂霉素等的抗癌作用。(9)适应原样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大白鼠在温刺下肾上腺内维生素的含量有抑制下降的作用,能提高动物对高温的耐受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10)毒性试验:白芍总苷毒性较小,白芍生药大鼠口服LD50为81g/kg,芍药甙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3580mg/kg,腹腔注射LD50为9530mg/kg(ZWC.0957)。
大鼠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t1/2α为(2.6±0.9)min,消除相t1/2α为(27.4±14.4)min;兔体内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也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t1/2α为(5.9±2.7)min,消除相t1/2α为(66.0±27.6)min。在狗体内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39±104)ml/kg,表明芍药苷在体内分布迅速、较广,且消除也较快。白芍总苷静脉给药后迅速以原型出现在尿中。芍药苷经150min的大鼠肝脏离体循环灌注,其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白芍总苷在体内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而肝脏并非其代谢器官。
1.主要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长期应用对关节功能有一定恢复作用,远期疗效好。临床上也应用于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强直性脊柱炎,以及骨关节炎和肺间质纤维化等。
2.保肝: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纤维化,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并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对白芍及其相关成分过敏者禁用。
白芍总苷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影响在人类尚不明确。动物生殖毒性实验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在高达2160mg剂量时,仍无致畸作用。
白芍总苷不良反应很少,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软或稀,大便次数增多,多属轻度,无需处理。其他少见不良反应有腹胀、纳差、腹痛、恶心、头昏等,停药后即可恢复。无肝肾功能损害。
成人2粒(0.6g),每天2次或3次。儿童推荐用量为30mg/(kg·d),分2次早晚服。建议首期3个月,0.6g,每天3次,起效后0.6g,每天2次维持。
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白芍总苷使用时要注意,经典中医书籍记述白芍反藜芦。建议不要与含有中药藜芦的制剂同时使用。
1.应饭后用水冲服。少数患者服药初期可能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可从小剂量开始,0.3g, 每天2次,1周后加到常规量。
2.白芍总苷使用时要注意,经典中医书籍记述白芍反藜芦。建议不要与含有中药藜芦的制剂同时使用。
植物耐盐碱原理:在突发盐碱状况到来时植物不会立刻死掉,而是有机会转换形态继续存活的植物。耐盐碱是指能在盐碱环境下存活,但生长状况受影响。 盐碱地: 盐碱地是盐类
海洋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 海洋生物中活性物质丰富,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近3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归纳,并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论文关键词: 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
白芍又称为芍药,它的功效是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在临床的作用,白芍主要是和其他药物相配合,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以治疗腹痛,还有痢疾、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