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派儿596
旅游业正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正处于旅游业大发展进程中。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旅游的英语 文章 阅读,欢迎阅读!有关旅游的英语文章阅读篇一 Five一Pagoda Temple and Other Temples in Hohhot 呼和浩特五塔寺和其他塔寺 Natural Features 自然概况 Five-Pagoda Temple 五塔寺 Five-Pagoda Temple(Wuta Si),which is also called Jingangzuo Sheti Baota,is located in Hohhot City. As there are five small dagobas on the pedestal of the pagoda,it is named Wuta Si. Wuta was originally a building of the temple construtted during 1727一1732. Now the temple has disappeared,but the pagoda has remained. 五塔寺又称金刚座舍宝,位于呼和浩特市。.因为在一个金刚座上建有5个玲珑舍利小塔,所以人们通称为五塔寺。五塔寺始建于公元1727一1752年之间。现在寺庙已经不存在,但五塔却保持至今。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mple began in the 5th year of the reign of the Emper or Yongzheng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Pagoda is 16. 5 meters high and looks like a 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s seat,with a base under it and five exquisite pagodas on the base. As more than 1 560 relief sculptures of Buddha are engraved on the five pagodas,the temple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being“a 10 000一Buddha Tower".In addition,there are images of Bodhisattva,the four Devarajas ,Buddhist Saint,Heavenly Ladies,holy birds and animal,bodhi trees and the engraved scriptures in Mongolian,Tibetan and Sanskrit on the wall of the pagodas. On the wall facing the temple there are 3 marble relief sculptures,including a planisphere marked with Mongolian inscriptions. The pagodas are not only peculiar buildings, but also a huge exquisite carving. 五塔的建设始于清雍正五年,塔高16. 5米,像一个佛教武士的座椅。底座土有五个精致的宝塔。五塔上刻有1 560件 浮雕 作品,因此得名万佛塔。此外,菩萨、四大大神、佛教圣徒、仙女、神鸟,还有蒙古、西藏的 雕刻 也被刻在了五塔的墙上。正对寺庙的墙壁上有三个大理石浮雕,包括用蒙古文记载的天文图。五塔不仅是一座建筑物,而且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 The pagoda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the base,the seat and the top(five dagobas).The lower part of the seat is inlaid with inscriptions of Diamond Sutra written in Mongolian,Tibetan and Sanskrit. The upper part is niches holding goldplated statues of Buddha. The body of the pagoda is glazed in greens and yellows. 五塔山三个部分组成:底座、座位和塔顶。座位的底部有用蒙古语、藏语和梵文编写的金刚经,上面是一些放有渡金佛像的壁龛。塔身是绿黄相间的建筑。 On the northern wall of the pagoda,three sculptures are inlaid. The Mongolian Astronomical Map is the only one labeled in Mongolian so far in the world and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在塔的北面墙上,镶嵌着三个雕塑蒙古天文图是日前仅存的一个用蒙古语记载的天文图,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Compared with other pagodas,Five-Pagoda Temple is unique in at least two aspects:its special structure,pagodas over pagoda, and the green and yellow colored glazes on the short eaves and tops of pagodas. Those make Five-Pagoda Temple quite special,a treasure of Hohhot City. 与其他塔寺相比.五塔寺在两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一是结构特别,宝塔摞宝塔,而是塔檐与塔顶颜色绿黄相间。五塔寺山于这些原因而略显特别,是呼市的一个珍宝。 Special Mention 特别提醒 Zhaojun Tomb 昭君墓 Zhaojun Tomb,which is called“Green Grave" of'‘Tmur Urhu:in Mongolian,is situated in thesouthern suburb of Hohhot, 9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urban area. It is said that it is thetomb of Wang Zhaojun-a maid in the imperial palace of the Emperor Yuan Di of the HanDynasty-volunteered to marry the chief Huhanye of Xiongnu Horde as a peace envoy. The tombis an artificial earthen mound with a height of 33 meters. According to the legend,grass onthe huge mound never turned yellow even when late autumn the green came.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占语称特木尔鸟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利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 传说 中汉朝名妃王昭君的墓地。昭君自愿作为和平特使远嫁匈奴。昭君墓是人工积土,高达33米。据历史记载,即使秋天到来,昭君墓周围一也是绿树环绕。 Zhaojun Tomb is listed among the eight most popular scenic spots in Hohhot. 昭君慕被列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In front of the tomb,bronze statues of Wang Zhaojun and her husband ( Khan),depict avivid picture of them riding horses and talking to each other intimately. The statues are thesymbol of the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the Hui nationality,which wasgreatly promoted by Wang Zhaojun. 墓前矗立着王昭君和丈夫可汗的铜像,栩栩如生的雕刻,描绘了他们骑在马上亲密交谈的l画面。这也是汉回友好关系的标志,是昭君的贡献。 Behind the statues,there are several steles displaying the praises bestowed upon WangZhaojun. Among them,the stele marked with the poems of Dong Biwu (a modernrevolutionary and a politician)is the most notable one. 雕像后放着赞颂王昭君的石碑,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现代革命家、政治家董必武的诗作。 Behind the steles .stone stairs and a stone platform are connected with the Zhaojun Tomb.Upon the stone platform you can find a pavilion. The pavilion offers tourists a good positionfrom which to overlook the scenery surrounding the tomb and the far away Mt. Yinshan. 石碑后面,石台阶和石平台与昭君墓相连。平台土有一个亭子,可供游客俯瞰昭君墓周边的景色,还可以眺望遥远的银山。 Recently,the tomb area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clude cultural facilities such as a ReceptionRoom,Exhibition Room and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Room. The tomb has now become one ofthe key cultural relic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Hohhot. 最近昭君墓又被添置了许多 文化 设施,如接待室、展览室和书法绘画室。昭君墓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he tomb is famous for its spectacular scenery. The summer months are mild and the wildflowers and grasses grow in abundance, creating a beautiful natural picture together with thetowering green trees. When autumn comes in September,unlike grasses which shriveled andyellow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the grass growing on the tomb is still green and vigorous. 昭君墓因其引人入胜的景观而出名。这里夏季气候温和,野花和野草映衬着参天大树,形成了一幅美好的自然画卷。当九月秋季到来时,不同于其他地方枯黄叶落的景象,这儿的草木依然苍劲翠绿。 有关旅游的英语文章阅读篇二 苏州园林自然概况 Natural Features 自然概况 Suzhou is located beside Taihu Lake,and it is a fertile and scenic land with a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moderate with distinctive four seasons. Suzhou is a city of rivers and canals and also a city of gardens. Hence it is called the“Venice of the Orient" . Suzhou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514 BC and it was once the capital city of Kingdom cf Wu. King of Wu became the most powerful of the time because of the support of the mighty economy of the area. In Song,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Suzhou boasted as the most abundant“land of grain and meat" of the nation and thus began from Song Dynasty the famous sayings that“Suzhou on earth matches paradise in Heaven" and“bumper harvests in Suzhou alone are enough for the whole nation"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是个土地肥沃,风光秀丽的地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苏州既是一个河网密布的城市,又是一个优美的园林城市,因此具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苏州建城始于公元前514年,历史上曾是吴国的首都。凭借这一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吴国得以成为当时最强之国。到了宋、元、明、清时期,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最富裕的“鱼米之乡”。宋代时期就有“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Suzhou is the site of the prosperous Wu culture,and it has bred up a great many of scholars and high officials in all dynasties. When these scholars and high officials returned to their birthplace because of either retirement after ambition fulfillment or for hermitage due to disappointment,they would spend a great amount of money on gardens for literary cultivation in their senior years. Besides,the beautiful topography,gentle customs,and peaceful ife of Suzhou's also helped to promot the construction and advance of so many landscape gardens in Suzhou. 苏州是吴文化的繁荣之地,历代都养育了许多科举及第的文人和达官贵人。他们衣锦还乡或失意归隐到故里后,纷纷筹集巨资建造园林,借以抒发其晚年的文人情怀。此外,苏州的山灵水秀、温雅的民风和安定的社会也促进了大量园林的建设和发展。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etween the 14th and 20th century were its prime periods of garden building,when at onetime there were more than 200 private family gardens. A dozen of them are still in good condition today,including the top four classic gardens-the Fisherman's Net Garden,Lion Grov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and Lingering Garden. 公元14一20世纪明清时期是园林建设的鼎盛时期,这里的私家园林一度有200余处,其中有十几座园林依然保持完好,包括网狮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四人名园。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the largest,occupies four hectares. It was built in 1522 during the Ming Qynasty. Water accounts for three-fifths of its total area. All the major buildings face the water. Centering on the pool,bridges and corridors harmoniously link up isles,rockeries,pavilions and towers. The garden shows a natural and flowing artistic style. 拙政园面积最大,占地4公顷,其中水域占了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建于明朝时期的1522年。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所有仁要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小桥和走廊与小岛、假、山、亭塔连接和谐。园林显示出自然流畅的艺术风格。 The Lingering Garden on the other hand , demonstrates a compact layout and a delicate decorative art.Built in the Ming,it was renovated and expanded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o cover an area of 3 .3 hectares as we see it today. The garden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artificial hills in the west,pastoral scenery in the north,hall and pavilion structures in the east and hills and waters at the center. A winding corridor of over 1 000 meters links them. 留园则展现了一种整体布局紧密和巧妙的装饰艺术。留园建于明朝,19世纪早期的清朝间得到修缮和扩建,建成了现在的占地3. 3公顷的留园。留园由4个部分组成:西区的假山、北区的田园景色、东区的曲廊辛阁和中区的山水。各区间由长约I 000多米的蜿蜒长廊相连。 The unique charm of these gardens has led to their entry into the lis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1997. 这些园林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溃产名录》。 Special Mention 特别提醒 Suzhou gardens are the best of those in southern China that are the best of theworld”.Generally little and delicate,they produce a sense of a beautiful painting. The stress isput on mealadering through a labyrinth of complexity and continuous surprises of vista ateach step forward. The miniature mountains and rocks,the bridges and the waters,--theyare small yet grand;the flowers and trees,the towers and pavilions,一they are exquisite withseclusion and serene. Within limits the garden spaces are so ingeniously handled that theeffect cf infinitude is produced,hence they are reputed as "vast landscape condensed in alittle garden". “江南园林甲大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大多小巧玲珑,置身其内让人有身在画中的感觉。苏州园林在造园上讲究步移景异、步步为景。园中一山一石、小桥流水,于细微中见宏远,一花一木、亭榭楼台,于精巧中寓幽深;仿佛天地之宽、山川之迥皆融于其中,故被人称为“万里湖山入小园”。 有关旅游的英语文章阅读篇三 鼓浪屿自然概况 Gu Lang Yu 鼓浪屿 Natural Features 自然概况 Gulangyu Island is located just southwest of Xiamen City. Visitors can reach it by steamship from Xiamen City in about 5 minutes. Gulangyu Island is renowned for its delicate natural beauty,its ancient relics,and its vanes architecture. The island is on China's list of National Scenic Spots,one of the 35 key National Scenic Spots and also ranks at the top of the t0 most-scenic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 鼓浪屿位于厦门市的西南方。游客们从厦门市区乘汽船大约五分钟就可抵达。鼓浪屿因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风光,积淀深厚的名人史迹和形态各异的万国建筑而闻名于世,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还是全国35个王牌风景区之一,居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首。 During the Ming Dynasty,the island was called "Yuanshazhou Island".It got its present name from the huge reef surrounding it. When the tidecomes in ,the waves pound the reef and it sounds like the beating of a drum. Thus the island came to be named "Gulangyu".Gu in Chinese means"drum",and Lang"waves". 明朝时期,鼓浪屿还是一个水草丰茂、渺无人烟的小岛,名“圆沙洲”。因周围巨大的海礁受到海浪的阵阵冲击,发出犹如擂鼓的声音,故后改名为“鼓浪”屿。也就是说,在中文里,“鼓”指的是“擂鼓”,“浪”指的是“海浪”。 During the later Ming Dynasty,the troops of national hero Zheng Cheng gong were stationed here.After the Opium War in 1842,13 countries including Great Britain,France,America,Germany and Japan established consulates,churches,hospitals.banks and schools here,turning the island into a common concession. In 1942,Japan occupied the island until the en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鼓浪屿训练水师。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包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内的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并建起了教堂、医院、洋行和学校,将小岛沦为公共租界。1942年,日本占领了小岛,直到抗到战争结束才离开。 Gulangyu Island has about 20000 permanent residents,all of whom enjoy a comfortable,relaxing life. Only electric-powered vehicles are permitted on the islland,so the environment is free from the noise and pollution of combustion engines,Breathing the clean air.appreciating the ever-present green trees and lovely flowers ,anyone here can feel like they are in heaven. With classical and romantic European-style architecture, the island truly deserves to be called the"Architecture Museum" . It is also known as the“Cradle of Musicians" and“Island of Music" because of its reputation fior music appreciation. 鼓浪屿上约有两万居民。人们生活舒适,修身养性。在这里 ,除了环岛旅游电瓶车外,不许任何其他机动车辆上岛。所以,这里没有噪音,没有空气污染。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欣赏到四季常春的绿树古木、红花碧草,感觉像是到了大堂一样!一座座古典雅致的欧式建筑,把小岛真的建成了一座“万国建筑博览城”鼓浪屿”还被誉为“音乐家的摇旅”和 “音乐之岛”,因为这里的人们酷爱音乐,酷爱钢琴,享有盛誉。 The Island Ring Road,which circles the island。allows you to tuuy enjoy an me sights of this small but charming island. 现在,岛上新建了环岛路。环小岛游一周,人们可以尽情地领略小岛的所有美好风光。 Special Mention 特别提醒 At the foot of Sunlight Rock stands the Memorial Hall of Zheng Cheng gong,built in honor ofthe hero's feats whichinclude expelling the Dutch colonists and reoccupying Taiwan. Wanderingup the steep rock path,visitors will see many profound inscriptions left by poets, the oldestof which dates back to over 400 years. This is the main cultural sight on the hill. 日光岩的山脚下坐落着民族英雄郑成功纪念馆。此馆为纪念他为驱逐荷兰殖民者和收复台湾所做出的贡献而建。 沿着陡峭的石径拾级而登,游客们可以观赏到许多古代诗人留下的寓意深奥的题词石刻,其中年代最久的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这里是日光岩文化遗迹的主要荟萃地。 Continuing on,you will see toe preserved training grounds of Zheng Chenggong's troops.Near the field is a huge rock bridging two cliffs,forming a natural entrance to a cave. This iscalled“Old Summer Cave"(Gu Bi shu Dong)where you can feel a pleasant cool breeze. It's theperfect viewing spot to appreciate the scenery of Gulangyu Island.A fantastic panorama ofXiamen City,including Nanputuo Temple.Xiamen University, Hulishan Battery,etc is withinview. 当人们继续拾级而上时,还可以看到当年郑成功训练水师的训练场遗址。训练场旁边有一块连接两座峭壁的巨石,被称为“片瓦”巨石嵌空,形成进入殿堂(庵洞)的天然人日通道。这里叫做“占避署洞”,里面凉爽惬意,微风习习。登临绝顶,山海奇观,风光无限:厦门市区,南一普陀寺,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底。
fengzhenpeng
关于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以下是“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樊飞. 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5、仝红星. 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冯耕耘.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张红娟. 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付冰峰. 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阙庆华. 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1、谢新暎. 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2、周丽玉, 王坚. 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
13、殷群. 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
14、杨培玉. 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王晓云. 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6、周杰. 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王艳. 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18、王珍曙. 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9、任春.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20、陈静. 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余飞. 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2、欧阳莉. 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23、孟海玲. 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24、吴丹. 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 商业经济, 2006.
25、朱玉华,陈珠芳.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6、李文明. 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3.
27、周国忠. 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8、谢冽.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9、宋稚芳,耿文辉.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 高教论坛,2005.
30、刘秀丽. 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9.
31、梅琳, 吕金兰. 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2、郭英杰. 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3、殷国聪,杨霓. 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4、于萍.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5、杨环焕. 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书写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ddungmickey
没有英文的,这怎么样?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提要 :贵州是个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贵州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对策,以保证贵州旅游的待续稳定发展。 贵州的现代旅游业开始于 1979—1980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然而,贵州旅游收入与贵州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贵州旅游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贵州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1980 年,贵州省旅游部门接待了香港师生暑期旅游团,成为贵州现代旅游业开始的标志。 1981 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贵阳分社, 1982 年成立了贵州旅游局, 1988 年,贵州省旅游局与贵州省外事办公室正式分署办公,贵州旅游业从此自成系统。 目前,贵州有四星级饭店 1 家,三星级饭店 2 家,两星级饭店 25 家,一星级饭店 9 家,共提供客房 3300 多间,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在旅游服务接待方面,现有接待机构 70 家,其中 12 家国际旅行社,有 58 家国内旅行社,配有多个语种的翻译导游人员, 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接待车队,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1980 年,贵州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仅 1694 人次; 1990 年上升到 24112 人次; 1995 年为 136459 人次。 贵州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发展迅速。有龙洞堡国际机场一个,还有铜仁机场、黎平机场、兴义机场、安顺机场等四个支线机场。计划建设的还有荔波机场、黄平机场、茅台机场、六盘水机场等。在公路建设方面,已经建成新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新公路、凯麻公路、顶兴公路、水黄公路、贵毕公路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铁路运输方面,继贵昆铁路、黔桂铁路、黔渝铁路、湘黔铁路之后,相继开通了株(州)六(盘水)复线、南昆铁路等。目前贵州的交通已形成了多种运输形式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运输条件。 贵州旅游风景区点多,质高,面广。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8 个(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风景区、赤水四洞沟、十丈洞瀑布); 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荔波喀斯森林、赤水桫椤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镇远); 24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11 个自然民族村寨。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贵州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旅游者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贵州旅游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旅游目的地人口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预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时期将会迅速到来,贵州旅游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贵州旅游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贵州的旅游业将迎来春天。就目前来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将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 • 贵州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差。近些年来,贵州的基础旅游服务设施虽 然得长足的发展,但各项基础设施之间发展不平衡,还不能满足入黔旅游客人快速增长的需求,反过来会制约贵州旅游的大发展; • 贵州旅游可进入性较差。从 80 年代末期我省开始建设首条高等级公路 ——贵黄公路起,我省的交通运输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铁路复线、支线机场的相继投入使用,为我省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已经建成使用的各交通线路来看,很少有直达旅游景点的。也就是说,从市区到各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状况还很恶劣,各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 • 旅游规划管理 体制不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是一个多部门多待业共同完成的事业。在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主管部分林立,责权利划分不清,职能相互交叉,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的现象相当严重,损害了旅游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旅游目的和动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原来单纯的观光浏览演化为增长知识、消遣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旅游者也从原来的国内客人为主发展到国内国际齐头并进的局面,因而对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 旅游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许多资源具有开发价值。但是,贵州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品优势,也不等于市场优势。贵州旅游产品的打造、包装、宣传和推销的力度不够,导致贵州旅游的竞争能力不强,养在深闺无人知,最终不能实现资源到经济的转化。 • 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上,要做到“三权”分离,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主管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主导和行业主管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之一。所谓政府主导,指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对旅游业要正确定位,给旅游业发展予宽松的产业政策和较多的投入。在旅游业发展中作好宏观调控,把旅游管理的权力最大限度地放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则应作好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协调好旅游行业内部的相互关系;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把好旅游质量关。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贵州比较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源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了。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泛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的环境容量较小,在大规模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将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迅速退化,最终又限制着旅游的发展。因此,要保证贵州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旅游发展中打出“生态”牌,在生态环境上大做文章。 第三、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旅游人文环境。从目前来看,旅游目的地总是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地的居民素质普遍偏低。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目的、动机、兴趣爱好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旅游者更多的想要了解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将更为广泛。因此,客观上要求旅游地居民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旅游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进行培训,这也是提高旅游地竞争实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每四、严把导游质量关,提高导游员综合素质。贵州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如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织金洞等,对发展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贵州的导游员乃至全国的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科学知识背景了解不多,讲解时往往局限于一些表象的东西,比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景点的外观形象等。对于景区景点的一些内在的科学性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求知需求。今后对导游员的录用考查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要大力培养能掌握多门语言的导游员,满足国际旅游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对贵州旅游资源的整体包装宣传,提升贵州旅游形象。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长期以来,贵州旅游接待人数与周边省份如云南、广西、湖南等相比差距较大,许多国内国外游客往往经过贵州直达云南而很少在贵州停留。其中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对贵州旅游的包装宣传不够,导致贵州的旅游形象较差,人们对贵州的了解不多,认识不深。要保证贵州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稳步前进,政府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贵州旅游进行包装宣传。要让国内国外的游客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知道贵州、向往贵州、走进贵州、怀念贵州。 第六、继续发展贵州交通事业,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得以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最近几年,贵州的旅游交通条件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省会贵阳到各旅游景区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现在的各种交通条件都主要是从贵阳到各旅游城市,而连接旅游城市与各景点的道路质量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吸引回头客非常不利。因此,旅游交通的发展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贵州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把贵州的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的真正的旅游大省。 参考文献: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保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贵州旅游地理》贵州科技出版社 杨龙 编著 《旅游管理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广海 方百寿等 编著 《贵州旅游》 贵州民族出版社 廖善友 编著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摘要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条件优越。但在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从管理体制、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地居民素质、导游素质、包装宣传、旅游交通等六个方面来提升贵州旅游形象,保证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 关键词 :贵州旅游 制约因素 旅游形象 持续发展 加快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省政府 研究室 王礼全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旅游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培育的战略决策,极大地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贵州旅游业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基本具备,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开发之势,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其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先导性带动作用也开始显现。但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仍然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初期,从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不快;交通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态势仍然受部门牵制、条块分割的影响,发展的整体合力不强;缺乏精品牌,形象竞争力不强,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产业面临全面提升的压力。 在当前面临难得机遇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通过推进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推进贵州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一、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有效调控,有人据此把旅游业视为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确起着多方面的主导作用,包括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对旅游项目开发组织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和监督管理;对旅游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对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引导性投资;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其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等。但是,除了旅游资源经营具有垄断性外,旅游业的其他业务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性,因而旅游业也应顺应市场要求,尊重市场供求原则,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 因此,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现代理念发展旅游业。一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即以旅游需求为基础,确定开发方向、开发规模和开发特色,打造发展亮点,在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对旅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改进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减少行政干预,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政府实行投入引导的同时,创新思路,通过特许经营权出让、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手段筹集发展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开发格局;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餐饮、酒店、商业等方面形成产业集聚。四是按照“大市场”的要求,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应将旅游业从政府部门过多包揽的怀抱中解脱出来,将其放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更多地经受市场的竞争,更多地发挥市场对它的调节作用,从而开拓大市场,实现大发展。 二、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要求,进行资源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把旅游产业变成产业旅游,加快构建特色旅游经济体系。 旅游业不仅综合性很强,关联度较高,而且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因此,旅游经济具有特殊的运行规律。这是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产业规模还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发展过多地依赖资源,依赖景区景点,粗放式经营突出,依靠先进科技进行深度开发滞后,产业链短,关联度不高,组成旅游产业各部分之间只是形成了一种松散的结合和简单的数量关系,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加上体制机制的制约,与资源禀赋和现有条件相适应的旅游经济体系尚未形成。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要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思路,遵循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对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其他相关产业范畴包容在旅游业里面,实现良性互动,构筑特色旅游产业框架,加快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基础条件建设,在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的同时,改善运输组织方式,增加国内航线和航班,增设国际航班。同时加快酒店业等接待设施建设,使之能适应大旅游发展的需要。二是有机整合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克服过去那种只重“游”而忽视其他要素的倾向,把分散的要素整合起来,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开发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特别是把把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形成依托中心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大产业格局。三是注重特色和抓住比较优势,对景区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尤其应在文化开发上下功夫,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塑造品牌,提升产业质量。四是加强旅游经济内部主导行业的培育。实践证明,旅行社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越来越起着龙头的作用。应尽快改变过去过度依赖风景资源来发展旅游业的做法,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把旅行社作为旅游经济的主导行业加以培育。目前全省旅行社达120多家,但其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在旅游业发展中难以起到“龙头”作用。应适应客源由自然流量为主体向以竞争流量为主体转变的新变化,根据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需要,选择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旅行社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产业,以合理组织旅游生产力,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资源重组等途径加快培育旅游企业集团。五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关键要素。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支持学校办好相关专业,促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且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新型模式,创新旅游信息交流方式,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快速提高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对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和提高产业层次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旅游产业的市场广阔,涉及面宽,加上游客层次不同,群体各异,尤其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向游客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种旅游信息,实现网络化服务。 在这方面,国内外很多地方积累了成功的做法。一些地方的旅游信息服务已具体到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景点、所能提供的住房及其价格等信息,都能从其网站查阅,并配有图片,方便旅游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国内很多地方也加快了旅游产业信息化步伐。 贵州旅游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一是应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旅游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发布和交流,大力推进网络化服务。可选择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大城市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促使现有网站增加栏目,丰富内容,提高制作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景区景点、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各种旅游服务价格以及旅游商品购买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快市场营销网络化,优化销售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在产品宣传、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快运用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扩大旅行社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提升贵州旅游服务质量,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推动器。 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增强产业整合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的地位,延伸旅游业的内涵,加快形成大产业格局。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不断证明正,任何资源都可能具备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供人们开发利用。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广泛性非常突出,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依托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文化、商贸,以及工业、农业和相关基础设施条件,依托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这就决定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必须以旅游为纽带,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贸、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协调动作的产业链条,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只有在高度的社会整合作用下才能实现。因此,旅游业的社会性,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必须与有关部门高度协调,密切配合,依靠全社会力量办旅游,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旅游,这样才能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长久的持续力。 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一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合作,相互配合,开成合力联合打造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二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旅游产业开发,政府部门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三要促使旅游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按照“自然与人文交融、商贸与休闲一体、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挖掘内涵,提高品位,推进产业互动,实现联动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贵州旅游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时期,全省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具备了提升产业层次的基本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推进,信息化提升,社会化参与,加快产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的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旅游
关于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以下是“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谢冽.导游人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政
Book: Notes ID. Author. Monograph. Title [M]. Press, Publication Year. Begi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