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5

呼啦啦达人
首页 > 学术期刊 > 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论文答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TTTTTTT醬

已采纳

《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伟大的作品。《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采,对于当时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譬如社会的不合理,民间普遍的疾苦,人民对于虐政的讽刺等等。其中婚恋诗占有一定的比例。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1/3。”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倚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希望家庭和睦。娶妻是头等大事,妻子的内在素质决定了家庭的未来。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其风格简明而朴素,大都描写男女从爱慕一直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这时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以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它描绘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在河边采择药菜,引起了一个男子的深深爱慕。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乃是采取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乡感情的媒界,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另外一首《邶风·静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共三章,每章四句,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描写一对青年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全篇都出自男子的口吻。描写了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第一章写小伙子赴约等待对方时的急切心情。第二章写情人相见后馈赠信物,以加深感情。第三写静女赠送嫩草和男青年内心的喜悦。《静女》诗虽短,但格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他对静女所持的炽热情感,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一首《秦风·蒹葭》也是一首男慕于女的情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这首诗与上两首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前两首诗中男女主人公感情是热情奔放的。而在这首却给我们呈现出一对多情、矜持的情人形象。“以手去接之,以身融之,”“惆怅距离”,营造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往驰之的精神境界,令诗意境明丽清幽,具有朦胧美,弥漫着淡淡的怅惘。可设想伊人所在地方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另一边,一名男子“溯洄从之”,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去追寻,期待可以到达其身边。可是道路太长,三面环水,伊人宛在水中央,隔水相望,不能促膝谈心。从而产生了幻像,一幅水面美人图。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美人在思恋者幻觉中,好象披上了一层镜花水月的轻纱,又仿佛一亭亭玉立的新荷含苞欲放。面对这样一幅图,你别无他想,只为诗中那位多情而又矜持,执着坚贞的爱情观所感动,发出由衷的赞赏之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道:“在水之湄”,此一句已重扣“溯游从之”。于是,在前加一“宛”字,遂觉点睛入神之笔,可以说,此篇最得风人深致。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写道:“其实首章巳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从,佳者多有余音。”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等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出现。如《邺风·柏舟》,《邺风·日月》,《邺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华》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我们来看一下《氓》这首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篇充满悲愤控诉的弃妇自白的叙事诗。诗的层次,全按事态发展的经过安排:始而定约,继而成婚,继而任劳,继而遭辱,既而见弃,继而归家,乃至兄弟取笑,终乃自悼。她愤怒地指责丈夫“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同时,从中感觉到女子强烈而复杂的性格变化:从一开始“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直到后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由温柔可爱到痛苦伤心到失望绝别……这是令人深思的婚姻悲剧。在远古时代,就有这种薄情负义的事,深刻地说明了妇女地位从古到今都是属于从属的位置。女主人公在现实面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氓的用情不专,因此她并没有一味沉溺于痛苦的深渊里,而是振作起来,凭自已的勇气生活下来。体现了她刚强坚韧的性格。由此来看,《氓》又展现了女性精神发展可喜的一面,具典型意义。总而言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的诗意美感,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总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归依感。在当今日趋庸常的生活里保持一颗不死的诗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339 评论

我是不是很S

一、引子近日读任先青先生的这首《被大雾淹没》-------一场大雾 浓得让你无从把握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近灰者若何?梦想者 继续于梦游中焚香觉醒者穿过街衢 无法醒目 难辨清浊你内心降旗 给自己脚步上弦学别人戴严口罩 方便对灰日子保持缄默任先青先生是诗坛前辈,浸淫诗歌多年。因此,对他写下的这段文字,感觉不是很好。当时我留言:要是能再深入点,就好了。后来想想,这个留言并不准确,我真正想表达的是:这首诗的隐喻力不足。隐喻力不足是中国现代诗歌的最大短板。二、隐喻是对世界的触摸世界即隐喻。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隐喻。《达-芬奇密码》里有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虚构基础上的----接受那些我们想象中真实的,但无法证明的东西。无论是古埃及人还是当代宗教,都是通过隐喻、寓言以及夸张的方式来描绘他们内心的神或上帝。隐喻是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心灵去处理原本无法处理的东西。宗教性的隐喻成为了对现实进行虚构的一部分,而在现实里,又有助于芸芸众生从容应对,完善自我。上帝是人类最大的隐喻。现代诗歌正是通过隐喻之手,实现了对世界的触摸。隐喻是开启现代诗歌的密匙,不理解隐喻,则永远是诗歌的门外汉。三、什么是隐喻力隐喻力,我把它简单归纳为:隐喻的力量。现代诗歌说到底就是比喻的艺术。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转喻、隐喻等。运用比喻是为了更快速地抵达。通过比喻实现改变、转换、跳跃,进而创造出速度,而现代诗歌正是速度的艺术。隐喻是现代诗歌的核心元素。四、隐喻的力量喻即像,隐喻即深度意象。世界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本质。隐喻即是透过纷繁迷乱,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进而使它们发生关联,因此,隐喻的力量来自于普遍性。隐喻指涉的对象越广,力量越大。所谓诗歌的大与小,正是源于它内在的力量。隐喻是置于诗歌内部的弹簧,它使诗歌凝练并张力十足。我们说一首好诗如艺术品值得长久把玩,并非没有读懂,而是在不同时空下,对诗里的隐喻又有了新的理解。一首诗由诗人和读者共同完成,说的正是这个。诗人不是上帝,无法知晓一切,但他能给未知领域以清晰的边界,引领众人去探寻、感悟、得到。隐喻正是那个边界,而诗歌,恰恰是那些未曾说出的部分。

105 评论

夏天天夏天

隐喻就是把一个词的意义用在另一个它并不具备的意义上。具体来说呢,新批评派的雷内?韦勒克把隐喻称为“新批评的关键词”。根据他的观点,文学批评中的隐喻和修辞学上的隐喻并不相同。文学隐喻里,作为喻体的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和它具体所指并不相同,词义和其意义是分裂的。即把一个词的意义用在它本来没有指的另一件事上。

隐喻不是一般的意象思维活动,而使在相距遥远的异质事物间建立同一性联系的直觉意象思维活动的。举例来讲:当黄昏在天空铺展开来,象一个病人麻醉在手术台。(TS艾略特)。新批评派对隐喻的喻体与喻旨的理解是其性质差的远,“异质”,但有内在共通处。

关于比兴的话,比是一方面,即“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另一方面,“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兴来讲一种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另一种是寄托(《离骚》)。再有一点,新批评派的隐喻是一个文学批评诗歌分析中的术语;比兴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表现手法,与其对应的文学批评方法是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10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隐喻的研究论文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及其特点分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

    色恋粉雪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隐喻语用学研究论文结论

    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及翻译策略论文 摘要 :为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医及中国文化,译者需在正确理论指导之下进行中医英译。隐喻是中医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英译的一大难点

    恩恩慧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英语动物的隐喻研究论文

    隐喻源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到莱考夫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分界线,象征源于中国古代文学,隐喻同古代写作手法中的兴比较相似。和象征类似的是都是有一事物

    星无畏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视觉隐喻的文献综述论文

    浅析透过交往行为理论看隐喻的英汉翻译论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隐喻理解;翻译论文摘要:本文利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释翻译学的理解观,并借此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

    聪明糊涂心y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以花喻人诗歌研究的论文

    1. 关于以花喻人的诗句 关于以花喻人的诗句 1.以花喻人的句子 白梅---梅素有"清客"之称,凌寒傲霜枝, 红梅--茫茫雪原,一枝

    二哥不二199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