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4

美梦似路长!
首页 > 学术期刊 > 杂志设计大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雪皑皑

已采纳

一、靳 埭 强(香港):靳埭强,男,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1957年定居香港。先为学徒,后做裁缝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从事设计工作,成为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中国数一数二的平面设计专才,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 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奖;于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 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84年更是唯一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又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之设计师年奖,1992年被选为90年代风云男士之一;1998年再获杰出成就奖。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靳埭强的设计观: 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靳在8 0年代初设计的中国银行的行徽至今仍然被视为典范。 二、陈幼坚 1950出生于中国香港 1969中学理科毕业于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 1970与香港大一设计学院修读为期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 目前在中国香港生活和工作 陈幼坚个展 1991“东方汇合西方”,Creation Gallery G8,日本东京 2002“东情西韵”,Ginza Graphic Gallery, 日本东京 陈幼坚群展 1997“香港设计业代表团访问北京”,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北京 1999“'99中国国际艺术设计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上海市分会,中国上海 2000“当代香港艺术2000”,香港艺术馆,中国香港 “城市发现海报展”,香港当代文化中心及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中国香港及德国 2002“2002芝加哥艺术博览会”,芝加哥会展中心,美国芝加哥 “2002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展览场,瑞士巴塞尔 “2002墨尔本艺术博览会”,皇家展览馆,澳洲墨尔本 “梦02展览”,the.gallery@oxo and Barge house,红楼轩,英国伦敦 三、陈绍华,出生于1954年。故乡高中毕业后考入西安美术学院装潢专业; 1975年-1978年,任陕西省展览馆设计师; 1978年-1982年,又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深造; 1982年-1988年,担任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讲师; 1988年移居深圳创立万科广告业; 1992年,成立陈绍华设计工作室任创作总监。 2000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中选 四、韩秉华简介: 香港著名设计师,从事专业设计多年,在国际获得多项大奖包括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美国创作力金奖、纽约Phaidon出版社选为国际100平面设计师等。曾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及香港艺术家年奖,并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评委及设计修改人之一。1997年获香港各界庆祝回归活动委员会委任为回归吉祥物中华白海豚之设计师,并担任上海申办2011年世界博览会设计顾问。 早于80年代初韩秉华已在中国各院校交流推广设计,近年为中国企业负责机构形象设计,如上海公共交通卡的CI标志;亦为上海新天地设计环境及平面形象;并为上海市人民**新闻办公室设计“上海印象”摄影画册,作为’99年《财富》全球论坛、上海与会者的礼品及上海市人民**的对外宣传画册;以及替上海申办2011年世界博览会设计宣传海报、资料册及礼品包装系列等。 韩秉华于1998至2000年担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现为协会顾问、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处博物馆艺术顾问、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盟(ICOGRADA)副主席及上海大学客席教授。 1998至2000年担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现为协会顾问,HSART&DESIGN董事及设计总监、香港正形设计学校校长、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艺术顾问、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ICOGRADA)副主席及上海大学客座教授。从事专业设计多年,在国际获得多项大奖包括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美国创作力金奖、纽约Phaidon出版社选为国际100平面设计师等。 五、毕学峰简介 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到深圳嘉美设计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 1996年嘉美设计公司解体后创立自己的设计公司--深圳言文设计有限公司,并担任设计总监主要奖项包括 “中南星奖” 金 银 铜 奖多项 “中国之星”包装设计奖香港亚太区设计铜奖 96 平面设计在中国 金奖 KEN CATO评审奖 9届美展艺术设计铜奖 2000香港设计展多项优异奖深圳市长杯平面设计金奖法国国际海报展100幅优秀作品世界巡回展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作品多次被中外艺术博物馆收藏 六、李永铨是香港新一代设计大师,以作品大胆见称,创作数量惊人,日本畅销杂志-“Agosto”更称李为香港未来十年设计界新世代之代表。 李永铨近年得奖已超过450多项,曾一次过夺得纽约美术总监年奖共4个奖项,第一、二届全球华人设计大赛分别共获37及48奖项,为得奖之冠!还有,法国沙龙海报大奖、墨西哥海报金奖及香港艺术家年奖等等……,其成就更为年轻设计界之典范。 1993年已在日本大阪开始设计业务,于1997年移师东京,为少数能在港、日两地双线发展之香港设计师,也是唯一受日本**聘请为《海报师》设计市徽之中国籍设计师。李永铨设计有限公司现为香港著名企业形象顾问公司,近年客户包括两铁-地铁及九铁、美心集团、港龙航空、香港(Chek Lap Kok)新机场、澳门娱乐有限公司(STDM)等等。 李永铨设计语录: 好的作品,无论是海报、包装或广告,除了成果效益之外,最重要的都有一共同特性,就是“令人感动的水果”。这种情绪牵动,就是决定成功作品的第一步。很多时,当我们欣赏一些伟大的作品,除了赞叹仰慕之余,感动也是一种必定之附加物,故此制作一些令人感动的作品,是我多年创作的目标,但谈何容易呢! 很多创作在开始时,都以一些身边的物料为起点,但它绝不可能成为终点。作为概念之起源,要经很多修正反复消化才能定案,如果只用“潜意识”作运作模式,概念容易重复,如果大家同做一个主题,“撞车”的机会就多了。 好的作品必须有些“深度”。而深度并非高深,不要把作品变作高深便认为有深度,这是一种极度错误之想法,每种媒体都有其独特手段,但最重要就是表达其主要信息“MEDIA IS A MESSAGE”。已故传理大师 MARSHALL MCLUHAN生前曾经将此举真言套用任何媒体及战略手段。如果其最终目的皆达不到其想表达之信息,其价值等于零。无论它是多么的优美也好,也只流于空浮之类,旅美设计怪杰施德明曾经在一次设计评审会上大声疾呼: “风格等于放屁”,不要强行风格化而把自我之创作潜质减弱!况且在设计这个充满商业因素的行业里,过早定型只会增加困难。笔者从事设计十多年后,才清楚明白我喜爱什么形式的东西,当然这前十多年我是全情投人,设计始终是一件易学“难精”的学科! 七、王序简历:王序 1955年出生于广东潮安 197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 王序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广东美术馆设计总监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客座教授 会员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 (AGI) 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 (NYADC) 美国平面艺术协会纽约字体指导协会 顾问澳门设计师协会荣誉顾问上海平面设计师专业委员会顾问 奖项 在各种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100多项奖项 作品在众多的国际设计竞赛中入选,包括:(图形GRAPHIS 海报、纸袋、标志、字体)设计年鉴,第4、5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第15、16届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97年法国肖蒙海报节,97芬兰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双年展,第18届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98索非亚第二届国际戏剧海报三年展。 其所获重要奖项包括:91-93、96-98美国传艺优异奖八项、第16、19、20届纽约字体指导协会优异奖六项、第75-78届纽约艺术指导协会一项银奖一项特优奖及六项荣誉奖、第17届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奖、96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二项金奖及评审奖、96香港设计双年展亚太区一项金奖及评审奖、第四届莫斯科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金蜂奖、第八届克罗地亚国际平面设计及视觉传递展二等奖。 评委 1996/1997澳门设计双年展评判 1997年'98法国世界杯国际海报竞赛 1999年第九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艺术设计展 2000年北京奥申委2008申奥标志 2000年第十九届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 2000年日本明古屋Nagoya Design Do! 2001年第80届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年奖 2001年、2004年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 2003年第十四届肖蒙国际海报节 2003年深圳设计03展 演讲 1999年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Icograda) “悉尼设计'99”国际设计会议 2000年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Icograda) 国际设计会议,汉城 2000年第十九届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 2000年新加坡国际设计论坛 “International Design Forum 2000” 2001年纽约Cooper Union 艺术学院 2002年墨尔本AGIdeas国际设计学生会议 2002年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年会,三藩市 视觉中国 发表作品:作品在以下杂志、刊物、书籍发表: Idea、High Quality、Graphis、Print、ID、Design Monthly、AIGA、Icograda、etapes, Redesigning Identity、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Scene、Hand Lettering、First Choice、World Graphic Design、Area-100 Graphic Designers 展出 作品曾在以下城市及地区展出: 香港、澳门、台北、东京、大垣、富山、大阪、名古屋、德岛、汉城、多伦多、纽约、三藩市、科罗拉多、墨西哥、布宜诺斯艾利斯、赫尔辛基、柏林、莫斯科、巴黎、日内瓦、华沙、索非亚、布尔诺、克罗地亚、耶路萨冷等 2000年4月在巴黎举办了题为“设计师王序-出版人”个人展 2000年10月应邀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平面艺术家”展览,该展览为庆祝国际平面设计联合会(AIGA)50周年,选择了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24名设计师参加,王序先生作为中国设计师应邀参加 常识

350 评论

秋风扫落叶

原研哉 福田繁雄陈幼坚

225 评论

Jessie佳佳酱

提到中国设计,至今很多日本设计名流仍会记起2002年在东京举办的,一场名为“东情西韵”的个人设计展,作品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的表现手法,被亚洲乃至全球设计界津津乐道。而“东情西韵”,也成了这个获奖无数、香港殿堂级设计大师被人们熟知的标签。 他就是集设计师、艺术家、收藏家、商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香港新派绅士——陈幼坚。 “创意造物人”第五期 关注—— 助推中国设计国际化的设计大师 陈幼坚 的多面人生。 1 | 香港水果店里的艺术启蒙 | 陈幼坚 ,香港设计大师,国际上极具代表性的华人设计师之一,其树立的“东情西韵”设计理念,深受设计界推崇。作品既有可口可乐、李锦记、香港国际机场、万科等品牌设计形象体系,也包含上海外滩3号水疗中心、香港大快活餐厅等商业场所的空间形象。 数十年来,陈幼坚及其设计团队,获得各类设计奖600多个,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选为当年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 人们好奇这样一位设计天才,是自带超凡禀赋,还是教育使然。按照陈幼坚自己的讲述,除了20岁开始涉猎设计行业时半工半读,上了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外,并没有接受过其他设计类正规教育。就连这种业余学习,也因为觉得学校教太慢,不如公司学得快而放弃了。 小时候,陈幼坚起初在一个传统的中文小学上学,成绩不大好,还会被老师批评,家人便把他转到一个天主教洋学堂,之后陈幼坚成绩出人意料地名列全班前茅。后来他升入西方文化浓厚的嘉道理爵士中学,期间品学兼优,还参加了很多学校活动,打篮球、歌咏比赛、田径运动。每逢圣诞节、新年等隆重节日,陈幼坚还会负责张罗会场的布置。 但不久陈幼坚辍学了,去做了十个月的代课老师,因为无法忍受循规蹈矩的教学工作,没过多久就辞职了。 这以后,20岁的陈幼坚才真正开始进入设计行业。彼时,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香港,广告设计行业正随着经济发展日益革新,大多广告公司都是外资企业。借助在洋学堂打下的英语底子,他到了一家外资广告公司谋职。也就是在此期间接受了短短十个月、人生中唯一一段的设计教育。放弃了学校的设计教育,广告公司成了陈幼坚的学堂。“后来我一直努力工作,加班加班再加班”。 没经过正规设计教育的陈幼坚,认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确是有天赋的,也肯定天赋对于设计师、艺术家的重要性。“没有天赋靠后天培养也可以,如果你努力的话。但如果你有天赋,你一定会跳出来。” 陈幼坚觉得,自己的艺术天分可能来自父亲。 陈幼坚出生于1950年,成长在一个香港水果商人家庭,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原生家庭,建立起了陈幼坚对美工设计的最初印象。陈幼坚的父亲,1940年代从广东到达香港,靠水果店卖水果谋生。“50年代,家里不是很有钱,家具都是爸爸用装水果的木头箱子来制作的。箱子还可以拼成一大块板,做家里的衣柜。” 不到十岁,陈幼坚就会像小助手一样待在父亲旁边,看父亲做这些零碎而有趣的事。陈幼坚说,过年过节的时候,父亲还会写春联,贴在水果店里,“他有艺术的天分,我的美术天分来自爸爸”。 2 | 别树一帜的“东情西韵” | 有天分又努力,再加上当时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香港大环境,让陈幼坚逐渐有了自己的 “东情西韵”风格。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中上层社会崇尚西方文化,优秀的广告创意几乎都是舶来品,不少外国广告人、创作人来到香港寻找机会。他们带动了香港广告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本土广告人才。 “之所以八十年代广告界、设计界出现了人才济济的景象,或多或少要归功于这些有品味又愿意倾囊相授的洋人。” 陈幼坚说,他从1970年代开始陆续加入的六个广告公司都是外资企业,相当于拜洋人为师,并且他们都在不同领域有专长。“有的文案很好,有的拍照片很好,有一个插画非常好,有一个字体很好,有一个是观点非常好。” 陈幼坚从这些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等不同地方的老板身上,学到国际化的语言,也逐渐开始从异国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东方文化的韵味。 直到1980年,30岁的陈幼坚带着多家广告公司积累的多元化设计思维,和妻子一起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达尔讯广告公司。陈幼坚有了一个设计师之外的身份——商人陈幼坚。6年后,又成立了陈幼坚广告设计公司。 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陈幼坚逐渐为自己的设计思维找到了新的定位——东西文化交融的“东情西韵”,以及面向市场的商业设计思维。 陈幼坚认为,设计创作要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段二者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陈幼坚凭借着自己的艺术天分和敏锐的设计才能,斩获了很多香港及海外的设计奖项。在46岁陈幼坚那年,他的广告设计公司被美国《平面(Graphis)》杂志评为当年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这十大公司中唯一一家华人企业。 2002年,他在日本举办了个展“东情西韵”,他自认为这个展览比所获得荣誉更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好比成龙在世界演艺界那么有名。后来,陈幼坚回到内地,并且目前公司的一大半项目都内地不同城市,也陆续在北京、上海举办了个展。有人说他俨然像是设计界的马云。 评论家们说,陈幼坚把东西方的设计元素互相交融,柔美、雅致、深邃。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商业设计师,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作品的视觉效果,既不使作品成为纯艺术的展示,也不让作品完全放弃艺术性陷入市场营销的套路,而是让作品既面对市场,又满足客户的审美需求。 3 | 设计师?艺术家?收藏家?商人? | 陈幼坚的设计语言别树一帜,个人装扮、举止也颇具标签性。做工考究的衣衫,一副招牌圆眼镜,山羊胡,礼貌而帅气的微笑,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以及典型的香港人的礼貌和周全。 见过陈幼坚的人大概都有类似的印象——他会与每一位工作人员打招呼寒暄,整个人就像他的设计作品,带着一丝港式的洋气和东西结合的“混血气息”。熟识他的人会说,“动时,他是鬼马水瓶座老顽童;静时,他是老香港老上海电影里的绅士”。 这样有辨识度的一个人,却很难给他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标签。设计师?艺术家?收藏家?商人?摄影师?画廊主?好像都不准确,他的人生是如此多面、丰富。 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最为被人们熟知的,应该就是可口可乐在2003年启用的中文标识。这个参照原版英文标识设计的作品,线条流畅,充分体现了陈幼坚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简介的设计思路。 早在80年代,陈幼坚还曾为众多香港明星设计唱片封套、演唱会海报——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可以说陈幼坚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香港娱乐文化的发展。 提到张国荣,陈幼坚在一次采访中说,“那时他赚的还不太多,当时我已经开始穿名牌了,他还没有。他还会请我去他家里吃饭”。“我们不算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我们心灵上,沟通得很畅快”。 至今陈幼坚还保留着自己借给张国荣拍过唱片封套的外套。 很多北京设计圈的人,对2012年陈幼坚在北京798新时代画廊举办的“iEye 爱 –陈幼坚iPhone摄影展”还有印象。那会儿很多人才知道,陈幼坚除了设计师、艺术家、商人的标签,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 当时展出的摄影作品,也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用西方的iPhone这一摄影工具,来拍摄中国传统建筑,反映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及状态。 陈幼坚另一个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收藏家陈幼坚。 “从20年前的潘家园到现在的潘家园,再到上海的豫园,伦敦的Portobello Road等等,我买了很多垃圾、假货,也买了很多好东西。” 陈幼坚并不忌讳艺术品投资,他很风趣地说,投资和找老公是一个原理,“就好比我和我妻子,开始拍拖的时候我还是个打工仔,存款两三万都不到,而妻子身边的男性朋友都开跑车过来送她吃饭,可是她却唯独看上了我,也就是投资了我。” 陈幼坚在上海开了家外之家“27”这样特别的生活概念店。他说建“27”目的是将他生活真实的状态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这个空间能够给年轻人提供更大的平台,去潜心做他们的创意。4 | 65至75岁,艺术的黄金十年 | 时间对陈幼坚似乎格外优待,如今他看上去依然是气定神闲的绅士,不过可能是时常前往上海的缘故,多了几分上海“老克拉”的“腔调”。 陈幼坚曾向外界公开称,他将会把自己从65岁至75岁的十年,定位为做艺术的黄金十年,从设计界延展到艺术领域。“六十多岁以后,用十年考虑自己的身后事,用奉献的状态去讲课,去做艺术空间”。 发展艺术也许是陈幼坚钟爱设计的升华。“我发展艺术,也不代表放弃设计,只是要减少一点,精挑细选。” 对视觉艺术的探索是陈幼坚的乐趣所在,他从平面设计走来,又走向空间设计和艺术装置设计,再到对大艺术的钟情,无论是哪类作品形象都深刻传递出陈幼坚对东方文化的宠爱之情,以及他如何表达“融合表达,亲近天然”的美学理念。 对于自己的设计师、艺术家等多面“人设”,陈幼坚说,自己原本就是典型的水瓶座个性,整天在变,是个“花心”的男人,因为不“花心”不可能有这么多创意项目。如果整天在同一个类型上,自己会不开心。“所以一直在跨界,这允许我跨越原有行为达到另一状态,允许我从框框里跳出来”。 而这种随心而为,却也讲究“坚持”二字。回顾自己46年的设计、艺术生涯时,陈幼坚说自己每一天都没有停过,跑到这个阶段,很有使命感,一直没放弃。“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寻找,不断增加自己的能量,从外表到内心。我应该利用我有生的时间,将我学来的东西进行分享。” “从第一天20多岁出来打工到现在,可以有今天,我非常感恩”。 就在前年,陈幼坚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状态,“我不是很有钱,但是我生活很安定,我觉得人生不需要很多钱。我有两个公寓、两部车,有一个太太,两个小孩,我的妈妈还在,94岁了,基本上我非常满足现有的一切。” 撰文:慕容MA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杂志设计分析

    1.主题形象强化在进行版式设计构思时,突出、强化主题形象的措施是,多次、多角度地展示这一主题。如封面、封底、前后环衬、目录、译序、题词、护封都要有主题形象出现,

    樱桃啃丸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机械设计杂志

    在现代社会中,纯机械设计已经不够用了,必须扩大专业方面的渗透,据个人的爱好推荐:《机械工程学报》;《系统仿真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机床与液压》。

    贝壳里的海22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设计杂志

    <包装&设计>,<艺术与设计>,或其他名人作品集比较适合(例如陈幼坚,靳埭强等人作品集)

    辉love玉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杂志设计方案

    系统重新做一下

    蝴蝶圆舞曲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设计杂志社designmag

    是,一月就一刊,

    情流感92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