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若冰MM
高校体育改革对终身体育的意义论文
摘 要: 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不断地改革,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较大发展,终身体育才有较大突破。
关键词: 高校体育;改革;终身体育
一、树立高校体育改革新观念
1.树立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独特地位的观念。体育能增强学生体质,有助于德育的发展;体育能促进智育与美育的发展;体育能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体育能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建设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2.树立为培养优质人才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正确的体育观念教育与科学锻炼身体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深刻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短期、长期的影响,认识到事业的成功有赖于身体的健康,促使其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3.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只有正确认识了终身体育的价值,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在大学期间养成的锻炼习惯和形成的每日锻炼的生理节律,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不同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变化,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大学期间强化了对终身体育意识,普及扩大终身体育的宣传力度,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特别是注重和强化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和体育锻炼的能力的培养,方能达到终身受用和终身受益。
二、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
高校体育改革要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是,他们在身体、心理、智力、体力上都有所差异,这样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舒畅、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得到教育。
2.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一是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要善于引导学生,常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提出建议,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二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型转变。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三是由枯燥型向娱乐型转变。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四是由课内向课外转变。将课内、外教学活动统一于课程范围,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终身体育服务。
3.课程教材多样化。教材多样化主要强调教材的特色,教材的创新,教材的适应性,而不是教材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越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多样化建设,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体育课程教材改革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删除了原有的课程内容中偏深、偏难和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其次是增加了与学生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
4.小型化课程的提出。近年来,大量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如街舞、啪啦啪啦舞等)迅速地走进高校校园。这些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这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没有系统的、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因此,仅能用不多的学时向学生介绍,还有24式简化太极拳、软式排球等项目也不需用很多学时。为了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求知特点,我们可以在一学期内开设这类项目的小型化课程。
5.俱乐部形式。由于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加强,高校体育,特别是高校课外体育的形式,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体育俱乐部成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体育俱乐部是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当地特色体育为依托建立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是以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竞技项目;另一类是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群众性活动。
6.体育知识讲座。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大学生健康知识贫乏,对人体结构认识不清楚,健身方法缺少科学性。结合现状,我们可以组织有针对性地体育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学生健身方法的科学性,从而使他们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7.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高校要为教师积极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专题的培训机会。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应积极激发、调动培训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以达到业务水平不断地更新,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新知识。高校要致力于引进新人,使学校体育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趋于平衡,同时也注意到新人的不同来向,确保教师工作中具体思路与手段方法的.相互补充。
三、高校体育改革对终身体育的意义
高校体育改革的“奠基”功能在终身体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改革,为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1.高校体育将以培养终身锻炼习惯为主线。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精神生活领域被不断扩展,体育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表现主题意识的自我创造倾向成为新的追求目标。把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充满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强身健体、调节心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内容丰富、自由量大、随意性强、趣味性高的体育项目,将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竞争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交换频率增高,许多人的心理高度紧张,体能下降,类似的现代文明综合症不断出现,人们渴望通过某些轻松高雅、经济实效的体育运动调节身心、克服心理障碍和身体的疲劳。因而那些强身效果显著、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适宜的体育活动将优先被选择和接受。高校体育已不仅仅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它既是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手段,又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终身锻炼习惯的必经之路。所以,高校体育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奠基功能和终身效益,时代赋予了高校体育新的历史使命。
2.高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打好意识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体育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以良好的体育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正常发展,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高校体育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3.高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打好理论和技能基础。学生应在大学期间掌握基本的锻炼方法和基本技能,达到独立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不仅是自身的完善和推动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毕业走向社会后,坚持锻炼,成为社会的体育骨干,推动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基础,还能培养自身的终身体育能力与兴趣。这种能力的掌握与运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充分体现了终身体育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成良,顾美玲.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J〕.
〔3〕李鹏.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终身体育〔J〕.
〔4〕陆作生,赵权忠.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04.(5).
〔5〕阿英嘎,王晓燕.体育与科学〔J〕,2004.(5).
哎呀呀biubiubiu
现代体育思想与公共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现代体育思想的指导。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体育思想的内容,以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有的内涵。从现代体育思想的演变过程出发,为体育的教学指明方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要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基本出发点,加以创新富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来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理解现代体育思想有助于帮助高校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提升,构建一种热爱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
关键词: 当代体育;高校公共体育;体育思想;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的内涵,健身业也蒸蒸日上。我国采取了大力发扬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号召各大高校对提升体育涵养的素质,使之满足现在的国际水准和人民的需求。而高校公共体育是大众教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大学生身体安康,为国家奉献的重任。
1现代体育思想的内涵
古代还没有出现“体育”二字,他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融合外国元素而形成的一种新理论。体,即是要做耗费体力的一件事,育,便是传授他人的意思。现代体育的思想是要将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积极向上传授给大家,让大家有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功效。而体育也是一种为他人的教育精神,随时间发展,传统的体育思想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我们要从体育的本质出发,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从而将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分享出去,同时改进体育运动中的不安全地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让和谐气氛传播到大学每个角落。
2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存在的弊端
旧中国时期,我国处于大量吸收国外思想的饥渴状态,大量新课程由此传入中国。后改革开放时期,又将教育等方面加以讨论,在1990年发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给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之后的体育改革便将素质提上了线。在综合了国内外体育的教育路线,我国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被大众所普遍认同。而为了不断满足我国对体育认知的需求,又必须将创新理念不断融入现代体育思想,把以人为本、体育强国的思想顺理成章的展开,将提高学校学生身体素质放在中间,逐步形成了当前社会的体育理念。可如今在各大院校中,公共体育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普遍已经认识到体育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可是在众多高校中学习体育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采取过去的老方法,没有将当代体育理念与实际高校体育教学很好地进行结合,同时学校中的老师们也没有经过新的培训,将最终的成绩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将创新融入,只是按照以往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造成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低下,没有将培养自己把体育作为终生事业的意识。同时,有些高校还存在体育设备老旧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现代体育思想还无法真正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原因。
3体育思想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关系
当代体育观念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其树立了明确的方向,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方向和思路,从而满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大高校在建立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当将当代体育思想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调整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形成全新的且具有现代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此外,各大高校要实现高效公共教学的多元化,必须深入贯彻改革的要领,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科学健康发展,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创造优质的条件。调整好当代体育观念和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样一来能够给学生们更多选择的机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各大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4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
4.1学生健康为主要保障,终身体育观念为目标,实现体育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在现代体育思想下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要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也要照顾到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平衡关系,达到整体的和谐发展。各大高校应要认真研究改革内容,积极落实体育运动的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提高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完善充实体育课程内容,降低学生对体育的依赖程度,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技巧,让体育运动成为生活学习的一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为教学目标,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高效和谐发展提供重要支柱。4.2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不断更新充实体育教学的样式及内容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条件资源,以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来设置课程,不断充实、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平台。学校也要适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来划分出合适的体育课程,而相应的课程内容在分类和考核等方面都应该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设计上,积极推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通过了解学生各式各样的需求,改变老师为主体的上课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良好的体育学习气氛,以此来培养浓厚的体育情感。4.3构建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促进了体育信息传播的同步化。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导着体育教学思路的走向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标准。各大高校应运用互联网等平台,将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整合,构建成一个专业化的平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对体育学习中的课程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管理,高校体育教学平台将更加注重对各个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和和身体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将各个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纳入考核范围,以更加完善的数据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更好地去学习体育基本技能以及知识。
5结语
在现代体育思想的狂潮下,树立学生终生学习体育的理念变得更加重要,为了加强每个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各大高校就应该在符合新课改的标准下,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来有效实施全新改革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面对于即将走向各个岗位和社会的大学生,各大高校应该持续加大改革的力度,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明确当代体育发展的目标,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明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起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和谐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高校体育教学平台以及评价体系,教育引导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尽快使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参考文献:
[1]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等.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1):112-114.
[2]莫伟彬,李国峰,邓启烈等.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6):129-131.
[3]任勇,刘宏骞,宋爱霞,赵金良等.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4,36(1):45-48.
[4]李旭辉.PBL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提高运动生理学教学效果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9):149-150.
“改革开放”这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专用名词,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其它各个方面都实用。特别对教育而言“改革开放”显得犹为重要。在思想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很多自
教学改革,旨在促进 教育 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 方法 、制度等方面的改革。2021教学改革 总结 怎么写呢?更多2021教学改革总结
两者的区别分别是。1、教学论文是指开展教学改革与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2、研究论文是指本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开展的研究,如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性、创新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论文 一、美育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教育的作用 美育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科学
这是一个大方向,自己可以细化选一个角度啊。不是非要用这个标题、欢迎光临百度贴吧——郑轻家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