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考古
以前,我总是把电灯开个通宵,水从晚上滴到明早,冰箱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既浪费水,又浪费电•••••• 现在,我听到了世博会在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的声音,我渐渐有些懂了,资源在不断的消失,必须开始“低碳生活”啦。在一本杂志上我读到了关于低碳世博的内容,世博会里的低碳生活还有许多花样!那儿的房子看上去装修精美,好像别墅一般,其实却有着特殊的节能环保。房子虽是用一些工厂拆迁废弃的砖石建成的,但却毫不失美观。屋顶密密麻麻的太阳能是来发电的,水使用过后可以再次利用。走进低碳餐厅,不单单是美味繁多,餐具也是特色——能吃的饼干。如果顾客嫌弃餐具饼干,那么餐具还会为火炉提供能量呢! •••••• 从世博会上,我要翻版低碳生活。 首先,我认识到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除了做作业必须开灯之外,其余的事情我都靠窗外的照明灯来相助。因为我们家的客厅大,窗外的照明灯照进来都可以醒目地看到室内的一切,吃饭时,真像是一桌“烛光晚餐”,太谢谢了!这是一大盏“天然的灯啊!” 每次我洗好手,都会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小水滴“逃”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安心了。我现在想来发现自己蛮象小大人(自恋中······),我竟担忧爸爸妈妈不会做到低碳!每次看见爸爸妈妈丝毫没出现异常状况,我就高兴得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我希望我们这个 “低碳家庭”会一直保持现状,不要有“犯罪分子”的捣乱! 冰箱里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妈妈说很浪费电,但却不知怎么办?我学着动画片里的一休,想出了妙招。我东拼西凑,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准备就绪!我把硬纸板做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贴上了各种分类的标志。然后把东西按分类去整理······不一会儿,冰箱变得既干净又整洁,妈妈见了夸我是“低碳小能手”呢。这样一来,我家的低碳生活更上一层楼。 在通过“低碳学习”后,我知道了电器开着,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在插座上插着时都会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充完电就应该将电池立刻取下。我本还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的生活和地球。唉!真是防不胜防。 一天,我看见妈妈要把洗衣粉桶扔掉,便上前去阻止。我有开动小脑瓜,新创意又出现了!我把它做成了一个小垃圾桶。废物利用也是低碳生活哦! 当夜幕降临,晚饭过后,路边的霓虹灯为夜晚增添了一份光彩,老爸总是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关掉,只剩下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然后,趴在窗户上,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一边五音不全,一塌糊涂地唱着歌:“月亮代表我的心••••••”难听死了,赶紧溜走! 老妈也毫不亚于老爸!养花是老妈的爱好。家里的吊兰、常春藤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在每个炎炎的夏日,妈妈总会把花搬进家里来,大家看着那些绿,允吸这那些绿,心中顿时感觉丝丝的凉意,有了好空气又养眼,一举两得之措! 低碳的世博造就了我家的低碳生活!我爱低碳生活!
AstrophelandStella
世博会集中展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发展方向及未来发展前景,这同时也体现出世博会是各城市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此次世博会除凝聚全球最具发展和最前沿的科技和技术发扬光大的核心继续传承之外,还将世博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海世博会更加注重低碳和环保的理念,将这种环保理念与世博会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为“低碳时代”的到来起到了先峰和带头的作用。本网主要就环保这一视点对世搏会进行部分环保理念的介绍。通过细节展示世博会的环保理念。 世博会最具环保特色的当属是建筑的设计,环保材料成为各个展馆的首选,无处不体现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低碳、环保则是对这一主题的最佳诠释。例如: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立足“沪上”城市、人文、气候特征,通过“风(自然通风和风能利用)、光(自然 采光和太阳能利用)、影(建筑遮阳、构造遮阳、绿化遮阳和新能源构件遮阳)、绿(环境净化、屋面绿化、整体拼装和微藻发电)、废(拆迁材料回用、城市固体废弃物再 生、可再循环材料选用和设备高效节能)”5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展示“家”的“乐活(LOHAS,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人生”,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世博会开幕式燃放的烟花将是史上最具规模的一次,甚至将超越北京奥运会的气势和规模,而且烟花全部是微烟、无残渣、无异味的低碳材料,这是继芯片烟花的又一次革新,同时也是对上海世博会低碳零排放的又一种诠释。在世博园里,你会随处见到采用新能源技术的代步车,“氢能源汽车”使园区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为您更全面的参观世博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真正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新能源的利用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在芬兰馆中,“冰壶”的洁白外墙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边角余料为主要原料,坚硬耐磨不褪色,来自芬兰的创新环保可回收建材是首次大规模应用。在世博园中,处处体现绿色、环保、全面展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园各个演出场地,也都是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而成;活动场地大规模使用LED节能灯光,对音响的噪声有一定的限制;鼓励符合环保理念的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使用;部分场地安置环保坐椅,以及针对舞台布置坚持“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的可循环原则。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更能突出“低碳”科技亮点。
巨匠智能家居
在中国的话东北财经大学是最早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有博士点,很有名气的。学院概况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成立于1995年,她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隶属于东北财经大学。自建立以来,学院始终坚持“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思想,并逐渐形成了以雄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背景为支撑、以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导向的学科特色。在办学过程中,学院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紧跟世界旅游学科发展潮流,积极地面向社会培养熟悉现代国际竞争环境、具有开拓意识的适用型人才。这种特色最终体现在高层次的学科建设、务实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而广泛的校企联合等方面。这种定位,使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 学院楼(书音楼) 与众不同的新形象。 办学层次与培养目标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是一个拥有计划内正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共500余名在校生的学院。尤其是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之后,学院在全国旅游院校中的地位迅速提升,社会影响日益广泛,为社会服务的空间也得到大大的拓展。自 2001年开始,学院更通过与世界著名旅游院校英国萨里(SURREY)大学服务管理学院的合作项目,使本科生有了便利的出国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渠道。本科生教学计划硕士研究生生教学计划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培教学计划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师资队伍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含外聘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助教1人。在这些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8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14人(其中在读博士9人);曾以访问学者或读取学位方式在国外留学归来的教师共有14人(这些教师分别留学英国、美国、比利时、芬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国家)。 他们作为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基本教学和科研力量,在学院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在学术界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其中几位骨干教师简介如下:(1)外聘博士生导师宋海岩,教授,留学英国,获得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博士学位(1992),现任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首席教授,英国萨里(SURREY)大学服务管理学院旅游项目协调人。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旅游需求与预测、旅游影响效果评估、旅游数量研究方法、中国转轨经济。汪榕培,教授,原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与文化问题。(2)外聘硕士生导师柳振万,教授,现任大连市旅游局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营销。(3)内聘博士生导师卢昌崇,教授,曾留学美国、比利时、新加坡,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体验研究,主要指导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近期拟招收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攻读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学位。 (4)内聘主要硕士生导师谢彦君,教授,曾留学英国和美国,现任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效应研究、旅游研究方法论和旅游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周振东,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市场营销。全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旅游规划、旅游效应。 详见 师资队伍研究方向与科研成果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研究方向根据旅游管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并依托于东北财经大学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方面的强有力背景,展开对旅游企业管理(尤其是饭店管理)、旅游营销、旅游经济理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旅游发展的区域影响、 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理论和实践等领域的学术研究。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其中,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美国福特基金、国家财政部外事外汇司、国家教委出国合作研究、国家旅游局驻伦敦办事处、辽宁省教委、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和大连市科委等纵向课题多项,也承担了一些横向课题。同时,学院教师还编写了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教材和专著60余部,在各种学术刊物(如美国的《旅游研究年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印度的《旅游与休闲研究学报》[Tourism and Recreation Research]、中国的《旅游学刊》、《旅游科学》、《旅游管理》、《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改革》、《经济学家》、《旅游调研》等)发表论文40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确立了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详见 科学研究国际、国内交流 学院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推进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旅游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扩大与国际交流的舞台,加快旅游管理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1997年,召开“西式餐饮与中国市场国际研讨会”; 1998年,召开“旅游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1998年,召开全国旅游与高校协作会;1999年,召开“世界旅游与酒店管理名校会议”;2001年,启动与英国萨里大学的4+1、2+2联合办学项目;2001年,倡导并主持召开首届 “中国旅游论坛”(CTA);2002年,承办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APTA)第八届年会;2004年,承办东北亚国际旅游论坛(中日韩国际学术会议)2004年,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签署了科研协作等多方面的谅解备忘录。详见 学术交流组织机构学院领导学院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学术委员会旅游教学部酒店教学部饭店管理中心旅游规划中心旅游营销策划中心 旅游-休闲与会展研究所联系方式地址: 大连市尖山街217号邮寄地址: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邮编: 116025传真: 电话: (学院办公室)
百变粉豹子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响彻世博历史的一句名言,也是引导我们走进世博、观察世博、评价世博的一条准线。世博会1851年在英国伦敦首开,已经过去了158年。回头细数那些曾经代表人类近现代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这种标志既有实物又有理念,都是最早呈现在世博会上,所以叫“一切始于世博”,这说明世博会是收藏、发明、展示、发现的橱窗,是人们零距离交流对话的平台,是探索人类文明的“思想者”,是创新突破的创意源。“始与世博”的理念、创意这些的软体,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文明的提升、社会的进步,也造就了当代人的行为方式和美好生活,使我们能够共享进步、创新、交流的成果。而这个,也恰恰是世博的宗旨。所以,我理解一切始与世博,这是彰显人类的进取和智慧,一切又回归于社会,回报给世界、服务于人类。这是我发言的主旨观念。世博开始的时候,上海只有8岁,而今天上海是1900万人口的大都会,100年前我们就有这样的梦想,就是上海要举办世博。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这使得2010年的世博又有了那么多“始于”又载入历史的史册,所以我觉得上海的世博是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这次世博会不仅是最大一次发展中国家最大城市的举办,也不仅仅因为园区的面积最大,参展的单位最多,独立的国家馆、专用馆最多,我认为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第一次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到城市这个社会的母体。这一届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全球普遍关注的主题,第一次把城市作为展示的主题,开辟了“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样一个独特的展览方式,不能不说是“始于世博”的当代版,也是一次独辟蹊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是大家的共同愿景,也是当今世界需要求解的课题,接下来我们需要追问了求索的是城市怎样才可以使生活更美好?这个后面我觉得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我们的生活在很多方面还不够美好,甚至于谈不上美好。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城市作为文化载体的形象渐行渐远,这种亢奋的物质愿望,使城市的文化面孔变得苍白而憔悴。另外,过度的开发建设和自诩为“美好”的行为方式,实际上造成了资源的透支而面临“断供”的挑战。环境和生态遭到破坏而得不到修复,人居环境恶化而难以为继。“城市病”的流行,造成了生活空间的压抑,出现效率的降低,天空充满了阴霾,身心健康受到了威胁。这样一些情况,都使得城市中人“美好”不起来。这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还要在城市的发展中解决,更美好的生活还是要在城市当中寻找答案、探索路径。所以,在城市的变革和创新的实践中,让我们来到城市的人们,不仅能够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美好。所以,我们寄希望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主题能有精采的演绎。这个主题,首先是属于上海的。当然,也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共同来演绎这样一个主题。一、多元交流和特质文化《国际展览公约》的第一章第一条开宗明义的指出,世界博览会是一种展示活动,可以展示人类所掌握的满足文明所需要的手段,展示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经过奋斗所取得的进步,或者是展望未来的前景。上海世博会和历届的世博会一样,参展者必将以自己的理念和经验,拿出自己的绝活和奇迹,去阐释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历史发展到今天,城市也演进到当代,人们的要求,显然不是城市提供生理的生存条件,而是希望城市能在文化、生态和社会的层面,给予生活美好的滋养,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和谐的人文气氛、氛围。当今,城市难以美好起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文化的缺失和特色危机。人类文化遗产,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特别是列入到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这些经典和精品,这里面不乏城市街区的建筑。我们有不少的城市街道、广场、建筑,都列入到了人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目录。但当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的开放、文化的交流,规划师和建筑师的流动,和材料技术的通用,大家现在用的材料和技术都差不多了。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城市越来越趋同,街道越来越相似,建筑越来越一样,这是不是城市的、世界的千篇一律呢?当年梁思成先生曾经指出过,我们现在的住宅区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我想,今后世上的人会不会遭遇到何地为家园,何城为故乡的窘态呢?这是承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中,是否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质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城市特色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5年通过了一个叫《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大概184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公约。通过得非常顺利,只有两个国家反对,其他都同意。这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以色列。据说,美国担心如果签《保护文化多样性合约》,很可能美国文化的输出要受到障碍,所以美国不签,另外一个就是以色列。这个公约里面,确认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征,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是认同这样一个原则的。可以这样理解,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多样性在于差异性,在于各具自己的特质。设想,如果缺乏特质而趋同,没有基因的差异而都是克隆和复制,就不必进行交流和对话了。因为大家都一样,还交流什么?也不需要对话了,也就没有融合和发展。所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遴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方案所确定的原则中,就坚持了一条,希望中国馆能够具有中国特质的,含有中国元素的建筑。中国馆是中国建筑学会参与做的技术支撑,所以在遴选方案的时候,我们确定了这样的一个原则。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并没有呈现大家担心的形式的雷同和身份的模糊,从各国提出的方案和现场建筑的主题来看,各个国家馆运用的建筑语言和外观视觉效果,可以说是标新立异、争奇斗艳、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很精彩。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研究和解读他的外观所包含的内涵。它的形势所承载的内容及炫技过程中人文诉求和体现。他们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形象、力求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宣誓自己的理念和创意,展示自己的精神和气质,并在这一过程中,共同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我们通过零零总总的国家馆,通过建筑这一载体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特质和文化的交流,以及这些建筑所诠释的城市的信心和生活的美好。所以,我觉得这对将来、对上海来讲是很重要的一笔遗产。中国馆以中国元素,庄重大气的风格,展示了中国发展当中的文化形象。而旁边的卢森堡馆,绿树环绕的小尺度城堡创意,是森林中的呈报,用这个创意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且要表明自己担当欧洲绿色心脏的角色。大有大的气魄,小有小的风韵。澳大利亚馆,墙面使用的颜色,使人想到了澳大利亚充满土著的野性之美。美国馆,显得清丽、脱俗、充满生活气息。风格不一样、表皮不一样,但都那么精采。韩国馆,以韩国的文字作为建筑造型的元素,既表达自己的身份,因为自己韩国人用这样的文字,又体现了文字在各国文化交流沟通当中的重要作用。日本馆,则以蚕寓意中日文化交流。双方都是东方的,都是我们的近邻,但他们的表述不一样。俄罗斯馆,用红、金白相间的塔楼,是俄罗斯的民间舞环舞的建筑版,红、金、白分别代表美丽、繁荣、纯洁,非常具有俄罗斯风情。德国馆是四个不同的变形胆体,组成和谐的主题,体现了德国人严谨理性的风格。奥地利馆用瓷的外墙,意味着中国出口欧洲的瓷器,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沙特阿拉伯馆,意味着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中国和阿拉伯两大文明古国。以色列是两座流线性的建筑相扣。挪威馆用大柱支撑,好像见到了北欧的森林。芬兰馆,取意为冰湖。阿联酋名曰沙丘。巴基斯坦,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世界文化遗产古堡。新加坡馆,以流水和花园两个元素,组成了音乐盒的造型,你进入其中,好像在欣赏城市的交响乐。右边的荷兰馆,展示了8字型的欢乐街,可以领略荷兰的街道和风采。瑞士馆,采用可降解的树脂蛋白材料,展示了新技术和材料。西班牙馆也是用了环保的材料,像万千条的柳条编出的柳条框,可以自然通风和采光。我特别想说的是英国馆,很怪,这是一个毛茸茸的另类建筑,有七万根八米长的触须,可以随风飘摇,像有生命的集体。每个彩须,会有随光源变换。这个建筑,怎么可以和英国联系起来呢?和英国有什么关联呢?其实,追求独创的创意,一直是英国的文化趋向和政策引导的重点。所以我觉得它之所以是英国馆,在于他的文脉,这种文脉是英国对文化创意的追求。英国政府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发布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文件把广告、艺术品、软件、电脑服务等一共13个行业确定为创意产业行业,鼓励大胆创新。我们看到城市创意的理论方面,世界上有三个最权威的创意理论家,而业界首推的是英国的学者,叫查尔斯兰德里。他的代表作就叫创意城市,都市创新的工具书。他提出,新的都市规划策略方法是什么呢?他说:“检视人们如何在城市中以创意的方式进行思考、计划和行动。探索我们如何可以透过驾驭人们的想象力和天分,使我们的城市更适合居住和更具活力”。我觉得,这就是他的文脉。国家鼓励你创意,而且好多理论研究都是走在世界前面的,所以才能出现这样一个英国馆。了解了这些,我们对英国馆为什么会出自英国,会代表英国就不难理解了。总体来看,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馆,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精采的建筑博览,给我们启示和教益,就是在各种文明、各种文化,当然也包括城市文明和建筑文化,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不必过分的去担心特质的消失和传统的中断,事物在发展中总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看到大家趋同,就会调整,不会趋同下去。人们在实践碰撞的过程中取得的共识是不同文化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容纳不同文明的存在,也要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既要学习借鉴先进与成功的经验,取人之精华,又要发展展示自我,体现文化主权为我所用。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特质就会有新的内容、传统就会有发展和创新,就能使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文化更为风采和精采。上海世博在这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它必然会回归社会,回归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美好。二、关于低碳、绿色的行动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从1933年以来,我们知道1933年芝加哥的世博会第一次确定要有主题。芝加哥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半个世纪以来,各界世博会都要确定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无不关乎人类发展的主题,这些主题具有鲜明的导向型。我们注意到近50年来,约20届世博会,有2/3以上的主题选择了和地球、生态和人居环境有关。1962年“宇宙时代的人类”,1967年“人类与世界”,1970年“人类进步与和谐”,1974年“环境”,1975年“海洋”等。都是和人居环境有关的。1985年有两届。一直到2008年在西班牙,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这2/3以上的主题,都是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显而易见,通过这些主题我们可以验证,环境和生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主题。上海世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认为这个主题妙就妙在有趋向“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有一种期许。所以,世博不仅仅是文化,还有生态、绿色。上海是一座能源极度匮乏的城市,在国家科学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上海提出低碳发展的模式,并在工业、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低碳实践区等方面启动了200多项重大的科技项目,为低碳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上海已经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首批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可以说,上海的低碳模式路径,已经清晰可见。2010年,上海世博是在全球对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关注,在我们举办的前一年,也就是去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性的气候峰会,也是在上海谋划科学发展,走上低碳之路探索的实践中,我们承办了这一届世博会。在选址、布局、建筑、公共设施、交通、服务等世博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应该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题中之意。2009年7月,上海世博事物协调局和市环保局共同发布了上海世博的环境评估报告,这是承办方发出的要举办一届绿色世博的重要信号。8月份,联合国联合规划署发布了上海世博的环境评价报告,肯定了上海世博的绿色努力和低碳措施。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世博也是一次集中低碳实验和绿色行动的环境盛会,其中亮点多多。首先,我认为是选址的问题,上海世博的选址非常有战略眼光,选择了城市中心的旧工业改造区,这样既与城市的主题相吻合,又带动和实现了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激活了衰败老城中心,让其重新美好起来。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园区现在的所在地地方是上海和中国近代钢铁和制造业的制造地,主要是船舶为主的工业区和码头区,5.28公里里面形成的布局混乱,用地紧张等问题日渐突出,涉及到旧区改造问题,以及保护工业遗产利用保护这样的难题,选择这样的地区作为世博会的园区,是极具挑战的。园区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没有采用惯用的推平投的方法,来挪用场地,而是本着对历史、城市、资源尊重的爱护理念,除了搬迁一部分的工厂和居民,对场地的老建筑和近现代的工业遗产,尽可能的加以保护、利用、改造,预计有38万平方米的建筑纳入保护范围,25万平方米原有的工业厂房被改造成为场馆和配套房。这不仅使5.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得到全面更新,而且带动浦东浦西城市的更大生机和城市功能改善。新建100万平方米的生态走廊,大大提升该地区的生态质量,另外将来要布置众多公共艺术品,也将使这个昔日灰色的文化死角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论坛 新闻)。上海世博会的选址理念,必将成为城市更新的可借鉴样板,产生深远影响。选址,很有智慧,也很有挑战性。采取的措施都非常好。第二,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造就了低碳排放的绿色园区。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单体建筑,无论是永久性的建筑还是临时性的场馆,不管是新建建筑还是改造的老建筑,设计者都在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负荷上采取先进、有效的技术和材料。整个世博园,都体现了一种低碳世博的理念。至少有这么三个方面。第一是园内的交通,采用了零排放的规划理念,建立了加氢的气站,利用1000多辆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车来解决交通问题。二是在能源的选择上,因地制宜集成和光伏和光热,还有风能、地缘热、降水源热等,为城市建立新型能源结构做探索实验。第三是在绿色建筑上,技高一筹,在节能、节水、节材、采访通风、外围保温、雨水的回收利用等多方面,都有集成和利用,有些是始于上海世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墙,5万平方米。之前爱知世博会最大的绿墙,我们比它大了一倍。另外,五个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探索馆,是一个老电厂的主厂房改造成的,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这可能是成为国内第一幢由老厂房改造成为的绿色建筑。世博中心,堪称绿色技术的大成者,节能节水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节能率高达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61.3%,杂水用量占生活用水量76.7%,回收雨水利用可达3万立方米,还有程控微灌溉系统可节水50%到70%。第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推出,是绿色行动的一次集体亮相。始于上海世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2010世博会的亮点。这也是一个老城区、老街坊,规划意图是明确的,一方面为各国提供优秀实践案例的展场,同时实践区的本身也要成为最佳实践的案例。在最佳实践区里面,保留了工业建筑,占该区总建筑的60%以上,体现了保护前提下修复、改造和利用。使其具有新的功能和节能环保的品质,并且嵌入一些文化、时尚的元素,这样既保留了历史的基因,又可以展现时代精神。28个国家有56个城市参与,其中15个城市有实物的展示。这个展区,可以让大家共享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成功实践的理念和经验,又可以满足参观者亲身体验和临场的感受。这是城市发展中的新理念新创意、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集中示范街区,是诠释世博主题的“样板间”,也是绿色行动的集体亮相。这里,我认为有很多细节,值得大家好好看看。像德国的建筑,节能率高达90%。我们说建筑都是耗电的,但它是可以生产电的。它气密性非常好,又可以保持空气的新鲜。包括保持室内恒温,争取高舒适度,都有良好的表现。上海区的展品,我觉得这也是集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70%运用成熟朴实的技术,30%是前瞻性的引导技术,这些技术集中反应了上海和全国在住宅产业现代化方面的先进实用的东西,也值得一看。还有特别要推荐的是英国的建筑,原版是在英国伦敦的郊区,是一个获奖的项目,叫零排放的建筑。现在搬到了上海,搬到最佳城市实践区,不用到伦敦就可以参加这个非常有名的建筑,会给你惊喜。还还有哥本哈根要建自行车之城,哥本哈根在2025年要实现碳中和,要实现零碳。还有很多项目,都会给你惊奇。我相信始于上海世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连同很多优秀的案例,一定会取得直观良好的案例。楼上好鸟 、那么长 。 楼主 、看看我的
SSpapergirl
...传媒类,设计类...英美法比较好...研究生的话推荐英国...一年master...一年费用高点...但是比其他国家两年研究生下来...还是少不少~by:洋博士~咨询
谈地方特色会展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会计史上的里程碑,但新准则的简约化也使得弹性空间加大,对职业判断具有更高的依赖性。本文通过分析会计准则与
〔一〕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具有服务业的共性,它作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商务平台和交流
论文没有通过有很多种方式首先要与教授谈一谈是否在一篇论文没有通过的情况下得到毕业证,国外的教授有着绝对的权利,但不要送礼。其次选择附加课程或远程课程,就是再写一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发布消息,称该院专家在云南省龙陵县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时,发现了夹竹桃科球兰属的植物新物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