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54

我爱蟹爪兰
首页 > 学术期刊 > 左传与国语文学的异同论文研究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nhui3650

已采纳

《国语》和《左传》的区别:《国语》是国别史,《左传》是编年体。《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89 评论

C站队丶肥皂

国语是国别体,左传是编年体。《左传》侧重于记事,《国语》侧重于记言。都是史书,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史书类别的区别。《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183 评论

小托0207

《左传》与《国语》成书时代较为接近,二书思想倾向也基本一致,然《左传》较《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突出。首先,《左传》记事表明了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这比《国语》“民神并重,先民后神”和“论及君民,以民为主”的思想又有进步,而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已经接近了。

178 评论

嘟嘟198887

1、文学体裁不同

《国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思想倾向不同

《国语》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如《鲁语》记孔子语则含有儒家思想;《齐语》记述管仲语则谈霸术;《越语》写范蠡尚阴柔、持盈定倾、功成身退,带有道家色彩。

《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3、文学影响不同

《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国语的政治观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腐败,重视民意,重视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左传》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完全着意而为,却也时有渲染、夸饰之笔,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传

156 评论

SilveryBullet

1、左传和国语的是春秋,战国策的是战国。

2、左传的文体是编年体,国语和战国策的国别体,国语的排序有序,战国策排序无序。

3、春秋史还可以靠左传梳理出主线,战国策则散落无序,由于暴秦专门针对六国史书、尚书、诗经进行销毁,所以战国史很难梳理。

《左传》以鲁国为正统,时简时繁,写战争故事——《战国策》写游说故事,清新秀丽,士阶层对上层的游说,多成功——《国语》的文学价值很高,多是上层对诸侯或者君王的劝谏,且多成功!

扩展资料

《左转》的思想倾向:

《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

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势,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其次,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春秋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广泛兴起,神的地位逐渐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进步的政治家已经理性地认识到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99 评论

小小小花花儿

区别:1.国语是以简练朴素的语言概括述事,如“郑伯克段于鄢”,仅只一句,而左传善于描写人物,详细叙述事件,所谓“左传浮夸”即此意。2.《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记录的是鲁国历史。《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历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作品简介:1.《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

188 评论

张小凡09

国别体与编年体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左传语法研究论文

    一、文字部分 《说文》部首的文化学研究(贝部研究、女部、玉部) 《说文》部首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说文》重文研究 《说文

    且行且珍惜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性论文与综述性论文的异同

    综述与研究论文的区别主要是综述文章资料来自文献,而研究论文的数据是由研究者。 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对问题进行定义;总结以前的研

    追梦1区14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定量和定性研究论文的异同

    定量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定性研究解决的就是“为什么”的问题。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两者在研究目标、对象及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

    小懒虫菲菲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日语论文

    1.夏目漱石的【道草】2.は和が的区别PS:去问问叫兽们论文辅导需要多少钱先。

    追梦小顽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史记与左传的论文题目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

    DPWX遁遁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