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hana0217
2018年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今年,由两位科学家夺得,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侯云徳院士。
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王泽山 侯云德获国家最高技术奖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学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此外,有7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据了解,今年的获奖成果凸显国家战略需求,粮食安全、疾控防治、资源利用、国防建设等领域均有所斩获。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 表示,这次实行了定额的评审,三大奖的总数控制在300项以内。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近五年,三大奖总数基本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同时,为遏制搭车报奖、拼凑报奖现象,规定2015年和2016年三大奖获奖项目的全部完成人,不能作为2017年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提交评审的论文专著数量,减少为“不超过8篇”,“重质量、轻数量”成为风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陈志敏 介绍,他们以奖励的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每一个节点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可追溯。
王泽山:一生研究火炸药 攻克世界性难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每年授予不超过两名科学家,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奖金,今年获得最高荣誉的中科院院士王泽山,在火炸药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火炸药是武器能源的核心,高性能的火炸药是提升导弹、火箭、火炮等武器弹道性能的先决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6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火炸药的性能,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表示,火炸药对国防、国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事这个工作,感觉有意义。
上世纪80年代,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关键技术,90年代,他又着手研究如何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这个世界军事难题。王泽山没有跟着国外的研究思路,而是独辟蹊径地解决这个世界难题。经过一系列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创新,王泽山成功利用燃料的补偿效应,发明了一种低温感含能材料,让各种火炸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都能以同一速率燃烧。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介绍,直到现在,这个项目核心的关键技术,在各方面优于国外的水平。
侯云德:建立阻击传染病的防线
2009年中国人首次创造了人类干预大流感成功的记录,而主导建立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就是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另一位获得者侯云德院士。
依托各级卫生医疗站,侯云德带领项目团队,迅速构筑起了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的技术体系。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表示,流感大流行,在人类的历史上,人类干预都没有成功过,但是最近一次,2009年流感大流行我们干预成功了。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侯云德学生 段招军介绍,全球第一个疫苗用了87天研制出来,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这个疫苗诞生以后,让世界卫生组织感到非常惊讶,做了评估之后,世界上所有的这种09年的甲流都按照我们中国的一针就够了,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创举。
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减少了2.5亿发病和7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低约5倍以上。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的专职技术总师,侯云德领导专家组设计了2008至2020年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重点布置病原体快速鉴定、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建立的任务,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我国的历次重大疫情,全面提升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为科学家们致敬~
水蓝色的风铃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至今,已有29位科学家获奖。每位获奖者奖金500万元人民币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王泽山,侯云德王泽山曾于199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又于1996年和2017年两次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赵忠贤 屠呦呦赵忠贤,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柏诺兹和缪勒关于“在Ba-La-Cu-O中存在可能高达35K 超导性”(后获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此外,他还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空缺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于敏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倡导、推动国防高科技项目尤其是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领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程开甲 张存浩程开甲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张存浩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郑哲敏 王小谟王小谟院士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主持开展低空雷达技术攻关,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并在国际雷达装备同台竞技中为国产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郑哲敏院士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良镛 谢家麟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同时也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谢家麟院士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多次就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要建议和指导意见,对促进我国加速器领域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王振义 师昌绪王振义院士,血液学专家,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师昌绪院士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及新型合金钢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他的成果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锻造到铸造、由实心到空心迈上两个新台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该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迄今为止已大量应用于我国战机发动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孙家栋 谷超豪孙家栋院士,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谷超豪,著名数学家,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徐光宪 王忠诚徐光宪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他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王忠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也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他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做出了创新性贡献。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征镒 闵恩泽吴征镒院士是著名植物学家,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七十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著名学者。闵恩泽院士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李振声李振声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孟超 叶笃正吴孟超,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
我也是很苦恼的呀!!
王安忆,上海人, 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读小学,初中毕业后1970年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
云南昭通历史名人: 1、龙云 龙云(1884.11.19-1962.6.27),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彝名纳吉乌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