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雨飘零
1672年英国牛津Thomas Willis医生首先报了第一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 G〕。1877年Sameul Wiks 描述了第一例肌无力危象。1879年Erb 详细描述了三例M G的临床表现,并强调了症状的波动性。1895年Jolly 正式将该病命名为“假性麻痹性重症肌无力”。1901年Laquer 报告M G的病人有胸腺改变。1939年波士顿Blalock报告一例19岁伴胸腺瘤的M G 女病人,经胸腺切除后症状明显好转,1944年再次报告20例有效。以后人们把胸腺切除术作为常规治疗M G的手段,并发现非胸腺瘤病人比胸腺瘤病人的效果更好。1960年Simpson提出M G的发病机制与免疫有关,开始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球蛋白及血浆交换等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1970年以后,人们把α银环蛇毒素用于本病的研究之后,才真正明确M G的病变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损害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致横纹肌无力和易疲劳。但是,在少数病人中〔8%〕仍未发现免疫性异常,病情的严重性不完全与免疫性异常程度相平行,在某些无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病人中,也能找到抗胸腺和抗肌肉的抗体球蛋白,以及尚未找到肯定的抗神经肌肉接头的抗体等事实,似又不能完全以自身免疫病来加以解释。因此,自身免疫与本病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由于病人突触后肌膜对局部直接施予的微量乙酰胆碱与正常人突触后肌膜同样的敏感,而对病人离体肋间肌的微电极研究,发现其终板电位的平均幅度较正常减低。因此,推测本病的神经肌肉间神经冲动传递的障碍,不像是发生在突触后,而主要存在于突触前,由乙酰胆碱的合成或储存障碍所引起。神经纤维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所含乙酰胆碱分子数量明显减少,约为正常人的1/5。关于RAS与肌无力症状的发生机制,作者认为:正常的运动神经是脊髓前角神经元的细胞轴突,以一种特殊的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止于肌纤维,一根神经纤维在接近终点时连续分支,每一个前角细胞分支可达100~200个布于肌纤维终板,终板以突触的终末分支,是短而粗的不规则的运动终板,终板处的肌内膜有许多皱褶形成凹陷,其上有许多乙酰胆碱受体和许多储存乙酰胆碱的小泡。额桥束缺血造成Ⅲ-Ⅻ颅神经的运动纤维的影响,出现头、面部运动肌的无力;皮质脊髓束缺血造成颈以下脊髓的运动纤维及前角细胞的影响,出现颈部肌肉及四肢肌肉的无力。当RAS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额桥束和皮质脊髓束及其运动神经缘缺血盖善,肌无力随之改善或消失。如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肋间肌无力所致的呼吸困难等,经治疗后得到改善,有的仅一次治疗便可生效,一般约需10~20次治疗方能达到枢椎完全复位,症状好转或消失。举例:〔1〕翟××,男,28岁,邮电局司机,身体健壮,身高1.8 m。中午带饭在室外加温,患者在室内看电视,因突然想起急向室外跑去,额头撞在门框上,颈部过伸受伤,当即倒地,觉耳鸣眩晕、视物旋转,片刻好转,但出现高位截瘫,不能动弹,于1991年9月24日被同事们抬送医院急诊。检查发现头颈疼、不能转动、胸3以下痛觉消失、四肢呈软瘫、胸式呼吸微弱、尿潴留,颈椎X片正侧位及颈1、2正位开口相均未见骨折及其他异常改变,诊断为脊髓震荡,进行对症治疗输液、导尿观察。第三日作颈椎CT、MRI也未见异常改变。伤后第五日作者会诊,除上述症状、体征外,作者发现患者脸色苍白、痛苦、精神萎靡、靠腹式呼吸维持。触诊颈椎发现枢椎棘突明显偏左、压疼严重。再看原X光片,在颈1、2正位开口相片中发现有明显的RAS改变,立即决定在卧位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一次后患者顿觉头痛消失、颈部轻松、检查四肢已能作轻微伸屈运动但不能离床、胸式呼吸略见有力。以后每天治疗一次,肌力逐渐恢复、尿潴留好转,治疗四次后即拔尿管自主排尿、胸式呼吸更加有力,七次后双侧上下肢可以直抬达90°,十次后靠人扶能坐起或站立片刻,十二次后即可在室内扶床行走,精神恢复良好,十五次后在家属陪同下到室外散步,大、小便、呼吸、进食均正常,出院观察。两月后病人因已能爬山锻炼、生活一切自理来院要求证明疾病全愈、恢复司机工作。十年后随诊,除双上肢尚有Hoffmann 征阳性外,一切正常,病人可以踢足球、打篮球、游泳、出差,继续从事司机工作。〔2〕朱×,女,33岁,银行职员。2000年11月来门诊就诊。主述7年来嗓子发堵,自觉咽喉部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可以进食但觉吞咽费力,中医诊为梅核气,耳鼻喉科检查未见肿物,诊为慢性咽炎,服药不见好转。近三年来有头晕头疼,晕时觉周围物体旋转,走路发飘,胸闷、胸部偶有刺疼、心慌气短、心动过速,双侧耳鸣、阵发性视物不清呈雾状,记忆力差、容易激动,骑车后觉双臂发麻无力。检查发现枢椎棘突左偏,压疼明显,颈1、2正位开口相证实有RAS。经手法复位治疗后顿觉头部轻松、眼前清亮,同时感觉嗓子不堵,当时病人惊呼“我嗓子好了”。以后继续治疗三次,头晕头疼消失、视物清晰、心慌气短消失、过去的腰疼也好了。〔3〕董××,男,58岁,甘肃××餐厅经理。主述8年前从三楼摔下,后枕部着地,当时神志清醒,右小腿骨折,大小便失禁,心慌气短,后来转入昏迷,急送兰州陆军医院,脑CT检查发现硬膜下血肿,钻孔穿刺抽出血液120cc后神志转清。发病半年后复查脑CT,发现双额还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因无症状未予处理。发病4年后开始感觉左下肢无力、发凉,后右下肢也无力、发凉伴酸胀、麻木,同时左臂也无力、酸胀、麻木,右臂则正常。此外,还伴有头昏胀、双耳鸣、听力渐差、有时左眼视物不清、睁眼无力、心慌气短、尿急、便急等,在多个医院检查原因不明,于2001年4月10日来本院门诊。体检发现双睑下垂无力、左侧眼裂比右侧更小、三肢无力,触诊颈2棘突右偏压疼明显,脑CT片可见小量硬膜下积液,颈1、2正位开口相证实有RAS。立即开始手法复位治疗,治疗后顿觉头轻松、心慌胸闷好转。治疗四次后睁眼力量、双下肢力量好转、左臂酸胀、麻木消失。治疗9次后双下肢感觉由凉变热,走路发飘感好转。治疗23次的过程中,因患者颈部固定不佳略有小的反复,但总的情况是越来越好。治疗20次时复查X线片,见颈2棘突已居中,病情基本全愈,嘱回原地继续颈托固定两月。〔4〕蔡××,男,42岁,××厂工程师。主述五年来头晕、头疼,时好时犯,常觉心慌、气短、胸闷,经常需要补充深吸气,夜间常因憋气而惊恐醒来,还有耳鸣、记忆力差、易激动等症状,于1993年来门诊就诊。体检发现胸式呼吸微弱,触诊颈2棘突偏左,局部压疼。摄颈1、2正位开口相证实有RAS。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卧位操作,治疗后患者立即感觉头部轻松、眼亮、呼吸有力而舒畅,再查胸式呼吸幅度明显增大。继续门诊治疗8次后,自觉头晕、头疼、心慌、憋气、耳鸣消失,睡眠良好,再无憋气醒来现象。复查X光片,颈2棘突已居中,嘱颈托固定两个月。〔5〕林××,男,62岁,通讯工程退休职工。主述五年来经常时好时犯头晕头疼、心慌气短、四肢无力、双耳鸣、眼前呈雾状,同时伴有走路发飘、记忆力减退、易激动等症状于2000年2月来门诊就诊。在门诊体检、摄X光片证实为RAS。经手法复位治疗一月,症状均有好转,但于昨日在家不慎头部撞墙,后不久即感双下肢麻胀,继而转为完全不能活动,轻度尿潴留,被家人送来本院急诊,值班医生对病情无法解释,找作者会诊。体检发现患者双下肢呈完全瘫痪,T10以下感觉减退。再按RAS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患者双下肢活动略有好转,回家观察。次日情况好转,已能下地略行几步,左下肢力量好于右侧,坐轮椅坚持门诊治疗共8次,最后完全恢复,不用轮椅自己步行来门诊。复查X光片,颈2棘突已居中,嘱继续颈托固定2个月,2月后复查一切良好。〔5〕 郭××,女,58岁,××大学教授。主述十多年来头晕头疼、颈部疼,时好时犯,有时四肢无力,走路发飘,耳鸣,眼球眼眶有时酸胀疼,记忆力差,易激动,脾气大。近三年来经常发作猝倒,有时发生在马路中间、车辆穿梭之中,因此病人非常紧张,唯恐发生车祸。一年来猝倒发作更加频繁,每月约犯3~4次,于1995年7月来门诊就诊。体检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触诊颈2棘突左偏,压疼阳性,颈1、2正位开口X光片证实有RAS。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每日一次,1~3次后头疼头晕消失、心慌气短好转,4~6次后觉四肢有力、走路发飘好转、眼球眼眶疼痛消失。门诊治疗三个月中,未再发生猝倒现象,睡眠亦有所改善,自觉病已全愈。复查X光片颈2棘突已接近中线,嘱继续颈托固定2个月。
细舆媚砜
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41001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自1980年由Ganderer等[1]首次应用于临床后,在国外一些国家已被广泛应用,国内这方面报道甚少。笔者曾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多年,护理过因中风、肌病等所致吞咽困难的病人,行PEG后较好地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了疾病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998年2月~1999年1月新加坡中央医院神经内科接受PEG住院病人共20例次,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4岁;脑梗塞15例,帕金森病2例,脑出血2例,重症肌无力1例。 1.2 方法 术前6~8h禁食,常规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及胃镜检查。术前1h应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遵医嘱术前15min给予安定5~10mg或654 210mg肌注,然后由助理护士送病人到内镜中心。在内镜中心由医生操作行内镜下胃造瘘术。 1.3 结果 20例患者均造瘘成功,顺利地从造瘘管喂饲营养。2例患者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能从口进食,出院前拔管;1例高龄患者,因躁动不安,自行把管拔出后,次日再在原位置管;2例患者病情危重并发肺部感染,在住院期间带管死亡;16例患者病情平稳后带管出院;2例出现局部炎症反应,经伤口换药及抗炎治疗后痊愈。 2 护理 2.1 置管前护理 评估病人病情,向病人解释PEG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诉病人术中可能出现恶心、腹痛、腹胀等不适,可以通过深呼吸缓解,向病人介绍配合医生置管的方法,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责任护士向病人交代术前6~8h禁食,术前30min给予安定5~10mg或654 210mg肌注。有活动性假牙患者,术前由护士取下并妥善保管。置管前1h遵医嘱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 2.2 置管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置管后病人回到病房,由责任护士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min一次,连续3h,然后每小时1次,连续3次,并作好护理记录。询问病人有何不适,观察PEG局部伤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2.2.2 PEG喂饲护理:喂饲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间断性喂饲,即一次喂200~300ml流质,30min内喂完。通常使用20~30ml的注射器(把注射器活塞去掉),把流质倒入注射器内缓慢流入,按医嘱每天喂5~6次;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输流质泵持续性喂饲,一般8~24h,也可以采取喂饲10h,休息4h,再喂饲10h的方法。间断性喂饲的流质由护士遵医嘱调配,持续性喂饲的流质由医生开处方,药剂科每天送到病房,置冰箱保存,用时加热即可。 置管后24h即可经造瘘管注入流质食物。喂饲前注入5~10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区听气过水声,或用注射器从侧管抽取胃内容物,以确保瘘管在胃内。如果抽取的胃容物超过50ml,把胃内容物注回胃内,30~60min后再检查,要是仍然多且超过4h,表示胃排空延迟,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持续性喂饲的病人,护士每4h要检查胃内容物的情况及输流质的速度。喂饲时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喂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min。卧床休息的病人,抬高头部30°,以避免返胃和吸入性肺炎。喂饲前、后都要用25~30ml的温开水冲洗管道,以免管道阻塞。喂饲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应停止或推迟喂饲,如果持续恶心超过24h,应通知医生。 2.2.3 给药护理:通常用注射器从侧管给药,水剂是最理想的,可以直接从侧管注入。片剂要弄碎并用30~50ml温开水充分溶解后才能注入。药喂完后用50ml开水冲洗侧管,以免管道阻塞。如果是持续性喂饲,从侧管喂药,不影响营养要素喂饲。 2.2.4 造瘘口的护理:定时观察瘘道口周围的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及胃内容物渗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防止感染。每天用75%酒精清洗造瘘口二次,清洁的伤口不要换药,必要时用干纱布遮盖,胶布固定。侧管与主管的塞子要拧紧并定时清洗,保持清洁干净。造瘘管固定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导致胃壁腹壁的缺血坏死或造瘘管脱出,过松会引起管旁外渗致伤口感染,以不松动且刚好能转动为佳。本组2例置管后局部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经伤口换药,抗炎治疗痊愈。 2.2.5 出院指导:对带管出院的患者要向病人及家属传授PEG护理,预防并发症。嘱亲属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帮助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根据病情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质,增加维生素及水的补充,必要时到医院咨询营养师。长期喂饲营养者需根据造瘘管的情况,6~12月到医院更换新的导管。 总之,PEG方法简单、安全、经济、有效,部分替代了开腹胃造瘘术[2]。在临床护理中,注意观察病情,加强PEG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答案补充 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 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 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方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
1672年英国牛津Thomas Willis医生首先报了第一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 G〕。1877年Sameul Wiks 描述
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出处:《中华骨科杂志》自1990年7月 ̄1995年7月,作者对79例(91膝)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清理术
肌钙蛋白,由T、C、I三亚基构成,和原肌球蛋白一起通过调节钙离子对横纹肌动蛋白ATP酶的活性来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当心肌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释
功能性和传统力量训练的特点及关系探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
目录·【什么是抑郁症】 ·【CCMD-3对抑郁的定义】 ·【抑郁症的种类】 ·【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