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的小猪2007
陶渊明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诗文作品恬静而纯真自然,是田园诗人的鼻祖。但他作为一个人,实在只能算个小人。所谓“有才无德是小人”,他有才华不错,道德方面却的确不堪入目。他年轻时也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于是便步入仕途,却连连降级,可见他是多么不近人情不懂官场规则了,最后当了彭泽县令,上司来了却不肯行礼,如此傲慢竟还大言嘈嘈“不为五斗米折腰”。实在是当婊子还要立牌坊,就辞官而去,实在任性妄为。想必这时他已忘了初心,报效国家就要以国家为重,个人荣辱算什么,大不了隐忍几年,报效国家后再解决个人问题,后世的成大事者哪个不会韬略之术,像明朝击倒了中国古代四大奸臣之一严嵩的徐阶就不把个人荣辱与气节放在眼中了。陶渊明隐居后还天天要别人送东西给他吃,吃了后面不改色,毫不觉得羞耻,还谓之真性情(见他的自传),可谓不知廉耻。一个消极避世,没有能力在官场里混的人,竟被人说成淡泊名利,可笑至极。
bayueshisan
陶渊明是一个清高耿直、洒脱、恬淡、质朴、直率、淳厚的人,同时他给人一种善良的形象,性格“寡默任放“,“明彻达观”,志向远大。陶渊明不仅在哲学思想、人生观上是任自然的,在实际生活中更是处处流露出不随世、不顺俗而顺乎自然天性的性格特征。陶渊明的一生先后共有五次出仕:第一次起为州祭酒。第二次入桓玄军幕。第三次为镇军参军。第四次为建威参军。第五次任彭泽县令。出仕与归隐是中国古代士人所要面对的重要人生抉择,因为这一抉择直接关涉到士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从热衷于仕宦的士人来看,他们的心灵深处未尝没有奉身而退、拂袖绝尘的心理潜流;而那些身在林泉的人,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未尝没有建功立业、力登要路的豪情壮志。“仕与隐像八卦中的阴阳鱼一样构成了中国古代士人、诗人心理的两大情结。盘踞在士人心灵深处的两大情结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时而相安无事,时而激烈交锋。”(孙明君《陶渊明:幻灭的田园梦》)正是由于渊明的率真,这种动态平衡、这种激烈交锋在他身上表现得更为透彻,也更为淋漓尽致。他的可爱与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对出仕原因的直言不讳:“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萧统《陶渊明传》)。“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归去来辞序》)。但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言:“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显然是不够的。”确实,对于归隐还是出仕,渊明是经过反复抉择的,其中的经历也颇为曲折复杂。“研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可以体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从某种矛盾失望的寂寞悲苦中,以其自力更生,终于挣扎解脱出来,而做到了转悲苦为欣愉,化矛盾为圆融的,一段可贵的经理。”(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步步惊心生活
五柳先生传。根据查询今日头条得知,陶渊明人物形象参考文献有五柳先生传,作品多展示陶渊明豪放洒脱、自然纯真的个性,对完美无缺社会理想的追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大家好,我是于老师,于老师讲论文,残暴不仁。。。 有学员想学习综述类论文,但是不知道怎么写作。综述性论文是综合评述某一时期内或某研领域的发展概况的论
“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写诗是一种诗人显示生命本相的行为,作为个体生存状态的呈示,他是本真自然而不是表演矫饰”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提纲元代陈绎真评论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时说:“陶渊明心存忠义,心处闲逸,情真景真,几于《十九首》矣。”《诗谱》这段话点明了陶渊明田园诗所写的事均
陶渊明诗歌的创作成就很高,研究者也比较多。但对他辞赋、散文艺术的探讨却相对较少。陈柱先生在《中国散文史》中称陶文为“自然派之散文”,并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雅淡
把酒东篱:陶渊明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