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梦游记
刘冰. 自主性参与、拓展性学习的分组教学方法实践——城市交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教学论文 刘冰,周玉斌,李峰(编). 交通引导城市.理想空间,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刘冰. 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发展刍议,《城乡规划》第03辑,第34-36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刘冰,王长文. “公交+自行车”:绿色联合运输的兴起和发展. 理想空间(46),第128-129页.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刘冰,张涵双. 突破关键性瓶颈,构筑可生长网络——芜湖综合交通规划的再认识. 理想空间(46),第36-39页.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刘冰,王志玮. 绿色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建构——吴江市滨湖新城核心区交通系统整合规划与设计. 理想空间(46),第44-47页.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何继平,刘冰. 路网容量约束条件下的中心区城市设计探索------以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为例. 《理想空间(46)》,第48-51页.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刘冰. 浅议我国城市支路网的规划与设计.《规划师》,2009,25(6),第16-20页.刘冰,周玉斌,陈鑫春(编).《城市门户——火车站与轨道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理想空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刘冰,梁立东,黄彦.轨道交通站点与铁路客运枢纽的一体化设计.《理想空间(29)》,第98-101页.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王志玮,刘冰. 浅谈香港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理想空间(29)》,第9-13页,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周玉斌,刘冰,纽约大中央枢纽站综合体设计简析,《理想空间(29)》,第97-99页,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潘海啸,熊锦云,刘冰.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理念发展趋势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7, 168(2),第42-46页.刘冰(参编),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册)》,主编:徐循初、黄建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潘海啸,崔宁,刘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过程交通需求管理框架. 《城市规划学刊》,2006,164(4),第53-60页.潘海啸,刘贤腾,John Zacharias,刘冰,廖雄赳. 街区设计特征与绿色交通的选择——以上海市康健、卢湾、中原、八佰伴四个街区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3,148(6),第42-48页.刘冰,张晋庆.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研究. 《城市规划》,2002,26(12),第82-85页.刘冰.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2),第34-38页.刘冰,周玉斌. 小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编制的若干问题探讨.《规划师》,2002,18(5):61-63,75.潘海啸,刘冰,杨眺晕,黄嘉伟.沿海大通道建成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规划汇刊》,2002,(1).庄诚炯,潘海啸,刘冰. 2.1到2.5——容积率变更引发的思考,《规划师》,2002,(11).刘冰(参编).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刘冰(参编). 第二章 城市交通工程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主编:戴慎志,中国建工出版社,2000.刘冰. 《我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转型时期的几点思考》,城市规划汇刊,1996,(2).刘冰,周玉斌.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共生机制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95(5).
金色年华119
共发表80多篇论文,以下是近7年来发表的论文:(1)李硕等,(1999)公路网狭义总容量理论及其模型.湖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Vol.26, No.1;(2)李硕等,(1999)高速公路交通控制对策及发展方向.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4, No.2;(3)李硕等,(1999)信号交叉口车辆集结与消散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核心期刊),Vol.15, No.3;(4)Li Shuo, (1999) A Study on the Macro-Capacity Model of Urban Road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USST(核心期刊),EI收录,Vol.21, No.3;(5)李硕等,(1999)道路交通研究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办法探讨.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4,No.3;(6)李硕等,(1999)深圳梅盐路景观设计分析.湖南现代道路交通, Vol.12, No.4;(7)李硕等,(2000)公交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EI收录,Vol.24, No.1;(8)李硕等,(2000)高速公路主线流量对入口加速车道设计影响分析.中国公路学报(国内权威期刊),EI收录,Vol.13, No.2;(9)李硕等,(2000)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湖南交通科技,Vol.26, No.2;(10) 李硕等,(2000)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EI收录,Vol.24, No.3;(11)李硕等,(2000)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灰色系统评价.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5, No.3;(12)李硕等,(2002)汽车驾驶员场地考试道路及其设施设计规范.湖南省地方标准(DB 43/158-2002), 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2-04-01发布,2002-05-01实施;(13)李硕等,(2004)仿真技术在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0, No.4;(14)李硕等,(2003)交通仿真在线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0, No.5;(15)Li, Shuo et. al. (2003) The Relationship Models between Speed and Volume in the Superhighways in Zhujiang Delta Region.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 17, No. 4,Calgary, Canada,EI收录;(16) Li, Shuo et .al. (2006) Locating Changeable Message Signs for 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Vol. 80, No. 2,Vancouver, Canada, EI收录.(17)李硕等,(2004) 路段动态特征中的交通组成因素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1, No.7;(18)李硕等,(2005)信号道路网动态路段行程时间有度排队模型.系统工程学报(国内权威,影响因子高达0.76),Vol20,No.4;(19)李硕等,(2004)动态宏观路段行程时间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ISSN1006-2820,28卷6期,887-893,EI收录,;(20)李硕等,(2005)高速公路常发性交通拥挤路段实时判定与跟踪研究.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30卷1期,158-160;(21)李硕等,(2005)可变信息标志最优转移率模型及其算法.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7卷2期,157-162;(22)李硕等,(2005)A Planning Model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CMS Locations on a Freeway-Arterial Network。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核心期刊),13卷1期,EI收录,;(23)李硕等,(2003)交通量构成对路段动态特征指标的影响研究.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57-2930-0-3,233-240,中国台湾高雄;(24)李硕等,(1999)深圳梅盐路景观设计分与研究.湖南现代道路交通,No.5;(25)李硕等,(1999)交通科学的回顾与展望.湖南现代道路交通,No.5;(26)李硕等,(2000)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湖南交通科技,No.2;(27)李硕等,(2002)公路收费费率研究.湖南交通科技,No.5;(28)李硕等,(2005)构筑长株潭三市电子篱笆.城市交通,No.2;(29)李硕等,(2005)TransCAD在长沙县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核心期刊),No.6;(30)李硕等,(2005)浅谈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交通与运输,No.7;(31)李硕等,(2005)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分析与对策.山西建筑,31卷 No.17;(32)李硕等,(2006)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改建工程保通方案研究.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31卷,No. 2;(33)李硕等,(2006)基于Box-Cox Dogit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30卷,No.2,EI收录,。七、著书情况(1) 李硕等著,动态与随机交通网络模型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上海;(2) 李硕等著,道路与交通工程词典.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长沙;(3) 李硕等著,汽车驾驶员场地考试道路及其设施设计规范.湖南标准出版社,2002年4月,长沙。
其实这个很好找的,上百度查一下就有相关的了,修改下就可以了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智能建筑停车场管理系统论文,我的建议:1.计算机毕业设计可不能马虎,最好还是自己动动脑筋,好好的写一写。 2.网上那种免费的毕业设计千万不能采用,要么是论文不完
这就像做一套城市规划方案似的首先分析和抛出城市规划当中城市病的问题其次国内外借鉴的案例是什么,优势和弱势是什么这些城市病应怎样解决,通过那些方式解决,等等等等
关于城市环境管理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废水排放量增长速度极快。预计2000年将达666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总量也不断增加,2000年约达到783亿吨。由于废水处理事低(估计仅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