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尼郭娃
岭南画派大师刘春草:《吴岳秋画集》序言吴岳秋与我相识于祖国襌城,他是潮汕揭阳人,说起来我萍居海外数十年,以推扬中华艺术为已任,所到处,有水的地方,便有华人,有华人,便有潮汕人,有了潮汕人,便有中华文化,举凡教育慈善基构,便得潮汕人支持,一壶茶,一杯酒,两句潮音歌曲,诗词书画,多是来自韩江流域。吴岳秋便是生长于韩江流域了。东方的艺术与西方的文化不同,浩然之气于心间,雅隽的笔墨表现在纸素里,文以载道,吴岳秋的作品了有俗气,山谷画师说:“俗气不可医,稍落名利,则终身不能到艺术的彼岸。”我喜其诚,复循循古道,故常引所知,以启艺匙。他擅画荷花静直香远,出污泥而不染,正是从事艺术的人格观,锲而不舍的原则,八大石溪上而宗院,日课勤习可以卓然大观了。吴岳秋拟东南亚旅游,故撰数言以壮其行,读书行路,是画人应循的道径,愿勉之。 袁玉江:读吴岳秋先生近作有感吴岳秋,是岭南画派第二代国画大师刘春草先生的高足。2009年11,我在佛山有缘结识刘春草先生,并应邀为先生写了《高士放歌亦无声》一文。时至今天我还被刘春草的艺术感染着。世上万事均姻缘而生。前几天吴岳秋来访,品茶论道之余流露出要我为他的画集作序之意,我欣然答应。原因有二:一是我对他老师的艺术意犹未尽,想再次品读刘氏画风的艺术魅力;二是岳秋深得老师真传,也想探其玄妙。岳秋自幼酷爱绘画,青年时代当过舞台美术设计,有着良好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传统功底。他曾云游四方,拜师学艺,立博众长;采风访贤,贴近自然,感悟天地。岳秋绘画上的大飞跃,大转变是拜师刘门之后。古人云“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朴素谦和的岳秋不师望,十几年的艰苦磨练,潜心悟道,终于得师真传,独领一技风骚。岳秋作品中蕴藏着岭南画派血脉。秉承着刘氏艺术风采,强烈的书写意味,彰显着正宗中国画风骨。“笔意纵横,参于造化”,“默契天真,冥周物理”,以墨为主,墨彩并饰,白粉点精,妙处横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岳秋正步入艺术的成熟期,也是历史大师成功的必经之路——取得在“临摹乱真”的修养期。“临摹”得于手,“乱真”得于心,神玄妙,心手法。岳秋与其师不二,已入得境界!当今很多聪慧之士不重视此道,另辟新境,然而,大都无功而返,最后以“乱式”归终。“创新”是历代文人墨客和有志之士的最高追求。其实“创新”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文化基因”的改变。血脉基因无法改变,文化基因却因人之不同,教育不同,对传统文化和自然大象的取舍不同,而各自改变着。然而,这些高人“天有大美而不言”,成了隐者。岳秋用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艰难的用一颗寂寞之后已经不再寂寞的心,在铺满荆棘的路上,改变着自己的 文化基因。这就是成就大师的“必经之地”。探索以修养为北斗,叛逆以传统为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创新”就是痴人说梦。岳秋路正根深。很多人认为: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画的人,就是中国画画家,这就是非常不准确的!中国画区别于西画和其他画种的一个核心就是中国画的“笔墨意境”,这个“笔墨意境”的核心就是“线”,这个“线”的核心就是书法笔意的再生和演变。岳秋作品中线的组合、构成、穿插、点面处理,墨复彩,彩叠墨无不体现了强烈的书法笔意。中国画的大气象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种天赐。另类、夸张、用笔用墨的极端行为,都不是大气象。方寸之间尽展万千气象,一点笔墨气吞山河是中国画的大气象。岳秋紧追刘师,继承和发扬着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这是艺术的生命之气,是天地之间的元气。岳秋以后的路还很长,笔下自然显露出很多新的笔墨语言。这是传承有序的新生命。血脉,文化两大基因必将铸成岳秋自己的艺术风格。伊诺:路正根深的岭南派画家水清出芙蓉,禅心凝荷魂。一字一画,一言一行,这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本真,忽然间伴着血液在冉冉飞升,飞向无际的苍穹。那纯粹的超尘的感觉使我内心更加宁静和谐。感谢使我返归自我,缘起这种感觉的人,这便是,“万荷堂”主人吴岳秋。吴岳秋曾云游四海,寻师学画。博众家之长,走进自然感悟天地。吴岳秋非常珍视这些足迹,因为其中饱含了他的辛酸和喜悦!得到恩师刘春草的真传,绘画上再度飞跃。谦虚诚实的吴岳秋不负恩师所望,通宵达旦,日夜苦练,潜心感悟,已在画坛独领风骚!吴岳秋与荷有着等同的血脉“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濯茎”他喜欢荷欣赏荷研究荷画荷,画得如痴如醉,铺天盖地。在世界的污水中,画家笔下的莲荷在尘埃之中冉冉升起,清涟挺拔,既有高雅的意境,又有袅娜的斑斓。吴岳秋恪守着英雄心境,诗人情怀,更有一朵朵盛开的天地良心。吴岳秋做事为人以荷为镜,洒脱澄明,像一颗清纯的莲子,在岁月的图画上,写上饱满的心智,追崇恩师的慈善奉献一方弱土。他恩师心灵的大无畏,助人为乐的精神,感染着吴岳秋浓厚的志向,让人感动和佩服。感动他的善良,佩服他能看透人世真伪,将理想中的美好付诸实践,像一朵绽放的荷花“抱性一何洁”,卓然地吐露着人生的清芬。古人曾说“其为人也多文,不晓画都寡矣”绘画要注入思想,感情,形式,体悟。吴岳秋画荷独有个性,追求在立意,达意,抒情的基础上创新求异,意在追求荷趣荷神,表达对荷花的寓意悠远的高尚情结,从而赋予荷花以超凡禅意之静美!吴岳秋置身艺海,漫漫路途中沿着自己的方向在走。这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一种无尽的向往和孜孜追求,成为完美自身实现自我的努力方向。为自己的理想而尽情展现它而带给我们美的思考和奋发的精神,让我们感悟到很多东西,总是在触目的霎那迎接着一个个诗画般的美。这是一位艺术家,画品、人品、艺品、文品俱佳的表现,吴岳秋熟谙了关于禅的诸多理念,通读了美的许多哲学。在意象和物象皆出自岭南画派的同时融进了对于笔墨的再理解和再运用,植根在这一厚重的土壤里,通过自己的创意,得到了骄人的成绩,确为一大家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吴岳秋在绘画的路上,坚实行走,使自己心明如镜,能够照见美好事物,照亮美丽色彩。
秋风泡泡
庞中英 金融危机是一场真正的大危机,其消极后果可能十分严重。这次危机带来了冷战结束后最大一次世界格局变动。但是,世界力量如何重组,是否能找到全球合作的解决方案,尚不得而知。 金融危机下破产的何止华尔街,何止几家大银行。这次金融危机,是市场万能论或者市场是硬道理的经济原教旨主义的危机,根源极其深刻。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发展模式及金融全球化体系,正遭到毁灭性打击。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还在顶峰。亚洲发生危机的国家、亚洲价值和亚洲发展模式遭到了西方主导舆论、国际金融组织和大牌学者的几乎一致嘲讽、批评,甚至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也不乏其人。 今天,正是这些责难、袖手旁观亚洲金融危机的力量,急不可耐地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但由此是否导致历史再次走到另一个极端:国家干预的过度和滥用。如果那样,有病吃错药,效果也许适得其反。经济秩序将发生大变动 这些日子,国际上不少要人开始呼吁新的多边金融体系,改革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重建世界金融新秩序,以便调控金融全球化。美国在危机下在华盛顿召集七大工业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与此同时,包括一些美国要人在内,再次要求把其他大国,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邀请来,一起对付世界金融冲击,因为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七国集团机制在相当程度上过时了,或者不足以应对危局。 金融危机预示着世界金融、经济秩序将要发生大变动。各国单独行动,力量有限,国际合作、协调行动是必要和迫切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尽管无其他国家能取代,美国在世界金融中的绝对霸主地位正在动摇。受限制和调控比较少的、早已大大地侵犯和弱化了各国主权的金融活动,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地方,肯定将受到更多的管制。 在地区层次,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刺激新一轮地区整合。地区整合不仅是解决地区内部国际关系的方式,也是对付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手段。这次美国的危机重创了欧洲金融和经济体系。但遗憾的是,眼下欧盟在集体应对危机上的应对方案是不足的,欧洲许多国家不得不单独应对危机。这反映了欧盟多次扩大后,其共同的宏观政策更难以达成。但大敌当前,欧盟正好找到了不进则退的深入一体化理由,欧盟将推出更多的经济稳定和刺激计划,以及更多的协调行动。 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议题已经发生重大调整,那就是以亚欧联手对付金融恐慌和经济衰退。这次峰会将看到中国在对付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关键作用。 东亚的地区整合开始于11年前那次危机,亚洲国家想搞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遭到美国的断然反对。尽管如此,东亚13国开始了地区合作,在金融领域设立了清迈议定书(CMI)和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ABMI)。这些行动加强了东亚金融合作,但合作机制仍然是有限的,与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需求相比是不足的。当前的危机是对忘记伤疤的人的警告:东亚国家,尤其是握有庞大外汇储备的中日两国,以及全球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可大力加强金融合作,稳定地区局势。亚洲应加强金融合作 在国内层次,许多国家将在危局下进入政局变动期。美国进入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毫无疑问。伊拉克战争、反恐战争以及其漠视国际组织,吝啬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已经大大挫伤了美国的软实力:风险而自由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美国在第三世界推广其美利坚品牌的说服力将大打折扣。这一点,即使最为保守和自信的美国学者,例如福山教授,也开始忧心忡忡。 过去这一年,美国国内出现了后美国时代的悲观论调。这个论调主要依据的是世界其他力量(如中国)的崛起上。金融危机告诉美国人,后美国时代可能更加成立,但立论的依据主要不是因为世界上别的力量崛起了,而是因为美国的深刻自我击败。 美国民主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赢得大选几乎悬念不大,将对欧洲政局和跨大西洋关系产生多方面影响。一些欧洲国家将可能迎来社会民主、社会市场性质的政党再次上台。 本来,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始终应该慎独,但苏联解体后将近20年,美国没有汲取教训,而是自大、自满、自私,制造了各种泡沫,不受制约地无限膨胀,终成营养过剩的超级巨人。这次在美国救市过程中,财政部、政客和主流舆论的论调居然是:美国太大,因而不能失败(too big to fail)。但是,不可一世的华尔街巨头纷纷倒下,说明“美国病”不在表皮,而在血液,甚至部分地在骨髓。 美国遭到这次打击后,世界政治格局如何改变?一些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摩擦是否会转化为地缘冲突?美国一些战略家是否要建议转嫁危机,从而利用或者甚至制造国际危机和纠纷?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地审视。 总之,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和亚洲来说,需要深入“诊断”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政治后果。
5ichocolate
其实不用详细介绍,道理很简单,金融危机致使银行没有钱了,原本需要大量贷款来生产的企业由于贷不到款,不得不降低生产规模,甚至有的企业由于订单量不变,又无法生产,所以就资不抵债,不得已而破产。大量企业萎缩破产,所以就造成了经济危机。
小豆他妈妈
在公开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在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1)要件挑选原则与犯罪主体《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4期(2)对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质疑《现代法学》1988年第5期(3)试论收容教养 《劳改劳教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4)犯罪的动机与目的新探《江西法学》1989年第4期(5)刑法上的“国家工作人员”质疑《法制月刊》1989年第10期(6)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再认识《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7)经济法规中的刑事责任初探 《武汉学刊》1990年第5期(8)论法官的职业道德 《江汉论坛》1991年第6期(9)武汉市涉外经济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习与实践》1991年第12期(10)论收容教养制度《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1)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中权利观比较《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12)职务犯罪辨析 《社会科学家》1992年第6期(13)论职务犯罪的概念和本质《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14)论犯罪的动机与目的 《山东法学》1993年第3期(15)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罪过新探《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16)论犯罪的动机与目的的关系 《江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17)论主观恶性《政治与法律》1993年第4期(18)论量刑的根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家》1993年第5期(19)我国科技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深圳法制报》1993年10月26日(20)量刑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21)罪刑相适应原则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法学评论》1994年第2期(22)论量刑的刑罚经济原则 《法律科学》1994年第3期(23)量刑情节的立法完善 《人民司法》1995年第4期(24)论一案中多种情节并存时量刑的综合平衡《法律适用》1995年第5期(25)论多种量刑情节的适用《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1期(26)完善刑法中量刑规定的立法构想《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获全国法院系统学术研讨会二等奖)(27)论受贿罪的主体 《法律适用》1996年第2期(28)刑事诉讼法系列讲座(共三十篇)《海南日报》1996年6月-11月(29)王英汉流氓集团案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30)论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 《人民司法》1996年第11期(31)量刑失衡与矫正对策 《开放时代》1997年1期(32)鼓励自首立功,明确从轻处罚 《广东法制报》1997年5月12日(33)为何以危害国家安全罪取代反革命罪《广东法制报》1997年6月2日(34)广州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对策 《广州法制报》,1997年4月15日(35)论刑法中从重、从轻、减轻、免刑的适用,《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36)对刑法基本原则的理性思考,《开放时代》1997年第5期(37)穗港两地刑事司法协助探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38)粤港两地司法协助探讨, 《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39)论刑事责任的根据内部的关系及特征,《中国刑事法》1998年第6期(40)珠江三角洲:反商业间谍在行动,《当代地方科技》1998年第6期(41)澳门法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模式展望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42)关于澳门法制建设问题的思考, 《特区与港澳经济》1999年第12期近十年(2004年至今)发表的论文:(43)犯罪概念的哲学思考 《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CSSCI)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收录(44)犯罪客体新论 《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 (CSSCI)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收录(45)论我国缓刑的立法完善与司法对策 《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CSSCI)(46)论量刑的平衡 《人民司法》2004年第4期(47)论量刑中的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 《人民司法》2004年第8期(48)合同罪若干问题探究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49)论计算机犯罪的几个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50)论合同罪 《经济师》 2004年第12期(51) 论缓刑保证金制度的设立 《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2)论量刑原则的重构 《法学评论》 2005年第1期 (CSSCI)(53)挪用公款罪的几个实务问题探究 《人民司法》2005年第4期(54)农村法庭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55)重刑主义不利于长治久安《检察日报》2005年6月14日理论版(56)对重刑主义的反思 《法律适用》2005年第8期(57)重刑主义的理性思考 《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2005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58)我国缓刑制度的反思与重构《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59)一宗离奇“奸尸”案引发的刑法学思考《当代检察官》2006年第10期(60)恶意逃避债务的刑法规制 《暨南学报》2007年第1期 (CSSCI)(61)和谐社会建设与刑罚轻缓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62)刑法中的人格问题初探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3期(CSSCI)(63)人格刑法视角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64)赌博罪的司法困境及出路 《法律适用》2007年第11期(65)让刑法闪耀人性的光芒 《同舟共济》2007年第6期(66)刑事政策视野下的人格刑法理论解读《中国刑事政策报告》2008年第三辑(67)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畸高薪酬的司法介入 《法治论坛》2008年第10辑( 68)人格理论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启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69)论人格刑法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6期(70)管制刑保留的必要性及完善,《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71)转型时期人格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引入与推进,《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CSSCI)(72)激情犯罪情节法定化的立法思考,《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CSSCI)(73)中国证券犯罪的立法完善与司法对策,《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CSSCI)(74)我国司法实务中赃款赃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处置原则,《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CSSCI)(75)激情犯从宽处罚的应然与实然论证,《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CSSCI)(76)论社区服务刑制度在我国的设立,莫洪宪等主编《社会转型与法学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13年出版。(77)轻微刑事案件不捕标准探讨,《法治论坛》2013年第3辑(78)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反思,《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9期(79)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之检讨,《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CSSCI)(80)人格刑法理论对我国的启示,《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CSSCI) (1)《量刑的基本理论研究》(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2)《中国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3)《警用法学大辞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4)《经济法教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5)《农村普法读本》(二人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6)《刑法学研究新视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7)《人大制度与人大代表》 红旗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8)《广州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州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9)《经济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二人合著,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10)刑法学(副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11)量刑与行刑改革探索(专著)群众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目前有6篇公开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有一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1990年第4期)转载。有两篇论文论文同时被《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刑法学精粹》(2005年卷)录入。
先上书店看看吧.书店好都有好多旧杂志的.多逛几家.兴许就撞上了.还有.一般杂志社的每一期刊都有剩余库存的. 你问下杂志社是否保留有剩余.或者你可以买2007年下
是的。查询十月杂志官网显示,2022年十月杂志第五期内容里的葛亮《飞发》,是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十月》杂志是一本创办于1978年8月的大型文学杂志
1.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
2022年8月4日,《十月》承办的第三届“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爱情诗接力赛,吴小虫凭借《爱情或神》组诗,获得10万元年度大奖。但是,吴小虫的《爱情或神》这
十月杂志,杂志在线投稿,提供学术杂志,期刊投稿服务,《十月杂志》,快速预审2,投刊前评审3,十月杂志,杂志在线投稿,提供学术杂志,期刊投稿服务,《十月杂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