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冷0623
体育教师职称论文篇二 体育教师心理品质浅析 摘 要:体育教师的 心理品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 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 教育教学效果成正效应,反之,则起负效应。分析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促使体育教师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师 心理品质 作用 体育教师心理品质是指体育教师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才能对体育教学和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呢? 一、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争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教育 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具有指 向和强化作用。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乌申斯基)。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应对自己 所从事的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强烈的兴趣,不仅对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要在专注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教研教法的研究上产生浓厚兴趣。其次,体育教 师还要对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产生兴趣。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博览群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 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才有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 体育锻炼的动机和诱发学生健身的欲望。学生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就会对此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牢固的 记忆、丰富的想象。为此,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认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知人之明”的能力 优秀体育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和性格(内倾,外倾)类型,具有鉴别和归类能力。而 且善于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能通过学生的行为特征,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为行为和心理状态是统一的,行为是心理状态 的具体体现,心理状态是行为的驱动者。具备这种能力有助于教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良好的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生动 形象的讲解,不但富有启发性而且具有感染力,还能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动作表象、建立技术动作概念。 三、情感 情感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如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神 饱满,上进心强的人。关心热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一种态度,从而 形成一种动力,这是教师情感方面的主要特征。教师的爱不是出于自己的个人狭隘情感,而是有原则的、公正的和有理智的。教师所热爱的对象不仅是体育成绩好、 身体素质棒的学生,而是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特别对于品质差、体质差的学生,在教学和训练中更应关怀备至。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并 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体育课上。所以,体育教师只有在工作中表现出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样一种高级情感,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爱的内心体验,才能提高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四、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心理过程。意志是完成学习动作,承受生理负荷的保障。体育教师的 职业特点,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1、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具有高难性和惊险性。体育教师只有具备勇敢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进行教学,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带动学生克服困难,去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直接影响,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体育教师的果断性和坚定性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的这种果断性和坚定性不在于他外表严厉与否,而在于处理问题的坚定、果断,还是优柔、寡断。 3、体育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是有效的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它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无意的感情冲动。在体育教学 中学生与教师顶牛现象司空见惯,需要教师有自制力,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要耐心说服、沉着冷静地把问题解决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意 志的坚持程度、意志的自控程度和努力程度。 五、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创新就是不因循守旧、固步自 封,敢于尝试,在教学 实践中注重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为此,在体育教 学中,教师要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 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健康个性。要大力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充分体 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体育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不断提高训练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人格品质的教师总是积极 向上,有强烈地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待人豁达乐观,情绪稳定,自信自强,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较强的自制 力,勇于改革、积极创新,诙谐幽默,能很好地处理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体现出教师无尽的人格魅力,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因而,在其教育教学 过程中,学生的心态和学习情绪、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学生就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所表达的教育思想,师生情感容易产生共鸣,教育教学效果就会非常 显著。 注:本文作者孙一为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看了“体育教师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中学教师职称论文 2. 中小学体育教育浅析论文 3. 甘肃省老师职称论文认定 4.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论文 5. 教师职称论文怎么写
t苹果多多t
根据我国教育方针和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者。根据教学物件的实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大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的横向比较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的横向比较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及网上查阅的方法,对国内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职称情况调查统计发现:体育教师的高职称比例相对较低、年龄偏大,晋升时间相对较长。研究结果表明: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科研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职称;体育教师;现状;对策;高校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 *** 的关心支援下,我国高等院校的公共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及“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高校体育教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体育教师的地位也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目的在于找到高校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研究物件与方法
1.研究物件
以国内13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部的317名体育教师和其它学科的284名教师为研究物件。
2.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访问学校的体育教学部及其它院系的教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相关资料,并对获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教师在职称结构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教师
1高职称比例相对较低。在被调查的317名高校体育教师中,仅有教授13人,占4.1%;副教授109人,占34.4%;讲师142人,占44.8%;助教53人,占16.7%。体育教师的高职称比例为38.5%,与其它学科52.1%的高职称比例相比明显偏低,其中教授的比例差距最为显著,相差8.6个百分点。而在讲师、助教低职称方面,体育教师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学科教师,见表1。
2高职称教师的年龄偏大。在所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教授职称的平均年龄为54.2岁最大61岁,最小40岁,副教授职称的平均年龄为45.7岁最大60岁,最小34岁,与其它学科教授平均年龄46.6岁,副教授36.5岁相比,体育教师中高职称教师的年龄偏大,特别是在教授职称的年龄结构中,其它学科多集中在45岁左右48.3%,而体育教师中的教授在50岁以上的比例竟高达64.3%,见表2。
3晋级时间相对较长。在对部分体育教师晋级年限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晋升讲师的平均年限为7.8年;晋升副教授的平均年限为10.2年;晋升教授的平均年限为13.4年。而其它学科相对应的年限分别为6.3年~6.5年~8.4年。特别是在高阶职称晋升方面体育教师一般要晚5~6年。
2.高校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的差距
1学历方面的差距。教育部日前下发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05年,国内教学科研型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将达到8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1;21-;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多集中在本科层次,占调查物件的87.4%,而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有35人,比例为11.1%,不仅与教育部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就是与其它学科59.8%相比也相差了48.7个百分点。学历作为目前职称评定中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较低学历在职称评定中所面临的命运可想而知,见表3。
2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我国高校体育教研室或体育部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第一线的长期实践教学使他们缺乏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本领。与其它学科相比,我国学校体育科研存在论文选题重复、实验性研究较少、研究方法没有突破、理论基础不扎实等不足。据调查,高校体育教师写论文的不少,但多数为应付评职称,真正从事学校体育科研的教师,在37万体育教师中不包括体育院校只是极个别。体育作为小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科研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经费投入,还是科研意识上都有较大差距。北京体育大学原副校长邢文华认为,学校体育科研多数是个体行为,缺少集体合作、“大兵团”作战攻克科研难关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一位专家认为,学校体育科研多为教研的总结,谈理论多,缺少针对性、实质性的科研内容,其科研水平由此可窥一斑。
3个别高校相关部门对体育学科仍存在偏见。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师的待遇有一定提高,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仍有一些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持“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特别是一些还没有成立体育教学部而隶属于公共课部的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三、对策
一是改革评价指标。根据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改变以往在职称评定中以“科研”、“学历”为最主要评价指标的以偏概全的现象,强调评聘物件在体育某方面的影响力,对在教学、训练、科研等某一方面工作业绩特别突出者予以优先考虑。
二是调整评价内容。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应包括业务能力学历学位、裁判等级、教练员等级等、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教案情况、训练能力、科研能力、荣誉奖励等方面。最后通过对评聘物件各个方面的计分得出综合评价分。
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是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抓紧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是全国高校面向21世纪师资建设中的主要任务。相关高等体育院校应根据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案,逐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
2022期末体育老师教学总结1 在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 教
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
这个都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完成可以做的体育教育专业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