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9

憨丶小包
首页 > 学术期刊 > 研究进展论文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夏可兒雲卿

已采纳

标准格式!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 目录摘 要 IVAbstract V第1章 绪 论 ........................1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第2章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22.1 各节点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22.1.1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4号黑体........... 22.2 页眉、页脚说明........................... 22.3 段落、字体说明 ...........................22.4 公式、插图和插表说明..................... 2结 论 ....................................5致 谢.................................... 6参考文献.................................. 7附 录 1 标题.............................. 8附 录 2 标题 .............................9

154 评论

睡不死也睡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技术作物育种学实验农业概论农业系统工程学农学庄稼医生技术手册植物育种原理与方法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油菜品质改良和分析方法油菜生态和遗传育种研究芸薹属植物的生物工程2004年加拿大油菜研究情况简介21世纪初湖南油菜生产发展趋势2BF-6型稻茬田油菜免耕联合播种机的研究681A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农艺性状的影响ACC合成酶基因技术在培育延熟保鲜果品上的应用ASK1 physically interacts with COI1 and is required for male fertility in ArabidopsisBiodiesel produc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Breeding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Bt transgenic insect-resistant Brassica napus linesBt杀虫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动态表达与其抗虫性研究Bt毒蛋白基因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Bt毒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转基因植株Bt毒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Cytogenetic studies on rapeseed. The analysis of salient feature on the chromosomal morphology of mitotic prophase in rapeseedEffects of lipoxygenase null genes of soybean in controlling beany-flavor of soymilk and soyflourInheritance and mapping of a restorer gene for the rapesee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681ARAPD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RAPD技术及其在油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Sensitivity of Maize Seed Germ 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to Water EnvironmentStudies and application of CHA and its hybrid of winter rapeseed (B. napus) in ChinaStudies of Graft Transfer of Endogenous Gibber ilic AcidsStudies on cytology of visible chromosome formation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 during cell cycle in rapeseedTA-29基因与转基因油菜杂交系TE缓冲液对RAPD带型的影响The effect of ZMA on inducing male sterility on spring canolaWeb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60Co电离辐射对油菜影响的研究“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的制定及评价“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的推广与实施情况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物质代谢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基因型油菜产量特性的影响不同播种期油菜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不同施氮水平和氮素来源烟叶碳氮比及其与碳氮代谢的关系不同栽培方式对辣椒采后病害的影响不同植物激素对油菜角果生长和结实的影响不同氮量和氮源的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 世界油菜生产的发展和我国长江流域油菜带的开发两系亚种间与品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比较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配合力研究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中国芸芥形态特征特性及类型研究中国芸芥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中国芸芥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研究进展优质油菜新品种湘农油571的选育传播科技信息荟萃学术新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碳氮及脂肪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概况作物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技术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概述俄罗斯油菜育种俄罗斯的油菜育种光叶杂交油菜油用及菜用特性的研究光周期对水稻源库关系的影响关于植物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可靠性问题关于油菜化学杀雄杂种的几点说明内源赤霉素与油菜不同种性品种花芽分化的关系的研究农业大学与职业中学联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探讨农业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式教学基地建设的探讨农学专业“六边”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农学专业《农学实践》课程的设置农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构建农学专业改革的探讨几种分析方法对杂种棉后代综合评价的比较研究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几种酶活性与油菜油分和蛋白质及产量的关系加拿大卡诺拉的生产和销售加拿大油菜品种的演变及现状匈牙利捷克波兰高等教育考察的启示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ⅡKMS-1对甘蓝型油菜育性的影响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十字花科种间杂交亲和性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的利用研究单双低油菜研究进展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选育及品种特性研究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的选育双低油菜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双低油菜湘油11号高产长势长相及栽培技术的探讨双低油菜湘油15Bnapus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双低油菜湘油15号对菌核病抗性研究简报双低油菜湘油15号种植密度的调查国外关于Sinapis arvensis L.的一些研究基于Web的油菜生产专家系统施肥知识表示基于Web的油菜生产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理科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实现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育种基因枪法向甘蓝型油菜转移反义FAD2基因的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油菜中的遗传行为外源基因直接转移技术之评价大学理科教材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与技巧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与豆制品产生豆腥味关系的研究进展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种子劣变的影响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控制豆腥味效果的研究大豆种子脂肪氧合酶缺失体类型的加工特性研究大豆脂肪氧化酶生理作用研究进展威优207水稻种子对汞铜锌胁迫的耐抗性研究子房注射法与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的比较研究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影响油菜收获指数的几个生理因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优质油菜抓住机遇,发展优质油菜抗除草剂油菜研究及其进展拟南芥ASK1与COI1形成蛋白复合体并调控雄性不育改变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发展油菜生产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分子鉴定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Sinapis arvensis L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新疆野生油菜细胞遗传学研究----Ⅱ.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mtDNA分新疆野生油菜细胞遗传学研究施氮对油菜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施钾对油菜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无菌苗法在鉴定油菜菌核病抗耐性上的应用杂交油菜制种行比的研究杂交油菜湘杂油1号的高产分析根癌农杆菌介导TA29-Barnase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植物RAPD标记的可靠性研究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突变体的RAPD鉴定分析植物基因工程与油菜品种改育植物基因工程的新方向——叶绿体基因工程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植物淀粉合成的调控酶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间减源对源库关系的影响油菜Brassica napus L收获指数的变异油菜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油菜、玉米、晚稻三熟制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喷施杀雄剂1号的杀雄效果和对花药细胞形态的影响油菜不同品种逆境下结实性的研究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研究油菜中内源赤霉素嫁接转移研究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Ⅲ[1].油菜茎杆栽培平菇试验油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油菜分子标记图谱构建及抗菌核病性状的QTL定位油菜化学杀雄杂种湘杂油1号湘油11号×466选育报告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油菜单倍体植株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油菜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油菜和芸芥杂交时花粉与柱头识别反应的研究油菜品种与菌核菌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Ⅱ.双低油菜湘油11号的选育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Ⅳ[1].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对菌核病抗耐病性鉴定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油菜对霜霉病抗性鉴定及遗传研究摘要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Ⅰ供体植株和小孢子密度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油菜库器官分化发育期剪叶对源库关系的影响油菜收获指数对经济产量的贡献油菜收获指数的研究摘要油菜无菌苗培养前的种子消毒技术油菜栽培密度与几种酶活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油菜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油菜湘杂油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油菜生产专家系统知识库构建油菜生产情况与科研进展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Ⅲ[1].油菜油菜生态特性研究油菜生物量与氮素吸收量及生理效率的动态变化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和杂种优势育种油菜的转基因育种油菜种子内生菌的检测及杀菌消毒处理方法油菜种子特异表达napi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I[1].双低油菜原原种不同隔离方法的比较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Ⅱ双低油菜原原种种子来源对原种生长[1]油菜育种与生物技术油菜脂肪酸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油菜自交不亲和性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础探讨油菜花期性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油菜花药离体培养研究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抗性机理及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角果内的淀粉酶活性与有关同化物转运的调控油菜转基因的遗传研究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远缘杂交的遗传育种研究Ⅵ芥菜型油菜几个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研究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方法油菜迟播初步研究摘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油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I[1].甘蓝型油菜波里马(Polima)细胞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十字花科蔬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油菜高效转化系统的研究油菜高油酸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湖南发展油菜生产的措施湘农油571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的模拟分析湘南地区油菜播种期研究湘南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特点和适宜品种的研究湘南地区油菜适宜播种期的研究湘油13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优化分析湘西地区油菜播种期研究烟叶自然陈化过程中高级脂肪酸及有关生化特性动态变化的研究烟叶香气前体物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烟草腺毛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及遗传现代生物技术与大麦遗传育种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的特性研究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甘蓝型油菜pep基因片段的克隆和种子特异性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摘要甘蓝型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F-1的获得及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系一些酶的活性与抗菌核病的关系甘蓝型油菜显性无蜡粉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及通径分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选育研究生物柴油开发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发展策略科技与教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稻田三熟制油菜简化栽培技术研究I 不同播种量对稻板茬撒播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稻田三熟制油菜简化栽培技术研究Ⅱ 稻板田撒播油菜的播期品种播种量和播种方式稻白叶枯病菌对水稻悬浮细胞H2O2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篦齿眼子菜沼生水马齿对汞的耐受性与浓缩性研究精密排种器的特征造型及其装配关联设计红光和蓝光对烟叶生长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红麻分子标记的应用研究进展美国油菜生产情况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感光性初步研究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二代分离观察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后代的RAPD分析芸芥Eruca sativa Mill与芸薹属Brassica L3个油用种的远芸芥Eruca sativa Mill对菌核病的抗性研究芸芥抗菌核病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芸薹属作物的遗传转化芸薹属植物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菜籽蛋白对超滤膜污染机理及在线反冲工艺研究谈谈植被保护与植物栽培谷粒饱对油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油菜花粉对蜜蜂生存的影响转基因抗虫油菜中Bt杀虫蛋白基因稳定遗传和高效表达及抗虫性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系选育和性状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对菜青虫抗性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的ELISA分析转基因抗虫油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转基因植物的应用研究及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转基因油菜应用研究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生化特性研究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结实性的研究辽西半干旱区农田水肥耦合作用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过氧化氢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适应现代农业需要 培养高素质植物生产类人才野芥Sinapis arvensis L在中国的发现及意义高光谱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综述)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人本科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湘农油2号”油菜的选育冬油菜稻板田免耕移栽的研究印度油菜的育成品种介绍春大豆花芽分化的初步研究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油菜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油菜产品的加工利用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Ⅰ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Ⅱ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Ⅰ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Ⅱ油菜增产的几个问题油菜杂种在生长性状上的优势表现油菜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行为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Ⅰ.甘蓝型油菜(B.napus)光温生态特性的初步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Ⅱ.不同类型甘蓝型油菜(B.napus L.)异地异季种植的生态特性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Ⅲ.油菜(B.napus)低温敏感期的研究油菜的几个生理障碍及对策油菜的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油菜花芽分化的研究湖南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特点和适宜品种的研究湘油11号高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甘蓝型油菜(B.napus)的不同杂种组合的优势比较甘蓝型油菜不同杂种组合的优势比较甘蓝型油菜产量形成的初步分析甘蓝性油菜雄性不育系“湘矮A”及其杂种的初步观察甘蓝型油菜单双低品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积极行动起来 为我省农业发展做出新贡献论油菜“冬发”

168 评论

街头流浪泡泡

1DaveWenny,YongLiu,KasDumrose.Firstyearfieldgrowthofchemicallyrootprunedcontainerizedseedlings.NewForests,1988,2:111-118.2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养基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71-74.3刘勇,宋廷茂,彭祚登,彭景田,许永林.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10-20.4刘勇,朱学存.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化学修根效果与根生长潜力测定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2):21-25.5刘勇.苗木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1,4(3):62-68.6刘勇,龚怀勋.硫化铜对容器苗的修根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增刊2)50-56.7刘勇.从多功能林业的兴起看我国林业的发展道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社科版.74-79.8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丛日春,赵朝中,许广武,李志丹,孙庆杰,孙玉祥,李宝君.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1-9.9宋廷茂,刘勇,彭祚登,丛日春,张建国,孙庆杰,李宝君,孙玉祥,赵朝中,李志丹,许广武,许辉,邢恩铎.兴安落叶松野生苗利用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49-55.10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印佩文,田淑静.塑料大棚育苗技术十大关键技术-西林吉林业局大棚育苗技术经验总结.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68-70.1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李志丹,刘晓娟.兴安落叶松塑料大棚育苗截根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北京林业大报,1990,12(增刊2):1-9.12田淑静,彭祚登,刘勇,张建国,宋廷茂,李树生,孙庆杰,李志丹,孙玉祥,徐桂林.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出圃苗龄型与移植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21-34.13彭祚等,宋廷茂,刘勇.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日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72-77.14刘勇.容器移植苗-----一种新的苗木类型.北京林业科技,1990,1:44-45.15刘勇.美国爱达荷大学林学系研究生教学概况.中国林业教育,1990,2:62-64.16刘勇.碳酸铜在林业中的使用.世界林业研究,1991,4(1):91-92.17刘勇.法国的地区整治和重建技术.世界林业研究,1992,5(4):89-90.18LiuYong.RootGrowthPotentialandEnergySourcesforNewRootGrowthofThreeConiferSpeciesinNorthernChina.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EnglishEdition),1993,Vol.2,No.1,10-22.19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苗木根生长潜力.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69-75.20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碳水化合物在苗木生根过程中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76-83.21宋廷茂,张建国,刘勇,彭祚登,赵朝中,李志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针叶树种苗木活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1-17.22印佩文,宋廷茂,彭祚登,刘勇,赵朝中,李志丹,李万棋.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量与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96-101.23刘勇.适地适苗造林探讨.中国林学会造林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1994.34-38.24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I)----苗木的休眠与萌芽生理.青年林业科学家论丛,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28-34.25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V)----苗木形态与造林成活及初期生长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16-21.26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V)----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118-122.27刘勇.我国林业发展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世界林业研究,1995,8(1):54-58.28刘勇.贮藏对针叶树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影响.林业科学,1995,31(5):414-420.29刘勇.油松侧柏叶绿素含量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70-376.30刘勇.世界林业教育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6,9(2)∶11-17.31刘勇,林平.世界林业推广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50-57.32刘勇.世界林业推广趋势及其启示.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世界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论文集.世界林业研究,1998,11:106-111.33刘勇.针叶树苗木抗裸根晾晒能力的研究.中国青年绿色论坛--中国林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林业资源管理特刊,1998.22-26.34AjitKumarBanarjee,刘勇.98洪灾对制定林业规划的启示.世界林业研究,1998,11(6):29-33.35刘勇,陈艳,张志毅,李新国.不同施肥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38-44.36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唯一作者、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43-49.37刘洲鸿,刘勇.不同水分处理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第4届理事会暨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84~90.38刘勇.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技术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1,14(4):43-39师晨娟,刘勇,胡长寿.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259~263.40刘勇.加入WTO与中国环境问题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2,81(2):26~28.41刘洲鸿,刘勇,段树生.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56~60.42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29~134.43王继永,王文全,刘勇,魏胜利.乌拉尔甘草生物特性及资源培育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3,16(2):28~32.44WangLixian,LiuYong.EffectsoffertilizationtreatmentsonplantationgrowthoftriploidclonesinPopulustomentosa.ForestryStudiesinChina.2003,5(3):13~20.45刘勇.让高校领导务“正业”,光明日报,2003,11,7.46李瑞生,刘勇,乌丽雅斯.欧美雄性不育杨组培苗移栽用栽培基质配方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4(总第234期):53~54.47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55~59.48乌丽雅斯,刘勇,李瑞生,李志丹,陈彩霞.容器育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评述,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9~13.49乌丽雅斯,刘勇.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4):85~90.50张燕,刘勇,王继永,王文全.药用植物专用肥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19~722.51刘勇.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个环节看图书馆介入途径,2004,见丁有骏,刘勇主编,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北京高校第七届图书情报资料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16.52刘勇,王玉杰,张玉杰,程燕妮,冯菁.创新人才知识结构构建与高校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5.53赵世华,刘勇,王玉杰,成惠萍,程燕妮,孙丽川,张宝颖.林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9~22.第二作者54白淑兰,白玉娥,方亮,刘勇.土生空团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及其对虎榛子生长的影响,林业科学,2004,40(6):194~196.55白淑兰,赵春杰,房耀维,白玉娥,刘勇.粘盖牛肝菌不同菌株对Zn2+、Cd2+的吸附及其对油松Zn2+、Cd2+的耐受性,生态学报,2005,25(2):220~221.56张燕,王继永,刘勇,王文全.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57~60.57齐涛,刘勇,王春成,袁功英,李志丹.苗圃库存销售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开发,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2):226~230.58白淑兰,刘勇,周晶,董智,樊荣.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生态学报,2006,26(3):837~841.59刘建功,刘勇.中国林木种苗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林业经济,2006,164(3)22~24.60刘建功,赵淑荣,刘勇,潘玉兴,李钧.平阴玫瑰花器官生长特性调查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6,82(3):10~11.61师晨娟,刘勇,张林玉.苗木抗旱生理及抗旱调控技术,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33~37.62刘勇.复杂系统创造力模型的构建,见陈晓阳主编,林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57~163.63师晨娟,刘勇,荆涛.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5):21~26.64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45~48.65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飞播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4):369~372.66王兰珍,刘勇.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138~146.67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70~75.68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105~110.69郭蓓,刘勇,李国雷,甘敬,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林业科学,2007,43(7):128-133.70朱芹,刘勇.肥料与调节剂对山茱萸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20~24.71李国雷,刘勇,甘敬,郭蓓,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82~88.72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徐扬,郭蓓.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1):1~5.73李国雷,刘勇,李俊清,李瑞生.油松飞播林土壤质量评判及其调控.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9~24.74徐扬,刘勇,李国雷,郭蓓,李瑞生.间伐强度对油松中龄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35~138.75何斌,王兰珍,谢秀丽,刘勇.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48~1351.76刘勇,李国雷.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林业科学研究,2008,21(4):500~505.77刘勇,宋廷茂,翟明普,李国雷.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林业科学.2008,44(7):1~5.78于海群,刘勇,李国雷,李瑞生,吕瑞恒.油松幼龄人工林土壤质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65~70.79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徐扬,郭蓓.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52~57.80GuoleiLI,YongLIU,JingGAN,BeiGUO,YangXU.SeasonalresponseofsoilenzymeactivitytothinningintensityofaerialseededPinustabulaeformisstands.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8,3(3):286-292.DOI10.1007/s11461-008-0061-4.81刘勇,李国雷,李瑞生,郭蓓,徐扬.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18-23.82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吕瑞恒,徐扬.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林业科学,2008,44(9):76-81.83吕瑞恒,刘勇.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及土壤肥力的关系.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69-74.优秀论文奖84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姜长吉,刘福森,李雪莲,姜辉.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拟合分析.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206-212.85尹伟伦,刘勇,李国雷,王兰珍,吕瑞恒.用系统思想提高林业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新的创造力理论及其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践案例.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林业教育培训论坛论文集,2008年12月8-9日,中国北京,152-157.86李国雷,刘勇,吕瑞恒,于海群,李瑞生.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1):19-24.87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李瑞生.2009.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生态学报.29(3):1264-1275.88刘勇,李国雷,林平,姜辉,于海群,吕瑞恒.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土壤肥力变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3):17-23.89吕瑞恒,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杨占军,李秀玲.2009.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7(5):39-42.90Shu-LanBai,Guo-LeiLi,YongLiu,R.KastenDumroese,andRui-HengLv.2009.OstryopsisdavidianaseedlingsinoculatedwithectomycorrhizalfungifacilitateformationofmycorrhizaeonPinustabulaeformisseedlings.Mycorrhiza,19:425-434.DOI10.1007/s00572-009-0245-2.91GuoleiLI,YongLIU,RuishengLI,BeiGUO,YangXU.Responsesofdecompositionrate,nutrientreturn,andcompositionofleaflittertothinningintensitiesinaPinustabulaeformisplantation.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9,4(13):XXXX.DOI10.1007/s11461-009-0058-792GuoleiLI,YongLIU,LvyiMA,RuihengLV,HaiqunYU,ShulanBAI,YaoyaoKANG.ComparisonoftreegrowthandundergrowthdevelopmentinaeriallyseededandplantedPinustabulaeformisforests.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9,4(3):283-290.DOI10.1007/s11461-009-0049-8.93吕瑞恒,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刘辉,王玉江.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58-163.94孙慧彦,刘勇,马履一,贾忠奎,康瑶瑶,金虎范,祝燕,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76-180.95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优秀论文二等奖。96祝燕,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在长白落叶松苗木培育中的应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97金虎范,刘勇,山本福寿,李国雷,吕瑞恒.日本琦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业.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67-70.98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徐程杨,魏红旭.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31-33.99江俐妮,魏红旭,刘勇,徐程扬,马履一.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关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24-27.100徐庆华,刘勇,马履一,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高生长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分析.林业科技,2010,35(1):1-3.10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李友安.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12-14.102刘勇,何斌.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实现途径探讨.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53-58.103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64-68.104林娜,刘勇,李国雷,吕瑞恒,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44-47.105何斌,王兰珍,刘勇.3个种源异株荨麻光合特性的比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355-361,370.106YongLiu,Guo-LeiLi,Hai-QunYu,Rui-HengLv.Creativitytheoryofecosystems:Anewapproachtostudythemechanismsofbiodiversity.23rdIUFROWorldCongress,August23-28,2010,Seoul,RepublicofKorea.Oralpresentation.In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0,12(5):86107YongLiu,KastenDumroese,GuoleiLi,RuihengLv.Studyingrelationshipsofbiodiversityandecosystemfunction:anewparadigmforresearchers.23rdIUFROWorldCongress,August23-28,2010,Seoul,RepublicofKorea.Posterpresentation.In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0,12(5):88108赵华,刘勇,李国雷,吕瑞恒.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29(3):6-10,15.109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23(4):21-25.110李国雷,刘勇.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教育,28(5):66-68.111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436-443.112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ThecomparisonofsoilenzymeactivityindifferentageofPinustabulaeformisaerialseedingforests.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418-425.113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丰庆荣.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种子出苗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4(5):149-152.114吴雅婧,刘勇,郭素娟,王静.植物性原料堆沤基质化处理及氮素释放特性.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0):95-98.115PingJiang,YuyangSong,YongLiu.ComparativeStudyonCommunityCharacteristicsofDesertNon-CommercialForestsinNorthwestChinaofXinjiangafterBeingClosed6Year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batingLandDegradationandAnnualCouncilorMeetingofWASWACLANDCON1010,October11-15,2010,108.116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主,39(1):24-27.117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24-28.118HaoHu,YongLiu,Guang-LuShi,Yue-PingLiu,Rui-JieWu,Ai-ZhenYang,Yi-MingWang,Bao-GuangHuaandYou-NianWang.Proteomicanalysisofpeachendocarpandmesocarpduringearlyfruitdevelopment.PhysiologiaPlantarum2011,142:390-406.ISSN0031-9317.doi:10.111/j.1399-3054.2011.01479.x(SCI收录,影响因子3.067).119G.L.Li,Y.Liu,Y.Zhu,J.Yang,H.Y.Sun,Z.K.Jia,L.Y.Ma.InfluenceofinitialageandsizeonthefieldperformanceofLarixolgensisseedlings.NewForests2011,42:215-226.DOI10.1007/s11056-011-9248-x(SCI,correspondenceauthor)120康瑶瑶,刘勇,李国雷;马履一,贾忠奎,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移栽期失水胁迫对其活力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6):188-193.121刘勇,李国雷,祝燕,吴雅婧,林娜,邹尚庆,蒋乐.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林业科学,2011,47(8):143-150.122李国雷,刘勇,祝燕.苗木切根技术研究进展.林业科学,2011,47(9):140-147.123祝燕,刘勇,李国雷,林平,康瑶瑶,孙宇.氮素营养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9):168-172.124李国雷,刘勇,祝燕.秋季施肥调控苗木质量研究评述.林业科学,2011,47(11):166-171.125赵华,刘勇,金小麒.贵州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7-13.126康瑶瑶,刘勇,马履一,李国雷,祝燕,马跃.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31-36127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24-27.128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24-28.129林娜,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吕瑞恒.不同林龄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3):16-20.130李国雷,刘勇,祝燕,孙宇,邹尚庆.苗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研究进展.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2):117-123.131李国雷,刘勇,祝燕,李庆梅,孙宇,邹尚庆,蒋乐.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2):27-35.132陈晓,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许飞.土壤真菌研究方法及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影响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7-12.133.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贾忠奎,祝燕.磷肥施用方式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16-20.134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祝燕,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19-226.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文要素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摘要: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

    北京美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纤维研究进展论文

    一、膳食纤维及其组成膳食纤维定义是指不被人体肠道内消化酶消化吸收,但能被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部分酵解和利用的一类非淀粉多糖类物质及木质素组成。在结构上,膳食纤维主

    冷月无痕M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颈椎病研究论文进展情况记录

    撰写颈椎病中医效果评价优化总结报告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编写目录:包括摘要、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理论知识、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燕然铭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研究生大论文进展

    进展情况:1.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有关文献,国内外众学者的相关论文、专著,以及国内外相关新闻报道等,对所要着手研究的课题作全面地了解与认识。2.在对

    怀念旧莳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生姜研究进展论文

    性味:辛温 归经:肺经、脾经、胃经 1、滋补肝肾。自古以来,姜就是一种价值颇高的药材,中医认为姜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疏通人体经络。因此古时“姜”常作为男子保健

    迷茫老男人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